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麦理浩径,是不是逛公园?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香港有四大长距离郊野远足径:麦理浩径、卫奕信径、港岛径和凤凰径。

《香港四径大步走》剧照


其中,麦理浩径(MacLehose Trail)位于四径之首,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徒步径之一?,于1979年10月26日正式启用,以当时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命名?。


麦理浩径全长约100公里,共分为10段,自东向西贯穿香港新界,横跨8个郊野公园,起点位于西贡的北潭涌,终点在屯门?。

我和范范、道长在一次闲聊中临时起意一拍即合,决定趁着出差深圳之际5天重装完成全程10段麦理浩径。


虽然在此之前我从未涉足过南方的徒步线路,但是觉得那里的山海拔都不高难度不大,更何况麦理浩径途中可以补给,据说还可以坐车随时可以下撤……就像李老师所说:“就是逛公园”。


于是,我没有过多的准备,按照轻量化标准简单打包并带上相机直接奔赴深圳。

在深圳的闲暇之余,我独自逛了逛“大南山郊野公园”,雾霭沉沉中俯瞰了一下深圳湾的繁华景象。

第  1  天

北潭涌至西湾村


凌晨7点,我们就从深圳福田口岸入境香港,为了节省时间,出站后选择乘坐出租车直接到达北潭涌--麦理浩径的起点。


起点处有非常明显的标志牌,大家兴高采烈地集体打卡:这一刻,三个人神采奕奕、信心十足、笑靥如花。


二月末,北方还是春寒料峭,南方却已和风煦煦、绿意盎然。我们沿着公路前行,无比轻松而惬意。


三人小队中,道长是实力最强的一位,自然而然地担负起领队的职责。


道长说:“每天大概行走8小时,很轻松的!”完全没有研究过攻略的我和范范一头浆糊地连连点头。


很快,我们的乐趣就变成寻找标距柱。


麦理浩径100公里的全程一共设有200个标距柱,每隔约500米一个,从M001至M200。


标距柱就是为徒步者设立:当有事故发生时,徒步者可以根据自己所处位置附近的标距柱准确地提供方位,方便及时救援。


没多久,麦径第一段第一个景点--万宜水库就出现在眼前。


天气不够晴朗,湖水却足够清澈。


其实,这里的一切:植物、路面、甚至路边的标牌都是非常干净的模样。


唯有时不时出现的牛粪似乎是这里唯一的垃圾。

大家走走停停,从M001到M010,5公里的路程竟然花费了将近两小时!

一路上并没有遇见多少重装的背包客,倒是时不时有越野跑者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看起来步履矫健、英姿飒爽。


太阳慢慢冲破云层,天空和海水也变得湛蓝而鲜亮。
吹着咸湿的海风,听着低鸣的波涛,即使背着沉重的背包我们也像在公园散步一般不慌不忙不急不燥……11点半,一处立有“破边洲”三个字的标牌出现在路口。有巴士停在路边,游客们已经三三两两从旁边的台阶正往上走。
研究过攻略的道长建议我们往前再走一段,有条小路可以侧切上去,路程和拔高略少。
也许是担心错过这个入口就没法回头,没有研究过攻略的我刚愎自用地极力鼓动大家跟随游客们从这里的台阶直接爬上去。
道长没有跟我争辩,默默地选择跟我们一起前进。
时值正午,烈日灼心。
一骑绝尘的道长很快就不见踪影,我和范范则像两只大蜗牛一步一步费劲地往上挪着脚步,没走多久就累的气喘吁吁。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只见一条细细的小道直伸向另一处高高的山坡,一眼望不到尽头。顿时我就有点泄气。
道长远远地在前方路口等着我们。等我们走到跟前,他让我们卸下背包轻装前往破边洲。
这次轮到我默默听从,再也不敢嘴硬。
卸下背包,顿时轻松无比,让我们有更多的心情沿着花山欣赏美景。
水边的火山岩柱群就像排列整齐、严丝合缝的岩石森林矗立于海面之上。一波又一波的海水扑上去又退下来,仿佛一场永不厌倦的爱情游戏,纠缠不止不死不休。
六角形岩柱是这里标志性的地质景观。
大约一亿年前,火山喷发时大量炽热的岩浆涌出地表,随后迅速冷却并收缩。由于岩浆冷却过程中体积收缩,会产生规则的裂隙,这些裂隙通常以120°的角度相交,从而将岩石切割成多边形柱状结构。
香港的六角形岩柱群因其独特且保存完好的状态,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评为地质遗产地。
路过捡猪湾观景台,据说这里有一处“香港之心”,没有想象力也没有耐心的我怎么看都没有发现。对比一下网上搜索的捡猪湾,果然悬崖的右壁上有一处心形的图案!原来应该是往破边洲方向走得更远一点再回望捡猪湾的崖壁才能看到。(此图来自百度)又走了大概半个小时,总算看到了500港币的背景图案--破边洲。
破边洲原为花山的一部分,因长期受海浪侵蚀和风化,与花山分离,形成了如今的独立小岛。
靠近主岛一侧的六角形岩柱壁如同被整齐地切割一般,形状好似巨型管风琴,非常壮观?。

(此图来自百度)


游览完破边洲原路返回取上背包,果然附近有一条小路可以直通防波堤。


作为一名内陆人,我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巨大的防波堤消波块。每一块重达25吨,呈双T型。这些消波块就像大型积木一般堆积成一座海上长城,保护堤坝免受强风巨浪侵蚀。


走过防波堤,再走一段公路就可以回到麦理浩径的主干道上。


路口有休息凉亭、卫生间,还有出租车在这里等候。

我们沿着麦理浩径继续上行,直奔浪茄湾。一路几乎毫无遮挡,温度虽然不是很高,阳光也不是很炽热,但是汗水就像附骨之蛆始终挥之不去。在山坡上行走,抬头可以望见山,转头就可以看见海,让我们不由得频频驻足流连。阳光下的海水碧波荡漾引人入胜令人神往。
翻过标尖角,就可以望见浪茄湾了。
浪茄湾,以细腻的白沙著称,海滩平坦宽阔,海水清澈见底,被誉为“香港的马尔代夫”?。
到了浪茄湾,就开启了麦径的第二段行程。
我们三个兴奋地冲向浪茄湾,范范和道长则脱掉鞋子光着脚像个孩子般开心地在沙滩上玩耍……


我忍了忍,没脱鞋,听说今天还有10多公里路程,我担心脚上如果粘上沙砾会磨脚。

浪茄湾虽然没有水源,但是沙滩边有一块平坦的官方营地。也有人直接在沙滩上扎营:躺在沙滩上看着夕阳一点一点融入大海,看着星星在海上一点一点愈加闪烁,这种感觉一定很不错。我问道长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里住一晚?道长说这会儿时间太早,如果在这里扎营,5天就没办法走完10段了……
好吧,那就继续出发吧。
百事通李老师好心地发了张离开浪茄湾前行的轨迹线路图。看完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这里的山看起来海拔都不高,平均只有四五百米,就像一个个小山坡,可是一坡连着一坡。且因其“公园”的特质,台阶很多,像我这种小短腿,无论上下尤其负重情况下有时候根本做不到一步一个台阶,一般两步一个,这样速度很慢也非常累……
幸好风景确实很美。以前爬上一座山看到的还是山,现在,爬上山看到的是海。
一望无际的大海深处依稀还有山,连绵的群山之间依然还是海,山在海之上,海在山之上,山海相连,这条远足径让“翻山越海”有了具象化。下午五点,我们总算登上了海拔314米西湾山的顶峰。此时,距离今晚的目的地咸田湾大概还有5公里,听起来不算很远。
但是直到此刻,我才意识到道长所说的每天走8公里跟我完全不是同一度量标准。即使背负40多斤负重,他仍然可以遥遥领先瞬间不见踪影。
太阳渐渐西下,落日余晖将山、海、以及周遭的一切蒙上一层柔和的光影,让疲惫不堪的我们有了一种梦幻般的幻觉意象。
如果我们可以放下背包坐在这个山坡上静静地欣赏夕阳,那一定非常美好!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