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山北线/ 夏塔大环线:穿越冰川、雪山、激流、草甸、花海、峡谷的多重景观之旅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大概从前年开始,公司会议室改造后,门口张贴了一张“新疆伊犁”的图片,每次路过新会议室时,那张“新疆伊犁”的图片就会让我注目好久:


图片中拍摄的是夏塔雪山,雪山下是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鲜花,一条冰川融水就从花丛中穿过,给人的感觉就是美的不真实,那时我就对几个朋友讲:明年,我一定要去这里徒步


大概就是这样埋下了夏塔的种子,今年年初就开始组队:夏塔大环线,最终集齐队友12人,我们队伍中的十人于6月28号当天相聚在伊犁,另外两人29号一早抵达伊宁。


夏塔古道是古丝绸之路上最险峻,高危的一段线路,又名“唐僧古道”,遥想当年唐僧去古印度取经也从这条线路上走过吧,去年去的乌孙古道,也是汉武帝时期缔结乌孙国共同对抗匈奴的所在,这一条条线路,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外,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走在这一条条古道上,遥想千年前的古人也从这条道上走过,千年过去,景色依旧,清风依旧像千年之前一样拂过山谷草甸,拂过雪山冰川,但是斯人已逝,让人不得不感慨人类的渺小和时光易逝,以及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传统意义上的夏塔古道(南天山南北穿越)由于冰川太过险峻,路线早已被封,这次我们走的是夏塔古道的变线(只在南天山北麓行进),又名南天山北线(夏塔大环线)。


Day 1: 伊宁-昭苏-夏特乡-半坡营地 (海拔:1900米-2700米)

徒步:10公里,拔高:800米,营地海拔2700米。


今天早8点,从伊宁包车准时出发,中午10点多,途径八卦城特克斯,在特克斯补充气罐,就一路向徒步起点夏特乡开去,下午2点多,抵达夏特乡,和夏特乡在等候我们的马帮对接上后,我们就开始徒步。

Day 1:

包车出发

Day 1:特克斯补充气罐(来新疆几次了,这次终于尝到杏皮饮料)


起步就是一个大坡,爬上这个大坡,也算是对久没有运动的身体就行热热身,今天的天气不是太好,雾蒙蒙的,远处的雪山被层层乌云积压着,看着不通透明晰,刚徒步后,马帮又核对我们每人的户外保险,算起来,4点多才算开始起步,大约晚上7、8点钟,才最终抵达了我们今天的营地-半坡营地。


今天的水源不算很近,要穿过一片丛林走个几百米才能抵达水源。经过一天的徒步,提个水都累个半死,半坡营地附近有一片片的野花,野花中还夹杂着一些野葱,队友“玥吟”拔了好多野葱来搭配晚餐吃,我是没精力拔野葱了,拔了几根野葱尝了下味道,葱根甘甜,野味十足。


站在半坡营地眺望远方,草原徐徐向远方展开来,空旷惬意,而夏特乡就在这片草原山坡之下。


傍晚时分,山坡下的夏特乡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下,有几片云降下像黑柱子一样的雨,那里应该正在暴雨进行中,不一会,乌云慢慢向我们这里移动,急忙躲进帐篷,今天是伴随着雨打帐篷入眠的第一晚……

Day 2: 半坡营地-翻越小垭口-马拉乐特达坂-扫呼特营地(海拔2700米-3050米-3500米-2800米)

徒步:13.5公里,累计拔高:1000米,下降:900米,营地海拔:2800米


早起,穿过丛林去打水,丛林中开了一些白色、紫色的小野花,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从丛林穿过打亮草地时,恬淡安逸,有股阿勒泰丛林的感觉

图 2.1: 第一束阳光穿过丛林

远处的夏塔乡上方升起了一层云雾,七点起床欣赏完云雾日出后,我们就开始拔营出发。

图 2.2:夏塔乡晨雾

半坡营地起步就是要把眼前这个坡爬过去,翻越坡上的小垭口。

图 2.3:翻越小垭口(一)

图 2.4:翻阅小垭口(二)

当翻到小垭口时,回望来时的路,半坡营地的平台隐藏在薄薄的一层云雾中,云雾在随风变换着姿态,平台之后的小山以及远处的夏特乡也在这些云雾中半隐半现着,层次感很分明。

图 2.5:垭口回望


翻越垭口后,就可以看到两座雪山漏出了头,快步走到接近雪山的位置,就开始一通拍照,这两座雪山应该是本次徒步遇见的第一座壮阔的景色吧,离雪山很近,能感到雪山满满的压迫感。我们徒步的众人也开始变得兴奋,一位其他队伍重装哥们拍完后,不时和我感概,拍到这张照片,值了,本次徒步已经值了。

图 2.6:初见雪山(一)

图 2.7:初见雪山(二)

恋恋不舍地离开第一个拍照点,开始继续前进,不一会走进了这次徒步的第一个峡谷(之后的行程经过了很多峡谷,有的是峡谷半山腰横切,有的是沟底行进),峡谷的对面是几座雪山,我们走在雪山对立的另一面,鲜花从峡谷的顶端一直铺到沟底,雪山、鲜花交相辉映着,感受着伊犁河谷湿润的风,惬意。

图 2.8: 峡谷内的鲜花和雪山(一)

图 2.9:峡谷内的鲜花和雪山(二)

图 2.10:峡谷内的鲜花

走到峡谷的尽头,远处看见的那座黑黑的山脚下,就是要翻越的马拉乐特达坂,黑黑的山下,开满了一片片的黄色花朵。

图 2.11:接近马拉乐特达坂(一)

图 2.12:接近马拉乐特达坂(二)

图 2.13:马拉乐特达坂下的黄色花海(一)

图 2.14:马拉乐特达坂下的黄色花海(二)

马拉乐特达坂不难翻,不太用力就上去了,翻过这个达坂,一直下到沟底,就是我们今天的营地-扫呼特营地,达坂之后的坡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当阳光穿透云层洒到沟底阳光时,伴随着随风飞舞的鲜花,漂亮异常。这个坡并不小,站到垭口上,看下面河水旁的马帮和帐篷,都是芝麻粒大小,所以要花不少时间才能下到沟底。

图 2.15:垭口看向下方的扫呼特营地

图 2.16:阳光洒向扫呼特营地

图 2.17:阳光洒向扫呼特营地

图 2.18:布满鲜花的山坡

抵达扫胡特营地扎营后不久,就下起雨来(以后每晚都是晚上必下雨),半夜四点多起夜,看着外面已经云销雨霁,星光闪闪,就拍了这一张银河图。

图 2.19:扫呼特营地

图 2.20:扫呼特营地

Day 3:  扫呼特营地——艾特门特沟营地。(海拔:2800米——2900米)

徒步:18公里,累计拔高:600米,下降:500米,营地海拔:2900米

今天一早,八点半准时拔营出发,出发需要过营地旁边的那条河,不过水不是很深,走到略上游过河就可以不用脱鞋。

扫呼特营地走了不多久,就能看见艾乐门特沟了,沟(峡谷)的最末端是一座雪山,一条河流就从雪山下流出,在峡谷内蜿蜒流动。

沟内开满了鲜花,鲜花丛内有几匹马儿和牛在悠闲着吃着花草。

图 3.1:初见艾勒门特沟全貌(一)

图 3.2:初见艾勒门特沟全貌(二)

图 3.3:初见艾勒门特沟全貌(三)

这里有个小插曲,在艾勒门特沟的河左岸正在悠闲的行进过程中,河右岸有一队重装队伍喊我们过河,我们看着对面队伍信誓旦旦的样子,不得不怀疑我们是不是走错了,正巧迎面走来一个下撤的重装哥们,向他确认了下,他说:“嗯,这里过河,前面就不用过了。”得出结论:必须过河,晚过不如早过。就开始往回走,下到沟底找桥,翻到河右岸走了2、3公里发现路线错误,又开始折返到河左岸,一来一回多走了五六公里,害我们折返过程中不得不吐槽这两个队伍给我们瞎指路。

图 3.4: 艾勒门特沟

图 3.5: 艾勒门特沟

图 3.6: 艾勒门特沟

沿着艾勒门特沟沟底行进过程非常惬意,视野开阔,草原嫩绿,野花在肆意开着,清风徐来,风中混杂着草的清香,花的芬芳,沟底的河流旁不时散落着牛群、马群,会盯着我们这些外来的人好奇地打量,发现无危险后又开始悠闲的吃着草。

在沟的深处,遇到一片牛群,牛群不远处,有一户牧民搭的铁房子(这也是我们这次徒步唯一碰见的一家牧民),牧民家养了好几条狗,有看门的,有放牧的,还有条细犬非常漂亮,队友查了下为楼兰古犬,又名“哮天犬”,可惜未拍照片。牧民周围散落着几匹马儿,交谈得知,这些马儿都是牧民的坐骑,有名四五岁的女孩也有自己的坐骑,说是这匹马儿要陪自己一起长大,这大概就是马背上的民族吧。

在牧民家花十块钱买一碗酸奶,撒上白砂糖,止饥解渴,边喝边感慨,要是外面能买到这种自酿的酸奶就好了,可惜只能在草原上能买到。

图 3.7:艾勒门特沟内的牧民

图 3.8:

草原上的酸奶(解渴美味)

图 3.9:艾勒门特沟(一)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