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修来世,道修今生”,来世虚无缥缈,今生却可见,故自古以来信佛者众多,修道者却甚少。
合肥的寺庙比较多,道观很少,位于经开区宿松路与云海路交叉口的白龙王庙就是合肥地区最古老的道教宫观之一,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白龙王庙,始建于宋朝徽宗年间,已有千年历史。历史原因原庙已被拆除,现庙于2014年开始复建,于2018年建成开放。
关于白龙王庙有个传说故事:传说在北宋庐州南(今合肥市南)四十井有一村妇在雨后偶见浅水中有一白色泥鳅,感觉新奇,随即将其带回家中饲养,后被一修行人路过此地发现此事,劝其放生。后村妇将泥鳅放生于附近池塘内,时过数十年后,忽遇雷雨交加,狂风大作,当年的白泥鳅化作一条白龙腾云而去。若干年后农妇去世,当天暴雨倾盆,乌云密布,村民抬头忽见一白龙盘旋空中。相传此后每年逢白泥鳅放生之日和老妇祭日必会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乌云突起至老妇坟前,转瞬即逝。村人方知小白龙回来上坟,四方百姓闻之,念白龙知恩义报,遂立庙纪念。 或许有人会疑惑道观为啥叫“庙”,先简单介绍下“观”和“庙”吧。
“观”即道观,《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古代从右向左,其实道观就是“观道”,因而有“道观观道"之说,为修道之士窥测无上天意所在之所。
“庙”是我国古代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用来供祀祖宗的地方。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祇(非神祗)混在一起,蜕变为祭祀神灵、神话、传说人物以及历代贤哲和历史著名人物的场所。比如土地庙、药王庙、山神庙、龙王庙、张飞庙、岳飞庙、妈祖庙、华佗庙等。
所以白龙王庙是一座道观,没啥不可。 白龙王庙的布局同大多数庙宇没啥区别,对称式布局,整体建筑风格按照清朝时古徽州建筑风格建造,红墙灰瓦,庄重而不失典雅,庄严而不失亲和。
山门殿(也即是龙王殿)大门紧闭,从左侧小门进入。两侧立有两块石碑,字迹不甚清楚,应该就是介绍所说的保存完好的古石碑之二了。还有一块在山门内侧墙外,用玻璃箱罩住了。三块碑刻分别为:嘉庆二年(1797年)白龙王庙置换土地契约碑文一块,根据碑刻换算当时白龙王庙应占地有两百亩之多。道光十三年(1833年)由性空师傅和徒弟藏舟领首对白龙王庙进行一次修缮碑文一块。民国十一年(1922年)由善信贾大姑娘发愿,对白龙王庙进行一次修缮的记载碑文一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