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冬第一场降雪,我留给了玻璃台……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3月15号(周六)打假日,北京终于迎来了2024-2025年度冬天的第一场真雪(也可能是唯一一场)。 而这场降雪,我在3月10号(周一)就有心理准备了。
最终我周六选择了平谷的玻璃台。之所以选这里,不是因为这里雪景更好,主要是因为远行户外发了这个活动,他这次报名费才49元,最终报名人数不到40人,49元里面还要扣除保险成本,我觉得他这次活动可能都不能回本。我组织活动都是AA制,虽然不赚钱,但也不至于赔钱。如果你参加一个赔钱的活动,相当于比AA价格还低,那么买到就是赚到。当大巴车来到徒步起点时,我发现雪下得比预计的还要大,以至于面对24k纯雪,我们仍然需要穿上雨衣。
这次活动遇到了上次认识的领队圆方和墨迹。时隔三周,如别三秋。
这次路线分为了ABC三个组别,A组大概30km,没有领队,因为走这个路线的人不需要领队。大部分领队选择了B组,全线约19km。C组就是入门组,10km。走在B组最前面的是领队浮槎。据说浮槎善于看轨迹,所以这次我就可以偷懒不看轨迹了。玻璃台这边有明长城遗迹。对于我这个长城爱好者来说,顺便可以打卡一下。
这里的雪下得十分认真,仿佛今年冬天欠下来的雪,要在今天全部偿还。四周白茫茫一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由于大雪路滑,为避免摸黑,途中领队们决定B组撤销,都转C组。
领队墨迹也走在前队,全程都没有看到她吃一口食物,甚至没有喝一口水——这难道是传说中的“永动机”?这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啊,难不成物理学不存在了?为了跟上步伐,我也没有停下来吃东西,只能靠路边的“无糖冰淇淋”维持必要的水分。

尽管领队墨迹和“墨迹天气”同名,但她出门从不看天气预报。

尽管墨迹从不看天气预报,但她每次出来徒步都要带一套用于更换的衣服,仿佛每次都为淋湿做好了准备。

而我虽然每次都提前预判天气,但我并不会带衣服来换。甚至下雪天我还是穿的网眼鞋,因为这样湿了之后可以更快变干(这就是逆向思维吧)。

浮槎问我,预测天气的意义何在?

如果我只是作为一个徒步者,可能我并不会太关心天气。但作为一个摄影师,预测天气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出片儿不靠高端设备,也不靠一流技术,而是靠预测何时何地会有拍大片的条件。

下山途中,领队浮槎透露了他最近新学的一项技能——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东西看日历不就行了,还要计算吗?起初我也纳闷儿。

墨迹提问到:公元666年6月6日是星期几?

浮槎边走边算,几分钟后回答:星期六。

答案听起来很6,还以为他蒙的,后来我们查了一下日历,居然还真是星期六。

我感觉浮槎当年也是个学霸,不说别的,就“浮槎”这个名字,学渣连字都不认识。

尽管浮槎自己承认这是一个没用的技能,但他仍然想找到这项技能的传人。

不过我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不太愿意学这么烧脑的而又没用的技能(实际上是因为算法复杂,容易装b失败)。

墨迹倒是在认真的做笔记,不过据我判断,她应该无法熟练掌握这项技能。

由于前队全程无休,所以我们下午两点便抵达终点。

下山之后,墨迹仍然没有觉得饿。

对此,我称赞她是“省油的灯”。

而她一脸问号地表示:这听上去不是褒义吧?

屏幕前的你们说说看,“省油的灯”的意思是低碳、节能、油耗低,难道不是褒义吗?

终点处有一家饭店,我们等后队之际,正好在此吃饭。

当看到墨迹恨不得把自己焊在暖气管上的样子,我长舒一口气,物理学仍然存在,没有人可以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饭后,墨迹提出五个人可以打保皇。

尽管我之前没有打过,但我有多年现学现卖的经验。

我第一把就抽到了皇帝身份,不过这次我没了女保镖,让我这个“凑数级”玩家原形毕露。

临走前,我拿出了在山上未能打开的自制蛋糕。由于墨迹自称美食评论家,于是便给她品鉴了一下。

墨迹表示:味道还不错,很久没有吃到零添加剂的蛋糕了。

不愧是美食评论家,我的手艺隐藏的这么深,还被发现了(不会开顺风车的美食评论家不是一个好的户外领队,不会预测天气的烘焙师不是一个好的户外摄影博主)。

尽管这次雪很大,但最难忘的也许不是雪景……

有雪景这几十块钱值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