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第十四站:游瑞丽一寨两国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8 22:34 编辑

        到了西南边陲的云 南瑞丽,一定要到中缅边境线上独特的“一寨两国”人文地理景观看看。到达瑞丽第一站,我们就来到了这里。         瑞丽一寨两国景区,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公里,位于有名的中缅边境71 号界碑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这里独特的地缘文化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游客们来到这里,既可以体验中缅两国的不同文化,又可以感受边境地区的独特魅力。如今中国71号界碑处的这个村庄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景区,过去每年吸引来数以万计的游客,景区的名字就叫“一寨两国”,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960年以前,这个村庄叫银井村。在1960年中缅两国勘测国界时,在银井村中间确定了中国71号界碑的位置,界碑将村子一分为二。如今在中国境内的依然叫银井村,缅甸一侧的叫做芒秀村,也因此而得名“一寨两国
         因为过去银井村和芒秀村同属于一个傣族村寨,当时中缅两国的边界线除了界桩以外,仅是以水沟、土埂、竹篱、村道为界,但边界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天然屏障,因此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村民们跨境收割、跨境耕作的情况也十分普遍。        周边居民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同走一条路,共饮一井水,同赶一场集,跨境而居的傣族人民世代和睦,通婚互市,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为边境旅游开发利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瑞丽一寨两国景区内建筑风格具有东南亚风情,游客可以在游览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傣族文化氛围。景区内还有美食区,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特色美食。总之,一寨两国景区是一个充满异国风情和文化特色的地方,无论是对于想要体验跨国游玩的游客,还是对于喜欢探索异域文化的旅 行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          瑞丽一寨两国景区主要亮点有:中缅边境71号界碑、中缅友谊塔、蒲甘缅式塔林、瑞山陀塔、傣族人家、缅甸集市、一井两国、一院两国、国门书社、一秋荡两国、中缅胞波情人堤、单脚划船、玉石桥、龙佑佛道、临水明道、中缅邮局、芒秀大金塔、螺丝塔、福临三界、布岛山庄、泼水广场、中缅歌舞表演等。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8 23:27 编辑

         我们坐商务车,从腾冲出发经过2个小时多小时,到达瑞丽综合客运枢纽站。瑞丽市,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县级市,古称“勐卯”,位于云南省西部,是傣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西南边境开放历史最早、开放基础最好、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以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阿昌族为主。瑞丽市因“祥瑞美丽”之意得名,民国21年(1932年)设瑞丽设治局,1952年设瑞丽县;1992年6月26日,瑞丽撤县建市,瑞丽市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口岸城市,拥有按照“境内关外”模式实行特殊管理的边境贸易区,也是重要的珠宝集散中心,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16:00,我们到达一寨两国景区,一座风格独特的城堡式建筑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只见正中貌似火焰状的拱形大门上方“一寨两国”的四个鎏金大字格外引入瞩目。          中缅友谊塔塔园,游客进入景区看到的第一个“跨国”景点,正对着景区大门入口处。园墙不足一米高,古城墙造型的园墙上,等距离的分布着相同的小宝塔,由红砖雕饰而成的塔园大门高大而美丽壮观。红砖塔托着蓝色的地球,朝着缅甸一侧球面上是缅甸地图,地图上面红字写着“缅甸主塔的周围分布着数十座大小不等且规律排布的附塔,园墙与主塔基座之间的附塔基座貌似佛龛。           我在中缅友谊塔前留个影。          环顾一寨两国景区四周,佛塔林立,凤凰树下,游人如织。           红褐色佛塔高耸入云,巍峨壮观,顶端直插云霄,尽显神秘之感。           移步换景,我们漫步到另一侧,可以观望到中缅友谊塔面向缅甸一侧的中国地图。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 23:30 编辑

         沿着石板路前行,周围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与缅甸的特点,既有传统的中式亭台楼阁,也有充满东南亚特色的佛塔和雕塑。          对面这座东南业风格的小楼,二层住宿,一楼商店。商店里售卖一些东南亚及少数民族特产和服饰,化50元也可以租一套少数民族美美地拍一天照。           还有东南亚和云南风味的美食店,由游客选购和品尝。          漫步至湖边,只见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倒映着岸边的树木和房屋、亭台。残荷的茎和叶在湖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勾勒出一幅幅轻描淡写的水彩画。           一阵悠扬的少数民族歌曲响起,吸引着我们来到湖边的小剧场。           这里是“一歌舞两国”剧场,其少数民族文化表演也是一寨两国景区的一大特色。           演出以中缅两国的传统文化为基调,融合了傣族舞蹈、景颇族舞蹈以及缅甸摆手舞等多种艺术形式。傣族美女轻启红唇, 悠扬的傣族民歌如泉水般流淌出来, 清亮而婉转, 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          傣族舞蹈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将热带雨林的美丽与傣族文化的独特韵味完美结合。舞者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筒裙,翩翩起舞,仿佛热带雨林中的精灵在舞动。          景颇族的歌舞绚丽多彩,充满了热情和活力,让人们陶醉其中。     
         其中,缅甸摆手舞尤为引人注目,演员们脸上涂抹着自制的“防晒霜”,头顶罐子,随着音乐节奏灵动地摆动手部,展现出新颖独特的异国风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7 23:04 编辑

          看了一会儿歌舞,我们就出来了。湖对面有一排缅式长屋,是缅甸翡翠店。           绕过小湖,来到缅甸翡翠店。          缅甸翡翠店里,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店内摊位一个挨着一个,黄橙橙的黄翡佛公、冰透清凉的裸石蛋面、翠绿或深邃或清新的绿翡雕件、粉黛紫烟的紫罗兰蛋面等,各种缤纷多彩的玉石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摊位上,散发着温润迷人的光芒‌。
         从缅甸翡翠店出来,我们来到了中缅国界线前。一个美女正在荡秋千,这里就是过去的打卡圣地一荡两国秋千”景点。在没有立中缅国境线栅栏前,这个秋千是正好立在国界线上,是可以荡出国境线到缅甸一侧的,在中缅之间来回荡的,现在只能在国内一侧荡荡玩,找找感觉吧。          查了一下资料,一寨两国边界线的栅栏在新冠疫情期间立的‌。具体来说,在新冠疫情猖獗时,中国在这一段筑起了高高的铁栅栏,有效地阻断了疫情的传播‌。目前,这道铁栅栏仍然存在,成为一道屏障,阻断了人员的随意往来,也失去了过去“一寨两国”的意味。听当地人讲,边界线只是一条画在或铺在地上的黄线,允许当地人可以自由往来,只是游客不可越过黄线,否则罚款500元。由于栅栏的设立,过去真实存在的“一院两国”、“一屋两国”、“一井两国”等,都没有了,“一寨两国”景区里恢复的一些“一 * 两国”景点,只有象征意义。按照制度所有出入边境检查站的村民都需要办理出入境手续的,考虑到这里的习俗已是世代相传,为方便当地百姓的生活,中、缅两国政 府都给自家的村民(包括在中国一侧上小学的缅甸“留学生”)发放了“边民证”,有了这个证,出入还是向以前一样自由。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8 00:26 编辑

         紧邻中缅边境线的这条堤,是“中缅胞波情人堤。在过去银井傣族村,及在划国境线后两村傣族有通婚习俗,适龄男女常聚此堤谈情说爱,故名“情人堤”。           隔着栅栏,有许多的缅甸村民在兜售香烟等缅甸商品。
       也有缅甸的小孩向中国游客要钱要物。
        顺着情人堤向前走,欣赏着中国两边的风景。           在堤上的石板路上,有中缅两国语言标示。           在这里,你可以学几句缅甸语,同栅栏另一侧的缅甸人打声召呼。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8 23:13 编辑

          堤道依村傍水而建,两侧翠竹青青,荷塘涟漪。           继续前行,看到堤旁有一座精制的小桥。          就是著名的“玉石桥”,也是“一桥跨两国”网红打卡点。这是一座横跨中缅两国沟界的小桥,由中缅友好人士出资共建。桥面镶嵌7777块缅甸硬玉(翡翠),7是缅甸最珍贵的数字,有7个省,7个邦,连生日都是7天一过。缅甸友人重视中缅胞波情谊,因此用7777块硬玉镶嵌桥面,使其成为世上最豪华、最富有的“玉石桥”。          站在桥上,望着对面缅甸的风景,仿佛能感受到陈毅元帅当年写下《赠缅甸友人》时的心境:“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           河边的旅人蕉和傣族吊脚楼倒影映照在河水中,它宛如藏身于另一个世界中的梦幻画面。             充满傣族风情的吊脚楼,散发着独特之美。           “一桥观两国”是景区新建的玻璃栈桥,需另行售票,50元/人。
          登上高桥,就能同时观看两个国家的风情。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8 20:41 编辑

         “ 临水明道 ”内蕴佛祖释迦牟尼苦修而终成正果的典故。释迦摩尼成为佛祖前,释迦摩尼与五人齐入深山斋戒修道四年,他人或因质疑或因困苦,相继放弃修行,只有释迦摩尼明志苦修,两年后终于修成佛法正果,首现光环,五人惊异,于山洞旁听释迦摩尼讲佛明道。           在一国两寨,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美丽的傣族竹楼与佤族传统木楼相映成趣,传承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龙佑佛道,道两侧的纳迦龙和神兽守护着拜佛的神道。           立在佛道旁的中缅界碑。           栅栏一侧的缅甸方边境管理房屋。          菩提树,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坐禅顿悟。菩提树,信众认为“圣”菩提树是吉祥、智慧之树,可以在这里寄愿。树的四周挂满了“祈福”的红丝带。到这里的人,双手合十,绕圣菩提树逆时针走三周,菩提树下祈福、菩提树下结善缘。
        一寨两国邮局,一侧写着“中国银井邮递”,另一侧写着“缅甸芒秀邮递”。           邮局旁边有块“愿石”,游客来这里,都会在许愿石上许上一道愿望。我也在许愿石上许个愿。           一塔佑两国金塔:这个金塔是依照缅甸仰光大金塔以五比一的比例仿制的,金碧辉煌,熠熠生辉。          仰光大金塔,是缅甸的国家象征,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仰光大金塔又称“瑞光大金塔”、“瑞大光塔”。“瑞”在缅语中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缅甸人把大金塔视为自己的骄傲。据史料记载,大金塔始建于前585年,初建时只有20米高,后历代多次修缮。大金塔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巨钟,用砖砌成,如今塔身高112米,塔基为115平方米。塔身贴有1000多张纯金箔,所用黄金有7吨多重。塔的四周挂着1.5万多个金、银铃铛,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声传四方。一寨两国内这座塔,依照缅甸仰光大金塔样式,建设的缅甸大金塔,成为中缅两国人民友好的象征。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8 22:02 编辑

           绕过大金塔,呈现在眼前的是若大的一片水域,水中及周边有许多的红塔,这就是一寨两国的“莆甘红塔群”。          这处景点模仿了缅甸曼德勒省著名的"万塔之城蒲甘"  。蒲甘是缅甸曼德勒省的一个佛教文化遗址,方圆16英里内共建有4486773座佛塔。
       蒲甘的佛塔群,每一座佛塔都独具特色,无论是造型、结构还是装饰都充满了艺术魅力。这些佛塔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小巧精致,有的雄伟壮观,有的典雅庄重。它们或方形、或圆形、或条形,形态各异,色彩斑斓,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莆甘红塔群是整个景区最具异国情调的地方,红塔倒映在水中,恍若置身异域。            湖面上的塔影,如诗如画,给人一种宁静与神秘的美感。          蓝天白云下,大金塔与莆甘红塔群相映成趣,倒影在碧蓝的湖水中,就像一个神秘的世界,让人感到无限的遐想和憧憬。          步移景异,透过神圣之门看水中的红塔,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到了异国他乡。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8 23:52 编辑

         在塔林间悠闲地散步,沉浸在这座古老的佛教文化遗址中,感受到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内心得到了净化和沉淀。          前面有一组雕塑,两个缅甸武士扛着一块金牌,上有缅语和汉字“缅格拉芭‌”。缅格拉芭‌在缅甸语中意为“你好”,是缅甸人民常用的问候语,体现了他们对友好关系的重视和珍惜,展示了缅甸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真诚善良的优良传统‌。           在水中的这座高大的佛塔,是蒲甘众塔之中“他冰瑜塔”。          他冰瑜塔建于公元1144年,是蒲甘地区最高的佛塔之一,高达67米。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于世,是蒲甘佛塔群中的佼佼者。          螺丝佛塔是一寨两国的一个显著景点,它仿照了缅甸朝圣地的“金岩石”而建。传说佛祖曾将自己的头发放在一块飞来石上,为了保护这缕佛祖之发和飞来石,人们自发地为其贴上金箔,并在上方建起了这座金塔。每当微风吹过,塔顶和廊檐上的金铃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仿佛在为这个传说增添神秘色彩。          漫步在中缅街,绿树环绕,小桥流水,树上的风铃,路边的长鼓柱,无不充满了风情。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纯净无污染的世界。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1 20:04 编辑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中缅街”。          一寨两国风景区内的中缅街,将原先村落内简陋的小集市,集中扩展成为了可供村民以及游客日常商品贸易的文化旅游街区。           越来越多的村民们乘着文化旅游发展的东风,开设起了家庭旅馆、家庭餐馆等,经济收入明显提高。           中缅街上的“一井两国”,水井一侧的箭头标示“中国银井寨”,另一侧标示“缅甸芒秀寨”。          水井的对面就是宽大的“泼水广场”。泼水广场是中国银井村和缅甸芒秀村每年4月12~15日,共同举办泼水节活动的场所。届时中缅两国一寨两村村民,集聚广场相互泼水祝福,场面十分热闹。         “一茶喝两国”,也叫“一屋两国”,仿古缅式全竹木建筑,使用缅甸的柚木和傣寨的凤尾竹建造,是缅甸传统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中缅玉石国界线”,这条国界线共用5068枚玉石心铺成,纪念1950年6月8日中缅建交的重要时刻。黄色代表中国,象征博大和包容;白色代表缅甸,象征纯洁和爱好,全长423米,为全世界最贵的国界线          在玉石国界线上,两棵榕树的树干竟然长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树两国"之门。          穿过“一树两国”继续前行,看到一尊“护经使者”的雕塑,它阐述的是佛国护经使者乘凤鸟远道而来,为边寨村民看护“佛经”,播撒中缅两国边境的和谐与安宁。           寨中共用“放生池”,因为寨中两边曾为同一村族,说的都是傣族话,过的都是泼水节,信仰也都是南传上坐部佛教。尤其是寨中两国的佛教徒和傣族村民历来有“奉佛从善”美德,村子善男信女常将代表“长寿”“缅甸绿毛龟”和“巴西龟”放生寄养于“放生池”内,因此得名。            过了放生池,来到孔雀园。            一只珍奇的蓝孔雀,悠然自得地在园中漫步,每一步都散发着优雅的气息。           中缅街上的院子,辉宏的大门,里面也有许多的佛塔。          克钦邦大院,里面主打缅甸克钦邦美食。缅甸最北端的克钦邦与中国之间存在着一条漫长的国界。克钦邦的民族克钦族,的景颇族,中缅有的民族。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