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记:初遇贵州赤水丙安古镇 - 江苏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览完四洞沟景区和大同古镇之后,我们继续奔赴下一站:丙安古镇。


丙安,古称丙滩。因位于赤水河中游川黔闻名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早在商殷时期,这里就有古人渔猎的踪迹。丙安古镇自古以来为川盐入黔著名驿站和商品集散地,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建筑与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千年军商古城堡”之美誉。


1935年1月,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


比起大同古镇的衰落和冷清,丙安明显热闹了很多,大巴车将一车车的游客送来,又将一车车的游客带走。以赤水河为界,一边为鳞次栉比的商铺旅店,另一边则为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而赤水河,见证了这座古镇所有的风云际会。


刘哥找了一家临河的客栈~“平安爱心宾馆”,老板娘是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子,丈夫与儿子均在外地打工,她在家除了张罗旅馆,还要照顾刚刚不满周岁的孙儿,生活虽然有些忙乱,但她依然将客房打扫的干净整洁,特别是我们住的河景房,里面还贴心的放置了梳妆台,推开窗户就能看到对岸的古镇,我答应她以后如果有朋友过来,推荐住她家的旅馆,她竟然开心的像个孩子。
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除了丙安古镇渡口,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茅台镇渡口、土城镇渡口以及太平渡渡口。


可以从新旧两座桥进入古镇,古镇门票10元,17:00之后工作人员下班,可以自由出入。
虽然丙安古镇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地之一,但古镇最吸引我的还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
沿着古老的纤道一路前行,破碎的石板路上似乎还残留着当年纤夫的脚印,当时丙滩为赤水河商品运输及物资集散地,该纤道因当时赤水河盐运及物资运输而形成。


处于仁岸古盐道必经之路的丙安古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镇内还残留有二十多处的摩崖石刻,无不昭示着古镇当年的繁华与文化积淀。

走在这座造型别具一格的双龙桥上,有种穿越历史的沧桑之感,据说中间桥墩上原本有石狮端坐,文革期间被毁。

爬上高高的台阶,终于抵达古镇寨门,古镇一共有两座寨门,东华门为其东端的寨门,寨门为拱形石门,看起来高大厚重,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感。
丙安古镇的主体建筑都是建在河滩上的岩石上,因此丙安古镇也被称作“大石头上的一座城”。由数千根巨大的石柱支撑起来的古镇,在今日看起来依然固若金汤,古时的能工巧匠所展现的智慧,在今日依然让人叹为观止。

红一军团陈列馆,据说当年林彪率红一军团军团部进驻丙安,将指挥部设在一王姓地主住所。解放后,在土地改革中将王姓地主住所收归政府管理。2005年3月,丙安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