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喜马拉雅同行2024(四)阿里、神山、圣湖、象雄、古格、札达、普兰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古格王朝前后世袭16任国王,在其鼎盛时疆域阿里全境,还囊括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尼泊尔的广大区域,人口有数万之众。从zz意义上来说,它是吐蕃王族的延续阿里这个词从此登上历史舞台,意思是“属地或领地”;从宗教意义上来讲,它以佛教为立国之本,在其境内广建寺庙,并多次派遣僧人前往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取经及译经,终于使得佛教在藏地再次复兴,开启了藏传佛教的后弘期这一时期佛教的代表人物是益西沃、仁钦桑布和天竺高僧阿底峡。



历时700余年的古格王朝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摇摇欲坠。1630年藏历马年古格国王为了抑制佛教,引入基督教导致高层集团的分裂,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拉达克王僧格南杰派兵攻打古格古格国王出城投降,自此覆灭。古格王城和众多附属古堡在大肆屠杀和劫掠之后,人去山空,最终消亡于历史尘埃。



四百年后,到上世纪中叶,古格和象雄再次以一个神秘莫测的历史概念,重新回到当代人的视野。



关于象雄文明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谜。个人理解,一个词:覆盖。

古象雄的统治范围,大致以冈仁波齐、玛旁雍错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包括札达、普兰、藏北羌塘等阿里地区,还包括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和印度,向东到那曲的丁青,鼎盛时期控制的地域非常广阔;而其王城所在的核心区域,也就是可能留下历史遗迹的区域,则集中在札达、普兰、拉达克、木斯塘和藏北当惹雍措边的文布村等。后来的古格王朝王城及贵族城堡分布区域与象雄几乎重叠,大量的人口在长达700年的时间里,足以把象雄时代的任何遗存抹除干净,无数的人物和事件都已无法复原



随着佛教zz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增强,在青藏高原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教的地位日趋下降,最后逐渐向西藏偏远地区退守萎缩,偏安一隅。教寺庙被大量铲毁之时,许多教经典文物都落入了佛教寺庙之手,从山南的桑耶寺到措美县的蚌巴齐古塔,再到拉萨的格鲁派大寺哲蚌寺,均是如此,只是这些文物多被寺庙视为“异教”物而封存,外人难得一睹究竟。



这样,文字系统早已消亡,残存的文献实物也已不见,历史痕迹被完全覆盖,所有能恢复象雄面貌的线索均荡然无存,象雄注定将成为一个永久的谜。



最后,梳理一下象雄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有个古今中外通识的规律,那就是:行政权力只能影响当时当地人们的生产方式,而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能产生深远影响和巨大惯性作用的,往往是宗教这个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比如,苯教伴随象雄文明而存在,并被象雄统治者用作统治的工具,是象雄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宗教,转神山、拜神湖、插风马旗、插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算命等现在依然盛行的民风民俗和生活方式,都有苯教最初的影子。



吐蕃灭掉象雄之后,抑苯兴佛,而佛教要取代苯教在高原上千年的统治地位取得广大民众的信服,就不得不吸收苯教的大量元素,最后形成了藏传佛教这样一种独特现象。


同理,后世残存的苯教为了在藏传佛教统治的夹缝中生存,也不得不在很多细节上向藏传佛教靠拢,寺庙的外观、僧侣的服饰、宗教仪轨和日常生活方式等等细节,在上千年的演变中渐渐趋同,导致现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无法分清藏传佛教和苯教的本质区别。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