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4-5-27 20:37 编辑
四
登山起点海拔720m,出行前气温20度,阳光明媚柔和,穿短袖上衣走路倍感舒适,先是出村口上行100多米小山坡,再走2km的平缓山路,到达红豆杉大峡谷。


走进大峡谷,就感受到了一股凉爽的气势,它绝不同于普通的峡谷,峡谷内自然风光秀丽,原始气息浓郁,湖光山色倒映,河道两侧绝壁如削、怪石峥嵘、造型奇特。大峡谷谷深幽长,有20多km,峡谷沟底两边有数万株红豆杉树,因而得名红豆杉大峡谷。
现在是旱季,河道内水量几乎干涸,据说雨季雨量大时有黄河小壶口著称,原计划涉水过河的场景似乎不用了。沿河道上行一公里,至此,再往里走基本上都没有路了,行进需要在石头间穿行,经瀑布群、公益保护林、干河床、秦家磨废弃房。



沿途见到大面积的堆放的小石堆,这种石堆在藏区比较常见,一般在垭口、路口、湖边几乎都能见到。过路的人从河道地上捡起石头,一块块的垒高,码成小石塔,这代表祈福的意思!


行走两小时后,海拔达到820米。一路上儿子觉得这次爬山并没有我说的那么难,沿着河道崎岖的石头路缓缓上行,走了7公里路才爬升100多米,并不算费力。


接下来的路开始变得陡峭起来,从沟的右侧上行,有一指示牌指向马武寨,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正是马武寨。路途中有一个垂直45℃的大上坡,一直是连续的上坡路,没有平缓之地,需要一口气爬升到1300米高度,总共爬升480米。儿子不喜欢用登山杖,一开始走得很快,到后来就爬不动了,大腿肌肉胀痛,却坚持走到底。




走了两公里后,到达了文平小卖部,这里有水源和食物供应,多数人都会选择在此休整。我们购买了几根新鲜的黄瓜和番茄,还给儿子买了西瓜和冰淇淋等凉爽的食品。文平小卖部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开户外人的生意,周围没有住户而且地势平缓,店主很有创意。在文平小卖部,如果没有携带现金,可以通过店里的网络进行在线支付,非常便利。我们休息了半小时,重新出发。


前行100m到三岔道口,有一指示牌。按马武寨方向行进,还是继续上坡。儿子彻底走不动了,落在后面100多米远,我边走边等,下午15:00到达今天的最高点1400m处。站在山顶俯瞰四周,远处云雾缭绕,近处苍翠的树木生机勃勃。森林茂密无边无际,满目绿色扑面而来。清新空气中弥漫着花草树木的清香,使人陶醉。站在这片绿色的海洋当中,容易忘却烦恼,能够洗涤一切杂念。


马武寨四周群山环抱,地形陡峭,村内有数百亩肥沃田地,居住着近百户异姓村民。这里水源充足,生活自给自足。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当地村民只能步行出行,处境十分闭塞。如今,马武寨修建了通往外界的公路,村民开设了民宿客栈,吸引外地游客来体验山村生活。

随着客栈数量增加和大量“驴友”的涌入,马武寨原有的石屋也逐渐消失,村庄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与其他山下村庄别无二致。马武寨的住宿价格较为亲民,60元可包含一床铺和两餐。大多数客栈的洗浴和卫生条件简陋,公共厕所的蹲坑让人感到不便。除了高档的天空院子客栈,其他农家客栈的吃住条件差不多。


村里值得去的便是关帝庙了,关帝又称武财神,在古代讲究义气的时代,商人和江湖人士会在重要场所供奉关老爷。我想在这个四处不通的荒山野岭,不太可能是商家的供奉,唯有可能是江湖人士的宗教场所。现在的关帝庙有些破败,庙宇正中是关公坐像,关云、周仓分立两旁,塑像满身灰尘,长期无人打理。四周斑驳的墙体与沉降的地面,透风打雨的门窗、腐朽的屋梁,这样的场景,似乎使昔日的神灵蒙上一层沧桑之感。院内堆放了许多杂物,与村内各大客栈红火的生意外,关帝庙的似乎好久没有人来朝拜。
在我看来,马武寨的关帝庙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传承着江湖传奇的见证,是几百年来马武寨村民们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外地马武人梦里的乡愁。
客栈农家供应的晚餐是玉米碴子粥,主食是花卷,配菜是凉拌包菜和豆芽。儿子不太适应这种北方粗粮食物,也有可能是因为体能分配不当,导致体力消耗过大没有进食欲望。我把新乡买的烧鸡撕开,将烧鸡分食给他,这是儿子辛苦背上山来的,他随便吃了几口,便吃不进!而我胃口大开,喝了两大碗玉米碴子粥、吃了三个花卷,另外差不多整个烧鸡都进入我的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