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水竹坑,给你别样的拙朴与宁静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2024.11.24日(周六)早餐后驱车直奔牛脊背徒步起点,却发现徒步起点在障山大峡谷景区里,需要买门票才能进入,于是放弃了,下次来爬一早就进来(早上7点半之前不用买票)。回转到外面去歙县路口的大巴停车场停车,然后步行到障山大峡谷下游溯溪上去看看,去年冬天爬湖田山就是从这峡谷口出来的。      溯溪走了一公里左右,因多处要过水,温度较低脱鞋过水不舒服,因此就返回了。等夏天时来这溯溪玩水,还可以溯溪走到景区里面。
      峡谷上来后,大家也不想爬山了,那就去旁边的水竹坑村看看吧。      水竹坑位于歙县杞梓里镇,亦名竹溪村。水竹坑村因当地多水竹而得名,因柯姓聚族居之而成村。据《新安柯氏宗谱》记载,吾柯源出池阳,宋尚书颖公后嗣以宦游来徽,分居歙、绩各处。至绍定四年(1231年),正三公始转迁竹溪而居。始建于宋,盛于明、清,有近800年历史。      去年12月份爬湖田山,曾来过水竹坑村,见下面链接。      湖田山穿越,感受天地的呼吸      水竹坑与徽州大多千年古村落一样,有廊桥,牌坊,古道,古屋。歙县杞梓里镇到绩溪伏岭镇的乾隆古道从村前而过,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杭州北上的主要通道之一,从村头往西北方向行走7华里至峰高岭,青一色的石板路再往南23华里到三阳直通杭州,往西通到歙县深渡沿新安江走水路到杭州,金华,兰溪。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经此道,并且在七姑山上留下了让后人费解的”从吾,行馀“碑刻,所以民间称此古道为乾隆古道。      水竹坑与绩溪障山大峡谷交界,以前从障山大峡谷过来这边没有公路,只能步行古道,从歙县县城那边过来也有几十公里路程,非常偏僻,宛若世外桃源。前几年障山大峡谷这边修了公路连通过去,从绩溪这边过去就很方便很近了。      在古村外进村大路口处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古城墙关口和单孔古廊桥,还有三座石牌坊。      去年那次过来急着爬山,没看这古城墙和廊桥了,这次好好看一下。      古城墙上爬满了植物,城门上刻有“芳源关”三个篆刻大字,是乾隆古道的一个关口,但有人说这古城墙是前些年村子想开发旅游新修的,不过看起来甚是古朴。
      城楼顶上种了油菜,春天时开花时比较好看。

      过了古城门,就是一座比较少见的单拱古廊桥,长十余丈,宽三丈,而孔径则达五丈,高高跨在华源河上,势若长虹,斑驳的花岗石桥身上,缠满了绿藤。始建于明隆万年间、重建于清光绪四年,目前看到的这应该是近些年修缮的。廊桥名为“得月”,建造背景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寓意相契合,其名字的由来也与华源河的水文特征有关,当华源河水上涨时,桥孔会投影出满月圆形,因此当地人称之为“得月廊桥”。

      廊桥入口门头上的四个字认不全,有认识的小伙伴留言。      廊桥内有时任江苏候补道的柯铭所题“流云”牌匾。
      廊桥两侧的漏窗造型各有不同,随拍两个。      廊桥内两侧有休息平台,应该是夏天纳凉的。
      廊桥这头的几个字也认不全,请小伙伴们同样留言。
      走下廊桥,沿村口石板路次第排列着三座石牌坊。据记载石坊为表彰华国公妻吴氏,华辅公妻王氏和鈵公妻周氏的“贞节”和“烈行”而立。系由曾国藩和安徽巡抚裕禄奏请旌表,(宗谱有记载)分别建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