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五一扎尕那四天三夜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尼克Z 于 2025-6-10 09:37 编辑

2025扎尕那之行


       勿问前路远近,但晓眼前阴晴。这是此次五一扎尕那反穿的真实写照,毕竟队友非比寻常。

       4月29日晚,又坐上熟悉的Z21。车上为了和我的“小队友”一起,遇到了好心的山东或是河北大哥,爽快地换了铺席。就着大葱,大哥不一会儿一瓶牛二下去大半,相较之下我只能被小队友嘲讽。次日中午又一次到达兰州,大西北还是让我倍感亲切。

       火车站门口遇到了一个普通话非常标准的司机师傅,铁路出身,还能历数央视铁路出身的几位主持人,十分热情地推荐我们去德元纯汤牛肉面馆,开着三轮车逆行,也不看红绿灯,一溜烟地把我们送到面馆的路口,并提醒我们牛肉面要多加辣子,不辣只香。不得不说,刚开始几口确实是彻底激活了味蕾,但是后面我们俩对这辣度就都有点招架不住,不曾想后面几天我都在回味这家牛肉面的香味。

       饭后马不停蹄,坐上了14:10的C684前往岷县。出站打车就遇到了此行的队友,不料他与我们同一班车,从石家庄一路无座过来,全凭一颗向往户外的心。岷县位于岷山之下,就像黄河穿过兰州,洮河自北向南,在这里从东向西穿越而过,孕育出这片土地。县里大约不到50万人,盛产当归、黄芪、党参等药材。晚上约了另外两位成都来的队友,五个人一起在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尕东乡手抓约饭,可惜店里手把羊肉味道名不符实。

1.岷县街景

       5月1号一早不到六点,约好的司机已准时到达酒店门口。在大峪沟景区前,司机师傅提前换上工作人员制服,带着我们顺利通过检查站。大约8点10分,我们一行五人就已来到一线天前,整装待发。

       此次行程共分为5天,D1 一线天-观音石-河边营地 11公里;D2 河边营地-喀拉克垭口下方营地 10公里;D3 翻越喀拉克垭口-横切路段-4100米垭口-冬才营地 14公里 D4 缓坡爬升-4千米垭口-下坡至机耕路-景区换乘点-扎尕那景区 20公里,全程约56公里。主要爬升集中在第2天,当天爬升约1000米。最后一天换乘点马帮队伍可包车直接出去,外面的车却无法进来,只能徒步3公里出山。

2.轨迹记录

3.路线海拔图

4.起点合照

5.大峪沟一线天

       进山前听说扎尕那四月中下旬下了场雪,后面的垭口可能会有冰雪,但密林中爬升路段体验下来仅少量烂泥路,整体较为干燥,路迹也很清晰。穿过密林便来到平路和小缓坡,左边就是山涧,河水汩汩流过,显然此行的线路必然也是溯流而上。小队友在擅长地形下双腿倒腾得飞快,孰不知后面的路段就要怀疑人生。密林路段由于道窄难行,耗费了一上午的时间,等我们来到河流旁已是中午,正好煮杯咖啡,吃点东西。石家庄和成都的三位队友一路拍照,走在前面。

6.密林后的山脊下方路段

7.观音石和雪山显现

       早在来之前,我就咨询过北京几家户外商团,结果回复都是人数不足,未能成行。这一路发现绝大多数都是背着重装包的驴友,却没有发现多少商队,看来大家都把扎尕那当成是重装徒步的试金石。午饭过后沿着河流继续向上,现在是枯水季,实际可走的道路比丰水季节多不少,在河水两边来回穿梭,偶遇几片湿地,这片大地在阳光的哺育下已然开始恢复生机。

8.行进中的三个队友

9.雪山与草地

10.思考人生的小队友

       行进在山隘旁,不多时就开始下降,远处可以望见黄中带绿的草地、绿油油的松树还有带着雪帽的山峦,心情大好。已有半年未出门徒步,凡尘俗世中喘息的机会难能可贵,享受在路上。

11.下行路段

       大约三点多,远处已经可以看见河边营地的帐篷。四点多到达营地,开始安营扎寨。这时我才发现塔帐的外帐不翼而飞,不知是丢在了路上还是酒店,抑或是根本就没带过来。小队友得知后很平静,让我有了底气,心里盘算着先找人帮忙,不行就只能下撤。我爬到山坡上牧民家里,结果马帮的大哥有多余的帐篷可以借给我,真可谓天无绝人之路。其余三个队友不久后也来到了这里,放着音乐,大家都起锅烧饭。这次有了小队友的陪伴,让我的伙食有了质的飞跃,从以往的泡面战神直接升级。奇怪的是这里的海拔才刚过三千,我在蹲起的时候居然觉得略有眩晕,可能是有了轻微高反。整片营地密密麻麻的全是帐篷,可能有一百顶,后来听说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还有人陆续前来。

12.第二天清晨

        4月2日,上午八点四十拔营出发,找到了过河的木桥,这边还有不少扎营的人。九点钟开始进入灌木丛,经过小幅度爬升和下降后,来到河边,这里也是一个五星营地,似乎只有一两顶帐篷,格外静谧。

13.爬升路段前

        片刻休整后,开始了一小段大坡度爬升,小队友被虐得面无表情。随着海拔不断上升,已经可以看见山上没有融化的积雪,路途中间夹着小冰雹,颇有点山雨欲来的感觉,很多人已经穿上了雨衣。随着树林中爬升、土坡爬升,以及接近九十度的之字形爬升,大家也都是叫苦不迭。

14.土坡爬升

15.斜坡爬升

16.爬升大军

17.缓坡继续爬

18.路过的马帮

       随着海拔攀升,就进入了苔原地貌。小队友第一次高原重装,此时早已被榨干了体力,已经说不出话。大约四点钟,我们遇到了借帐篷的马帮大哥,以及成都xh兄弟。马帮大哥说前方喀拉克垭口下已经很难有空地,剩下都是些斜坡,而且地面都是流水。考虑到还有两名队友在后方,此时体力见底,干脆今晚就住这儿了。我所担忧的是这里毫无遮掩,山风一来,帐篷摇摇晃晃,可能一夜都睡不好觉。马帮大哥却说他在这里住过很多回,从未遇见过大风,还把自己更结实的牧高迪帐篷借给我们住。寒风中让我们倍感温暖,西北人民确实淳朴善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营地的打水地点较远,在第三天的行进路途之上。打水途中还能遇到不断往前行走的驴友,第三天遇见时才知道他们很幸运地在垭口下方营地找到了扎营的地方。

19.第二天营地

        4月3日,石家庄和成都的三位兄弟一大早都起来拍摄日出,十分之兴奋。拍摄完他们就率先出发,我和小队友则考虑多休息,少折腾以节省体力。         当我把牧高迪帐篷收进包里才明白,为什么这种帐篷逐渐在被淘汰,因为实在是太重了,大约是我的塔帐的两三倍重量,轻量化才是大势所趋。不过此时能有一顶好帐篷用,已是十分感激,人总要为自己的失误买单。
        小队友经过一夜的休整,恢复了不少,爬着雪线还能微笑,实在是一大进步。随着海拔逼近四千米,喀拉克垭口已经悍然立于前方,让人望而生畏,此时已踏上雪线。我和小队友都没有带冰爪,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踏雪直行,没有走远路降低坡度,对心肺的压力更大,而且一个不小心陷进去直接没过膝盖。爬升期间,我仍能感受到轻微的高反,但总体无碍。大约十点半,我们登上垭口。马帮大哥已经在撒“隆达”,“隆”是风,“达”是马,将印有“风马”图案的纸片抛撒向空中,借助风的力量,将纸片上的祈愿、经文和祝福传播到四面八方。“风马”承载着人民的祈愿、祝福和对神的敬意,乘风而行,直达天界。也是在祈求旅途平安、祛除障碍、增长福运、健康吉祥。看着此情此景,期盼着我们此次一路平安。

20.雪线之上

21.撒着隆达的马帮大哥

        喀拉克垭口并非此行的最高点,却是爬升最集中的一段。下了喀拉克垭口,便到了横切路段。前些日子,横切路段几乎被白雪掩埋,无法分辨路迹,穿着冰爪也是艰难行进,最终仅有几名驴友成功穿越。我们来到这里时,斜坡经过几天的暴晒,除了碎石有时无法支撑脚下外,并无冰雪拦路。小队友在横切路段上走得颤颤巍巍,但又十分坚强。

22.喀拉克后方道路

23.海拔最高点

       大约12点,我们终于来到了扎尕那反穿线路的最高点,海拔大约在4100米左右。自此而下,已经逐渐能遇见正穿的队伍,牛马驮着麻袋大步流星地向上前行。突然让人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中所描述的马匹被马夫用力地抽着鞭子,却难以前行,在都灵类似的景象后来也成为压倒尼采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人皆有善心,直面其他生物所面临的苦难,悲悯情绪会自然生发。新的道德体系能否为人类所承受时至今日也无人知晓。         马匹可驮运货物,水牛可以耕地,免去了自己成为人类饭桌上餐食的苦难,却也少不了肉体上的折磨。猪的生活相对简单,却最终不免挨一刀。斑马由于性情暴烈,无法被驯化,最终却自由地在草原生活,但也得不时躲避大型猛兽的追捕。这其中孰优孰劣,似乎永远都没有答案。就像这徒步,肉体上的劳累和折磨让人的思维降维,只需要担忧前方的道路,思虑简单,却是当今社会的奢侈品。

24.垭口一路向下

       随着海拔的降低,眼前终于又见到了绿色。正穿的队伍也不断增加。终于在一处溪水流动处,我们停下歇息,烧壶水喝杯咖啡。这条线路类似于乌孙古道,全程水源充足。今天除了最高的喀拉克垭口,还有3个3800-3950米的小垭口,但总体有上有下,强度小于第二天。

25.下行途中遇到马帮  

26.回首处

       再次开始爬坡,问了正穿的驴友,得知还有3个小时路程,顿时又充满了信心。爬了一个接一个的缓坡,接近三点钟时遇到了小冰雹,好在并不足以打湿衣服,无需穿上雨衣。

27.雪花中行进

28.黑云压境

29.路遇瀑布和神龛

30.路途景色

       大约下午四点二十五,看到了瀑布,但此时还不确定前方有多少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在最后一个坡竟意外追上了石家庄队友和成都的一位队友,两人看上去也已经筋疲力尽。

31.行进中的小队友

        听着前方水流潺潺,仔细一看帐篷似乎都搭在了山坡上,就知道这便是冬才营地。下坡一路听着歌,舒缓的音乐似乎更加抚慰人心。到了冬才营地,再次遇到马帮大哥,约好了第二天早上把帐篷还给他。过了小溪,就看见了成都的xh兄弟,他已经和旁边两位背着六七十斤的强驴打成一片,搭起了天幕,正在煮着豪华晚餐,香气扑鼻。另一面是在兰州站遇见的一个重装姑娘,后来才了解到她是个健身达人,经常参加斯巴达三百勇士。不过看到她说起自己爬坡爬哭了,才感觉小队友这一路真是坚韧不拔。晚上和小队友把剩余的面和肉整理一下,真是带了不少,饱餐后又是一夜安睡。

32.早起收拾帐篷

        今早起来,之前的轻微高反症状一扫而空,蹲起也没有任何反应,似乎克服3600米海拔的高反需要3天时间,去年在乌孙古道却没有任何感觉。出山后得知有人在扎尕那高反,估计主要还是失温所致。将帐篷还给马帮大哥,给了一些费用作为感谢。没有他的帮助就没有此次穿越。         出发翻越在灌木丛间,发现前方都是驴友们的营地。路遇一个广东大哥,看上去似乎有五六十岁了,只身前来徒步,脚步不急不慢,毫无滞涩。
        雨季来临前,枯水季将大石头布满的路露了出来,少了一段爬升。听向导说最后一天都是下坡,但其实还有几百米左右的爬升才是全程下坡。不断爬升,发现在陡坡前还有一个营地,这里已有人昨天一路冲到这里,五星营地也确实值得。成都的xh兄弟这时候已经追了上来,毫不费力就爬上了最后的垭口,没了踪影。

33.烟雾缭绕的冬才营地

34.路过冬才前方营地

35.最后的爬升

36.最后一个垭口

37.九天石门右转处

38.出山前

       一点不到,终于踏上了机耕路,本以为这预示着旅程即将结束,一看轨迹,还有不少距离。跟着马帮一路下行,不知是机耕路比山路更加废腿,还是里程累积所致,下山路走得更格外疲惫。

39.小瀑布

40.出山巨石

41.出山所遇经幡

       不到三点,我们来到了景区换乘点。赶紧买了瓶可乐续命,这里也遇见了xh兄弟,正好等一等另外两位队友。不一会儿,石家庄兄弟也赶了过来。由于这里的班车并没有工作,马帮的车队可以上山,其他人只能自己走下去。于是,我们三个先上路,趁着有信号跟司机师傅预约好时间。

42.出景区

43.扎尕那一线天

       大约3点半,终于见到了扎尕那景区的村落,此行也最终落幕。不知洛克当年从云南经川西穿越过来是何感受,可能惊叹于这里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秀丽的山川河流?五月并非扎尕那最美的季节,但心境有时候比景色更加耐人寻味。景区等车期间,点了一大碗牛肉面,小队友看上去虽疲惫,也是心情大好,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44.扎尕那标志性村落

45.村落

照片点击插入帖子,别用鼠标拖动就变小了

好的,谢谢。
这司机牛啊 有办法
今年五一的扎尕那很好走  去年都是雪

今年五一 好走,反而端午都是雪。
也没给小队友来张特写
麻烦给一下包车师傅电话吗,感谢!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