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一品雄村”,入门为“雄”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因心一牛
2025-4-28 09:01
倒序浏览
1789人浏览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4-30 11:40 编辑
跟随
淮南
“
户助户外
”群,徒 步新安江山水画廊10公里
歙
浦古道,我们来到歙县雄村,游览了这个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及“一品雄村,宰相故里”的历史古村。
雄村地属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位于
歙
县城郊6公里处,
距离黄 山50公里,
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
雄村
其
历史之深远,可追溯至那风云变幻的东晋时期,
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明初曹操儿子曹植后裔(据
曹氏族谱考证
)入迁,
逐渐成为村内的望族,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彰显曹氏宗族的雄心壮志,他们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之意,将洪村改名为雄村。这个名字,不仅寄托了曹氏宗族对家族兴旺发达的期许,更彰显了雄村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生生不息的雄浑气魄。
雄村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新安江水傍村流淌,村中黛
白墙
瓦马头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与“锦绣江南第一村”呈坎、“牌坊之乡”棠樾齐名。这里是聚族而居的一色曹姓,历代名臣辈出,确实“所在为雄”。
雄村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拥有丰富的旅 游资源,包括桃花坝、竹山书院
、慈光庵
、中美合作所旧址
、牌坊、
小南海
等人文景观。
回复
因心一牛
4月28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4-30 11:41 编辑
下午15:10,我们徒步来到雄村镇“
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
”。
稍事休息后,前往雄村古村。
穿过杭瑞高速雄村大桥桥涵后,美丽的雄村便展现在眼前。白墙黑瓦的房屋,在油菜花和青山的环抱下,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来到雄村停车场。
穿过停车场,就是雄村大门。这是一座新建的大门,当时匆匆而过没有注意 ,回来后再细看相片,其实非常有特色。整座大门采用白墙黛瓦白头墙徽派建筑
造型,门左墙上灰砖砌成“厷”字,门右墙
灰砖砌成“圭
”字,如果人站在门中,恰好组成“雄”字,其寓意发人深省。
走进大门,再回头看门上的匾额,恍然大悟,原来是“入门为雄”。这真有“入门为雄承古韵,钟灵毓秀冠徽州”的意境,凸显了到雄村“入此门者必成英才”的象征意义。
回复
因心一牛
4月28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4-30 11:45 编辑
大门下的通道,也很有特点,中间是用灰砖砌成的无数个“人”字型砖道,也有与大门组成“入门为雄”的寓意。通道两边遍植桃树,桃花还没开,
待放
的花蕾
娇艳含羞,展露娇嫩的笑容,
吸引着美女们欣赏拍照。
继续前行,古树参天,如巨人般耸立,静静地观望着世间的变迁。
村口有一座精小雅致的凉亭,是进入雄村码头和景区的人行通道。
下阶梯,来到雄村景区游客中心码头。
游船码头上停泊着几艘游船。乘船不但可以一览新安江沿途的风光,更主要的是可以到江对岸的慈光庵和新安江中唯一的小岛——“
小南海
”。
小南海是
新安江
雄村上游的一座孤山,四面环水,称为岑山、小焦山,上有“
星严寺
”
。
新安江水悠悠地傍着古朴的村落流淌,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轻轻拂过岁月的痕迹。
新安江在雄村的这一段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当地人叫“
雄溪
”。
回复
因心一牛
4月28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4-29 21:52 编辑
雄村真正的村口在村子西边,这里是后建的景区正门。
走近景区门口, 上有“雄村”金字匾额,两侧楹联,正是“曹全碑”中雄村得名之句:“枝分叶布,所在为雄;赤虹贯日,谁近其馨”。
旁有“敢问下何许人也”测试牌。按身高不同标示“状元、贡士、举人和秀才”、如达到则“恭喜阁下,步入人生巅峰”,只是娱乐而矣。
走进村中,是条沿着江堤铺就的石板小路,翠绿满目、空气清新,让人疲劳顿消。
回复
因心一牛
4月28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4-30 11:11 编辑
一棵树龄800年的古樟树横在眼前,其错盘节的根须,神似章鱼。
“一品雄村”坊。四柱三楼冲天式,是一个新修的牌坊,曹氏家族曾经五世官居一品,具体内容之后的介绍中大家就会明白。
“一品雄村”坊后面额枋刻“宰相故里”,讲的是曹文埴、曹振镛父子宰相的传奇故事。
来到四角攒尖顶的“劝学亭”,又名励志亭,对联为:尚书进士侍郎举人,济世兴邦贯日凌云。这里面包含着一个姐姐劝弟弟努力学习上进的感人故事。相传,《四库全书》总裁官之一、户部尚书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幼时顽劣异常,无心读书。其姐苦心规劝他说:“你若不用心读书,将来如何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当即夸下海口:“他日我定为官,且胜吾父。”姐姐有意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在千里之外出家为尼。”曹振镛从此刻苦攻读,果然不负姐姐所望,考取了进士,官至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历经乾隆、嘉庆和道光三代皇帝,甚至留下“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佳话。姐姐不食其言,坚持要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只得借当地俚语“隔河千里远”之意,在新安江对岸建了一座尼姑庵“慈光庵”,供其姐修行。
如今慈光庵依旧掩映在
新安江对岸
山腰的一抹绿树修竹之中
,果真是“隔江千里无,抬头见雄村”。
回复
因心一牛
4月28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4-30 11:19 编辑
曹振镛雕像。曹振镛(1755-1835年),字怿嘉,号俪生,安徽歙县人。乾隆朝户部尚书曹文埴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侍读学士、少詹事、体仁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以平定喀什噶尔功绩晋封太子太师,旋晋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列次功臣之首。卒谥“文正”,入祀贤良祠。得谥号“文正”,是封建社会臣子可以获得的最高荣誉,足以证明曹振镛地位之显赫。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曹振镛晋升为太子太保,位极人臣。是年,嘉庆巡幸热河三月,命曹振镛辅佐太子守国,一切政务由其处理,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代理皇上”。期间,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成功扑灭一次宫廷叛乱,更得嘉庆帝之倚重。当然,此人在历史上还是颇有争议的,主要就是说他过于圆滑吧......
这块磨针石旁立有一铁棒,源自“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的典故。
旁有“
铁杵磨成针
”雕塑。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说明
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闻鸡起舞”雕塑。闻鸡起舞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最早见于《晋书·祖逖传》。该成语描述的是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和他的好友刘琨在年轻时就有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他们每天听到鸡鸣就起床练剑,刻苦锻炼,以期将来能够报效国家。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有志向的人能够及时奋发,努力不懈。
我们脚下走的石板路,就是当初建造书院时,为防止新安江水冲涮临江而建的书院的基脚,遂沿江岸修起了一道数里长的堤坝,形成城堞,坝上遍植10余个品种的桃花,夹以紫荆,名“桃花坝”。曹文植《石鼓研斋诗钞》云:“竹溪有桃数百株,花时烂漫如锦,春和景明,颇堪游眺……”。遗憾我们来得有点早,没能看到桃花盛开的美景。
回复
因心一牛
4月28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4-30 11:21 编辑
雄州台,上有长亭,门柱联:“岛绿新安水,村雄古徽州”。两边有美人靠,供游人观赏新安江景色和休息。
庆升台,上有“民为政
廉
”亭。
最后,来到有着镂空花窗围墙的一处建筑,这就是雄村里最重要的古建——竹山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院墙内飞檐翘角双重檐似亭的建筑,就是竹山书院的“
文昌阁
”。仰视文昌阁,构造严谨、气势非凡。旁边的券门门额书“皱月”,大约是取晚唐时期诗人李
商隐
的“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之意境吧......
回复
因心一牛
4月28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4-30 01:05 编辑
竹山书院大门,为四柱三间三楼牌坊式砖雕门罩。门额阴刻“竹山书院”四个楷书大字,为
清代乾、嘉时期著名
书法家、篆刻家
邓石如手笔。
中间设七级石台阶,两侧有石台。
大门两侧立有一对精雕石鼓。
进大门,是一面雪花格屏风,中间有“竹山书院记”。竹山书院的建造,深深地烙上了徽州商人独有的思想印记。清初,曹文埴的祖父,寓居扬州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世昌(字堇饴)称富宇内,曾奉命接驾第二次南巡扬州的康熙皇帝,达到了一生荣光的巅峰。“道德五千年乘牛出函谷,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就是当时对徽商富裕程度的真实写照。然而,一生在程朱理学熏陶中长大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四民之业,惟士为上”、“商居四民之末”的观念,只是迫于家乡地狭人稠、耕不足食的自然条件而勉强操起营商的行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贾为厚利,儒为名高”,从踏入商界那天起,他们的心里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卑,惆怅之气始终郁积在胸,耿耿于怀。当“读书入仕”的愿望在他们这一代已成为不可能的企盼之后,便把它当作人生唯一的终极目标,固执地移植到子孙们的脑海里。于是,当曹堇饴病入膏肓、弥留人世之际,嘱咐两个儿子曹景廷(字甘屏)、曹景宸(字映青)的只有一件事:“于溪干建文阁,修书院,点社祠,筑园庭,植花木,以培养所有族人,俾籍于讲诵诗书之业,渐渍于礼义亲逊之风,此常保富贵之良方,振兴曹氏之一法。”
曹景廷、曹景宸二人遵父所嘱,历时五年,在家乡雄溪边(也称竹溪)捐资建造竹山书院园林,终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功告成。之后广请名师硕彦前来授课,培养曹氏族人子弟读书致仕。说来也巧,书院落成的第二年(1760年),雄村曹氏子弟同科中进士者达五人之多,其中曹文埴更是
高居殿试第四名,也就是二甲第一名的传胪,从此开始属于曹氏最辉煌的一段岁月。
屏风后是一个两进一天井构造,天井中间有甬道,两侧有廊庑。天井四周建筑下方皆为石柱。正厅檐下悬挂“学达性天”匾。康熙帝为了表彰宋儒在理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为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周濂溪祠、二程祠、朱子祠等共御题了九块“学达性天”牌匾,也就是说,这四个字的提法是清圣祖康熙第一次提出的。宋代一般称理学为“天人性命之学”或“天人之学”,学达性天,也就是通过学习,通过养性,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前廊墙壁嵌有勒石一方。北侧为《文会条约》,内容主要是关于书院的日常运作管理的。文会,最早是以文会友之会;后来功能逐渐增加,很多本地宗族、乡民间纠纷也由文人出面调解,使它兼具了乡村自治组织的作用,提供了一个百姓可就纠纷事项通过协商调解“私了”的场所,在某层度上是对官府职能的有益补充,所以,地方官府采取支持态度,甚至把文会的“公论”视为解决争讼的重要依据。
正厅是讲堂,也就是旧时老师讲课的地方。
柱联为:“
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
”,联为曹文埴所撰写。讲堂正中上悬“金殿传胪”匾额,下挂《
文公先生真像
》,两边楹联:“鹤群长绕三株树,鳌背高瞻五色云”。
回复
因心一牛
4月28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4-30 00:30 编辑
门厅南侧小门通往蒙童馆。
蒙童
馆是供儿童识字读书的场所,为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主要的办学形式。
教育,先
从
娃娃抓起……
墙壁上“忠、孝、廉、节”大字赫然入目。忠孝廉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四种重要道德品质。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了忠诚、孝顺、廉洁和节操,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们不仅体现了个人修养的要求,也反映了社会道德的标准。
“云窗启蒙馆”
匾额下,是
先师孔子行教像,两边楹联:“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门厅北侧小门可以到竹虚楼、书斋等。
院子里还有假山翠竹,左为“书斋”,右为“
竹虚楼
”
。
竹虚楼的“
墨香堂
”里有教书生持笔批阅的塑像。
书斋后第三进是厨房。
回复
因心一牛
4月28日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4-30 11:52 编辑
两座石狮子把门的门楼里面古时是雄村“上社”,是村人祭祀五谷神与土地神的场所。旧时,每逢春秋社日,村民就会在此搭台唱戏、舞龙戏狮,十分热闹。善男信女则会到社屋焚香烧纸、诚心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本土平安。这也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固有的一个传统吧。现在被辟为“雄村农民文化乐园”。
进去的院子叫“
桂花园
”。按曹氏族约:凡族人有中举者,可在庭院中植桂花树一棵,取“蟾宫折桂”之意,迄今已有52棵之多。众多的桂树,显示出雄村历代人才辈出。据统计,雄村
竹山书院
历史上出了30位进士,54位举人,其中就有着曹文埴家“五世一品”这样的不世荣耀。桂花园一侧就是“
清旷轩
”,也是讲学之所。由于清旷轩前广植桂花树,所以也称“桂花厅”。清旷轩东北角,有一个小小的水池,名“秋叶”,内养有鲤鱼、鲫鱼;边上种有杏树,寓意“
杏坛讲学
”。
清旷轩东北侧,有一座八角攒尖顶两层亭阁,名“文昌阁”,又名“凌云阁”。此阁砖木结构,飞檐翘角,亭脊有葫芦形锡顶,既寓意文曲星高照,又示意曹氏家族是以才入仕、先学后臣的翰墨人家。阁上层,悬陶匾,赭底兰字“俯掖群伦”,乃曹文植手书;
阁下层,两柱间有匾,白底楷书黑字:“贯日凌云”,柱联为:“
扶君臣朋友之伦,心悬日月;证圣贤豪杰之果,道在春秋
”。
文昌阁中祀曹文埴塑像。曹文埴(1735-1798年),字竹虚,号近薇,安徽歙县雄村人,清代重臣,同其子曹振镛世称“父子宰相”,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到道光十五年(1835年),历三代皇帝,先后把持朝政达75年,清王朝几乎有大半历史都处于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传胪(二甲第一名),选庶吉士,授编修,在懋勤殿任事。后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命在南书房行走,教导皇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回家服父丧。丧满回京,历任左都御史,执掌刑部、兵部、工部、户部,兼顺天府府尹,为《四库全书》总裁官之一。曾典试广东,视学江西、浙江,奉命查办潍县和京城疑案。案定,乾隆奖誉曰“文埴等不徇隐,公正得大臣体”,升任户部尚书。视学江西南昌时,拓建省会院,增设4000余席,就试者称便。在家乡重建古紫阳书院。曹家是扬州盐商之首,乾隆帝六次南巡,多落脚扬州,文埴承办差务,深得乾隆帝信任。乾隆五十二年,因不愿与和珅为伍,以母老为由请求归养,帝从其请,加太子太保。后文埴二次进京,为乾隆帝祝福、贺寿,乾隆帝对文埴及其母多有赏赐,御赐“四世一品”,并其子三朝宰相曹振镛在内成为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五世一品”,卒谥文敏,确实够牛啊!(看到这里,你是否会想到《红楼梦》?据专家考证,雄村
曹氏家族,就是
《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家族的原型)。
竹山书院南侧,是一块石板铺就的地坪。一个牌坊面江而立,是雄村五石坊之一的“
大中丞坊
”,另四坊分别是:鲍公墓坊、余庆堂门坊、宗二公墓道坊和四世一品坊。雄村大中丞坊,
是一座功名坊,
又名“
光分列爵坊
”,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青石牌坊,坐西朝东,高13米,宽8.5米,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龙凤板刻“恩荣”二字,上了红色;两侧雕双龙戏珠,级别不低。中间上方刻“光分列爵”,意为罗列先人事迹,供后人瞻仰;下方刻“大中丞”,大中丞为官名,表彰的是明成化年间进士、巡抚贵州兼制湖广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曹祥。左侧次间额板刻“学宪”,表彰的是明代隆庆年间进士、提督四川学政曹楼。右侧次间额板刻“传胪”,表彰的是清乾隆年间传胪、翰林院编修曹文埴。
大中丞坊背面中间上部额板刻“世济其美”,意为子孙后代继续传承祖先们的荣耀。下方所刻就是雄村历朝考取功名人员名录了。
大中丞坊后面的徽式庭院,当时看着不起眼,回来一查资料,可不得了,原来是民国时期大
名鼎鼎的“
中美合作所
”
旧址,
全称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是军统局和美国海军参谋部情报署在1942年共同创建的,用于训练特工的场所。
墙边有一块“中美合作所”的介绍碑。原来中美合作所第一训练班就设于雄村,前后开办了八期。
屹立于雄村村头曹氏宗祠前的“四世一品”坊,巍峨壮观,承载着雄村厚重的历史,是突出表彰曹文植而建(当时时间紧张,没去看,此图片来自网络)。曹文植祖上都是盐商,从未当过一品官,因曹文植深得乾隆欢心,且乾隆六下江南均得到徽商
曹家
赞助或接待
,皇上一高兴,曹文植祖上三代一概加封一品虚衔,这座全国罕见的“四世一品”名坊就诞生了,
这在歙县,乃至整个徽州,都是极为罕有、光宗耀祖的大
事,
成为曹家历史上登峰造极的丰碑。
若加上曹文植之子曹振镛,应当是“五世一品”了。牌坊正面
龙凤板刻的是“覃恩”二字,估计相当于“恩荣”级别。但以“覃恩”二字恩赐,以我所见,估计也是一个孤例。可能也是表达乾隆对曹文埴的特别欣赏吧。
全文完
回复
精选推荐
日本富士五湖环线徒步
2025自驾西藏行
高加索三国游
西太行南太行游山玩水
阳朔至大圩两日速穿
骑行东南亚泰国柬埔寨越南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回复
新浪微博
QQ空间
腾讯微博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
登录
只看作者
取消
[#avatar]
[#author]
[#dateline]
[#message]
回复[#reply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