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柬埔寨 最早在中国史书上的名字是吉蔑Kymer,跟现在译为高棉的音一致
5世纪,中国的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曾派使者出使扶南,扶南也是柬埔寨的旧称,当时扶南王曾向东吴奉献琉璃,派遣扶南乐工入朝
南朝时,众多扶南高僧到中国传法
7世纪,扶南国被北方民族所灭,改名真腊Kmir
8世纪初,真腊分裂为水真腊和陆真腊,爪哇人借机入侵水真腊
9世纪,在宗教的包装下,“神的化身”水真腊王子阇耶跋摩四处征战,赶走爪哇人,统一了真腊
真腊王国自此政教合一,迅速崛起
因陀罗跋摩一世在罗洛斯定都并建造了国寺巴孔寺,后因罗洛斯平原洪水泛滥,迁都吴哥(现暹粒以北6公里处)
耶轮跋摩一世在吴哥城外巴肯山建巴肯寺,苏利耶跋摩二世在国力鼎盛时期建造了吴哥寺,也就是小吴哥、吴哥窟
印度教在这片土地上盛行了200多年,直到12世纪末,银发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继位,印度教信仰逐步转向大乘佛教信仰,巴扬寺“高棉的微笑”诞生
阇耶跋摩七世在位期间,打败了占婆族(今越南),国势达到巅峰,他不但修建了巴扬寺,还为父亲建造了圣剑寺、为母亲建造了塔布隆寺、为手下的将军建造了塔逊寺,更致力于民生,建造了“草药浴医院”涅槃宫等等
繁荣不过百年,从13世纪末开始,日益强大的暹罗人(今泰国)不断入侵
1431年,暹罗人攻占吴哥城,屠杀上百万人,精美的庙宇遭到劫掠,恢宏的帝都沦为人间地狱
瘟疫肆虐,真腊王朝被迫迁都到金边西北约40余公里的洛韦,吴哥被遗弃在血腥和腐臭之中
数百年间,树木藤蔓缠绕,曾经繁华的城市被丛林淹没
直到19世纪中叶,沉睡了400年的吴哥被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发现
最早引起欧洲人寻找吴哥文明动机的,是元代受元成宗派遣出使真腊的温州人周达观撰写的《真腊风土记》
1819年,法国学者雷穆沙出版了《真腊风土记》的译本
1861年,带着这本书来到东南亚的生物学家享利.穆奥找到了吴哥城
亨利·穆奥在《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中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
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吴哥古迹进行清理修复
六十年代曾因柬埔寨政局动荡而停顿,1990年重新展开,法国、中国、美国、印度等国都投入到吴哥的修复工作,各自承包一座或几座庙宇
1992年,根据联合国文化遗产的遴选标准,吴哥古迹中的吴哥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路线安排吴哥王朝留下了一片辽阔的废墟。
在废墟间行走,有时候恍惚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时何地。
寺庙多到看不完, 法国 人编的旅游书把行程规划成三天、四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的内容。
最短的行程一定是以吴哥寺和巴扬寺为重点,找到了吴哥王朝文明繁华的巅峰,找到了城市布局的中心,再慢慢从中心向四周扩大,依据自己可以停留的时间规划出希望到达的范围。
如果你时间充裕,那么常规的大圈——小圈——外圈三日路线其实并不适合,首先 柬埔寨 的中午过于炎热,在11点到3点这四个小时严重不推荐进行户外活动,而每天的寺庙安排过多显然走马观花,非常建议买一张7日票(只比三日票贵10美金),租上小摩托一台,每天早晨出门,中午回酒店午睡,下午再出门,静下心来,慢慢感受吴哥千年的时间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