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 我的八百里 || “九死一生”在甘南:重装反穿扎尕那始末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陈婵/摄


总篇:感悟


5月31日—6月2日的重装反穿扎尕那,对我来说,太难忘!


—— 难忘的不止是美景如画、如入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 难忘的更是此次行程对身心的历练:回来之后几天都走出不来,基本是身体素质和心理成长的一次脱胎换骨。


—— 难忘的是行程中的各种挑战:体能的挑战,天气变化多端的挑战,线路中频出的危险点的挑战。


用“九死一生”、劫后余生来概括此次行程对于身心的锤炼和蜕变,都不为过、不是言过其实。


关于这个“九死一生”的说法......


关于这个“九死一生”的说法,只是针对我个人在走了这条线路后的个人感受。


一、重装32.9斤完成了:全程51.10公里、累计爬升2502米。


二、山峰(垭口)众多:三天爬了够20多座山峰,11个大的垭口,平均每天的爬升834米、17公里。


三、行程缩短:原本4天的行程,成了3天特种兵式的神速穿越。


四、遭遇各种极端天气变化:三天的行程里,两天是雨+雾+风+霰+冰雹+雪,湿滑、泥泞、阴冷。


五、危险路段频频出现,经常是在悬崖边上走,只有半脚掌、1/3脚掌的悬崖边,还是泥泞且松软的砂石,合着冰渣、泥水,如果心理素质不行,或者腿上力量、核心力量不够,腿一抖或者略有一点点不小心就可能滑坠万丈深渊。


六、队伍人员全部是首次徒步此线。大家都对线路状况、天气变化和应该匹配的体能并不是特别了解。


七、此行13队友,年龄差悬殊,最小的19岁,最大的56岁。体能悬殊导致队伍在第一天开始不久就分成了5个梯队。第一梯队和最后一名的出山速度计划相差半天时间。


庆幸的是,我的体能也还算可以,在00后的第二梯队里。


队伍里最后出来的队员除了第一天见了一下,就再也没有见到。他后来写了公众号↓——


扎尕那反穿:13人队伍4天变3天,我在暴风雪中挣扎前行


—— 我也是他文中提到的12人中的之一。我只能说:理解。但真是没办法。天寒地冻的,大家不能停留时间太长等一个人。


这种AA约伴,不会等最后一个队员,全凭各自体能匹配相应队员;


这位队员说得对:一定提前估好自己的体能并选择合适的同伴出行,否则危险系数成倍增加。


八、此行成员是陌生组合。AA组队,来自北京上海河南山西等天南地北的13人,此前并不认识。


九、我爆了3次装备。虽然凭借多年户外徒步经验,我在行前做足了装备、食物的准备。但在行进途中,还是陆续爆了3次装备:


都是在第二天行程中:第二天大雪纷飞 + 雪和着泥的泥泞悬崖路段 + 湿滑险峻山路,


开始不久就意外折断了一支登山杖、丢掉了一只可以防风雨、保暖的手套(当天雨夹雪+大风,丢掉手套很可能造成手指冻伤)。


带了一副简易冰爪,前1/20路段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为路段太泥泞,加上“简易”的着实真是无可信度,也不知不觉掉了却不知道。


(后面的行程,尤其是第三天的3座大垭口,完全就是厚达10公分以上的大雪山,如果有冰爪无疑是如虎添翼)



↑以上,是徒步圈里关于全国有名徒步线路划分的段位等级,红色点的线路是我走过的。


也就是说,在第二段位里,我走过两条:乌孙古道、川西洛克线(见文末“往期回顾”)。


而扎尕那在第三段位里,但对我来说,虽然我重装过(见文末“往期回顾”),也有徒步8年的经验,也走过不少难度较大的长线(见文末“往期回顾”),但此次扎尕那对我来说:危险系数和体能考验却是排在第一位的!


度娘也介绍:扎尕那高难度徒步穿越具有挑战性


o高海拔:垭口海拔普遍在3500-4200米,需应对高原反应。


o复杂地形:碎石坡、沼泽、密林、雪地交替,尤其喀拉克垭口附近易遇强风、冰雹。


o补给困难:沿途无商业补给点,需全程自携食物、燃料及应急装备。


o体能透支:  重装(20-30kg)对核心肌群和心肺耐力要求极高。建议提前拉练(如负重爬升训练),每日行程控制在10-15公里。


但,其实我们的 行程和挑战 还 高于此!


分篇1: 行前准备


19日

-29日 行前 各种准备


报名、原定行程及准备装备、购票、拼车等相关情况


此次是在“8264重装徒步群”报名的。


虽然之前也重装过(详见文末“往期回顾”),但对于此条线路的不熟知,加上是4天3晚的重装行程,根据自己多年徒步及重装过的经验,我还是不敢有丝毫大意。所以,考量再三,觉得有个熟悉的朋友互相关照还是踏实、安全。


但,摇人失败:摇了3个熟悉的 小 老驴友,但一个是一听重装不敢去,另外2个的理由是孩子一两岁、不好请假等等,只能game over。


说实话,虽然这两年为了清净,走线基本也都是到了出发地报陌生小团,但此次不同,毕竟要重装,要走4天3晚,但天不遂人愿,也是天意要历练我一把吧。


—— 这样一想,也就开心轻松了。立马从20号开始着手请休假、积极准备路餐,检查、补充装备。


休假时间定了3天:30日赶往集合点一天,中间是端午三天假,3号出山+返程,4号给自己在家躺平一天恢复体能的时间。


↓ 装备及路餐,都经过了再三的斟酌和筛选,最后就是下图左侧的样子,具体的装备情况(帐篷、保温杯、冲锋衣、手套的必要性、中帮徒步鞋、墨镜等的品牌选择)可参考 以下“往期回顾”查阅,不再赘述。


诗和远方 ||  回归——我要去“重装”!


诗和远方 ||  你要出去浪 之 重装孝文峰的隐秘乾坤


诗和远方 ||  愿我们踏遍山河 仍觉得人间值得——“冬朝”行 心路行


诗和远方 ||  带你上天山 之 我在乌孙120小时的朝朝与暮暮:一路向西二百里古道走一走


诗和远方 ||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之 我的洛克线徒步日记


这里,就说一下这次 重装,补充和完善以及经过3天实操,觉得非常必要的一些装备的选择:


一、所有物品分类装不同颜色袋子。


为了便于快速翻找,我此次将各类物品分装不同颜色的塑料袋:


食品是绿色袋子,有同时准备了5个垃圾袋,放在最上层,方便中途小憩补充食物;


帽子、魔术头巾、手套等粉色袋子,放在中间层;


炉头、纯钛锅碗杯等营地用具等蓝色袋子,挨着包的底层的睡袋放置;


羽绒衣、雨衣等应付突发天气变化的装备,则全部用亮黄色防雨轻便收纳袋收纳,放在包的外侧拉链和袋鼠袋,方便迅速取拿。


对了,特别强调一点:塑料袋或者防雨收纳袋一定要多带一两个大些的,以便 装 晚上露营时脱下来的、第二天还要穿的衣物,不然,一晚上的露水、湿气会返潮,湿了衣服,第二天穿上不舒服。



二、特别说一下此次的水壶:带了3个水壶。


保温杯我拿了蒙贝欧500毫升和350毫升的,500毫升的装纯热水,连续雨雪、低温的天气,什么都比不上一口纯热水能迅速恢复体能。


350毫升的保温杯我混装了酥油茶 + 电解质的混合热水冲饮(3天的恶劣天气 +体能巨大消耗的实践证明:它的确发挥了巨大作用)。


这次,我斟酌再三,根据 爬哈巴雪山、走洛克、雨崩、乌孙古道等高海拔山区的经验,觉得咱们按“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原则,当地人吃啥咱吃啥总没错,所以,我最后网购了酥油茶,而不是以往的咖啡。


然后我还拿了500毫升的纯钛水壶,早上在营地装上热水,因为不保温,它会凉下来,但就是为了万一又大日头的时候,干渴的天气条件下,清澈凉爽的山泉水是降暑的必备。


三、防风防雨手套必须备!


虽然是重装,但不能为了省几克的重量,不带一副手套!或者因为年轻就觉得“抗造”。


↓↓↓ 这是我所在的00后第二梯队的小驴们在第二天经历大风雪后的冻手。他(她)们都是血气方刚、不把手套“入眼”的年纪。


—— 路得自己走,教训得自己经历和总结,一点不假。



而我,在十几天的行前准备中,拿出了10多副手套进行权衡对比,每天对比当地和自己所在地的天气预报,进行评估,最后拿了1副夏天的半指防晒手套、1副春秋全指手套、1副手掌加厚防磨的半指徒步手套(因为考虑到长距离徒步,登山杖对手掌、手指的磨损,实践证明:这也是非常明智的准备!)


然后就是,特别拿上了引擎鸟的越野手套,就是专门防风防雨防寒的!它因为尺寸比较大,可以套在普通手套外边 —— 也是因为考虑到 高海拔可能会又风雪雨,而且气温低。


8年的徒步经验懂得:只要手和脚的保暖做好,保持干燥,再冷也基本不会失温。


四、再强调一遍:整个欧克利变色镜和一款可以延伸的遮阳帽吧!


关于欧克利的功能和轻便,这个在往期都有说过,不赘述。主要说一下:因为自己也滑雪6年了,更是深知雪反光的伤害又多大,所以,只要启程徒步,一定要带上太阳镜。用不用,一定要时时刻刻带上它!!!


这次,出乎意料,3天里2天大雪,雪地的反光让不戴太阳镜的小伙伴们也吃了不少教训吧。


雪盲症真不是玩儿的。还是要多听“老人言”啊!


同理,不管是物理防晒,还是化学的防晒喷雾,你不想褪一层皮,那就一定不管是阴天还是阳天,只要再高海拔,你就做好防晒措施!


我一般都是采取物理防晒: 面罩 + 可以延伸扩展的遮阳帽。下图↓↓↓尤其是此次行程中,大雪纷飞,它宽大的帽檐不止起到了遮阳、防紫外线的作用,防风、防纷飞的雪也是起到了极大的功用。


因为同行没做防晒的小伙伴,回来后鼻子尖红肿一碰就疼的都是轻伤了。


而我,蒙面大侠 ↓ ,出来有多白,回时还是多嫩。哈哈......



五、听我的!多带几条魔术头巾和各种绑带、挂扣,总会用得到!!!


我是因为有之前重装的教训,知道自己的50升凯乐石背包虽然背负系统杠杠滴,但还是在肩膀两侧和腰封腰扣的两侧分别各加绑了一条魔术头巾。


因为想着,晚上还能折叠成帽子御寒,高海拔的时候,太阳落山后直到睡觉,头上戴顶帽子保暖是预防高反的最直接有效的良方!晚上另外可以当作徒步过程中的头部吸汗带,交替使用就行。


此次实践也证明了我这个决策简直是绝绝子!


3天100多里、累计爬升2502米、20多个山头爬下来,没有任何腰部、肩膀、脚踝、膝盖等磨破或者受伤。


记得在第二天路上一直跟我前后走的一个其他队伍的小伙伴,都快到冬才营地呀,因为一路下坡,重装包对腰部、肩膀的冲击加大,他终于还是停下来问我:“姐姐,你那有没有卫生巾啊?我的包已经把我腰两侧磨出血了,实在疼得不行了。”


—— 我答应到了营地,给他卸下来两条魔术头巾给他,但实在是找了几圈找不到这个小伙伴了。


遗憾。但相信谁的成长也是需要自己去经历、去历练吧。


此外,多拿几条不同长度的绑带,也一定会用到。


比如,我的帐篷原来在包内放置,第一天的晚上就一直下雨,第二天又是下雪,帐篷就一直是湿的,就一直只能外挂,亏得是拿着绑带,不然就惨了。


因为是AA搭伴,除了和@陈婵我俩一直露营结伴比较熟悉,还经常相互沟通、互助,其余的确大家互帮互助很少。


—— 之前一段时间比较喜欢AA搭伴,还觉得互不干扰、各自凭个人体力量力而行。不用迁就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


但此次重装长线,危险路段过多,天气变化多端,有熟悉的、体能相当的朋友同行,可能会更开心和轻松吧。


六、带一把轻便户外折叠凳非常重要。


我是我们6人的第二梯队里唯一带了折叠凳的。为什么要带它?


它的功用可不只是在露营地能坐着它做饭、吃饭、热水;


它的功用还有:走了一天累瘫了,热了水坐着它惬意地泡个脚,一天的疲乏即可减半;


最最重要的是:晚上可以把它放在内帐、外账之间的空地,然后把徒步鞋装在塑料袋里,让鞋口迎风,这样就不仅能防止鞋直接放在草地上半夜潮气返潮到鞋里,而且隔绝潮气的同时能加速风干的速度。


七、各种环保轻便塑料用具和方形钛锅作用奇大。


它们非常轻便,不用的时候拆开就是一个单片塑料板,背面可以当砧板切菜切肉,另一面女生用来当洗脸盆和牙缸,结实变形,很稳;


晚上不用的时候,放内帐和外账之间的空隙,放一些湿了或者洗了的手套、魔术头巾之类的。一片多用。



↑ 另外:最好带  上图↑ 这种方形的纯钛锅(分篇3又使用实物图),一锅3用:盖子可以当盘子和炒锅、煎锅和饭碗;另外,它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给保温杯灌水的时候,它的四个锐角就自带漏斗,不会洒得到处是滚烫的水!!!


八、一定要带上各种暖宝宝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定要带暖宝宝,看下图↓,而且最好选用我已经万千暖宝宝中甄选出来的这几款!


—— 不管是长线徒步,还是滑雪,它们都经过了检验:发热效果好,且时间长!!!


同仁堂这款,发热效果好且时间长,维持一夜的高温都没问题,主要是它里面有艾草等中药成分,尤其对姨妈期的女生友好。


日本的这款暖宝宝的确发热时长不是吹的,6-8小时没问题。我带它主要是当考虑到万一鞋里进水,用来贴在鞋里烘干鞋的。


这次一共带了4片,但第一天到了营地后,就有小伙伴说太冷,还冷得打摆子,就做了“雷锋”,捐给小伙伴了。


第二天大雪、泥泞、不断涉水过河,导致鞋进水,但没有了暖宝宝。但庆幸的是,迎风放在凳子上,经过一夜大风吹,鞋也干了。


但这种情况只能是碰运气,带上还是保险。


↓  直接上品牌图,大家一定搜索找同款。因为暖宝宝鱼目混珠的很多,很多产品看似一样,发热效果太差不说,时长也不过3小时。


—— 你想,你一路背负,到了点,用它的时候根本发挥不了作用,这无良商家岂不是太坑人害人!



九、高海拔大风雪天气就不要穿不合适的雨衣啦。


一直用的一款品牌户外的雨衣,轻便是没问题,但它有个致命弱点:遇到大风或者需要高抬腿攀爬的时候,它的扣子是特别不牢靠,特别容易开。


这次就是差点要了命:


第二天在大雾、雨雪、大风中,攀登一座陡峭的雪山时,雨衣被大风吹起,挡住视线,但当时因为遇到的是比较光滑、陡峭的山崖,本来四肢就没有多少着力点。


雨衣被山崖下的风从下而上卷起,直接扑到眼镜上遮挡了视线不说,而且因为短暂形成了一个密闭空间,眼镜也起了雾。


—— 当时,真是进退不得,用“命悬一线”都不为过。


——  回来后,后怕的不行,立马又买了前面可以紧紧扎住的一种雨衣。


——  总之,应了那句话:户外有风险,时时需小心。每一次行程,哪怕是一日行程,永远都要: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十、准备防磨速干短裤或者防磨贴非常必要。


“听人话,吃饱饭”。发达的人都听劝。


——这个就不细说了,如果不听劝,就自己走个三天以上的百余里线路先试试。


以上↑ 10条新的装备准备经验,是本小主“九死一生”所得的宝贵经验,希望有缘看到的、有计划走长线重装的驴宝们能够一一采纳、落实到位、到心!


—— 总有一天,你在路途中、营地里,平安返程回家的路上会感谢本小主的!!!


看↓,这就是本小主 从出发前?乘车?31日阳光明媚的一天?6月1日大雪纷飞 + 泥泞路 ? 6月2日过白茫茫无际亦无涯的雪山 的整个蜕变过程。




分篇2:全国各地集合


30日

甘南岷县集合


乘车、第一天住民宿及拼车情况


此次AA组队,费用的确不多,而且明细简单。


交通费


去程:330元太原南-广元 + 广元-岷县163元;回程:岷县-兰州46元 + 兰州西-太原南363元)


一晚一早的拼车费:100元


到达当日一晚住宿费:72元


回程出山:景区摆渡车20元,拼车回岷县125元。



↑ 我从山西太原乘车,高铁去,高铁回。


唯一不同的是:去的时候在四川广元转乘;回的时候,到兰州转乘。


其他费用就是:


30日抵达岷县火车站后,去花源藏民民宿的拼车费100元(这100元还给包含了次日3个小时的车程送我们到徒步起点大峪沟)


藏民民宿是72元/晚。条件是不错滴↓ ↓↓




分篇3:徒步第一天

31

大峪沟 — 双乳峰营地


今天行程:2天行程1天走完——28.68公里、累计爬升1261.09米


6:40,


司机师傅开车将我们送到景区大峪沟一线天,


也就是此次反穿徒步的起点。


先上一组大峪沟一线天的美景照吧。↓





以上↑ 该组摄影@木生


按原定行程,今天是:


D1:一线天一河边营地,12公里,海拔上升/下降600米


D2: 河边营地一双乳石-喀拉克营地,13公里,海拔上升850/下降100米


但实际是:今天一天基本就走完了原定2天的路程。露营 双乳峰营地。


↓ 开始徒步之始,13人中(下图↓ 10男3女)合影了一次后,就在不久后走成了5个梯队。



今天一天的行程↓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