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当时的广马才刚创办几年,当时还有半马的项目,当时我的能力还只能跑半马。清晰记得当年的比赛日,10度左右的完美温度,我跑出了2小时05分的PB。从此就自我升级,专攻全马了。跑了10年的全马,只扎堆在大城市、各种认证的大赛事,也接近审美疲劳了。今年策略有所调整,除了必跑的广马以外,会多去参加一些小型的半马比赛。大城市(大比赛)千篇一律,小城市千娇百媚,人生嘛,体验最重要。今年开赛的当头炮选择了
中山三乡半马,事实证明,我的眼光很好报名后,公众号几乎每天一个提醒,巨细无遗。其中最叫好的,是镇政府带头开放政府大院停车场,同时起点附近路面停车位全部免费。对于外地的跑者,怎么顺利地在赛事当天一大早到达可能封路的起点,这些举措无疑是非常贴心的。赛前一天的下午,顺利一个小时从
广州开到三乡。小小的城市,不堵车,不堵人,路面旁都是停车位,完全没有大城市中心区的停车焦虑。小城镇就是有小幸福,导航去吃饭、采购各种地标,预计的通行时间都在10分钟上下。距离起点2公里的民宿,只要175块,一房一厅的小公寓,很是温馨。

结合赛前的训练表现,在安静的小公寓详细地写了这次的比赛计划。我这只跑得不快,但已久经“跑场”的老鸟,当晚竟然有点失眠,是不是心底里,对今天的比赛有着不一样的期待?凌晨5点整,闹钟响起。曹晋在他的《在黑暗中醒来》里描述南极马拉松时写到,在极端的条件下,所有简单的事情都变得极其复杂,所有微小的细节,都可能性命攸关。半马比赛当然没到性命攸关的程度,但早起、排空、充足碳水的早饭、准时到达出发点,系列动作一个不能少。尤其是我们这种训练不够,又想不断突破自己的跑渣,只能从细节上下功夫。还是担心封路,7点半发枪的计划,虽然只有2公里的路程,我6点就驱车出门了。大城市来的人,对交通问题担心过多,又无能为力,殊不知,比赛方已经给你安排得妥妥的了。10分钟就开到了,政府大院停车场离起点不是最近的,但为了享受一把福利,大模大样地开进去,还享受了保安的贴心指引。东西就直接放在车里,连存包的步骤都省了7点半准时鸣枪起跑,25度的气温,稍有点热,还好今天多云,不怎么晒。赛道的气氛真好呀,沿途都是加油助威的观众。前5公里完全按照计划,压着6分10秒的配速跑。这次穿的是乔丹PB1.0,乔丹最古早的碳板鞋,也是当年掀起碳板跑鞋平价
风暴的先驱,性价比极香。但它还是有明显的设计缺陷,鞋舌、鞋带不怎么舒服。果然,它们很不争气,居然左右脚鞋带轮流松掉了,前后影响了可能有半分钟。据说,最新的PB4.0,已经进化得很好了。得益于比赛计划的心理暗示,还有赛前间歇跑的训练,5公里后觉得压不住了,主动提速到5分45秒的配速。一直到15公里,心率逐渐攀升到155-160。平时高心率的训练不多,加上人也胆小,体感上觉得有点顶不住了。这时候上天给我派来了一位大哥,他和我配速差不多,一直在前面给我“领跑”。

大哥威武,表情满分。I人真想上去跟你打个招呼,你带了我一路。最后的5公里,赛道进入小村街道,这时候小城镇又显示了它的独特魅力。沿路跑过当地民居,时间其实还早呢,街坊们搬张小马扎坐在家门口,抱着孩子吃早饭,一边看一边欢呼,和跑者们击掌。

最后五公里是最辛苦的,但有了奶奶们、小朋友们的助力,就像是打了鸡血,我竟然越跑越快,平均配速到了5分30。跑渣的福利是,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就可以有 PB。跑得一身盐,晒了一身黑,最后成绩2小时04分50秒,10年后重返半马,本心是作为全马的训练课,在25度的高温下,也顺利PB了近1分钟。如果再晚一个月,气温维持在当年的10度左右,还能快更多。借于嘉的一句话,我可比 10 年前强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