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库楚|去5526见证浪漫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写在开始


这些年一直秉持着一年去爬一座雪山的进度,但是去年失约了,所在2024年,我准备安排两座。

第一座选择了乌库楚,不仅因为他接触性好,开车可直达BC,更因为他有着动人的传说。如果说每座雪山都住着一个神明,那么乌库楚一定有两个。乌库楚的传说网上大同小异,给大家附上一个(见下文)。

当然我觉得比较靠谱的说法是这样的,乌库楚位于甘孜州康定市贡嘎山乡上城子村乌库沟内, 楚 在木雅藏语中为雪山之意,故得名。

乌库·楚的传说


相传乌库是木雅贡嘎(蜀王)身边众多侍卫之一,因其超强的战斗能力与忠诚,被蜀王赐"乌"姓,誉为"金乌"。远离贡嘎腹地的南荒常年战乱,民不聊生,蜀王不愿看到南脉就此陷入沉沦,于是派出身边最得力的干将乌库前去镇压。乌库一去多年,手持三叉戟,大杀四方,伤痕累累,战斗到最后一刻,用身躯阻挡南方来敌。远在贡嘎腹地的妻子(楚),闻知噩耗,悲痛与决绝。披上铠甲,踏上征程,来到乌库的身边,两人紧紧依偎在一起,一个遥望北方,一个怒视南方。最后在乌库与楚化身雪山阻挡来敌及众多战士的努力拼杀下,贡嘎南脉终于太平也更为神秘。也就有了现在镇守在贡嘎西南的乌库楚雪山。(来自网络)

我们将自己从城市当中抽离,交给白茫茫的大山,再无其他


Day1:成都—上城子村


三十号晚上和四年前一起徒洛克的小伙伴约了个饭,大家都没啥变化,看来户外人永葆青春是真的~

这次还是跟的刚子,这位大佬还是一如既往的佛系,还是没有给自己俱乐部起好名字。虽然但是,并不影响他的专业度。

言归正传,五一早上五点半出发,我也提前一天和大家在酒店集合的。同住的竟然是付老师,那位在珠峰东坡虽然没有出现,但一直伴我们走完全程的神秘人物,真的是有缘分。

全天坐车,一路还算畅通,傍晚到达上城子村。现在的门牌上都写作“上程子”村了。

村落很漂亮,修建了许多白塔。我一个人出来晃了一圈儿,高山,流水,白塔,伴着随处卧立牛牛们,安静平和。偶尔一只还只会兔子跳的小牛崽蹦哒着找妈妈,也很欢乐。


Day2:上城子村—BC


二号一早出发了一拨人,听说当天要走到C1。我们不着急,十点才出发,坐皮卡大概两个小时就来到了BC。这可能是我爬过的山中最轻松的一次。除了感觉胃都要颠出来了以外。

我们的营地搭建在离大部队一百米不到的位置,清静。

天气一阵儿多云一阵晴,我钻进帐篷里睡午觉,突然就听到隔壁球帐热闹起来,是另外一个领队阿亮和摄影师小T回来了。听说早上风太大未成功登顶,是领队阿亮十四次冲顶中唯一一次没成功的。看着外面不知何时飘起的雪花,心里有了些担忧。

傍晚发了技术装备,阿亮给大家介绍了装备基础知识以及上升器和下降器的使用方法,分别练习了一阵儿。

刚子也把晚饭做好了。五菜一虫草汤,相当奢华。

吃过晚饭,保留节目来了,泡脚。泡完晚上睡个好觉,就喜欢这种大帐篷,可以站着活动。


Day3: BC—C1


三号早上天气睛,向C1出发,为了少带东西,直接换上了高山靴,是真的有点沉。

BC出发,先过河,沿河谷前行,后转入碎石上坡路段。

过了碎石路就是连续的雪坡。

BC到C1大约是5km,想着去太早也没什么事情干,慢悠悠的走,按照5小时能到的节奏。

没成想,这个速度刚好和上摄影师的速度了,蹭了好多照片。

                            图片来自团队摄影师小TC1营地基本都是建在雪上的,也没有水源,喝水全靠化雪。                        图片来自团队摄影师小T

下午又开始变天了,雪越下越大,大家就窝在大帐篷里面聊天。

                            图片来自团队摄影师小T晚饭刚子煮了火锅,虾滑,粉丝,牛肉丸还有冻豆腐,嘎嘎香(除了有点咸),但是又不敢多吃,担心直播。吃完不一会儿就散了,各自回去睡觉了,恢复体力。

Day4:冲顶日

                                          网图,侵删

四号早上是我们的冲顶日。原计划两点起床,两点半出发。我大概一点半就醒了,发现帐篷顶积了很多雪,赶紧抖了抖。外面狂风怒号,吹的帐篷哗啦啦的响,感觉随时帐篷就要被掀飞。同时也给自己做了会儿心里建设,山就在这里,缘分未到就下次。领队们也没啥动静,我又睡了一会儿。外面窸窸窣窣有了些声音,好像是有队伍出发了,重新燃起了希望。四点左右,大家陆续都起了,穿上所有的装备,去吃早饭。终于有一次不是喝稀饭了,开心,烧卖馒头果然更和北方人的胃口。

风还是很大,大家一边上冰爪,一边等着风小点。随口说了句,要不等一天,五号再冲。被领队们听到了,认真的组织大家开了会,最终还是选择出去试试。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五点半左右,风真的小了些,我们出发了。

                                 图片来自同行田哥

远处的队伍已经在路绳处排队了。我们的队伍出发后行进的相对比较迅速,不多时,也来到了路绳处。

由于五一雪厚,传说中的冰岩混合、亮冰壁、刃脊、冰裂缝、风化石等路段都被雪坡替代。一路伴随着白毛风,换了5,6次路绳。

                             图片来自团队摄影师小T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