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昌朝的《咏凌霄》与白居易的讽喻诗不同,更侧重于赞美凌霄花的凌云之志和昂扬姿态,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奋发向上精神的推崇。贾昌朝的原诗在历史流传中已散佚,现存文献中未见完整收录。

宋代凌霄花诗的常见主题:
1. 凌云之志*
宋人常以凌霄花“攀援而上”的特性,比喻志向高远、积极进取。
陆游《凌霄花》
“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
——以凌霄与青松并立,突出其不屈不挠的生机。
2. 孤高傲世
部分诗人赋予凌霄超脱凡俗的品格。
梅尧臣《凌霄花》
“一日摧作薪,此物当共萎。”
(虽与白居易诗意相近,但更强调生命的无常。)
3. 借物抒怀
诗人借凌霄寄托对仕途或人生的感慨。
范成大《寿栎堂前小山峰凌霄花开》
“天风摇曳宝花垂,丹凤楼前玉雪飞。”
——以凌霄的绚烂暗喻人生辉煌。
**贾昌朝与凌霄花的关联**
贾昌朝(997—1065)为北宋名臣,官至宰相,其生平以刚直进取著称。若他确曾作《咏凌霄》,很可能借花表达以下思想:
“依附非耻,所托必高”:凌霄攀附松柏而上,恰如贤臣依托明君施展抱负。
“志在云霄”:契合宋代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如何理解唐宋代凌霄诗的“反差”?宋诗对凌霄的赞美实则反映了:
1. 时代精神:宋代科举兴盛,寒门士子需借势(如科举、荐举)实现抱负,攀附被视为合理途径。
2. 哲学观:理学强调“格物致知”,诗人更倾向从自然中提炼积极寓意。
还可参考:
曾巩《凌霄花》:“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
苏轼《和陶饮酒》:“凌霄附高木,引蔓日已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