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二人走南太行 - 江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江西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4-6-17 18:50 编辑


父子二人走南太行






        一

       太行山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位于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之处。在地质史上燕山运动时期,太行山东侧出现大断裂带,东沉积为平原,西隆升为高地。作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线,太行山划为三段,河南称为南太行,河北称为北太行,山西称为西太行。太行山地势走向从东北向西南,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南北绵延700km,东西横跨100 km,山体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




        太行山最美的风景当属南太行,位于新乡焦作安阳的境内太行风光尤为突出。巍巍太行山像一堵巨大的墙面,耸立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地上,它雄奇壮美、气势磅礴、蜿蜒伸展,既有北方山的雄伟和壮观,又有南方山的灵秀与水灵。其南坡面是夏季东南风海洋型气候的迎风面,承接了来自东南方向的湿润水汽,正因为南太行有山有水和高山断裂带,造就了南太行丰富的植被和巨大的瀑布落差,才有了葱茏绿色与高山峡谷。


          在古代,太行山险峻的地形与自然秀美风光,以及古老的村落、建筑、寺庙等历史文化不为外人知,在太行山区无数先民百折不挠的探索开拓下,修成了通向外界的数百条山间小道。正是有了这样的山间小道,使太行山秀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户外徒步盛行的今天,徒步运动受到了广大户外爱好者的热捧,到太行山徒步穿越者络绎不绝,在中国最美的十大徒步路线上,南太行徒步线路位列其中。从太行山双底村穿越到郭亮村,更是经典路线中的经典。此条线路由山西凌川县双底村徒步到河南辉县郭亮村,全程73km,累计拔高3000m,线路相对成熟,可轻装,也可重装,在春秋两季适合徒步爱好者穿越,沿途补给也很方便,有村庄提供农家乐的吃住,非常适合初级户外爱好者的长距离徒步路线。


         二

       今年工作上的事多,多位户外老友近期没有出行计划,结伴出远门的条件不成立。去雪山线和时间长的线路,均不在本次出行考虑范围,唯有南太行这样的短线精华线,适合我锻炼新人的不二路线。南太行徒步穿越,是我很早就规划路线之一,但始终没有去过,恰逢儿子 “五一”学校放假,想着锻炼与培养儿子的荒野兴趣爱好,用激将法怂恿儿子一同出行。

       此次与儿子去南太行体验意义非凡的旅行,除了一路上能和儿子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同时还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感受山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历史文化。二是呼吸山间的清新空气,可以增强心血管健康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身体机能。三是长距离徒步旅行需要超强毅力、耐力和决心,能磨砺年轻人吃苦耐劳自律和坚韧的品质。这都是儿子最需要的也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


       五月的天气在中原没有太多变化,稍微在8264户外网站上查询了前人走南太行的游记帖子,多数人计划用五天四晚走完全程。我并没有做攻略,南太行对于我来说,是一条成熟的路线,故采用网络上多数人的出行规划。用五天时间,路上行走四天,第五天在郭亮景区游玩后回新乡然后回南昌。以我的经验,三天时间是可以走完全程,路上行走用四天时间,主要是考虑儿子是新人,怕路上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故将三天路线规划成四天。今年51假期出行的人特别多,为了买南昌去新乡的火车票,提前15天开始在12306网站抢票,到临出行前三天,还没有买到合适的车票。后来,将目的地变更为北京,硬卧改为软卧,才实现网络抢票成功



       在携行装备方面,此次出行全程轻装不露营,除了不带露营装备外,特意为儿子准备了户外背包、帽子、墨镜、登山杖,防雨等基本装备外。专为儿子买了的登山鞋,配了对讲机,教儿子如何使用户外助手地图等。另外,每天都规划好行进里程,考虑到五一户外出行的人特别多,提前电话预订客栈

        三

      4月30日从南昌上火车,5月1日早上7:30到新乡火车站,下车后先去体验中原的美食文化,我对河南美食胡辣汤有一种特别的喜好,这是我多次在高原徒步时喜欢携带的主粮。胡辣汤以小麦面粉和熟牛肉、熟羊肉为主料,辅以30多种辛香料为配料用文火熬制,可以起到醒脾开胃驱寒散湿的作用。我祖籍是北方人,本人在南方长大,对南北方的饮食不挑剔,无论是以面食还是米食为主的主粮都喜欢。我和儿子每人选了一份精品的胡辣汤,总计才20元,另加牛肉煎包10个8元,新乡当地的物价便宜又实惠,儿子对我推荐的美食也是赞不绝口。



      出门时考虑到山上的食物不合儿子胃口,又在卤肉店买了两只大烧鸡和一些瓜果,儿子背包重量超过20多斤。从新乡市去凌川县的双底村有83km,用高德打车软件预计两百元,路上需用时两小时,这是最方便且快捷的到达方式。




       今天是51节放假的第一天,全国高速公路通行免费,这为我节约了几十元的路桥费。上午10:30分,到达山西凌川县双底村的出发点,在村口帮儿子整理好装备,又在门口小卖部又补充了几瓶水,原计划采购山上用的扁气罐,老板卖完了没有存货较为遗憾。双底村是徒步者爱好者推荐而出名的小村落,现不足百户人家。从双底村经马武寨到抱犊村、锡崖沟、王莽岭、万仙山、郭亮村的路线是著名的南太行穿越路线,全程约一百公里左右,双底村是这条路线上的起点。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4-5-27 20:37 编辑



登山起点海拔720m,出行前气温20度,阳光明媚柔和,穿短袖上衣走路倍感舒适,先是出村口上行100多米小山坡,再走2km的平缓山路,到达红豆杉大峡谷。





   走进大峡谷,就感受到了一股凉爽的气势,它绝不同于普通的峡谷,峡谷内自然风光秀丽,原始气息浓郁,湖光山色倒映,河道两侧绝壁如削、怪石峥嵘、造型奇特。大峡谷谷深幽长,有20多km,峡谷沟底两边有数万株红豆杉树,因而得名红豆杉大峡谷。



    现在是旱季,河道内水量几乎干涸,据说雨季雨量大时有黄河小壶口著称,原计划涉水过河的场景似乎不用了。沿河道上行一公里,至此,再往里走基本上都没有路了,行进需要在石头间穿行,经瀑布群、公益保护林、干河床、秦家磨废弃房。






     沿途见到大面积的堆放的小石堆,这种石堆在藏区比较常见,一般在垭口、路口、湖边几乎都能见到。过路的人从河道地上捡起石头,一块块的垒高,码成小石塔,这代表祈福的意思!





     行走两小时后,海拔达到820米。一路上儿子觉得这次爬山并没有我说的那么难,沿着河道崎岖的石头路缓缓上行,走了7公里路才爬升100多米,并不算费力。





      接下来的路开始变得陡峭起来,从沟的右侧上行,有一指示牌指向马武寨,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正是马武寨。路途中有一个垂直45℃的大上坡,一直是连续的上坡路,没有平缓之地,需要一口气爬升到1300米高度,总共爬升480米。儿子不喜欢用登山杖,一开始走得很快,到后来就爬不动了,大腿肌肉胀痛,却坚持走到底。







     走了两公里后,到达了文平小卖部,这里有水源和食物供应,多数人都会选择在此休整。我们购买了几根新鲜的黄瓜和番茄,还给儿子买了西瓜和冰淇淋等凉爽的食品。文平小卖部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开户外人的生意,周围没有住户而且地势平缓,店主很有创意。在文平小卖部,如果没有携带现金,可以通过店里的网络进行在线支付,非常便利。我们休息了半小时,重新出发。





     前行100m到三岔道口,有一指示牌。按马武寨方向行进,还是继续上坡。儿子彻底走不动了,落在后面100多米远,我边走边等,下午15:00到达今天的最高点1400m处。站在山顶俯瞰四周,远处云雾缭绕,近处苍翠的树木生机勃勃。森林茂密无边无际,满目绿色扑面而来。清新空气中弥漫着花草树木的清香,使人陶醉。站在这片绿色的海洋当中,容易忘却烦恼,能够洗涤一切杂念。





       马武寨四周群山环抱,地形陡峭,村内有数百亩肥沃田地,居住着近百户异姓村民。这里水源充足,生活自给自足。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当地村民只能步行出行,处境十分闭塞。如今,马武寨修建了通往外界的公路,村民开设了民宿客栈,吸引外地游客来体验山村生活。




      随着客栈数量增加和大量“驴友”的涌入,马武寨原有的石屋也逐渐消失,村庄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与其他山下村庄别无二致。马武寨的住宿价格较为亲民,60元可包含一床铺和两餐。大多数客栈的洗浴和卫生条件简陋,公共厕所的蹲坑让人感到不便。除了高档的天空院子客栈,其他农家客栈的吃住条件差不多。






      村里值得去的便是关帝庙了,关帝又称武财神,在古代讲究义气的时代,商人和江湖人士会在重要场所供奉关老爷。我想在这个四处不通的荒山野岭,不太可能是商家的供奉,唯有可能是江湖人士的宗教场所。现在的关帝庙有些破败,庙宇正中是关公坐像,关云、周仓分立两旁,塑像满身灰尘,长期无人打理。四周斑驳的墙体与沉降的地面,透风打雨的门窗、腐朽的屋梁,这样的场景,似乎使昔日的神灵蒙上一层沧桑之感。院内堆放了许多杂物,与村内各大客栈红火的生意外,关帝庙的似乎好久没有人来朝拜。

在我看来,马武寨的关帝庙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传承着江湖传奇的见证,是几百年来马武寨村民们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外地马武人梦里的乡愁。


       客栈农家供应的晚餐是玉米碴子粥,主食是花卷,配菜是凉拌包菜和豆芽。儿子不太适应这种北方粗粮食物,也有可能是因为体能分配不当,导致体力消耗过大没有进食欲望。我把新乡买的烧鸡撕开,将烧鸡分食给他,这是儿子辛苦背上山来的,他随便吃了几口,便吃不进!而我胃口大开,喝了两大碗玉米碴子粥、吃了三个花卷,另外差不多整个烧鸡都进入我的腹中。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4-5-27 21:48 编辑



      第二天,山区天亮的早,5:30就天大亮光。我们7:00点出门,从村庄的东南面直接下沟,沿路都是搞穿越的驴友,以年轻人居多。马武寨村是去往“抱犊村”的源头,沿着沟底下去,这是唯一通往“抱犊村”的山涧险道,也是一条密道,车马不能通行,雨季和冬季也无法通过。据说“抱犊村”的村名由来,是指牛羊很小的时候,由山里人从山外抱着小牛犊走这样的险路进村而得名,如今的“抱犊村”依然不通公路。



     几百年来在两地山民的维护下,至今走下来人仍心有余悸,沿途都是直上直下的山崖陡壁,许多地方只能在人工开凿的石梯上攀爬,危险之处且安装有铁链或钢缆做扶手。其中最险之处要算是一线天,这是一段非常狭窄的山谷,有三个连续的断层面梯次往下延,一排插入岩石之中的钢钎作为步梯。左侧有拇指粗的铁链作为扶手,脚下踩着插入岩石的钢筋栈道,下行只能用手抓住铁链缓缓而下,在感受着脚下坚实。有恐高症的不敢往下看,底下是几十米深的黑水潭,在雨季和冬季结冰的季节下行十分困难。






       经断层面时,出现十几米高的悬崖,此路下不去,山民智慧无穷,他们开辟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悬壁栈道,铁链护栏环绕,保障行人安全。穿过一道挡羊护门,沿着栈道小心前行几十米后,栈道变得平缓,危险也随之解除。连续过了十几个这样的险处,出了峡谷左转路面变得平缓。迎面的山风吹拂着脸庞,也吹散了心头的疲惫与焦躁,留下的只有宁静与从容。山路弯弯蜿蜒而下,终于,眼前豁然开朗,重峦叠嶂绿树成荫,一片安详之境尽收眼底。





       这是“抱犊村”的地界,沿着舒缓的河床继续前行一公里,映入眼帘的是荒芜的村舍,有一石碾矗立在村口,似乎还有使用过的痕迹。羊是“抱犊村”的主要经济来源,羊群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这里的羊很有特点,我分辨不出是山羊还是绵羊,羊的毛色纯净,要么纯黑要么纯白,很少有其他杂色。每个羊个头不大四肢矮小,四五十斤重,体型虽小却活泼可爱。也不怕人,见有游客经过十分踊跃的上前凑热闹。

      “抱犊村”的面积不大,大约十来户人家,仅有三条羊肠小道通往山外的世界,后被“驴友”们发现而常踏足于此,从而成为过往南太行驴友“打卡”之地!“抱犊村”地处偏远,却是一处隐匿的宝地。如果上午8:00从双底村出发到下午18:00点前,完全可以走到“抱犊村”的。村内交通不便,却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实现水、电、网全面覆盖,除了能向“驴友”提供基本的食品补给外,还可提供住宿。但住宿条件一般,不能完全实现洗澡自由。村里的墙壁上挂满了外地户外的队旗,似乎在述说着过往徒步者的故事。




      唯一让我想不通的是,在这样交通极端不便的地方,村里的物资是如何运上来的,如何实现商品交换和人员婚嫁。我想正是村里的路不通,正是有了世外桃源般的绝世美景,使得这里的美景没有破坏,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探险者前来感受这份神秘与宁静。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4-5-27 21:51 编辑





     从村口前行1km便是太行山悬崖断层,断层落差在300400m,抱犊村前的溪流经此由山西流入河南境内,如在雨季从对面悬崖回首远观,抱犊沟的水从悬崖上飞流而下形成壮观的瀑布,宛若银河倒挂水花飞溅,并发出如雷如龙吟的声响, 此地因而得名“老龙口”。站在“老龙口”这一绝佳位置,可以欣赏到太行山脉的壮丽风光。太行山脉起伏连绵,山峦层层叠嶂,奇峰异石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当朝阳余晖照耀在太行山的高墙上,映射出一片金色光辉,使得山峦看起来仿佛镀金,展现出别样的神秘魅力。领略到太行山的壮美与神秘之时,仿佛置身于一个神话般的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从老龙口左侧沿悬崖边前行,去往西莲村大约有10km路,山路相对平缓,左边是茂密的树林,右边是悬崖峭壁。山路随着山体的走向而弯曲变化,有一观景台直线距“老龙口”不到500m,非常适合拍照,完全可以将“老龙口”瀑布作为背景,但可惜的是此时还不是雨季,想象中的美景未能实现。




     山路起伏不大,又是密林中穿行,阳光照射不到,人行走速度很快,约两个半小时到达“西莲寺”。西莲村是八里沟景区的终点,从八里沟景区修有一条大型电梯直达悬崖之上,为上山“香客”省了上坡力气,也解决了西莲寺、抱犊寺村山民的进出山的交通不便。









     西莲寺是“寺”村合一,寺比村大,历史周期也长。“驴友”一般喜欢把西莲寺作为中午的休息点,顺便逛一下西莲寺,西莲寺历史年代我无从考究,但从庙宇的供奉来看,却是道家的仙庙,不像是佛家寺院,这里既无僧人值守,也无佛像朝拜。寺庙文化很有意思,融合了道教以及太行文化和我党三位开国伟人三种的元素。一是供奉道教神仙,二是太行山的文化展示馆,三是供奉我党三位开国伟人的塑像。前两项还好理解,把伟人供奉为神仙,我是第一次见到



      从西连寺到后静宫修有一条3Km公路,坡道相对平缓,当地村民开着电动三轮车在此揽客,每人十元,很方便也很实惠,对走不动的“驴友”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省力出行方式。我和儿子继续选择步行,公路行走很枯燥,看着身边一辆辆满载行人的三轮车速而过,内心未免有些后悔。好在路程不长,就到了公路的尽头,公路的尽头是后静宫,这也是一个道教场所,在我的认知里,以宫、观等命名的一般多为道教场所,以寺和庙除了古代皇权下的政权机构,一般多为佛教场所。道路左侧矗立着近百块石碑,石碑上篆刻着密密麻麻香客的名字和捐款的金额数,就知道后清宫的规模宏大。
  从后静宫山门右手边开始直线上升,爬升约300米,距离大约1公里,这是南太行的第二个陡坡。路线穿越荒野,雨季时路面泥泞湿滑,但目前状况还算不错。行走过程中,路上人流非常拥挤,体力的优劣立刻显露出来。有些人走几步就得停下来休息,这样的间隙会导致长达十几米的堵塞,无论体力如何强弱,都很难绕过去。只能依次排队向上行进。经过两天高强度长距离的徒步,儿子完全适应了这样的负荷,充分发挥了小时候打下的运动基础,一直领先我十几米。





    下午15:50分,到达今天的行程最高点,无灯隧道,无灯隧道已有运营的汽车在此揽客,从无灯隧道坐车到西崖沟5km,但隧道就长约1km,这是一条断头的公路隧道,隧道内没有安装灯光照明,在白天进入100m后伸手不见五指,当年费尽人力和财力打造的隧道,结果发现打通了隧道,却还是联通不到去后清宫的公路,因落差太大了,将近300m的高差,直线距离却不足200m,无论是修路工程造价还是施工难度都无比较大,结果却无法连通。

我拿出准备好的头灯进入洞内,隧道内阴风阵阵,刚急速上坡汗水将衣服浇湿,被隧道内穿洞风一吹,冷的受不了。隧道内坑坑洼洼,洼坑内多有积水,部分洼坑还很深,在没有头灯的照射下,容易踏入积水坑。





     穿过隧道,就是三四公里长的下山公路,公路坡度较陡,行走时脚尖朝前挤,使脚趾头痛得厉害,把儿子的大脚拇指挤成了很大的水泡。这次儿子随我出行,明显成熟多了,不抱怨、不盲目前行,一直走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他为了顾及我的体能,边走边等。



      锡崖沟村是一个成熟的景区,有十几处有名的风景点,村里接待能力较强,我在网上预订的客栈是标间,有热水和卫生间可以洗澡,在北方的山区,能达到这样的条件确实不容易。锡崖沟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峡谷将村一分为二,全村约200多户人家,村里人在60年代不甘交通的闭塞,历经两代人的艰辛与付出,开辟了一条长达7.5km的晋豫挂壁公路,从此改变了不通交通的面貌。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4-5-27 21:12 编辑



     第三天,早上7:00从客栈出发,今天行程预计21km,从锡崖沟村沿公路上行1.5km到赤岩峡景区,景区门口设有门票收费处,这是锡崖沟通往河南方向的重要交通要道,作为游客正常通行需购买门票,但作为“驴友”可以选择从大门口左侧翻山绕行,绕行300m后,继续到达公路,再走1km路,然后从公路左侧走张沟村方向进山。



     从张沟村上行3km,开始爬行台阶,上王莽岭这一段路较陡,这是上王岭唯一路线,有数千级台阶,还是反复折返的台阶。路似乎永无尽头,台阶的外侧用钢管焊接,装上铁锁链作为护栏,抓牢铁链作为扶手上行,既安全也能省力,上台阶的路虽累,但只是气喘息粗重些,并没有在高原拔高的绵软无力之感。



     

      拔高的尽头是王莽岭和十字岭交叉路口,上山的人都会在此休息,体能好的人会选择先去十字岭再返回。十字岭号称南太行的最高峰,海拔1780米,是河南辉县、山西陵川交界之山,目前还是一座没有开发的原生态山峰。从王莽岭方向远眺十字岭,十字岭山体山势陡峭,山顶平坦呈南北走向,除了可以俯瞰河南、山西两省的太行山脉风光外,山脊上常年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感觉,十字岭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户外徒步穿越者理想的打卡之地。




      山顶有大面积的草坪,非常适合露营,在此晨可观日出,暮可赏晚霞。山顶中部有一石头碑,有人用红色喷漆在石碑喷上十字岭三字,并标上海拔。石碑左侧有一杆近十米高的国旗,每位到十字岭的游客都会选择在此拍照。因人多山上又冷,我本想随意拍几张图就下山,但儿子坚持为我排队打卡,儿子的坚持很让我感动! 便请人帮我父子拍合影一张。







      从十字岭返回三岔路口,用了一个小时。稍作休息,补充了中午的午餐。过十字岭客栈,十字岭客栈让我联想到《水浒传》中孙二娘开的十字坡客栈,几间简易的铁皮房子,为过往的游客提供了食宿,屋内摆放几十个上下二层的铁架子床,看似是黑店却不是黑店,选择住在这里的人,多为早起去山顶看日出的游客,客栈平时没有什么生意,只有提前预订或者节假日店家才营业。



     从客栈沿路再走3km,进入王莽岭景区,景区已修好了人行步道,方便游客通行,但基本的卫生间和水源设施还没有开放。在景区的路行走轻松惬意,游客不用急着赶路,有的是时间打卡拍照。这一路行来印象较好的景不多,唯有狗头峰、窟窿山、双乳峰印象较深。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4-5-27 21:21 编辑



      在景区快到双乳峰的岔路口,有一条侧路,轨迹显示可以到达营盘村,轨迹图标注建议走大路。我却鬼使神差觉得走小路省力,实际上小路走下来苦头吃尽。这根本没有路,只是地图显示有轨迹,说明是可以走得通。



      尽是钻灌木丛生的老林子,右侧高山峡谷,左侧悬崖峭壁,沿着山崖狭小的山缝隙艰难前行,有时走入绝境,进退两难,和我们同行的有三个小队,分别走成了高中低三个差位。



      我和儿子是最后出发的一队,凭借着多年穿越丛林的经验,我反而走在了前两队的前面。儿子跟在我身后有些不安,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路线。幸好他对我充满信任,一直跟随在我的身后。我前头开路,引领着后方不熟悉的徒步伙伴们向我靠拢,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上山的斜坡。我率先登顶,发现了通往山顶景区的道路,后面的两队也在我的指引下赶了上来。儿子对我在丛林中领路的能力感到钦佩,对我的徒步爱好也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支持!




      从景区公路沿路下山到云盘村要走4km,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原计划预订的客栈,路远且条件差,重新找了一家客栈,把原预定的农家退了。退是退了,可预付的银子却退不了,在平台的协商下,店家不给面子,我也只能作罢。营盘村实际上有很多农家客栈,平时生意也不算太好,建议以后走此线路的游客,可临时到村里再选择住宿的地方。




      新找的耕读任家客栈住宿条件不错,有洗澡的卫生间,房间设施较新,房费才两百元,在这旅游旺季又是景区,却是良心价。晚上点了三个菜,老板请的厨师手艺很棒,菜品味道好分量足,色彩搭配也好,很合我们的胃口。儿子对中原的菜肴做到如此水平赞不绝口,多吃了几碗饭。在吃的过程中,服务员给我们上了一个炸子鸡,我忘了是否点了此菜,结果服务员说点了,等菜吃完了,老板说上错了,但菜也吃完了,结账时本想把这个菜钱一块付了,老板坚决不同意,要给我们免单。说是他的错,送我们,并请我们多光顾。同样是营盘村的商家,这比清雅乐园农家乐客栈的老板做生意仁义多了!



      晚上,向老板咨询明天如何去郭亮景区,步行是过不去的。通过昆山挂壁公路是个难点,昆山村是山西到河南万仙山最前沿的一个村,隧道是1992年由当地村民集体修筑,全长7.5km,海拔落差近500m,这条挂壁公路是太行山十条挂壁公路中最险最窄的公路,号称悬崖上的天路,只能单向通行,外地车、自驾车一般不让通行。

本帖最后由 鄱湖牧童 于 2024-5-27 21:31 编辑





       第四天,早上6点,约了昆山村的一户农家请他开车载我过去,据说去昆山村住宿的可以省门票,司机载我们顺利通过隧道验票处。在隧道内开车,非常考验开车技术,车道内勉强只能通行一辆汽车,隧道内每隔56m开个天窗孔,用作光,行驶其上,可以欣赏到太行山刀劈斧切似的沉积岩绝壁,壮观之景令人赞叹。洞内蜿蜒盘旋,忽明忽暗,洞壁岩石参差不齐,形状各异。昆山隧道全长7.5公里,隧道内未经加固整修,随时有落石。在最宽之处,我让司机停下来找个地方拍照,从隧道内向外拍,人是逆光,拍不出效果,这样的场景只能留在心底。




      出了隧道,我们下车继续步行,走小路去万仙山景区,小路长约两公里,可以绕过万仙山景区收费站,所谓小路其实是野路,野路并不好走,加上昨日下雨,树和草全是湿漉漉的,一会儿将衣服浇透。在林子里穿越了半个小时到达南坪村。

       从南坪村去郭亮有两条路,一条从昆山村过去走山崖顶,路途要远2km。另一条走郭亮村挂壁公路,有300m的拔高,和儿子商量后走挂壁公路。从公路走3km,公路没有什么好的景色,也非常枯燥乏味,也许是视觉疲劳。我后悔没有买门票,买了门票可以坐景区的免费车。









       郭亮村挂壁公路不通汽车,改成景区。这里人山人海,成了游览胜地。就我的感觉景区门口有些俗气,花里胡哨之感,很多拍照打卡的地方需要抢位置,从原生态的风景来说,比不上昆山挂壁公路。郭亮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全长1,250米,有着 “世界第九大奇迹”、 “全球最奇特十八条公路”之一等美誉。其峭壁上凿有间歇的侧开窗,旁边便是幽深笔直的峭壁峡谷,透过窗口看下方的万丈深渊,令人不寒而栗。 但这里名气要大,当然公路内也宽敞,地面做了找平,卫生打理倒也干净整洁。




      到了村里随意逛了一会儿,找了一家客栈吃早饭,儿子吃不惯山上的早餐,给他点了一份饺子。而我对这种早餐则非常喜欢,搞了几大碗玉米粥。原计划在此住一宿,郭亮有很多值得参观学习的地方。儿子不感兴趣,吵着要回去,我只好依他。原路步行回南坪坐车回新乡,实际上从郭亮村到刘家大院等车就可以了,没必要再走到南坪坐车,又多走了3km,下午1:00坐车返回新乡,至此南太行徒步之行结束。

      这次南太行之行的最大失误在于路线规划不够完善。在王莽岭景区的分岔口,选择往南马鞍村方向前行并在那里住宿可能更合适,然后再前往南坪村,这样可以节约一天时间,而且风景更加优美。当然,如果不去营盘村,就会错过昆山隧道的壮丽景色,也无法品尝到耕读任家的美食,得失都有!




       九

       南太行之行,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也因此在意外中发现了更多的美好与感动。正是有了儿子的陪伴,沿途美景对我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儿子成长以来,我们很少有这样的交流机会。一路上共同克服困难,父子之间增进了彼此间的共鸣,互相成就对方的优点,容忍对方的不足。我理解了儿子的不易,儿子也逐渐明白了一位父亲的责任。愿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依旧能保持这份真挚,共同成长共同前行!这次南太行之行,不仅是一次旅程,更是一段珍贵的回忆,心灵得到慰藉和滋养同时,温暖和感动永远留存于心间!

                           鄱湖牧童


2024年5月27日于南昌

注:此游记不可作为穿越南太行之路书,穿越前请咨询南太行”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在专业领队和向导带领下谨慎出行!


谢谢您的点评!向您学习!欢迎带家人来江西登山。

成熟路线,体力好的15岁以上的小孩子全程可以走下来。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