四川安岳,藏在柠檬之乡的千年佛国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岳 ,这个名字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地方,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生长的地方。
安岳 ,隶属于
资阳 市,位于
四川 盆地的中部,也是成渝经济区腹心,是
成都 和
重庆 直线的中点,也经常被人称为是“成渝之心”。
安岳 是柠檬之都,也是石刻之乡。除了柠檬,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就是 安岳 石刻了。 安岳 石刻盛于唐宋两代,几乎每个乡都有大型的石窟遗址,其中以佛教石窟为主,也有部分道教造像,三教合一的造像也不在少数。但因为 安岳 石刻的景点分布比较分散,长这么大,我就去过县城里的圆觉洞和千佛寨。这个春节,终于和朋友们一起去了心念念的毗卢洞,华严洞等,见识到了 安岳 石刻的魅力。
圆觉洞

从小就知道, 安岳 石刻有着“古、多、精、美”的特点,在那个很少外出的年代里,我们从小到大的日记里就是游圆觉洞,也是每年春节必去的一个地方。所以 安岳 石刻之旅的第一站,我们选择去位于 安岳 县城的圆觉洞。

圆觉洞风景区位于 安岳 县城东南1公里处的云居山上,是国家AAAA级
旅游景区,以释迦、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三尊6米多高的大像最为壮观。

现在的圆觉洞大门是后面才修建的,数百级台阶尤为壮观,站在台阶上方,还能俯瞰整个 安岳 县城。

进入景区后,穿过教钟寺,就能欣赏到 安岳 石刻了。教钟寺大雄宝殿,建于明代初期,木构梁架抬梁式,单檐歇山式屋顶,是川东地区现存明代最完美的穿斗式木结构古寺庙建筑之一。如今的教钟寺内展示了 安岳 每一处石刻的介绍,在这里,我们也能通过照片看到每一处石刻的精美。
在教钟寺门外的两边有一处回文联,客上云居山山居云上客,经传佛胜寺寺胜佛传经,既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不仅意思不变,而且颇有趣味。

进入圆觉洞景区看到的第一个石刻是舍利塔,这个是晚唐密檐式摩岩浮图,非常的古朴庄重,一共13层,高8米,是佛教象征性纪念物。

景区的石刻造像集中于西山峭壁之南、北岩,所以有南崖石窟群和北崖石窟群。北崖的石刻造像,题材以观音、释迦牟尼为主,其特点是开大窟造大像,分别刻造于三大龛中。南崖石窟群的造像小巧玲珑,神情潇洒,薄衣似帛,既带有唐代的丰厚、典雅,又具有宋代的俊美、华丽。
圆觉洞北崖石窟群以北宋时期造像为主,北岩以“一佛两 菩萨 :为主,也是人们称为的“西方三圣”。这三尊雕像分别刻于三个石窟中,横排并列,洞窟面北。中窟主像曰“阿弥陀佛”,左窟曰“观音 菩萨 ”,右窟曰“大势至 菩萨 ”。
净瓶观音站身高6米,体态端庄,身体微微右侧,头戴镂空宝冠,左手提净瓶,右手执杨柳枝,赤足站立于莲台上,右壁下部立供养人4身,窟顶两边的飞天打破了 中国 传统美学对称关系,相互呼应,左边飞天托着盆景迎风往窟内飞翔,右边飞天往窟外飞翔,两个飞天一进一出,烘托了整个窟的3D效果。


圆觉洞是景区最大的洞窟,其实,云居山上的众多摩崖造像应该称为“云居山石窟”,只是圆觉洞最为出名,所以用此名称。圆觉洞窟正壁为“三身佛”像,毗卢遮那佛居中,左释迦牟尼佛,右卢舍那佛分别坐于莲座上,左右壁分别是圆觉 菩萨 坐像。


释迦摩尼拈花微笑龛,佛像主尊高6.2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一尊站立侧身佛像,面部丰圆,满头螺髻,身微右侧,面容含笑,袒胸,身穿通肩袈裟,刻大椭圆火焰身光及火焰形头光,双目俯视右下角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弟子仰面看释迦,心有神会,若有所得。

莲花手观音,高6.8米,刻于北宋,头戴双层叠加全镂空宝冠,面容慈祥,神态自如,是整个圆觉洞保存最完整,雕刻最精美的一尊 菩萨 造像。最具特色的是, 菩萨 手中手持莲蕾,重达百斤,却千年不坠,悬空而不掉,其原理是莲杆,莲蕾与袈裟袖口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三角具有稳定性。不得不感叹古代匠人的聪明才智。

往前走,便能看到龟鹤,每个字高1.6米,阔1米,为末唐 高陵 李时家墨迹。龟鹤下面有一个水池,因为光的折射原理,一个为阴刻,一个为阳刻。


从龟鹤池往前走,就到了南崖石刻区。该区有国内最集中的五代石刻造像,共有千手观音,药师佛造像,千佛窟,十六罗汉等40余个龛窟,题材多达27种。但南崖石刻群损毁是比较严重的。

在南崖石窟群中还有“图南仙迹”四个字,这几个字的意思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到此一游。


在巴蜀石刻造像中, 安岳 石刻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且备受关注的,同时又起到了承 敦煌 启 大足 的作用,在中华大地一脉相承的石刻传播路线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圆觉洞景区也充分的体现了 安岳 石刻的“古、多、精、美”。


圆觉洞景区除了石刻,还有秦九韶纪念馆。秦九韶为 安岳 人,他对数学进行虔心钻研,取得极高成就。在纪念馆内,我们能看到秦九韶的数学九章。

在纪念馆的右侧,还有一个恐龙化石的展示馆。
毗卢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自汉朝从 印度 传入华夏已经两千多年了,有过繁盛也有过没落,而见证佛教之繁荣鼎盛的莫过于各处的石窟造像。 安岳 石刻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但从 安岳 县城到各处石刻最多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自驾还是挺方便的。

毗卢洞位于 安岳 县城东南的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距县城50公里。毗卢洞虽然造像数量较少,但是却是 安岳 石刻宋代的石窟代表造像群,也是堪称 安岳 的宋代造像精华。

这里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四川 密宗道场,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教派,也有人称为川密道场。
这一窟石刻造像在全国仅有两窟,一窟在 安岳 毗卢洞,一窟在 大足 。但 安岳 石刻比 大足 石刻早了大概400多年。

这一窟造像是全国最早的柳本尊十炼窟,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它主要通过以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

毗卢洞最出名的就是这一尊紫竹观音造像,这一窟雕于北宋,可以说是达到了宋代石窟造像的巅峰。
这一尊观音翘脚而坐,所以民间很多老百姓称其为翘脚观音。
为什么要叫紫竹观音呢,一是因为身后雕刻了一片紫竹林,还有一个原因是道场在现在的 浙江 普陀山紫竹林。

这一尊造像雕刻得特别的地方化,有一种人像给神化,神像给佛化的感觉。
这一尊造像色彩保存完好,是因为采用了纯天然的矿石,所以一直从宋代保存至今。同时,这尊造像也被称为“东方的维纳斯”。

紫竹观音造像可以从光学、力学、 和美 学来欣赏。美学就是衣着华丽,雕刻精美,色彩保存完好。力学就是利用拉伸作用将佛像固定于岩壁之上。这一尊造像的光学利用非常科学,在不同方位看到紫竹观音年龄、性别的变化。

在正面看,距离不同,看到的年龄也不同。在左右两面看,是看性别的不同,右边看比较富态,左边看比较柔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