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意外的自驾)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芝加哥(意外的自驾)

芝加哥,原是作为孩子所居住地域以外的第一座探访的城市。那座城市,距离孩子读书地不算很远,又与他学习的专业相关,他曾经去过四次,因而带着父母去那一座他已熟悉的地方就成为顺利成章的事情。

我素对城市景观兴趣不大,如果一定要有兴趣,那么有着长久历史和不同于我所居住地方的特色民俗之地却是可以一看。接近十年前,国内西域喀什、叶城、且末、若羌都曾留下足迹,彼时那些城镇有些几无什么游客,当地不多的居民走在路上,说着我听不懂的当地的语言,长着与我不同的样貌,那样的感觉便是我喜欢的。

芝加哥这座现代化的美国大城,尚没去美国,我便对孩子说:“这个城市不是我感兴趣的,我会去,仅仅是因为你曾去过。”

多次去那座城,孩子又有清晰记路的能力,主城区对他已经没有多少盲点。也是因为他的熟悉,直到最后的出发,我也未对这座城市做任何规划。出发前,仅在地图上大致看了一眼,却发现并无特别的自然风景,唯一有些兴趣的是那座城市紧邻的巨大的密歇根湖。

“芝加哥你带我们走,我就完全不看了。”自打见到孩子那刻,我便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确实没什么风景。”孩子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这是他反复向我们推荐的城市,他对景观的喜好又与我有很大不同,每一次他去,微信里总会看到他发过来的不少照片。我更认为这是他顺我而说的话,父子感情至深,他从不轻易说出与我完全相拗的言语。

芝加哥距离孩子城市四百多公里,火车可以直达,加之孩子不喜开车,他每次去都是火车。放假的前几天,在他所在的学院,手机上,他查询购票APP。

“往返价格一个人要三百六十块!”他已经习惯把一美元说成一块钱,这也基本上是美国消费的最低单位。仅仅是四百多公里,往返价格折合人民币需要两千六百,一家人则还要乘以三,而那仅仅是硬座的价格。

美国的铁路系统都是私营,价格随行就市,时间越近,价格便会贵到离谱,拉长时间则可能会买到几分之一甚至更低的票。仅仅是路费,便要花去近万人民币,这个价格,我和他母亲实在无法接受。

“我们开车吧。”四百多公里,开车不过是一箱油,美国油价比国内要低很多,去往芝加哥的全程高速还是免费道路,一个来回的开车成本不过是两箱油,大约70美元。

“芝加哥停车费贵的离谱,加上停车费,不会比火车便宜多少。”孩子并没同意我的想法。事先我确实了解到芝加哥的停车每小时可能高达五六十美元或是更多,且那个城市的治安也是出了名的不好,若是砸了玻璃,偷了东西,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半个月后票价多少?”孩子母亲问了声。

孩子翻了一下手机:“往返一人一百多块。”

除了治安不好,停车费贵,我明白孩子非常想带我们在美国体验一次火车。美国东部波士顿行程已经定下驾车,往返3600公里,不远的芝加哥是这次美国旅途唯一剩下可以火车的目的。孩子四次往返都是火车,他对火车上的一切都已经熟悉,也多次与我和他母亲说过,让我们实地乘坐一次一直是他的愿望。虽然三人的价格,仍是远高于驾车,我也不想辜负孩子的心意。每一处遥远的行程,尽可能体验当地的不同,也是我多年走行的方式。坐次美国火车,是我好奇的一部分。

见我和他母亲不再有反对意见,孩子快速手机上购买了车票,随之,他的邮箱收到了购票收据。当天,他又在手机上定下了芝加哥的酒店,虽是提前了将近两周,他曾住过的Holiday Inn已经无房,这家酒店是我在美国唯一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经济型酒店。再次寻找,孩子定了距离Holiday Inn不远的价格相似的希尔顿花园酒店。提前两周预定酒店,很可能能比最后一刻下单省下不少钱。

3600公里的美东驾车回来,虽是孩子租的十多平米的小房间,仍是家一样的温暖,一路的劳累也在这里得到喘息。我们也在休息中,等待火车发车的日子。

清晨六点半,难得孩子醒的如此之早,打开手机,他惊呼一声:“火车停运!”

还有几个小时就要出发,行李在前一个晚上都已装箱,我已在手机上买好公交车票,只等早饭后乘车去往火车站。宾馆早已付费且不能取消,今天若是不能出发,火车票和宾馆的损失将会很大。那座城市,一直是孩子心心念念要带我们去的地方。极度的意外,让我们所有人茫然不知所措。

孩子电话拨通了火车站服务电话,他熟练且快速的英文,我一句也没听懂。能看出的是,结果并不满意,挂上电话,他饭也没吃,拿上汽车钥匙就冲出门。

“我去火车站交涉。”

孩子所在城市不大,火车站也不远。将近一个小时,孩子从楼下上来,满脸带着失望。

“火车站大妈都不知道今天停运,好多旅客都在那里候车,听到我说停运,都非常惊讶。”我不知如何评论这个国家各种系统,因为真的不了解。毫无预兆停运,且没有预案和后期安排,我在国内还真没遇到过。

“大妈打电话询问,别人说是维修,明天也不保证能恢复。”

回国机票早已订好,酒店也已付款,我们没有多余的日子等待。几分钟的安静后,我拿出另外一把汽车钥匙。
“走,咱们开车去。”

2024.7.21 家,一笔写于电脑
芝加哥(路途)

铁路公司给的解决方案有两条,改期或者退款。日程的紧张和付费宾馆无法退款让改期成为不可能。孩子在火车站解释了无法改期的原因以及因改期会造成的损失,对方态度很好地表示无能为力,能选择的只有退款。

“我要让他们赔偿。”突发的状况几乎打乱了行程,铁路公司并未给出满意的结果,孩子有些生气。他将一封EMAIL发给了铁路公司,阐述了理由,并提及了赔偿。直到返程,铁路公司也未给任何答复,仅仅是将购票款退回结束。

这样的结果我尚能接受,个人力量让一家企业做出赔偿,需要的精力实在无法估算,能把三人总和三百多美元退回,我已经知足。

刚刚开行了3600公里,不过休息了一天,又要驾车四百公里外,往返八百公里,我虽是喜欢开车,身体长期不佳,精力耗损很大。美国高速几乎全部超速,需要比国内更多的注意力,对于这不算很长的长途,还是有些压力。前期准备火车去往目的地,不需要考虑停车,宾馆定在了市中心,而那里恰是停车费最贵的地方。

网上查到的信息不一,停车费从一晚五十多到七十多不等,有的人甚至付了一百多美元一天。油费虽然不贵,高速也是免费,但退回的车票算起来要贴进停车费中了。孩子给宾馆打了电话,那面回复边上有合作停车场,并告知了停车场路标和价格。

“中间能不能出车?”

“不能,出车重新算钱。”前期波士顿等地宾馆停车,有的也收停车费,但出车不受限制,宾馆客人都是按天结算。现在的收费规则意味到了那里后,车子便无法移动,只能依靠双腿或是公共交通了。那些一天停车付费一百多美元的,应是中途出车。BOOKING和谷歌地图中客人对如此的收费表达了很多的不满。

电话所知的停车费用一晚需要62美元,意味单纯停车一天就需要450人民币。我将三天芝加哥行程汽油费和停车费核算了下,还比三人的往返火车票略低一些。车票退款,我们总和消费并未超出原先,如此,我还能接受。只是将路途的轻松,改为了我们父子俩的连续驾车。

虽是只有四百公里距离,芝加哥和美东却差了一个时区,美国并未如我国一样,全境一个时间,这里分为了数个时区单独计时,芝加哥的时间比孩子居住地要晚一个小时,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进去。西方宾馆下午三点方能办理入住,提前达到多需要等待,大多时不让提前入住。如果提前,常常需要增加费用。美国的火车价格贵,速度却远比不了国内,高速开车常会比火车更快,到达时间也会早于火车,加上晚一个小时的时差,我们需要等待不短的时间方可以入住。

启程的时间是早晨八点一刻,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例行中途休息,需要寻一家星巴克喝杯咖啡。找了个路口下高速,附近却未能看到各处可见的星巴克,车子只好继续前行,离高速越来越远。孩子拿出他的手机,地图上寻找。

最近的星巴克在几公里外的一个城市。

“那个城市叫什么?”我问。

“Kalamazoo”孩子用英文回答的我。美国自驾几千公里,路过了不少城镇。我对美国地理的理解远不足以知道这些并不知名的城市。就如我在国外,如果说“苏州”,大多都没听说,后来当别人问起我来自中国那里,索性我都回答“上海”。
芝加哥(路途)

Kalamazoo并不算小,里面高层建筑林立,却不同于波士顿,道路基本见不到行人,即便汽车也不算多,与底特律的废都非常类似,偶然遇到的行人也多是黑人。寻到了一处两小时免费停车的位置,下车后,孩子拿着手机继续导航寻找那处星巴克,全程几乎不说话,也不带一点笑容。

星巴克位于一座大型宾馆大堂,这在美国非常常见。星巴克分布在商业中心、商场、酒店、学校以及街边。如果位于商场或是学校,附近常不会带有免费停车场,寻找起来也会比较困难。

坐于星巴克的座位上,一杯咖啡上手,孩子的神情终于舒缓了下来。跟孩子在美国呆了一个月,第一次见到他不苟言笑的状态。

“这里让我有些紧张。”

2015曾经来过一次美国,彼时到处都是国人和中国旅行团,听到的也是中国各地口音,此行却未曾见到一个中国团队,国人也以学生、探亲家属和商务出行为主。大堂前台,一群白人中,一位背着背包,等待办理入住手续的年轻华人非常显眼,从他带着家乡口音的英语,可以听出是大陆人。星巴克里,可能华人太少的原因或是我们中文对话,几位客人向我们这里多看了几眼,孩子对此并不以为意。

2024.7.22,家中,一笔写于电脑

芝加哥(魔都)


汽车驶入芝加哥时已换成了孩子开车。还剩一百四十公里左右,一个加油站,我们父子俩交换了位置。此行全程所过州中国驾照没有受限,我并不用担心非法驾驶问题。只是两百多公里高速单调行程越发困乏,一如国内高速,长时间驾驶常常会犯困。芝加哥是美国最繁华都市之一,道路的拥堵以及最后宾馆停车场的寻找,已经熟悉美国路况的孩子会比我顺畅许多。
一如进入美东大城波士顿,高速变成了双向五车道。芝加哥前方十公里左右,高速也是双向五车道,即便如此,巨大的车流量让车速也慢了下来,有些地方产生了拥堵。

“你看天际线,这才是魔都。”孩子一路话都不多。提前两周安排的火车突然取消,而这是他心心念念为父母安排的行程。我们在美国待的一个月中,多次听他叙述这趟火车从座位到餐车的每一个特点。让我们体验他曾经的体验,应该是孩子最大的希望。行程虽然总体未变,而昨日还在念叨的火车却没有,对他总是个遗憾。孩子并不喜欢直接表达他的感受,父子一场,我总能从他的表情感知他内心深处的想法。

直到遥远的芝加哥出现在天际线,一路的郁闷在他脸上才开始消散。

“老爸,你知道每个都市都有个它特有的天际线吧。”

“嗯。”我并未有如此的感受,因为从未对大都市产生过过多的兴趣。离家只有几十公里的上海,我也是难得才会去上一趟,而那一定是必须,若是为了旅行,我不会选择那个地方。北京也不是我喜欢的,2016年曾带孩子去过一趟,只是为了让他看看首都的样子。家中的人都知我的兴趣只在遥远且无人的雪山,人头攒动的城市从不是我愿意进入的地方。

只是为了孩子的这句话,我没有任何辩驳,用一个简单的嗯表示接下了他的话。孩子心情好转,则是我最喜看到的。

“上海有金茂大厦,上海中心,那里是中国的魔都,走过芝加哥,才知道这里才是真的魔都。你往远处看。”

遥远的天际,丛林般伫立着高层建筑,一路上的晴空,此时布上了云层,云层虽未完全遮住蓝天,那在美国极其常见碧透如洗的蓝此时却不见了踪影,倒有些国内雾霾一样的灰蒙。高楼的尖端已经插入了那灰蒙的云中,时而那云又会缠到高楼的腰身。远远看去,芝加哥的城区上,锁着一条淡淡的黑带,还在缓慢的流动。恰如西游记妖怪占据的山头,黑雾弥漫。

“这才是真的魔都。我每次来,遥远天际处,就能感到一股魔力。”

那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的黑色,真如妖魔的瘴气,雾霾的上海也没有这般。后面几天在这魔都里,倒没觉得满天黑帐,城市里面的天空还是常见的透亮,出门甚至需要涂上防晒霜,做好物理防晒。城市紧邻的体量巨大的密歇根湖,更是海一般的壮阔。

只是路上随处可见配枪的警察,配枪的商场保安,很多办公楼前禁止枪支携带的醒目标记,甚至专门有报告这座城市哪里又出现枪击的APP,让那黑瘴有了相应的匹配。

孩子寻找到停车场时,我仍在努力找寻最终的目的。恰如孩子跟我说的,对于英文的理解,当看到单词,不再是字母,不再有大小写区分,脑中直觉出现的是词中意思,英语就大长进了。我努力分辨的是路边每一个单词,然后转化为中文,孩子已经省略了这步,寻找地标的速度自然比我快了很多。

停车场是美国常见的塔楼,入口闸机电子显示屏亮着一排排英文,孩子瞄了一眼:“24小时停车费62块。”

停车场里醒目标识指明酒店客人自助停车区,也有酒店代客停车区,如果是代客停车,会收取更高的费用。停车塔楼有专门电梯直达酒店大堂。到达时间是美东时间下午两点,时差的关系,这里是当地时间下午一点,三点方才可以办理入住,我们还需要度过两个小时时间方才可以办理手续。

孩子背上了他的背包:“走,我带你们出去转。”这座异国的都市,已被他走成了邻里的街道。

不能办理入住,车上还有一家人几天生活的行李,我担心的是这里可能会出现的砸窗盗窃。孩子所在城市过度的安全,让他基本没有了异地应有的警惕,并不在意这里可能出现的意外。我和他母亲随车带了一块深蓝色的布,严实遮盖了行李舱,后面也只能祈求天意的照顾。

2024.7.23,夜,一笔写于电脑

芝加哥(生活)


收到朋友留言,希望增加些照片。
芝加哥是座现代化大都市,以现代建筑闻名,市中心街上行人如织,孩子也时刻提醒我公共场合不许拍照,因而进这座城市我并未携带专业相机。更多都是路途中手持云台视频,遇到进建筑物或是警察仍需要关闭,直面行人也会尽量避开,整体照片并不算多。已往文章中最后的图也是此行相关风景花卉图片,以后还会记述相关旅途,风景之地会放上相机图片。

好在行车记录仪和手持云台视频总和将近2T,几乎把行程串满,纠正我记忆的偏差,今天也会在其中适当截图放于文中。

芝加哥希尔顿花园酒店并非是众所周知的希尔顿,就如洲际旗下的Holiday Inn也并非洲际一样,都只是相关旗下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同名的这两家国内的连锁经济型酒店规格倒是要高于美国,宾馆楼房会更大,门口还有门童,美国的不过是相当于国内汉庭新品或是如家精品,虽然设施好些,若论其服务,应该还不如国内。

美国价格相似的Holiday Inn却要比希尔顿花园酒店好上不少,几天连住,他们会天天打扫房间,还会提供免费早餐。希尔顿花园酒店在房间里写的明确,连住两天打扫一次,早餐还需要另行付费。

芝加哥街景

车子进到酒店停车场时,孩子说了声:“明天早饭咱们去星巴克解决。”苏州已经满街星巴克,其发源地美国,又是大都市芝加哥,可谓抬眼便是。酒店对面连续两家,一家是全球最大星巴克烘焙坊,有着独立一栋楼,还有一家写字楼下偏于一隅的常见门店。
网上了解到所住酒店早餐价格每位15美元,三人则是45,连续三天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星巴克的三明治也在十美元上下,加上咖啡,价格并不比酒店早餐便宜。酒店不远处,就有一家超市Trader Joe’s,国人大多喜欢称之为“缺德舅”。超市的牛奶三明治价格亲民,并不比国内高,15美元的份额足够三人解决一天早餐甚至加上午餐了。

三天的芝加哥,两天晚餐都是在一家中餐厅。孩子来了四次,对这里的中餐赞不绝口。倒并不是芝加哥中餐有多么好吃,而是孩子所在城镇的中餐实在变味严重,那味道充满了美国本土化的甜腻,若不是挂着中餐厅华文标志,里面一口华语,我实在不能把那里的菜与中餐相联系。

大都市的芝加哥便好上很多,波士顿也是如此,中餐馆的菜已经显露出该有的样子。

孩子的计划是每天带着父母去不同的餐馆,把他品尝过的都让我们尝试一下。第一天去的是一家叫做“眉轩”的粤菜馆,我一路拿着Pocket3跟着拍摄,临进门的那一刻,孩子说了声:“进去别拍。”那以后的视频和照片也就都没有了。

芝加哥苹果体验店

饭店门口一如美国或是西方大部分国家一样,摆放着不少桌椅,进到里面,倒全都是国内的风格。一色华人服务员穿着统一的服装,那工作服也都有汉地的特色。屏风,卡座,圆桌都有,满眼所见都是中文。服务员之间用的应是福建话,倒是与我们瞬时切换成了英语,当我用汉语回答,他们也会转换成闽南口音普通话,唯有对孩子,始终都是英语。孩子也顺应了这里,若是英语来,他必会英语回,若是中文来,他也会中文回。看到服务员后面与我和他母亲中文对话,孩子嘀咕了声:“歧视我吧。”
不过那应该不是歧视,注意到服务员对所有年轻客人,不管肤色如何,都是英语服务。

点餐总是最心疼的时刻。多次国外自由行,西方国家多是住民宿或是公寓,那里都有灶台,可以自己开火。每到一地,首先便是到当地超市采购,然后自己做饭,如此成本可以降下来很多。北海道倒是住的宾馆,那里大量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可以购买到与国内几乎一个价格的便当,同样可以免费加热,即便居酒屋或路边餐馆,价格也尚能接受,且不用给小费。

美国每样菜品十多美元的价格,加上税费,无法躲开的小费,一顿饭即便只有三个菜,加上米饭,也要四五百人民币。

结账的时候,孩子让服务员把电子收费屏递给了我:“你体验一下小费。”

电子屏是个Pad一样的东西,上面菜价,菜价下面三个不同等次的小费并排在屏幕下方,占据了不小的位置,突出亮眼。最少的一个是菜价的18%,其他更高,我并未看另外两个等次,毫不犹豫点了最低的价格。服务员倒是不介意,看到我点了小费,跟着一声:“Thank you。” 这句话用的是英文。

刷的是我的信用卡,付费的瞬间,手机短信提示消费的价格,却没看到小费。

“别着急,小费过几天就会扣。”孩子把我最后一线省钱的希望直接拉断。

按照孩子的计划,第二天应是唐人街火锅。下午临到出行,看他摆弄了半天手机,然后说:“搞不清这里公交咋坐。”

过会又说了声:“下班高峰,Uber打不到车。”
这天,我们又去了那家粤菜馆。

粤菜馆 眉轩

2024.7.25,家,一笔写于电脑

芝加哥(校友)


美国大学多有学校相关商品店,里面出售印有学校LOGO的各种物品,从衣物、棒球帽、钥匙扣、水杯到吉祥物不等。价格以美元计算,自然不菲。孩子学校也不乏这样的店面,周围也有些非学校开办的店面,卖类似产品,价格要优惠一些。
孩子带我和他母亲去了中央校区的最大的店面,上下两层楼。我把一样样物品查了产地,几乎没有例外都是中国生产。原想两国关系现在有些紧张,中国团队游客一个见不到,产品也应该很多他国生产,却发现商业贸易没有断绝,全球一体化最终还是趋势。

大商场里,国内电子产品,手机基本是没了,电视还能看到国产。大疆产品虽是不多见,路上偶然仍能看到有人手持与我一样的POCKET3在拍照。

孩子被学校录取时,录取的学院就给了个优惠券,可以凭那优惠券到学院周边店抵扣购买一个棒球帽。帽子的正面,醒目印着学校LOGO。他曾带着那醒目的帽子去了纽约,视频电话里说,一个十字路口,被一陌生老人叫住。老人指着孩子的帽子,然后有指了指自己,大声喊着孩子学校的名字。孩子方才明白,俩人原来是校友。

我听后并不以未然,我尚未经历这样的事情,大学直到博士毕业,出门遇到同学校的校友,除非是同学,其余并无特殊之感。

及至来到孩子学校,方才注意到学校大多学生都穿着印有学校醒目LOGO的衣物,或是背着学校LOGO背包,若是都没有,至少手上或是背包上拴着有那LOGO的杯子。我也想买件T-Shirt,奈何在那最大的周边店寻了每一处角落,却找不到适合我这小身子的合适衣物。在一家私人开的周边店里,找到了一顶帽子,价格比学校自营的便宜很多。

孩子学校还在几乎所有可见的高处都悬挂了学校校旗,周边只要是学校产业,也都在醒目之处挂着更为醒目的校旗。美国人多喜欢悬挂国旗,可谓满街都是,学校的校旗数量甚至超过国旗数量,后面我们开车远行,几百公里外的俄亥俄州一个小乡村的农舍门口,竟然也飘荡着一面校旗。

看到那没有什么人烟地方的校旗,我和孩子大笑。“主人要么是你们校友,要么这个农庄也是你们学校产业。”

芝加哥,我和孩子仍戴着孩子学校的帽子。这座城市有两所著名大学,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两所学校排名与孩子所在学校伯仲之间,按孩子自己说法,应该要略好于他的学校。如此的地方,我们戴出孩子学校的帽子,便有些过于张扬。不久前我们还戴着同样的帽子去了哈佛和麻省理工,那里毫无人注意。长久排名世界第一第二的学校,并不在意其他学校的人过来,开放和包容应是主要,另外其他的永远都是小弟,来的都是觐见朝拜者。

芝加哥我可不这么认为,排名类似的学校戴着醒目LOGO帽子过来,在别人地盘,似乎有些挑衅的意味。

城区里,穿过西北大学法学院、医学院,没有任何人在意我们醒目的帽子,我应是想多了,美国文化的包容性却是宽容很多。

一家大商场门口站着两名黑人保安,一男一女,都穿着厚重防弹背心,腰挎一把重型手枪。男的长的健壮高大,如橄榄球运动员那样,不怒自威。这样的装束和黑人执勤,应是防止黑人零元购的可能。他们执勤并不用考虑种族和性别歧视的风险。

我们正从楼下电梯下来,准备这个出口出去。那个黑人壮汉突然指了指我们,然后大声笑道:“是***大学?”

他的爽朗的笑声瞬间把那壮硕身材和挎枪的威慑抵消掉了,我们也明白他应是同一所大学毕业,孩子开心跟他寒暄了几句。

刚出门,一个路边摆摊的白人姑娘叫住了孩子,连摊都不管,追了出来。

“你是***大学?”姑娘激动地问。

“我也是那里毕业的。”

那姑娘的热情犹如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

“我是真看出来,你们校友见校友,是有多么开心。”离开了那姑娘摊位,我与孩子说。

“走走走,咱们快走。我们学校出来的,在芝加哥,一个保安,一个练摊,好丢脸啊。”孩子拉着我,快步离开。

我知道这是孩子的说笑,西方国家的人们,并没有明确的阶层概念,宾馆清洁员与办公室白领之间仅仅是工作的不同,唯有校友的认同感却明显超出了我们。

2024.7.28,家,一笔写于电脑

芝加哥河

芝加哥(火锅—远方的亲戚)


芝加哥三顿晚餐中,孩子原先定下的有一顿火锅。他曾来过这里四次,也曾吃过一次火锅,对那家火锅店赞不绝口。因为他的熟悉,芝加哥行程全程孩子安排,我仅在谷歌地图大致扫了一眼市中心,便再未看过这座城市的线路。需要做的仅是他去安排,我来付钱。
便是国内,我对火锅也没多大兴趣。上得桌子,还需要把一样样菜煮熟方才能进口,我是实在没那个耐心,更喜欢的还是厨房做好熟的菜直接端上来,我只需要动筷动口咽下去即可。孩子知道我对火锅的态度,所以选择芝加哥吃,实在是他在这个国度一年没有吃过几次正经中餐,家乡的味道已经在他的每一个味蕾上召唤。芝加哥他曾经吃过的火锅,至少带出了些家乡的味道。

“好想回家啊。”我和他母亲去探望他的一个月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我要吃大饼油条,我要把小区的每个小吃店都吃一遍。”他对家乡苏州食物的思念,已超出了对亲人。美国落地,他过来接我们,车上第一句话:“三天两头跟你们视频,似乎从没离开过。”

“也就是从来没想过爸爸妈妈对不。”

芝加哥第二天,我们最终没按照孩子的预案去吃那顿他设想的火锅,只知道那个火锅店在芝加哥唐人街。

芝加哥河


芝加哥,我们还有一位亲戚在那里。孩子母亲一位外甥女已经在芝加哥读书六年,现在正在博士的最后阶段,不久就将毕业。这个姑娘多年前我曾见过一面,彼时尚在初中,暑假跟着一帮弟妹一同来了我家,我也带着他们周边走了些地方。没有几天的时间,印象是非常聪明也很有礼貌。
后来虽未曾见过,却也知道姑娘一直在按照她的人生规划,稳步向上走,现在已经是西北大学博士。亲缘的关系,姑娘与我的孩子早已是微信好友,俩人微信中断续联系。孩子去了美国,姑娘也已知道,多次邀请相见。只是孩子每次芝加哥出行,都是学校学业的安排,时间紧张和集体活动并不方便离开同学与表姐见面。

这一次,姑娘事先反复邀请孩子母亲见面:“能在异国他乡见到亲人真的开心。”她微信中说。

我始终觉得我家娃芝加哥第二天没带我们吃火锅就是为了第三天表姐的请客,他可以名正言顺偷懒。

碰头地点是孩子安排,他对星巴克的执拗之爱,相约地点自然避不开芝加哥那家世界最大的星巴克烘焙坊,且那里恰与我们宾馆相距很近。

我并没有姑娘的微信,两个同龄人联系也最为方便,他们所有的沟通都在微信上进行。孩子也没有把他们之间的信息告知父母,知道的是,姑娘要带我们出去吃火锅。姑娘是重庆人,家乡的味道既是她喜欢的,也是我家孩子向往的。也因此,我更认为是我家这个弟弟偷了懒,借着姐姐的见面,去蹭一顿火锅。

姑娘所在的西北大学学院在芝加哥北郊,距离我们所在的市中心有不短的距离,下午的碰头,她需要乘坐校车进城。

虽是满街都是星巴克,芝加哥那座烘焙坊仍是人满为患。一家三口分开找坐,也用了很久方才等到一个家庭离开。空出座位的家庭可能与我们类似,一家四口,两个大人带着两个女儿。大的姑娘已经大学的样子,父母说着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亚洲面孔在这样的大都市并不少见,谁也无法判断对方是否还会说中文,或者是否是国人。我们之间几句简单的交流全部用的是英语,只是听到他们之间用的北京话,而仅仅是一个座位的信息,我的英文还将就够用,也不高兴转换成中文交流了。

芝加哥星巴克烘培坊


孩子点了四杯咖啡,两杯美式,两杯拿铁。美国期间,我的胃口越来越不好,体重不停在下降,国内通常喝的美式,在美国需要加上些牛奶调味方能喝的进去。孩子给很多年未见的表姐也点了一份拿铁。
将近一个小时后,孩子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她快到了,我去接。”说罢,一溜烟冲下了楼。不长的时间,带着一个长相甜甜的中等身高的姑娘走到了我们面前。
2024.7.29,家,一笔写于电脑

芝加哥(重庆火锅 )


将近十年未见,曾经初三的小女孩已经长成大姑娘。长期外地学习,一口川普早已没有,说话甚至带着北方的口音。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咖啡,即便国外,星巴克也有售卖非咖啡饮料。姑娘看到为她点的拿铁有些意外,晚辈和异国的相见,与孩子母亲联系中,她一再要求在自己生活六年的地方做东,端起那杯咖啡,有点不好意思。
我对坐在一旁的儿子使了个眼色,微信发了条消息:“你去打Uber。”孩子抬眼看了眼手机,没说什么。我所知道的是芝加哥六年,她未曾接受父母的任何资助,博士期间有了奖学金,所有的开销都是她自己负责,那些钱去掉学费、房租后,剩下的生活并不容易。我们接受了她做东的好意,却不想让她花费更多。美国打车还需要小费,这里距离唐人街还有不短的路,合起来费用不少。

姑娘一边喝咖啡,一边打开了她的手机。孩子看了一眼,伸手拦住:“车我已打好。”

我并不清楚今晚哪里吃饭,相互联系主要在孩子与他表姐之间,知道到的是在唐人街的一家火锅店。

侨林重庆火锅

十几分钟后,孩子站起来:“车到了,走。”
我们四人几乎是冲下星巴克烘焙坊,孩子手机上提示车子已经停到了马路对面不远之处。与中国一样,美国城市道路也不许随便停车,虽然摄像头不多,无处不在的警察随时可能会出现。

路口,一位坐在简易凳子上的黑人流浪汉看到了孩子戴的学校LOGO的帽子,挥着手大喊了一声:“GO BLUE!”,孩子一边跑向前面的一辆白色轿车,一边挥着手一同喊了一声。这是孩子所在学校知名的加油口号。

司机样貌像是墨西哥人,车子里有两组摄像头,分别对着外面和里面,与国内非常类似。驾驶台上架着手机,显示到终点的线路。除了语言人种的不同之外,似乎与国内没有什么区别。车内,我把手持的POCKET3云台关闭,坐在副驾驶的孩子与司机英文交流了几句,车子在拥挤的道路中开始穿行,时而地面,时而又进入地下。

不久前的波士顿坐着当地交通城里兜兜转转,每个地标都是我定下的,去过的地方大致清楚。芝加哥我不再费心,全部交给了孩子,唐人街在哪里我却不清楚,谷歌地图上只是大致看到在我们的西南方。

下班高峰,车子停停走走,开行了不算短的时间。下车的时候,周围建筑多有了华文标识,也意味这里进入了唐人街区域。一家超市边上,我们踏上台阶,走上了二楼。饭馆门口悬挂着一串红色灯笼,一排大红彰显出华人文化。

“这家火锅店特别正宗,我每月都会到这里解馋,遇到开心的事情也会来。”跟着姑娘进门。楼台亭榭,竹蓬小船,熟悉的汉文化扑面而来。醒目之处,写着“桥林火锅”。

服务员有男有女,身穿一身带着国内民族风格的黑色工作服,衣着与国内饭店几乎没有任何不同,不同的是穿插中间有数名白人姑娘。饭店里,已经坐了不少的客人,却都是华人的样子,并未见到白人或是黑人。大多都是年轻人,可能长久生活在这里,也可能就是当地土生的华人,大多人说的都是英语。

一如国内,服务员带到座位,上了菜单,一位姑娘在边上等待客人点菜。服务员即便对着我和孩子母亲也没有说中文,全程都是英语。儿子与他的表姐坐在一边,俩人时而用中文交流,时而换成英文与服务员沟通。

“拿调料的地方还有冰粉、水果、小吃,都是免费的,随便拿。”姑娘对着我和孩子母亲招呼,从进门一刻便看出她对这里非常熟悉。

侨林火锅

两天前刚到芝加哥,孩子就一再说带我们吃一次芝加哥的火锅,孩子说的那家火锅店也在唐人街。
“是这家么?”我问他。

“不是。这家比我吃的还正宗。”

这一顿也是我来到美国一个月出头第一次吃到能与国内媲美的中餐。

姑娘吃饭的时候,与我们谈天说地,能看出她对国内的亲人过来看她的开心。时而电话响起,却是导师课题沟通,她迅即转换英语,与导师分析课题论文。放下电话一瞬,又与服务员英文说着菜品。

我们没看到这顿火锅的价格,已有的经历知道应该不菲。

回程的时候,姑娘无论如何不让她的表弟打车。车子到的时候,是个黑人。坐在副驾驶位置,姑娘指着地图,不停告知司机需要走行路线,把我们送回宾馆。

“服了,太聪明了,反应速度太快了,英语真好。”孩子来了一年,他的英语进展超出我的预料,我眼中已经过关,课程已经无虞,身边又有几位本土的朋友,常常电话聊天互开玩笑。对他的英语和专业,孩子也颇为自负。

孩子若是遇到高人,仍会打心底服气,这又是一位让他口服心服的优秀的人。

“以后再来,一定要代表爸爸妈妈,回谢姐姐。”
2024.7.30,家,一笔写于电脑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