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行,第廿十站:夜游昆明老街,品尝正宗过桥米线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因心一牛
2025-3-22 20:56
倒序浏览
3314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4 10:26 编辑
到昆 明必然要去逛逛昆 明老街,吃上一碗正宗地道的云 南过桥米线。
昆 明老街的历史可追溯到大 理国时代,经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建立。现今尚存的昆 明老街的格局,是从清代康熙年间云贵总督在此建署而逐步开始形成的,昆 明老街的建筑,主要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一批近代建筑的插入和私人豪宅的新建,为昆 明老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昆 明老街昆 明城中最后遗留的历史街区。
昆 明老街的建筑
群落中,最古老的有近900年历史,这些建筑承载着这座城市太多的记忆与故事,同时又承载了当代人太多的童年欢乐和当下的生活趣味。
昆 明老街一直以来都是昆 明商业街区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昆 明老街内传统的文化、商贸活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人气更加旺盛,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昆 明老街不单单是指一条街,而是指分布在昆 明最早的文庙周边的一片区域几条街。
昆 明老街包含光华街、文明街、景星街、文庙直街、钱王街、甬道街等数条老街小巷。
光华街,东起正义路,西至五一路,全长435米,是昆 明城中仅存的具有昆 明古朴风貌的老街。可以吃到口味正宗的小锅米线,可以淘到光怪陆离的云 南古玩,可以找到历经百年的药铺。光华街用他斑驳古朴的胸襟包容着昆 明的古今。
甬道街在1983年,就有了昆 明最早的花鸟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在甬道街上搭建铁皮棚,售卖花鸟鱼虫的商家在赚得盆满钵满之后,纷纷外扩,陆续形成了景星珠宝花鸟市场。此外,这些代表城市市井特色的小买卖甚至延伸到光华街、文明街。
景星街,每日总是人潮人涌。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淘到,景星街承载了太多昆 明人美好的童年记忆,也为各种外地游客带来无尽的惊喜。
钱王街,将潮流与历史在此对撞,这里有老宅子中的星巴克,有英 国专业的电音酒吧,还有很多手工艺人的精品商店,在这里街拍的美 女帅哥络绎不绝。
回复
因心一牛
3月2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4 10:24 编辑
结束
西南边陲的腾冲、瑞丽和芒市旅行后,我们从芒市客运北站坐商务车,2个小时到达保山客运北站。
然后从保山站坐高铁,经过4个小时到达昆明站。
安排好住宿后,我们从昆明站前广场乘公交车到达文庙公交站。登上过街天桥,环视昆明这座繁华的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各式各样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形成了一道道绿色的屏障,让人心旷神怡。
对面这座
哥特
式的
教
堂
是三一国际礼拜堂。“三一国际礼拜堂”原名“三一圣堂”。始建于1903年,老教堂位于昆 明市原武成路218号,建成后成为云 南省基督教“内地会”活动中心,临街为礼拜堂,后院为教牧人员住房。礼拜堂分为临街为三层小楼,一楼为过道,二楼为两间办公室和能容纳三四十人的聚会所,三楼为办公室。教堂主堂能容纳四、五百人礼拜。1963年,云 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办公地就设在“三一圣堂”内。1984年12月,“三一圣堂”恢复礼拜。1986年成为云 南省基督教“两会”的办公所在地。
回复
因心一牛
3月2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2 23:38 编辑
我们首先到了抗战胜利堂。
抗战胜利纪念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光华街北,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落成。 抗战胜利纪念堂原为清代云贵总督署所在地,是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结构严谨,正中会堂平面为战机造型,与南门外跨光华街的云瑞公园和云瑞东西路两侧的环形建筑平面组合形成金樽美酒及花环的造型,显示抗战胜利的喜悦心情,是云南标志性历史纪念建筑。抗战胜利纪念堂已批准为抗战胜利纪念堂博物馆,占地面积30亩左右,由抗战胜利纪念堂主体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展厅》三部分组成。
抗战胜利纪念堂的南面是云 南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95年2月24日正式竣工,这是云 南人可以为之骄傲和自豪的一座纪念碑。
纪念
碑前正中,镌刻邓 小 平所题8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金字行楷,清秀雄逸。碑后题日: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云 南,保卫祖国边疆,建设社会主义而英勇献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回复
因心一牛
3月2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4 00:40 编辑
从抗战胜利堂侧门出来,对面是福照楼。门面上有“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字样。门匾额上有“鸾凤先声”四字,
鸾凤先声
的意思是凤凰的鸣叫声先于万籁俱寂,响彻云霄,传遍天下,这指西南联大的精神光照大地。
由于读过《南渡北归》,对抗战时这所大学比较了解,也对这所大学也比较感兴趣,更对
当年的大师们
比较敬佩,
于是就决定走进去看看。
另一个门匾额骨是“浩然正气”。写此游记时,才得知这里并不是西南联大的旧址,只是个“
西南联大文化
主题餐厅”,西南联大的旧址其实在今云 南师范大院院内,可以预约参观,不过当时我可是怀着崇敬和难以言状的心情把它当作西南联大参观的。但说起来“福照楼”这家
老字号餐馆
与“西南联大”还真源远流长,汪曾祺(闻一多的西南联大学生)曾夸赞过其汽锅鸡。福照楼专做昆 明菜,历史悠久,盛名远负,早在抗战时期,其美食就已被西南联大的文人们所喜爱,直至今日福照楼仍然是一家美食俱乐部,旗下几个分店,生意都很火爆。
走进餐厅内部,这里
就餐环境别具一格,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店内挂满了古色古香的牌匾,
墙上还悬挂了大量和西南联大及其著名教授相关的老照片和海报,装修是现代与民国风格相混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名,据说是时任教育部部长、西南联大的创建者之一的陈立夫手笔。
,其“南”字少了一横,一种说法是“南”在诗经中原指打击类乐器,少一横代表者乐器已经损坏,敲击不响,暗喻当时的中国处于危亡时刻。
匾额上四字“刚毅坚卓”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迁至昆明,合并组建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
这一校训体现了联大师生在战火纷飞、国家危难之际,坚持办学、为国育才的精神。刚毅,
指坚强不屈,面对困难不退缩。
坚
卓,指坚定不移,追求卓越。
这四个字不仅是联大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教学与研究的真实写照。
这面墙上的匾额是“天开云瑞”,下面是1938—1946年的8年期间,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思想和成就的“
海报
”。
回复
因心一牛
3月2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3 23:00 编辑
这面墙上的匾额“是谓立德”,下面是整齐的书架,每一列都按照力学、物理、国学等分类摆放,简直就是西南联大图书馆的翻版。
餐厅内部装饰古朴典雅,从地砖、桌椅到整体风格设计,都透露出浓厚的文化韵味。在这里用餐,不仅可以品尝到美食,还可以一边欣赏文化元素,
感受到历史的记忆,
一边享受悠闲的时光。
一层与二层天井上对面是“武魁”匾额,对面是“文魁”匾
额
。“
武魁
”
匾
额
下面是“崇善敬德”
匾
额。
二楼的匾额“书香百世”。二、三楼,包厢的名字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感觉像是从西南联大的教室名字里借来的。
回复
因心一牛
3月2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4 12:58 编辑
从福照楼“西南联大”主题餐厅出来,我们向昆明老街走去。走不多远,我们就找到了
夜幕中
灯光熠熠的
云南过桥米线建新园光华店大楼了。许多南方或边关
地区都有米线,而北方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关于其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古代中国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民众避居南方而产生的类似面条食品。另一说法是秦始皇攻打桂林的时候,由于当时北方的士兵在桂林作战,吃不惯南方的米饭,所以当时的人就用米磨成粉状并做成面条的形状,来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
到昆 明老街,就是为了吃一碗正宗的云南过桥米线,建新园是家老店,创于1906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正好也饿了,我们走进店堂。过桥米线起源于云南红河蒙自地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蒙自作为滇南名城,自古以来为边陲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以后,大量中原汉族军民迁移云南,军屯与民屯相结合的制度应运而生,蒙自米线就产生于这一时期。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蒙自县城外南湖湖心岛上有一位秀才苦读。他的妻子每日为他送饭,但因路途遥远,饭菜常常变凉。有一天,妻子宰鸡煨汤,发现鸡汤表面浮有一层厚厚的鸡油,这层鸡油起到了保温作用,能使汤长时间保持高温。于是她将米线和其他食材放入热汤中,食材迅速烫熟,米线食之鲜美,因为妻子送饭时要经过长长的湖桥才能到达小岛,故得此名“
过桥米线
”。
过桥米线价目表,套餐最高价228元,最低28元,同来的朋友点了两份米线和两盘小菜。
吃过桂林米粉、海南米粉,所谓的过桥米线
还是
第一次吃,
不知怎么过桥?入座后先看一下桌上的《云南过桥米线食用步骤》吧。
过桥米线上桌了,
热腾腾的鸡汤,搭配着各式各样的配料,如薄如蝉翼的肉片、新鲜的蔬菜、Q弹的米线,还挺丰富,就是量有点少。
按照食用步骤,
将配料轻轻放入汤中,再浇点辣椒油;稍等片刻,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过桥米线便呈现在眼前。
品尝一口过桥米线,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细腻柔韧的米线在舌尖上跳跃,接着是热气腾腾的高汤带来醇厚的口感。新鲜的肉类、蔬菜和豆皮等食材为这碗美食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
回复
因心一牛
3月2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4 13:00 编辑
吃饱喝足,我们开始溜达昆明老街,出门就是光华路。夜幕中,老街变得非常热闹,灯光闪烁,熙熙攘攘逛 街的人群络绎不绝。
街道上
栉比鳞次开满了生意兴隆的商铺和美食店。
昆 明老街的热闹与宁静相融,人们在石板路上漫步,品尝着地道的美食,购买着特色的手工艺品,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活力和独特魅力。
光华路与文明街交叉路口的福林堂,是久富盛名的中药铺。占地210平方米,五开间扇形门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它始创于1857年。该店给穷人治病不收钱,重病者痊愈,在后院裁种三棵杏树,轻病者愈后,栽一棵杏树。久之,杏树成林。老百姓有福气,“福泽杏林”。
清光绪年间,新竣本楼,取名“
福林堂
”。
夜晚,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可以看到福林堂楼房上透出灯光及其楼檐上挂着的红灯笼,在夜色中耀眼夺目,为老街增添了一种不同寻常的魅力。
回复
因心一牛
3月2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4 03:39 编辑
拐过弯我们进入文明街。文明街北接光华街,南至景星街,1923年始有此街道,以正对“南国文明坊”而命名为文明街。
1920年前后,朱德先生担任云 南省警察厅厅长,曾和云 南市政公所(后来的昆 明市)一道,督修建设文明街。使这条南北向的街道两旁,矗立起北面有少数三层其余均为上下两层的土木结构,式样庄重,古色古香的铺面各三十多间。
这家“
云
南小粒咖啡
”店灯火通明
,
嫣
红色的门窗充满诱惑力。
云
南小粒咖啡,是
指云南地区栽培的小粒咖啡。
由于云南充足的阳光和水源,有利于咖啡生长,小粒咖啡颗粒小,颜色深,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口感醇厚,回味持久。
这家别致的房屋,门口的孔雀,墙上悬挂的五颜六色的祈福牌和彩灯笼,及室内的彩伞,充满了傣族风情。
过桥米线店,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每一个路过的游客都垂涎欲滴。这条古老的街道,见证了无数食客的舌尖上的盛宴,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
回复
因心一牛
3月2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4 03:16 编辑
不知不觉中走到了 钱王街。“钱王街”属于昆明老街片区,命名是基于街区内“钱王”王炽。
王炽(
1836-1903年
)
,字兴斋,男,汉族,云 南弥勒县虹溪人,清末一品红顶商人,凭过人天赋和努力,赚得盆满钵满,富甲一方,民间称为“钱王”。且乐善好施,捐资护疆,募钱兴学,助乡梓昌盛。“钱王街”一带,在清末、民国时期为老昆 明的商业、金融繁茂之地,有各种商号、票号。
钱王街也
是票号“同庆丰”所在地。
斑驳的砖墙,仿佛一部沉甸甸的历史长卷,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故事。醒目的“昆 明”二字,吸引着美女打卡拍照。
“云 南浪漫,分你一半”和红色的玫瑰花,也是美女们的网红打卡地。
这家饭庄的大门上和山墙上,有“我在昆明老街等你”,各景点都能见到类似的标语。
回复
因心一牛
3月22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3-24 13:06 编辑
漆黑的夜晚,老街却如繁星点点,古老的建筑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闪烁着岁月的韵味。
白天的时候,老街的景色虽然也不错,但晚上更美一些。尤其是那些灯光和装饰,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虽然昆明老街的商业化程度有点高,但晚上走在古街上,还是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风情。
漫步在老街的街头巷尾,感受昆明这座城市夜晚的独特魅力,沉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无法自拔。
昆明老街承载着一代一代人的记忆,诉说着前辈人的自强不息。尤其是街边的那些老建筑,烙上了时代和文化多元的印记,凝聚先贤智慧,使文明脉动传承。我相信那句话,“建筑是可以用来阅读的”。
回复
精选推荐
珠峰东坡嘎玛沟
子花山重装穿越真宝顶
穿越山西十座山
再见平潭四人行
60岁老哥一周2个百公里越野
碧罗雪山最后的秘境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