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环线”之“冈仁波齐” - 宁夏 - 8264户外手机版

  宁夏

旅行的真谛,不光是看美丽的风景,体验别处生活的烟火气,而是带着自己的灵魂,去寻找生命的春光。

历时25天的西藏阿里大环线”之旅,(8月20号—9月14号)结束了,途中那些日常生活所见不到的奇观,那些一瞬间的美丽风光,人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常常会成为一生难忘的定格画面,在未来的时光中时时回放。


这次旅行历时长,里程长,一篇游记记录不了途中林林总总的所见、所闻、所感,决定分篇书写。

恰逢晚报约稿,就先把最触动我心灵的“冈仁波齐”之行写出来。

“冈仁波齐”

午夜梦回,我在塔钦酒店里惊醒,刚才的梦境里,我匍匐在崎岖的山道上,抬头仰望着“冈仁波齐”晶莹的山峰,泪流满面。



四个小时前,结束了历时19小时,徒步52公里的“冈仁波齐”转山,身体极度疲劳,思绪却是纷杂。





我对“冈仁波齐”转山的执念,源于2017年张杨导演的一部电影《冈仁波齐》,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历经一年时间,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神山朝圣的故事。


当时观看电影时的震撼,让我对藏民族的信仰崇拜,“冈仁波齐”的神秘、神圣产生了强烈的好奇,总想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8月20号自银川出发的环阿里之旅,行程里包含了“冈仁波齐”转山,圆了多年的梦。


冈仁波齐转山线路为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四。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自虐指数与难度指数均为很高的。


转山"是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转山的习俗。转山是指对着灵性的大山反复绕走的仪式,是朝拜神山最虔诚的方式。


冈仁波齐是世界佛教徒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印度人、尼泊尔人坚信,围绕“冈仁波齐”神山朝圣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

转山者,必须舍却已身私欲,仅为他人祈福而行。


我是一个没有宗教,没有信仰的人,对于藏传佛教这种三步一叩首、五体投地的朝拜方式,除了敬佩他们无与伦比的毅力,还有深深的不解,是什么能让这些人如此虔诚的拜服在神山面前?


9月2号早晨5点出发,6点踏上转山路。西藏天亮的比内地晚两小时,天上明月高悬,繁星点点,影影绰绰中,身边不停的有人经过,大多都是藏民,他们或五体投地行大礼,或手握念珠,或举着转经筒,轻声吟唱,低头前行。有初次转山的,有多次转山之人。有颤颤巍巍的老人家,有矫健的青壮年,有襁褓中的婴孩。“冈仁波齐”多么有魔力的名字,召唤来如此多虔诚的灵魂,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地朝拜。




朝圣路上,可能孩子在路上出生,老人在神山脚下离去,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是寻常,白日启程,夜晚休眠,周而复始。


遇到风雪,在风雪里磕头,遇到水洼,在水洼里匍匐。对于未知和意外,他们坦然接受,不卑不亢,无喜无悲,宁静的面容,虔诚的心灵,而支撑他们三步一叩拜的力量,来自信仰的加持。有信仰的人,既不愚昧,也不伟大。只是我们心里的光,一旦亮起,就无法再被熄灭。因为知道自己终将要去哪里,所以,心安理得、坦然面对发生的一切。


跪拜、匍匐、双手从身体两侧划过头顶地磕着长头,起身,祈福,再下跪,循环往复。

哪怕前路漫漫,苦难重重,他们仍会风雨兼程,追求不止。



一首藏族民歌这样唱到: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