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风土记 在2025年,我走进了一千年前的吴哥王国 - 走出国门 - 8264户外手机版

  走出国门

因为微笑,文明不会被遗忘吴哥一直都是人生LIST之一
哪怕你对吴哥一无所知,也应该或多或少知道“高棉的微笑”
这座城市保持着千百年前的样子
一个曾经强盛的国家通过他们留下的遗迹向后来者们传达着他们的灿烂文明
在时间尺度上,人类是渺小的,人类创造的事物也是渺小的,那我们该怎么去了解消逝的文明呢?
吴哥用他们的方式告诉了我们——那不朽的微笑

崩密列保持着它刚被发现时的样子,植物与石块交织在一起

女王宫的浮雕,女神仿佛要从墙壁上走下来

神牛寺,因陀罗跋摩一世在罗洛斯河畔建都以后修筑的第一座寺庙

小吴哥藏经阁前拍照的 柬埔寨 少女

小吴哥看日出的小情侣

托玛侬神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去处,但却有着独特的美

无处不在的“高棉的微笑”

班黛喀蒂的下午,阳光照在四面佛脸上,如此宁静

那些柬埔寨的人得益于最近网路上的宣传
柬埔寨已经成了和缅甸、泰国并列的几大“魔窟”之一,不少国人谈柬埔寨色变
其实啊,了解世界的真相难吗?
一点都不难
不过对于许多看100字都嫌累,看15秒短视频都想快进的人来说呢,可能确实挺难吧
真的怀念没有X音等等平台的时代啊

每个国家都有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而有些黑暗往往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至于去正常旅游,以我的经历来说,是没有必要担心的,毕竟旅游业是柬埔寨的重要经济支柱,如果治安太差,那些珍贵的吴哥古迹就会失去吸引力。所以在主要旅游城市,柬政府都加派了大量警力维持治安

以暹粒为例,白天在吴哥窟游览,你到处能看到手持盾牌和警棍的特警。晚上在酒吧一条街,也随处可见持枪巡逻的便衣警察。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维护当地的安全,遇到小偷和扒手,手段都是相当果断,很多暹粒人评价说,如今的暹粒已经很安全了,最不安全的时期其实是90年代
而关于柬埔寨的普通人呢,我接触到的,都符合我对东南亚 国家老百姓的印象:温和,友善,乐于助人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从圣剑寺出来,带了三个人的摩托不堪重负,上坡时动力不足,导致我的脚意外受伤,眼看皮开肉绽不知该如何是好,一旁摆摊的小姐姐帮我们找来了景区工作人员,还安排他的小弟充当翻译,景区的蓝色制服小姐姐先是协调了下医药箱,后来发现药品不足,就骑着摩托带我们去了当地的小医院,经过包扎和消毒,总算是可以活动了,而这个医院竟然是免费的,弄的很过意不去,真的感谢热心的摆摊小姐姐和景区小姐姐

就是这家医院,当地人来看病是免费的

旅行时正好看到孩子们放学,我们的司机小哥告诉我们说 柬埔寨 的乡间学校是免费的,不过教育资源有限,学生们只上半天学,上午一班下午一班,剩下的半天时间他们回家帮助父母劳动补贴家用,想起在巴扬寺外看到的卖小工艺品的小孩子,可能就是这样半工半读吧

和 泰国 、 缅甸 、 老挝 一样, 柬埔寨 也是佛教国家,僧侣们拥有者很高的地位

而在 暹粒 ,经常会遇见这种残疾人,他们是内战地雷受害者,大多组成乐队表演一些节目获取一点糊口飞费,恐怖的肢体伤疤背后,是整个人类史上罕见的“自我清除”

柬埔寨 最常见的“tutu”车,其实是摩托后边又加了一截

tutu第一视角

tutu第三视角

来吴哥是一个了解柬埔寨历史的好契机吴哥文化的研究时间不长,也还充满许多不解的迷。其实最早引出 欧洲人寻找吴哥文明的动机,正是元代中国探险家周达观留下的一部重要手记《真腊风土记》。法国学者雷穆沙(Abel Remusat)在1819年将周达观的书译出来,自然学家亨利·穆奥(Henri Mouhot) 带着这本书到了东南亚,依据这本书的描述,终于在1860年找到吴哥城。
但事实上,1296年周达观写完这本书后,就没有很多阅读者。明、清两代,会去东南亚旅游的人少之又少,吴哥城又已经灭亡。但是,一本书存在着,一本书被出版,一本书被阅读,一个曾经存在的文明就不会消失。
雷穆沙在1819年出版的译本,到了1920年,法国著名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 依据吴哥遗址的发现,把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做了更详尽的校定注释,也使读者对吴哥文明的了解有了更好的基础。

柬埔寨 最早在中国史书上的名字是吉蔑Kymer,跟现在译为高棉的音一致

5世纪,中国的三国时代,吴国的孙权曾派使者出使扶南,扶南也是柬埔寨的旧称,当时扶南王曾向东吴奉献琉璃,派遣扶南乐工入朝

南朝时,众多扶南高僧到中国传法

7世纪,扶南国被北方民族所灭,改名真腊Kmir

8世纪初,真腊分裂为水真腊和陆真腊,爪哇人借机入侵水真腊

9世纪,在宗教的包装下,“神的化身”水真腊王子阇耶跋摩四处征战,赶走爪哇人,统一了真腊

真腊王国自此政教合一,迅速崛起

因陀罗跋摩一世在罗洛斯定都并建造了国寺巴孔寺,后因罗洛斯平原洪水泛滥,迁都吴哥(现暹粒以北6公里处)

耶轮跋摩一世在吴哥城外巴肯山建巴肯寺,苏利耶跋摩二世在国力鼎盛时期建造了吴哥寺,也就是小吴哥、吴哥窟

印度教在这片土地上盛行了200多年,直到12世纪末,银发国王阇耶跋摩七世继位,印度教信仰逐步转向大乘佛教信仰,巴扬寺“高棉的微笑”诞生

阇耶跋摩七世在位期间,打败了占婆族(今越南),国势达到巅峰,他不但修建了巴扬寺,还为父亲建造了圣剑寺、为母亲建造了塔布隆寺、为手下的将军建造了塔逊寺,更致力于民生,建造了“草药浴医院”涅槃宫等等

繁荣不过百年,从13世纪末开始,日益强大的暹罗人(今泰国)不断入侵

1431年,暹罗人攻占吴哥城,屠杀上百万人,精美的庙宇遭到劫掠,恢宏的帝都沦为人间地狱

瘟疫肆虐,真腊王朝被迫迁都到金边西北约40余公里的洛韦,吴哥被遗弃在血腥和腐臭之中

数百年间,树木藤蔓缠绕,曾经繁华的城市被丛林淹没

直到19世纪中叶,沉睡了400年的吴哥被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发现

最早引起欧洲人寻找吴哥文明动机的,是元代受元成宗派遣出使真腊的温州人周达观撰写的《真腊风土记》

1819年,法国学者雷穆沙出版了《真腊风土记》的译本

1861年,带着这本书来到东南亚的生物学家享利.穆奥找到了吴哥城

亨利·穆奥在《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中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

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吴哥古迹进行清理修复

六十年代曾因柬埔寨政局动荡而停顿,1990年重新展开,法国、中国、美国、印度等国都投入到吴哥的修复工作,各自承包一座或几座庙宇

1992年,根据联合国文化遗产的遴选标准,吴哥古迹中的吴哥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路线安排吴哥王朝留下了一片辽阔的废墟。
在废墟间行走,有时候恍惚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时何地。
寺庙多到看不完, 法国 人编的旅游书把行程规划成三天、四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的内容。
最短的行程一定是以吴哥寺和巴扬寺为重点,找到了吴哥王朝文明繁华的巅峰,找到了城市布局的中心,再慢慢从中心向四周扩大,依据自己可以停留的时间规划出希望到达的范围。
如果你时间充裕,那么常规的大圈——小圈——外圈三日路线其实并不适合,首先 柬埔寨 的中午过于炎热,在11点到3点这四个小时严重不推荐进行户外活动,而每天的寺庙安排过多显然走马观花,非常建议买一张7日票(只比三日票贵10美金),租上小摩托一台,每天早晨出门,中午回酒店午睡,下午再出门,静下心来,慢慢感受吴哥千年的时间沉淀

我们的包车司机飞龙小哥,会做一手川菜的驾驶员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