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第十一站:打卡开阳马头古寨(手机拍)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6-30 18:01 编辑

          告别香火岩景区后,我们前往梵净山,路过马头寨,参观了这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古寨。       马头古寨位于贵 州省贵 阳市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是布依族与汉族融合聚居的传统村落。古寨依山势建于清河岸边半山台地,整体布局形如蝴蝶,现存元明清时期穿斗抬梁式木构建筑90余栋,建筑装饰融合布依族水文化崇拜与汉族吉祥纹饰,形成独特风格。马头古寨不仅是水东土司文化的缩影,也是布依文化和汉文化高度融合的典范。马头古寨现存总管府、宋隆济故居、朝 阳寺、兴隆寺、宋荣宗宅、宋荣昌宅和宋耀玲宅、红军标语等遗迹。马头古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历史资料记载:在贵 州历史上,曾出现过土司割据的局面,直到明朝,贵 州才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最大的四个土司家族,分别是播州杨氏、水东宋氏(水东宋氏主要盘踞在今天的贵阳安顺等地、水西 安氏和思南田氏。唐宋时期,马头寨为蛮州宋氏辖地。元初置底窝紫江等处于寨内,已有700多年建制史。明初,马头寨因作为水东宋氏直辖的十二马头之一而得名“马头寨”,并一直沿用至今。明末,水东土司宋万代反叛被平定后,水东十二马头才改土归流置开州(今开阳县)。但宋氏子孙仍居于马头寨及附近平寨、安官寨等地,清代还在马头寨建起了宋家祠堂供奉宋万代等的牌位。         马头古寨是开阳水东硒州旅 游度假区的一部分。独具特色的水东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完美结合,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度假产品体验和服务,是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文化型康养旅 游度假区。这里有千年的水东文化、“养生”的富硒食品、“养心”的清凉气候、“养肺”的清新空气、“养眼”的秀美山水和“养情”的民俗文化,这里是感受水东文化魅力、体验布依民俗文化和民间书画的绝佳之所,是避暑度假、康体疗养之地。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6-30 01:40 编辑

         14:30,到达马头古寨停车场,我们沿着柏油马路前往古村。           路边绿植映衬下的双龙戏珠石雕。          山脚下的清河,流淌在山脚与底窝坝之间,轻柔而悠扬。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6-30 01:18 编辑

        村口的王菁美术馆。据了解,王菁为贵州开阳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油画专业,为文化部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会会员。创作的油画作品曾在“美国当代艺术《ALONG》——中国关注”发表,作品《布依百岁老人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美术教师作品金奖,《马头寨》入编当代中国油画,个人作品入编新中国美术家选集。          其中灵感源于禾丰乡马头寨的作品《布依百岁老人》,还曾获得国家级系列奖项。          再往前走,路边的楼台亭阁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意盎然的古树绿植之间。         这块巨大的石碑上雕刻的是《水东赋》。该赋详细描述了水东宋氏从唐初至明末长期统治贵州水东地区的历史,并对贵州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赋中提到水东宋氏是最早从中原迁入贵州的汉族移民之一,他们在长期统治黔中地区的过程中,直接参与并领导了贵州早期的经济文化建设。《水东赋》不仅记录了水东文化的历史沿革和对贵州历史的推进作用,还介绍了水东文化的内涵,包括文物、图腾、民间艺术、祭礼等方面‌。此外,赋中还描绘了水东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南江大峡谷、紫江地缝、猴耳天坑等,展示了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迹。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6-30 02:24 编辑

      《水东赋》石碑后面是宏大的“明德广场” 。明德广场,因明德夫人而得名,这里汇聚了明德夫人雕像、水东文化组雕、龙马图腾对柱、水东文化陈列馆以及游客接待中心等丰富的旅游设施,让你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人文历史的魅力。明德广场以明德夫人的名号命名,既是为了纪念明德夫人在历史上对水东地区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是为了将源远流长的水东文化展示出来。
        广场中央耸立着明德夫人的雕像。明德夫人是明故怀远将军、贵州宣慰使宋钦之妻刘淑贞刘淑贞(生卒年不详),布依族,水东(今贵阳开阳县)人。在丈夫离世后,她因儿子宋诚年幼而“代摄”贵州宣慰之职,成为水东十二马头首领。被后人尊称为明德夫人,与奢香夫人并称为水西奢香、水东明德。她与奢香因免除了贵族战乱、稳定了政局,被皇帝朱元璋诰封刘淑贞为“明德夫人”,奢香为“顺德夫人”,官列二品,均超过从三品贵州宣慰使之品级。明德夫人还开辟了山路、拓展了周道,并致力于推广教化、振兴儒学。这位传奇女子对贵州水东文化的影响持续了近600年之久。明德夫人雕像屹立在广场的正中央,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稳定大局,造福一方百姓。对于当地的人来说,明德夫人不只是一段传奇和佳话,更是永远的守护神。         对面的青山,就是茂密树木遮蔽的马头寨所在的百花山。马头寨,东濒开阳最大的河流清河和底窝千亩大田坝,北临深水河,背靠风景秀丽的百花山,是一个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布依族、汉族杂居村寨‌。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6-30 22:26 编辑

        明德广场后面是宋氏祠堂遗址。          到院中,也没有看到祠堂,看了介绍,猜想还没有重建吧。          墙上的《马头寨古建筑群概况》和《马头寨古建筑群的价值》。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6-30 11:28 编辑

        走在窄窄的串寨路,沿着石阶而上,因为尚未进行商业开发,所以可以感受到古寨真实、质朴、宁静的生活氛围。         古寨是一个用石头堆起来的村寨。它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大小通道,都是用石块、鹅卵石铺就的,其中:大部分是块石平铺,少部分是河石砌的石纹路,陡坡处是用条石砌的阶梯。大小通道的两侧石墙,无论高低长短,都是用条石或乱石砌成,高1~10米不等。         马头寨古建筑民居是汉族与布依族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一般采用石基或砖基、木墙、布瓦屋面,大多房屋采用汉族民居穿斗抬梁式悬山青瓦顶木结构。          院内多植树木、绿植和花卉,四周一片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6-30 23:04 编辑

       穿过一道蜿蜒的碎石小巷,来到一座古老的宅院面前,但见四周石墙环护,八字朝门高耸。这些三合四院的建筑,都是封闭式的石院坝,朝门一律向西开,是唯一的进出的通道。          走进院内则以青石板铺墁,一般为二层楼,二楼多为布依族干栏式风格。          一般为穿斗与抬梁混合结构,一正两厢加对厅或照壁,多建于明清时期。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6-30 22:48 编辑

        在堂屋大门外加饰腰门,在窗户和楼上走廊多饰有“万”字图案,布依族人解释为代表“水车花”或“浮萍花”,是灌溉工具竹筒水车的象征,表示对水文化的崇拜,与汉族建筑装饰不大相同。与此同时,在门、窗装饰中又大量吸收了传统汉文化中象鼻、二龙抢宝、双凤朝阳、福禄寿、桃等吉祥图案。         正堂房屋内装饰比较简单,中堂供奉的是“天地君亲师”。天地君亲师,为中国儒家祭祀的对象,即:天、地、国君、双亲、老师。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          可以看到房屋均用木板相隔成几间,楼梯及二楼也为梁柱也均为木质结构。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6-30 23:05 编辑

        来到位于马头寨中部偏西北隅的宋荣昌宅宋荣昌宅坐西朝东,占地1900多平方米,现存明清石照墙 30多米,石天井三个。宋荣昌为土司宁德茂后裔,清代号称马头寨有名的“八大爷”,故其私宅在现存马头寨民居中规模最大。其民居约重建于清代中晚期,现存正房、两厢加照壁组成的三个三合院,照壁西部建有宽大的朝门,如此大的一个民居院落,在贵州民居中实属罕见。          现存民居为穿斗抬梁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其中,正房面阔十五间,通面阔65米。         朝门独自一体,建于八字照壁上,面阔3米、进深2米。正房及门窗均雕饰万字和蝙蝠等吉祥图案,但又与正房朝向完全相反,充分体现出宋荣昌宅在当地民居中的独特性。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6-30 23:49 编辑

        我们看到,有许多的古宅破损相当严重。这里的白蚁危害已呈越演越烈之势,且寨内古建筑的承重横梁和立柱已多数被蛀空。就马头寨白蚁危害的程度而言,如果不进行专业防治,土司古寨极具价值的名胜古迹就有倒塌的危险,急待维修保护。         在马头寨,有村民抱怨,即使没有白蚁蛀坏,他也迟早会把老房子撤掉,改建砖墙楼房,“谁愿意整天呆在那黑黝黝的老房子里?”在马头古寨里,几乎没有一个可以让游客掏钱消费的地方,只看到寨口有一家小店。这里惟一有的,就是古朴的特色建筑和纯正的农家气息。           回到寨口,我们看到一座暂新的鲜簇拥的小院。         院内建筑虽然仍是马头村民居原始构造,但楼层高却比原来增加了不少,门窗也宽阔,减少了压抑感更能适应人居住生活。         全文完。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