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第十二站:凭吊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暨国殇墓园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因心一牛
2025-2-19 17:33
倒序浏览
4594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2-19 20:14 编辑
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是腾冲必去的景点之一,尤其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里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虽然它可能不太为人所知,但它的震撼程度绝对不容小觑。
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
,
位于
云南
省
保山
市腾冲市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7日落成,墓园占地面积88亩。
国殇墓园是为纪念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园名取自《楚辞》“国殇”。
国殇墓园内的滇西抗战纪念馆与墓园融为一体,更全面的再现辉煌的滇西抗战历史、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更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研究和再现滇西抗战历史、缅怀先烈、祈愿将发挥更大作用。
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主要由大门、甬道、忠烈祠、烈士墓、陈列馆、纪念塔等组成,
同列布于沿东北至西南的主轴线上,松、杉、竹、柏、杜鹃
、山茶映衬其间
。它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园,而且保存完整、规模空前,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因心一牛
2月19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2-21 05:01 编辑
下午13:10,我们来到滇西抗战纪念馆。
走进纪念馆的大门,迎面是警钟广场。
花岗石基座之上,四根高大的石柱擎起一座铜钟,
上面是两只翱翔的和平鸽。
警钟背后是葱茏的来凤山,满目的翠绿衬托着磐石铜钟的坚毅,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意在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今的和平与安宁。
纪念馆西侧,是
中国远征军名录墙,
建于2013年8
月,
是纪念馆的主要附属工程。
名录墙
全长133米,镌刻着
115231名
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
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前,有很多参观者自发的敬献鲜花、鞠躬施礼。
滇西抗战
纪念馆采用中式建筑风格,寓意深远。面墙象征着腾冲古老的城墙,城垛和垛口的设计,象征着在滇西抗战岁月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不畏强暴,血肉铸成铜墙铁壁。建筑的平面布局呈V字型,象征着胜利。门额上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几个大字,是民国元老李根源老先生的墨宝。
纪念馆总共分为6个展厅,收藏抗战实物十万余件,目前展出两万余件实物、一千七百多张图片及文字、影像资料,比较全面地再现了滇西抗战史。
回复
因心一牛
2月19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2-21 03:10 编辑
迈进纪念馆大门,迎面屏风上“铭记历史”四字庄重而深沉。屏风是以二战美式M1—75毫米榴弹炮挡板为原型设计制作的。该炮曾装备中国远征军,并随征缅甸。
踏入滇西抗战纪念馆序厅,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沉情感在心中涌动。
序
厅的三个墙面,整齐地悬挂着
1003顶布满弹孔的
远征军阵亡将士留下的
各式
钢盔
,代表着一九四二年奔赴缅甸抗日的十万三千名远征军军人,诉说着滇西抗战的悲壮惨烈。
序
厅的
地板上,
镶
着抗日战争的关键时间节点日期铜字。
纪念馆
序
厅正面的群雕塑像。前面
左边是腾冲滇军名将、爱国人士李根源;中间的是中国远征军将士;右边的是盟军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
。后面群雕是远征军战士在浴血奋战和民众的拼死支援。上方是驼峰航线的美军飞机英勇参战。
序
厅里还有“
缅北滇西作战图
”电子演示图
。
另一面墙上是“1942年日军进攻东南亚、南亚态势图”。
回复
因心一牛
2月19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2-21 09:56 编辑
第1展厅《
抗战后方
》:
主要介绍了从1931年“9.18”事变至1939年,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先后占领东北、华北、华中,上海失据,南京陷落,中国人民惨遭屠杀。云南成为全民抗战背景下的大后方
。
这里主要介绍了滇缅抗战的胜利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取得的。
从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入侵东北,到卢沟桥事变
(
1937年7月7日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起点。
由于日本的侵入,在民族统一战线的召唤下,我国人民热情高涨。据统计,云南历年征兵38万余人,42万子弟送上疆场,此外,还有一支以滇军为主力的队伍——"老三军"。多少人民奋不顾身,闯入这刀枪火海当中。为此,朱德将军高度赞扬"抗战军兴,滇省送20万军队于前线,输注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居多"。八年抗战,拉开序幕。
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320国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等。滇缅公路于1937年末开始修建,1938年建成。
滇缅公路动用民工20万人,工程师200人,公路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原首都仰光港。
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国民党zf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云南是“支援抗战,全国第一”。朱德在1938年8月21日专门致函龙云高度赞扬“抗战军兴,滇省输送20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者尤多”。
战争爆发之后,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滇越铁路承担重要的战时运输任务,也成为了日军轰炸的目标。滇缅公路全长1146千米,十多个民族夜以继日地修路。纵然有坠崖,疫瘴之危险,工人却无所畏惧。日军虽派出 100架飞机专门轰炸滇缅公路,但在我桥工队的英勇守护下,路面依旧保持通畅。于是公路被誉为"炸不断的滇缅路",这更是由血组成的路,有顽强生命的路。
回复
因心一牛
2月19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2-21 09:56 编辑
第2展厅《
御敌前线
》
《怒江对峙》:从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开始,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开始南进,进占缅甸,中国云南边陲危在旦夕。1942年1月,中国战区成立,云南则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结合部。
同时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这条唯一的抗战输血管,保卫大后方,中国zf决定,以精锐之师组成远征军,出征缅甸,抗击日寇。这是中国军队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出境协同盟军打击侵略军的大规模作战行动。
为保卫中国抗战运输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国军队组成“远征军”入缅。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
抗日爱国将领,云南省政 府主 席
龙云签发的委任状和龙云剑。
滇缅抗战的胜利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取得的。 抗战期间 ,云南省主 席云龙与中 共建立了较为密切的联系。
中国远征军将士雕塑。
回复
因心一牛
2月19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2-21 23:28 编辑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的出征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三个月后他在缅北丛林中壮烈殉国。他的部下抬着他的遗体在丛山峻岭中跋涉了1个月,终于帮他完成了“魂归故国”的愿望。
由于英国当局从殖民主义立场出发,迟迟不让远征军入缅,致使战机延误,直到战况十分危机,远征军才被允准入缅。然而,在关键时刻,英军又望风溃逃,致使远征军孤军奋战,最终兵败缅甸。
在日军的分割阻击下,中国远征军分数路突围,向国内和印度方向撤退。1942年5月16日,200师师长戴安澜与敌伏兵遭遇,率部激战两昼夜,5月18日不幸胸腹中弹。26日在伤势恶化时,交待598团团长郑庭芨“一定把部队带回祖国”后,衔恨去世。
断臂怒江——中国远征军缅战失利回撤中,果断炸毁怒江上的惠通桥,与日军形成隔江对峙之势。
1942年5月滇西沦陷后回到家乡担任云贵监察史一职。抵保山时,怒江前线战势危急,日机不断轰炸保山城乡,保山城乡慌乱,难民哭喊呼号,争相向东逃命,拥塞于途。李根源面对如此危局,神情镇定,召集各地士绅开会,发表了著名的《告滇西父老书》。
国殇墓园倡建人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
李根源《告滇西父老书》一经传播如春雷巨响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战的士气,整个滇西抗日声势风起云涌,出现了纷纷请缨杀敌慷慨悲壮的抗日行动。
日军
自入侵中国开始,其残暴行径令人发指。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丧心病狂,杀害了数十万无辜平民和战俘。他们采用枪杀、斩杀、焚烧等残忍手段,制造了人间炼狱。
1942年5月10日腾冲沦陷,日军奸淫烧杀,每日不绝。日军的兽行,无年无日无代无人可比,罄竹难书。日 寇
推行“三光政策”,妄图以残暴统治灭绝华夏民族的精神,但这种
暴 虐
行径只会让抗日的决心愈发坚定。
日军
731部队实验场(全名:满洲731部队)在哈尔滨设置的一个细菌实验场地。专为日军研究生化武器
,以活人为“材料”,进行细菌传染效应试验和细菌武器效能实验。
731部队
的暴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污点,它提醒我们战争的残酷和人性在极端条件下的脆弱。
日军陶瓷细菌弹。
日军在保山县投放鼠疫,细菌,在腾冲使用芥子气和瓦斯毒气等生化武器。各种病毒,让几十万无辜百姓死于此。日军犯下了发指空前的滔天罪行!罪不可恕!
慰安妇制度是日军最恶毒、最无耻的一种侵略手段,它昭示了
日军的
侵略本质,记录了日军罄竹难书的
罪行
。
1938年,日本大阪女高中生在课堂上赤裸上身接受军国主义教育。所有男女学生包括老师在内都脱掉了上衣,并用一种粗糙的干布来来回回地擦身体。来达到所谓的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日本学校这么做的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绝对服从的纪律性。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培养身体强壮,服从命令的士兵。
回复
因心一牛
2月19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2-21 21:13 编辑
第三展厅《飞虎驼峰》:1942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处于十分危急时刻,盟国援华的抗战物资通道被日军切断。美国总统下令,开辟中印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1942年日军入侵缅甸,滇缅公路岌岌可危,4月8日中美两国试开通驼峰航线,这条航线全长800公里,海拔
4500米—5500米
,最高海拔
7000米 ,
这远远超出了当时飞机的安全飞行高度,要飞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高黎贡山和怒江、金沙江,澜沧江气候复杂地区,随时都有坠机和撞山的风险,还会遇上日军战机的袭击。这是一条险象丛生的空中禁区,被称为“死亡航线”。
在抗战最艰难时刻,驼峰航线是中国接受西方外援的唯一通道。美军飞行员勇闯禁区,首飞试航。美国陆军航空运输总队投入飞机
2100
架,中国航空公司投入飞机
100
架。
驼峰航线的开通,有力支援了中国抗战,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国损失飞机
563架,
中国损失飞机
48架。
三年来平均每月损失飞机
15架
。牺牲和失踪的美军飞行员及机组人员
1579人,
中国飞行员及机组人员
168
人。
1942年4月—1945年8月,中美飞行员飞越驼峰航线
8万架次
,运输西方援华战略物资
85万吨
,其中中国飞行员运输
7.5万吨
。
第四展厅《绝地反攻》: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先后发动了缅北、滇西战略大反攻。中国远征军和美国盟军共同配合,以绝地求胜的英勇无畏的精神,用鲜血和生命铺成了胜利的道路,使云南成为中国第一个将日寇逐出国门的省份,为中国人民加速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树立了光辉榜样。
“
战争打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
”
,再现中印公路再造血脉的情景。
中美驻印军人物群雕(美军史迪威上将、陈纳德少将、刘易斯少将、美军皮可少将、郑洞国中将、孙立人中将、廖耀湘中将等)。
回复
因心一牛
2月19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2-21 23:27 编辑
第5展厅《
绝地反攻
》。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先后发动了缅北、滇西战略大反攻。中国远征军和美国盟军共同配合,以绝地求胜的英勇无畏的精神,用鲜血和生命铺成了胜利的道路,使云南成为中国第一个将日寇逐出国门的省份,为中国人民加速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树立了光辉榜样。
1944年5月11日黄昏,在
得到蒋中正赏识,史迪威赞誉的总司令卫立煌指挥下,
第54军之第198师和第36师部队,
发起浩大攻势,
分别于怒江栗柴坝至双虹桥间的7个预先选定的渡江点
,突破敌军炮火封锁,强渡天险
,同时渡过怒江。
仰攻高黎贡山场景在现。
海拔3000多米的高黎贡山是横亘在远征军面前的第一道障碍。这里山势陡峭,云雾缭绕,奇寒无比,有的地方更是终年积雪,从无人迹。这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海拔最高的战场。
腾冲日军首领藏重康美很早就知道中国军队会来反攻,所以他在高黎贡山设下种种关卡,每一个隘口都重兵布防,居高临下,据险阻击,中国军队只能仰攻。
5月16日,第593团奇袭桥头、如同一把尖刀刺破了日军的高黎贡山防线。四处救火的日军也疲于奔命,在各处都无法将战术优势转化为决定性胜利,最终不免狼狈后撤。远征军终于克服了高黎贡山天堑。
1944年7月初,我20集团军突破日军高黎贡山防线,对腾冲城发起围攻,经血腥巷战,于9月14日收复腾冲。此战,我军伤亡18000余人,歼灭日军3000余人。激战后的腾城,街市尽毁,一片废墟。
第六展厅《逐寇出境》: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在卫立煌将军的率领下,中国两路远征军进行的二次远征反攻作战、逐一收复失地并将日寇彻底驱逐出我国滇西地区的内容。
龙陵战役是指1944年6月至11月,在滇西龙陵境内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系列战斗,又称三战龙陵。1944年3月,日军在印缅遭到惨败,随后制定了“断作战”方案,企图切断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为夺回龙陵要塞,投入兵力十二个师11.5万人,6月至11月间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伤亡29803人,毙敌13200人,终于收复龙陵这一中缅公路的关键要塞。
三攻龙陵战役,是整个滇西反攻战中耗时最长、规模最大、也是歼灭日军最多的要塞争夺战。
中国远征军收复龙陵后,继续收复芒市、畹町。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史迪威公路通车,被截断的中国国际陆上交通线重新开通。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中国军民浴血奋战14年,伤亡超3500万。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庆祝抗战胜利。
纪念馆出口有“滇西抗战纪念馆邮局”,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有关抗战的书籍、纪念品和集章打卡。
回复
因心一牛
2月19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2-20 15:46 编辑
国殇墓园由时任云贵监察使、老同盟会会员李根源等倡导,于1945年7月7日落成。墓园在文 革中遭严重破坏,后按原样修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殇墓园
大门为牌楼式建筑,土木砖石结构,门墙呈“八”字形,门头石刻匾额“国殇墓园”为李根源先生题书。大门外两侧粉墙平面分别绘制直径3米的“龙虎风云”彩绘图形图案,
一龙一虎,意指中国远征军们英勇、顽强。
门前两旁设石砌方形矮花台二座,各植翠柏一株。
沿着甬道来到
忠烈祠。
祠堂正檐下悬挂的“忠烈祠”木匾是国民政 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书,门额上“河岳英灵”木额是蒋中正题书。
台级正面的“碧血千秋”四字,是国殇墓园落成时,蒋中正电题,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代书
。
上台阶来到
忠烈祠。
祠内外立柱悬卦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
忠烈祠后方台级上,有于右任书“天地正气”。
"地"与“正”各少了一笔,据说是象征当时神州大地尚未完全光复。也有人说,这是纪念滇西抗战的十万英灵。民间解读为山河破碎所以“地”不能全,汪伪助纣为孽所以“正”有缺憾,至今尚未补笔是因为宝岛未归。
滇西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
碑。
1944年,滇西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盟国军队来华参加收复腾冲的战役,美军少校麦姆瑞等19名官兵因此壮烈牺牲。
纪念碑的中间是碑文和姓名,两旁是石刻的和平鸽浮雕。这是按照欧美陵园风格所建的。为此,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代表美国人民寄来了感谢信。
相邻的是“
盟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是攻克腾冲战役中牺牲的美军中尉夏波尔等十四位美军官兵的墓碑。
这是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军官的墓碑,其中有两位少将,其他是中校、少校军官。
2011年9月建成的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由画家杨恩田先生设计,由纪念广场和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墓构成。两侧20个侧碑镌刻着中国远征军简介、战斗序列、主要战役、殉国高级将领等内容。纪念碑前地面上有“华岳英灵”四个字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示意图。
纪念碑正面以中国远征军“芒友会师”为背景创作,背面是“中国远征军七十年祭”。
回复
因心一牛
2月19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2-21 08:54 编辑
陆军中将抗日英雄寸性奇将军之墓。
寸性奇将军是在中条山战役中阵亡的,因
寸性奇将军
是腾冲人,
1989年
云南省民政厅将寸性奇中将的骨灰,从山西省垣曲县迁回腾冲国殇墓园进行安葬。这是国殇墓园中军衔最高的一位烈士。
1999年腾冲县人民政 府立的碑。
,
英烈碑
,这是1994年为纪念在滇西抗战中牺牲的两名腾冲籍(旅缅华侨)英雄谍报员而树立的。
以中间台阶为中轴,小团坡左半山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第五十三军阵亡将士;
小团坡
右半山安葬的是五十四军阵亡将士
。右侧的“
远征军第20集团军第54军阵亡抗日将士墓”。
整个小团坡上辐射状地分布着72行,3346块墓碑,
共埋葬包括无名烈士在内的9168人。
墓地
布局上呈现4大块8小块的扇形,寓意长眠于此的英烈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每个墓碑上都刻有烈士的军衔和姓名。以职衔高低由上到下依次排列。
参战的中国远征军士兵最大的26岁,最小的13岁,平均年龄不到18岁。看到墓园让人非常震撼,感叹和平来之不易。
拾级而上至坡顶,是“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
纪念塔落款是“陆军上将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题”。 正面是李根源书写的“民族英雄”,其他三面是记录克复腾冲的战况。
前来的游客,向
纪念塔
鞠躬施礼。
墓园里还树有许多雕像。
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与飞虎队陈纳德将军塑
像。
李根源雕像。李根源(1879–1965)是云南腾冲人,云南辛亥起义的名将,先后担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总办,云南军政 府军政总长兼参议院议长,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驻粤滇军总司令,农商总长,云贵监察使,代理国务总 理等。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张问德《怒斥日寇》雕像。张问德(1881-1956)是云南腾冲人,1942年夏,日军铁蹄逼近腾冲,年逾花甲的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腾冲县长,组建战时县政 府和滇西北抗日前方根据地,人称“抗日县长”。
与忠烈祠相对的大门左侧墙跟处,有“倭塚”一座,埋有三个日军军官尸首,具有陪祭的意义,象征着敌军的惨败。
墓碑上“倭塚”二字由李根源先生题写。
回复
精选推荐
九天八夜冬季鳌太
石头城上石头记
风雪朝台记
骑游四川盆地西南缘
骑游江西环鄱阳湖(下)
南美百内马丘比丘徒步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