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脊上自由行走 ——2024年9月徒步贡嘎西二山脊线行纪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25-3-26 22:39 编辑

在山脊上自由行走

——2024年9月徒步贡嘎西二山脊线行纪

图文/驰茵


    回忆像流水,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就会悄无声息流走,直至消失不见。

    对我来说,虐的从来不是驴行,而是写帖。

    结束川西之行(贡嘎西二山脊线3天+山峰冰塔林4天),已经有些时日了。但旅途中的一些碎片画面,还是会时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

    庆幸的是,半年后我居然能将这次川西之行的过程完整地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毕竟以往有太多次的驴行游记都无疾而终,所幸这次没有半途而废,坚持到了最后。

    很久没有码字,游记写得挺长,贡嘎线和中山峰冰塔林分开写的,这是前一篇,絮絮叨叨,事无巨细,略显拖沓冗长,没有足够的耐心估计很难看得下去。很长时间没在网站发帖,担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发完。

    《人民日报》有这么一句话,一个粗糙的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我想就以这句话勉励自己吧,先发出来,慢慢盖楼,总会有封顶的那一天。

    1.国庆假期之殇,遭遇“线路选择症”

    2.好事多磨,一波三折的组队

    3.双流集结,感受成都慢生活

    4.突如其来的水温异常,让人措手不及

    5.匆匆别过情歌之城,摸黑翻越折多山

    6.夜宿新都桥,篝火边为队友庆生

    7.二次修车无果,电工胶带埋伏笔

    8.山海行驾车似狂飙,抵达上木居始安心

    9.旅游之家”初印象,和登巴、志玛一见如故

    10.草坡偶遇女文青,上木居的悠闲时光

    11.简单的藏式晚餐,和志玛的故事一样回味绵长

    12.帮木吉德启程,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13.幸福来得太快,贡嘎群峰全貌初现

    14.三嗯措稍作停留,打卡冷噶措

    15.上一秒土拨鼠又萌又皮,下一秒冰雹突然来袭

    16.冒雨行军,路线分歧引发信任危机

    17.兵分两路,一个也不能掉队

    18.泉华滩扎营,第一天就差点走崩

    19.泉华滩主泉眼,地热奇观的震撼之美

    20.航拍泉华滩,斑斓池水与巍巍贡嘎交相辉映

    21.光影不走了,下撤来得有点突然

    22.同甘苦共进退,下撤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

    23.休整半天后,队伍又满血复活

    2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子梅垭口的云海美爆了

    25.长线改短线,重装线也能走成休闲线路

    26.距离产生美,且走且珍惜

    27.殊途同归,莫达措初战告捷

    28.转战风神三连措,有点名不副实

    29.重蹈覆辙,和队友“分道扬镳”

    30.孤身涉险,学会与自己和解

    31.登顶魔枕措垭口,天地辽阔

    32.踏上归途,贡嘎不说再见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25-3-25 23:13 编辑

    当我和队友一行4人风尘仆仆驱车从成都赶到贡嘎山镇上木居村,下午闲来无事,漫步到客栈门前河流对面的山坡上,秋日正好,阳光不燥,吹着悠悠山风,与几位来此经营民宿的女孩天南地北地唠着嗑时。这一刻,我们是惬意的。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25-3-25 23:13 编辑

    当我们徒步贡嘎西二山脊线,第二天因队友状态不佳不得不选择下撤,在房间里洗洗涮涮一番,从满墙的落地窗向院子里望去,秋日下,客栈的男主人登巴、女主人志玛正和邻居席地而坐,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用我们听不懂的藏语愉快地交流。这一刻,我们是闲适的。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25-3-25 23:16 编辑

    当我们坐上越野车,一路颠簸上到子梅垭口,弥漫的浓雾将整个垭口笼罩得严严实实,想象中的日照金山显然已无一丝可能,试着升起无人机,飞到两百米高时,居然看到了佛光,继续上升高度,扑面而来的云海如巨浪般上下翻腾,此起彼伏,蔚为壮观。这一刻,我们是惊喜的。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25-3-25 23:18 编辑

    当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第三天轻装正穿西二山脊线,因线路选择时常存在分歧,大家一路磕磕碰碰前行,接二连三翻越垭口甚是耗费体力,在望眼欲穿中终于上到贡嘎线最高的4878米垭口,垭口下的魔枕措和远处的贡嘎主峰山脉一览无余,蓝天白云、雪山海子,交相辉映,美轮美奂。这一刻,我们是酣畅的。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25-3-25 23:21 编辑

    泉华滩和莫达沟合影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25-3-25 23:32 编辑

1.国庆假期之殇,遭遇“线路选择症”


每当国庆假期来临,去哪里徒步、和谁结伴去,相信这是所有长线徒步爱好者最关心也最为纠葛的两个问题。线路太热门了,担心人满为患,线路太冷清了,又怕性价比不高,各种担忧和顾虑总是充斥整个准备期。


去年的念青东之行,我一直在思索“户外的终极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今年川西之行,自己则再没有类似的困惑。从确定出行方向并搞定假期伊始,我就笃定地认为,这注定是一次奢侈的旅行。之所以用奢侈来形容,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平时踢场足球、爬趟庐山,都要挤出时间才行。突然有半个来月的时间,可以供自己自由挥霍,和一帮志同道合的队友,心无旁骛地去追逐并实现自己的梦想,再不用理会工作、生活中的各种烦心事、揪心事,再不用参加各种没完没了的会议,再不用修改各种虚头巴脑的材料。试问,除了执着的户外爱好者,又有几人能够享有这样奢侈的假期和旅程?


当然,话又说回头,天上不会凭空无故掉馅饼,早在十多年前带队组织鳌太穿越时,我便在游记中专门写下了“妥协与坚持”这一章节。作为上班族,我们有太多的羁绊和身不由己,为了每年一次的长线,我们要“一年如一日”地努力扮演好在单位和家庭承担的角色,要尽可能多的不计回报付出实际行动以赢得领导和家人的认可,要狠心牺牲一些陪伴家人外出旅行的机会,要坚持锻炼以保持良好的体能,甚至还要想方设法多积攒一些私房钱,好在家人面前风轻云淡地表示驴行不怎么需要花钱,其实更新装备、往返交通费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并不容易做到。


但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大仲马也说过,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是啊,只要等待,就有希望。正如我们常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它就实现了呢。如果说等待是一份执着,一种坚持,那么希望则是一个又一个梦想,是生活的源泉,是等待的动力。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等待中度过,在织梦、逐梦、圆梦中不断循环往复。对于喜欢在户外行走的山友来说,为了这份希望,这份热爱,所有的等待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徒步中山峰冰塔林线路最初映入我眼帘还是三年多前的事了,当年九月份我们在雀儿山队友小群里面讨论十一出行线路时,成都双流队友光影随手转了一个驴友西楼发的徒步中山峰冰塔林的视频,视频挺长,有二十多分钟,估计其他队友和我一样,并没有完全看完。雪山,主峰六千多米海拔,小众线路,接地性一般,这是我对中山峰冰塔林线路的初印象。16年登过雀儿山后,六千多米的雪山商业线路对我就没有多大吸引力了,所以我对光影的提议不置可否,没说去也没说不去。


此后,2022、2023年大家又半开玩笑的提过几次约伴中山峰的事,之所以绕不开中山峰的话题,多半跟光影守着川西这个主场优势有关系。户外有句名言——走到最后,只和相熟的人出行。作为多年的户外老友,我们还是想多一点重聚的机会,线路并不是摆在第一位的,只要性价比不是太低,时间又合适的话,在哪里相逢都是开心的。只是想要凑到大家都有空的档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中山峰之行也一拖再拖。


2023年下半年和光影、上海队友山海行等人走完念青东曲通线后,我原本计划今年十一走珠峰东坡和希夏邦马的,谁知上半年光影又重提旧事,当然还是他心心念念的中山峰冰塔林徒步线路,而且这次还加了点筹码,爬完中山峰冰塔林,建议顺带把子龙秘境也走了。老朋友相邀,怎忍推辞不去,何况和光影相识这么多年,我自认为和他关系还是非常铁的,打心眼里也一直非常敬重这位老大哥,所以没加犹豫就立马答应了光影的提议。


光影年长我六岁,成都新津人,大学是在南昌航空大学读的,所以对江西很有感情,也基于这层关系,攀登雀儿山时,我和光影一见如故,关系处得特别要好。光影中等个子,身材匀称,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非常的儒雅、绅士。事实上光影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很有谦谦君子风范,到哪儿都有好人缘,简直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用队友左右的话来说,杨哥(光影姓杨,我们习惯称呼他杨哥)这个人情商不是一般的高,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走线。当然除了认可光影的个人魅力和户外能力外,他出色的摄影技术也是很重要的加分项,喜欢户外的驴友都有体会,走长线时若是能与摄影师同行,那真是太幸运不过了,会让自己的行程增色不少。


和光影电话沟通确认十一出行方向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组建队伍、制作路书了,还要抽时间更新、置办自己的个人户外装备和出行食品。长线出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衣食住行,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越是老驴越不能有老司机思想,不然轻则导致出行性价比、舒适度大幅度降低,重则影响驴行安全——因为准备不当而引发的户外事故比比皆是。


相比洛克线、贡嘎环线、格聂环线等长线,中山峰冰塔林和子龙秘境在川西的知名度算不上太高。好在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8264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还是能找到一些徒步中山峰冰塔林的帖子,子龙秘境的游记则更多。在筹划中山峰冰塔林线路时,光影表现出了他一贯的严谨和审慎,认为这是一条风险等级较高的虐线,2022年下半年地震后,山体和路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确保队伍安全并能顺利完成徒步计划,从一开始就态度鲜明要请向导带队。我试着和光影沟通过几次,委婉提出我们根据两步路户外助手上下载的轨迹,完全可以自主结伴穿越,但都没能说服光影,便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25-3-25 23:47 编辑

确定出行方向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主要是三大块,一是查询前人游记攻略,下载轨迹,敲定出行方式、联系包车和向导,做好路书;二是更新、添置个人长线徒步、露营装备;三是采购途中食品。每项工作都繁琐又细致,出不得纰漏。好在网络信息发达,西二山脊线虽然是小众线路,但还是有不少驴友在8264和一些个人微信公众号上有分享自己的驴行记录和行走轨迹,个人装备、物资也只需拿往年的清单补齐或者升级即可。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25-3-25 23:49 编辑

2.好事多磨,一波三折的组队

长线组队一向就是个让人挠头的问题,人少了不是,人多了也不是,不熟悉的心里没底,熟悉的又碍于情面不好拒绝,人数、人员都极难把握,这次也不例外。光影和我、山海行以及庐山本地队友琦峰早早就确定了出行计划,后面湖北妹子左右、重庆妹子九月、庐山本地队友豁达、戒了也陆续加入进来,但后四人因为各种原因又相继退出,导致我们的行程也一变再变。最初和光影商量的是先走中山峰冰塔林徒步线,再去子龙秘境。在做子龙秘境攻略的过程中,光影提出子龙秘境的线路太短,强度太低,性价比不高,建议换条线路,一番商榷后,我俩把目标最终锁定在贡嘎西二山脊线。

可能是这次在主场作战的缘故,前期准备过程中光影显得格外投入,又是分享前人游记,又是和向导沟通线路,早早就保养了车子,隔三岔五还要和我通电话交流,这下搞得我都有点不太适应了。不过有人能帮自己分担一些准备工作总是好的,我和光影约定,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山峰冰塔林上面,他则负责搞定贡嘎线。

翻遍网上所有能找到的中山峰冰塔林的游记,我还是有些纠结的,冰塔林线路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是因为从磨西镇进山,只能沿着两条山沟去往冰塔林大本营,一条叫燕子沟,另一条叫磨子沟,沿途基本没有岔路。说复杂是因为这两条进山的路都各有很大的硬伤,共同之处是途中营地甚少,磨子沟的营地还小,这就意味着我们每天的行程都必须按计划走完,容错率极低;不同之处是前者进山处有关卡,能否顺利通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且沿途可能有蚂蟥出没,后者则起点处海拔更低,全程拔高超过3200米,线路前段受地震影响,塌方区密集,安全隐患较大,对队员个人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光影与蔡阳村村民兼向导RS电话联系后得知,燕子沟沟口自来水水厂附近的铁桥,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已经让洪水冲毁了,临时搭建的便桥8月份又让水冲没了,如果从燕子沟进山的话要多绕好几个小时的山路,建议进出山都从磨子沟走。此后我便把中山峰冰塔林攻略的重点放在磨子沟上面,计划用两天或两天半时间上山,冰塔林大本营休整一天,好好拍照、玩耍,再花一天半或两天时间下山。对比前人的帖子,应该说,这样规划行程安排,时间上还是非常宽裕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人员、路线、时间、交通这些长线出行的关键环节都可以从容不迫逐一落实,唯一难以搞定也是最为至关重要的便是天气问题了。作为资深摄影爱好者的光影,对天气更加挑剔和讲究,在他眼里,再好的线路,如果天气不给力也是白搭。为了精准查看国庆期间的天气情况,光影提前一个多月就充了Windy(一款天气预报APP)的会员,每天早晚查询磨西镇和贡嘎山镇的天气后,还要即时向我通报。让人郁结的是,Windy和其他天气预报软件显示,从九月中下旬到十月上旬,整个川西的天气都非常糟糕,长时间持续降雨,少有晴日。有一段时间,光影一天到晚像唐僧念经般在我面前念叨,十一期间磨西镇有雨,贡嘎的天气也不理想,这可咋办呀。一会儿说要不对调下两条线路,先走贡嘎线,再走中山峰,一会儿又说实在不行换线路吧,不走川西,哪里天气好往哪儿去。

我的心态则比光影要好的多,临阵改线是户外大忌,意味着前期准备工作都要推到重来,不到万不得已,没必要走这一步。何况天气预报也仅仅只是一个参考,徒步期间实际天气情况如何,还存在很大的变数,即便换其他的线路,也不能保证天气一定不出问题。再说在计划冰塔林徒步线路时,已经预留了一天以上时间,如果运气不是太坏,哪怕只有短暂的窗口期,也足够我们拍摄了。

光影纠结来纠结去的结果最后到底还是把两条徒步线路的顺序调换了下,幸好豁达在最后一刻选择了退出,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向他交待了。因为豁达早些年就走了贡嘎,这次完全是冲着中山峰冰塔林来的,原本计划走完第一条线路后,他得在十一之前赶回家里的。由于线路对调,加上左右在临出发前两天告知因为工作关系第一条线路她跟不了,并且连带着九月也只能和她作伴跟我们第二条线,我和琦峰的行程也不得不作相应调整。

都说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这回果真应验,原本“浩浩荡荡”的八人队伍,一下腰斩成四人行了。不过也好,光影的SUV坐四人正合适,这下我和琦峰也用不着提前坐车去磨西镇探路了。于是当机立断,迅速退掉我俩9月22日的飞机票和23日从成都新南门车站去磨西镇的汽车票,又重新买了9月23日飞成都的机票。聊以自慰的是,算账下来,两处退票费加上重新购买机票的费用与退回的机票款基本持平,经济上倒是没有什么损失。

这趟川西之行,还未出发,就已经磕磕绊绊、一波三折了,看样子后面的行程注定也不会一帆风顺。不过,管他呢,车到山前必有路,起码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没有什么比马上就要出发的心情更开心的了。

本帖最后由 驰茵 于 2025-3-26 00:07 编辑

拖延症好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缺陷,尽管今年早早就确定了出行方向,并着手准备工作,但还是拖到临出行前的头两天晚上才置齐所有的出行装备和物资,第一次完整装包。

听从队友清川行云和山海行的建议,从闲鱼上入了一款格里高利85+10的背包,超能装,当然价格也不菲。包罩是队友大废柴前几年订做的,颜色很靓,光影和山海行看着眼馋,让琦峰给他俩每人赞助了一个。四人统一背包罩后,走到哪儿都超拉风。

出门前特意称了下体重和背包的重量,包重20KG,到双流补充水果、水、饮料和气罐等,应该超过了50斤。10月5日返家后,也称了下体重,与出门前基本持平,还重了将近半斤,说明这趟远门伙食真心不错。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