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坨山区域探索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本帖最后由 西山坐客 于 2025-4-29 09:15 编辑

铁坨山区域很有意思。一是2008年任老师失踪之后带来的神秘色彩,二是有白骨洞的发现、煤炭采空区地陷,以及地磁场传说,三是沟谷特别像南太行,典型的特点是陡壁、深沟、窄谷、壶与缸众多,爬崖路线和横切路线交替,组成了不少环线。

此前我去过3次铁坨山区域,第一次是十字道-铁坨山-往北下大华沟-爬缸-赵家庄环线,第二次是灰地进入大华沟爬完缸,然后绕崖到千佛洞,从大华沟原路返回。第三次是2025年4月从十字道出发绳降铁坨山白骨洞,从洞里出来回十字道的路上,偶遇雨夜团队的成员图图等5人,了解了他们当天是十字道出发登顶铁坨山,然后完成虎耳沟-老虎窖沟环穿,再回十字道。他们在2024年以来,天狼团队雨夜聆听前辈等带队,借助京都水怪等的轨迹,在铁坨山西南区域开辟了好几条路线(实际上这一带应该是有人居住过,比如天狼沟中就有人工修建的陡梯、羊圈等)。
于是我决定到这一带去探索几次。这一带主要的地名有酒漏子沟尖、明朝鞍、铁坨山、窟窿山、甸胡沟、滴水岩、横岭沟、天狼沟、冻壶沟、老虎窖沟、酒漏子沟、虎耳沟、张良洞(据说很深)、南部沟等。

(1)第一次出行,完成天狼沟-冻壶沟穿越。

因为同行队友要求强度小,所以我本来计划是比较轻松的,不一定非要穿越。后来看了一下六只脚上天狼沟-冻壶沟的几个穿越记录,感觉距离不长(环线一圈8公里),崖壁大多可以绕行,因此觉得如果顺利的话,也能保证天黑之前出来。至于顺时针走,还是逆时针走,有两个六只脚帖子给出了相反的建议。我最后采纳了顺时针走法,主要是觉得天狼沟更难,如果天狼沟走不通,可以返回之后沿着横岭沟再走一段,然后绕行山脊线路到达天狼沟顶部。

当天抱着探路的心态,所以开车经过东港村的时候,就进去看了一下,碰到有人结婚,有好几辆婚车,因此村口没有阻拦让我们进去了。感觉东港村很不错,从这里出发去酒漏子沟尖、明朝鞍、铁坨山、甸胡沟环穿,应该很不错,中间甚至可以去谈一下张良洞。

出来之后开到河北镇河北村一带,拐进北港沟里开了一段,因为这里也可以徒步构成环线,而且以前看过别人攀冰的帖子。确实是窄谷、深沟地形,冬季两旁发育冰瀑不奇怪。窄谷中间一直有公路,而且现在大规模施工,两边的山坡都被挖成了石料厂,尘土飞扬。

在从108拐进班陈路的时候,拐早了几百米,过小隧道到了一个营房前,卫兵很警觉,老远就出来盯着我们,直到我们完成掉头。随后顺利开进班陈路,经过陈家坟废弃的村落和废弃的大安山煤矿转运站,一路开到滴水岩电厂。期间发现去往十八崖的路口被铁门封了,但是驴友通过没有难度。滴水岩电厂有类似大工村垃圾焚烧厂的矩形烟囱,有北京环卫字样,应该是北京环卫的垃圾焚烧厂,位于山坡,海拔比沟底高几十米,因此设计了跨过大沟的百米长的高桥,运垃圾的大货车会提早从沟里上坡,然后跨过高桥进入电厂。现在貌似还没有正式运转。

从电厂右拐,进入河道碎石路,还比较好开。顺利到达岔口停车。这里左边进去(往北反向)是横岭沟的主沟,还能开一公里,右边进去(东北方向)开一公里到达老虎窖沟和酒漏子沟岔口,而这两条沟进去各自应该都还能开几百米。这些沟里的公路都是碎石路面,开车能到达的尽头都挖了很多坑,用来植树。有的坑已经填了土、在今年植了树。

我们10:15开始徒步,不到十五分钟就走到了天狼沟口。进沟之后,走了一段开阔的线路,然后就是窄沟。大概10:55左右到达第一个大崖,虽然只有三四米高,但是感觉有5.9的难度,于是选择右边绕行。其实这里直接爬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绕行路线也很难。当然,可能是我们选择了错误的绕行位置,绕行的陡坡有树,有小碎石,我费了好大的劲先爬上去,再俯身把队友拉上去,然后大口喘气休息,看着这个陡坡,感觉很难下,有点后怕。好在前方崖壁貌似有人鞋踩的痕迹。继续上行之后,找到了横切的路,回到了主沟之中。刚走了一段,又遇到一个陡崖,这次必须绕行。绕行路线有一个两米小崖,暴露感不强。我尝试用一些手法,结果滑落两次,费了些力气。同样是我先上去,再拉队友,这次是放绳子下去拉的队友。

随后就比较好走,11点40左右到了30米高崖。走到崖前仔细观察,崖上有斜沟,难度估计5.10以上,如果有顶绳保护,应该可以尝试一下。崖前左拐,有人们费力铺设的陡梯,非常像南太行。陡梯有暴露感,但是拍照不错。30米高崖上方有一棵很好的锚点树,树上被人缠绕了塑料膜,以方便崖降之后从下方抽绳。

12点吃饭,用了20分钟。继续出发,12点40左右接近天狼沟顶部,有一处崖壁下的庇护所,面积十平米,可以避雨,底部收拾的平整,感觉非常适合修行,只是取水困难。

随后就来到了天狼沟顶部的15米崖。根据轨迹,崖前二三十米处可以右边绕行。我们一直走到了崖前,抬头观察感觉似乎可以上,于是我就贸然的上了,这是一个错误决定,应该首先寻找绕行线路。我徒手攀爬到崖壁中部后,脚点就不太明显了,徒步鞋踩上去总是打滑,还好一直都有明显手点。整体感觉这段线路难度5.9,是我在无保护情况下爬过的最难岩壁。

线路左边有一个安全点,从那里就可以顺利上顶。我几次尝试横切到左边的安全点,但总是因为脚点蹬不稳而不敢发力,于是出现了小腿发抖战栗的状况,此时恐惧感上头,涌现了想要不顾一切立刻往下到达平地的念头。这种念头上次出现还是在潜水的时候,那时后紧张的想要不顾一切立刻浮出水面的想法。此时,如果真要往下是很难的,因为脚点不明显。出现这种念头,意味着人开始懈怠偷懒,可能会选择非理性的放弃,放弃也就是摔下去,因为只有摔下去才是最快捷的到达平地的办法。我定了心神,心里想着常常一起爬山的能力强的队友,他的特点就是稳而慢。我手扶着手点,退半步,踩稳,把身体平衡之后,休息几十秒,小腿的战栗感满满缓解。然后我再次尝试往左横切。如是两次,慢慢摸索,终于横切成功。根据视频记录,我的这种焦灼状态大概持续了两分钟。到达安全地带后,我赶紧告知崖下录视频的队友,队友之前看我焦灼,很担心,大气不敢出,已经停止录视频了。我休息一下,随后顺利上到了崖顶。

崖顶这里其实背后还有崖,但是是那种很陡的爬不上去的崖。这里是岔口,往西横切去往横岭沟方向,往东去往冻壶沟垭口。此时面临选择:是放绳下去拉队友上来,还是让队友找右边的绕行路线?想想刚才爬上来的狼狈,队友即便勉强被拉上来,肯定会大费体力,于是决定让队友回撤二三十米后绕行。没想到绕行线路出奇的容易找,于是我们顺利到了天狼沟顶部。再经过两百米左右的陡坡行走,终于到达了冻壶沟垭口,大口喘气休息。根据照片记录,我们休息了8分钟以上,再次出发的时候我的小腿还没有完全恢复。

半个小时以前,我曾经想爬到天狼沟顶后,就从横岭沟下撤。但是经过刚才的爬崖考验,此时信心大增,时间也才过1点10分,而且已经从去往横岭沟的岔口上到了垭口,也不想走回头路。于是就选择从冻壶沟下,走一个完整的环线。

在垭口这里,可以清楚看到西侧陈家坟一带的村庄,也可以看到东面远处的铁坨山,以及铁坨山西南的一些山脊。我们沿着明显的路迹下撤,大概半个小时之后,1点40分进入窄沟区域,随后一直是在窄沟中下行,短短两公里路程,海拔陡降400米左右,一个冰壶接着一个冰壶,足足用了两个小时走出窄沟冰壶区到达老虎窖沟。

冻壶沟中大概有十多处冰壶和断崖,其中只有一处是七八米高的较高断崖,其它都不太高,或是分层。也就只有这处七八米高的断崖需要绕行。绕行路线很明显,大概要绕出去两百米,爬升一段然后横切到西侧的沟,再从西侧的沟下行汇入到冻壶沟中,到达那个七八米高的断崖之下。在断崖下仔细观察,这处七八米的崖很光滑,难度大概5.10以上,非常适合从上方绳降玩耍。

其它不太高的断崖,从上方看感觉空空的,从下方看一般都有脚点。我们一般是在上方找一些小树作为锚点,拉绳下降,难点在于抽绳,因为上方没有大树作为锚点,小树根部往往不光滑,容易卡绳。有一处我找了一根光滑木棍别在小树根部,然后以光滑木棍作为锚点下降。虽然不稳,但因为崖不高,这样反而方便。还有两处,崖不高,我把20米的绳对折再对折,长度5米,拉着四股绳子下降,这样最后好抽绳。

最下面的几处冰壶,壶中有脏水。难点在于下去之后找到落脚的地方。此前驴友都已经做了安排。一处是利用三根木棍搭了一个5米的桥,斜着走桥下;另一处是用好多木棍覆盖在水面,构成了可以站立的平台。我们在这处平台下降的时候,在上方忘记了一根登山杖,下去之后,已经没法上去取了。

最后汇合到老虎窖沟,徒步两公里,经过酒漏子沟的三岔,然后走回停车点。

先放一张铁坨山西南区域图
再放一张白骨洞的位置图 这是在滴水岩一带用无人机在500米高空往东北方向远看铁坨山的景色
下面是在滴水岩一带用无人机在500米高空往正北方向远看窟窿山一带
本帖最后由 西山坐客 于 2025-4-28 10:26 编辑

滴水岩电厂
本帖最后由 西山坐客 于 2025-4-29 09:16 编辑

停车的地方,距离滴水岩电站一公里左右,也是两条大沟的交汇点。往东北去往老虎窖沟及酒漏子沟方向,往北去往横岭沟天狼沟方向
本帖最后由 西山坐客 于 2025-4-29 09:16 编辑

下面几张是进入天狼沟后的典型地貌
本帖最后由 西山坐客 于 2025-4-29 09:18 编辑

第一个大崖,虽然只有三四米高,但是感觉有5.9的难度 我们选择右边绕行。其实这里直接爬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绕行路线也很难。当然可能是我们选择了错误的绕行位置,绕行的陡坡有树,有小碎石,我费了好大的劲先爬上去,再俯身把队友拉上去,然后大口喘气休息,看着这个陡坡,感觉很难下,有点后怕。好在前方崖壁貌似有人鞋踩的痕迹。继续上行之后,找到了横切的路,回到了主沟之中。

本帖最后由 西山坐客 于 2025-4-29 09:18 编辑

30米高崖。走到崖前仔细观察,崖上有斜沟,难度估计5.10以上,如果有顶绳保护,应该可以尝试一下。
本帖最后由 西山坐客 于 2025-4-29 09:18 编辑

崖前左拐,有人们费力铺设的陡梯,非常像南太行。
本帖最后由 西山坐客 于 2025-4-29 09:19 编辑

上了陡梯后回看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