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金牛古蜀道,一场穿越的相遇 5 汉阳到剑昭界碑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四川

总第283文

巫宝走天涯 241文

巫宝讲故事 已发至15文

巫宝在学习 已发至20文

巫宝和伙伴 已发至07文



文|  Viki,转载请注明出处

冰冰巫宝走天涯(订阅号ID:bbwbzty)


满目的苍凉将旷野包围

但有山,在远方连绵

山上生长着无边的荆棘还是无尽的繁花

我越过无数个夜晚和无数个季节

一遍又一遍,一山又一山,只为见到山上的月光

我席地而坐,对着星星高歌

无声处能否泛起回响,沉静中能否照见心境

我拨开堆砌的妄念,踏过虚无的迷茫

我带着挚诚且满腔激昂

待我站在山巅,星尘化为火焰,寸寸燃遍人间

我身是青山,便有天地

我心有方寸,即是桃源

看,我和世界!

———————————by Viki 2024




  楔  子   



金牛道,是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勉县向西南而行,越七盘岭进入四川,经剑门关通往成都,共约600公里,是古代连接关中和成都的交通要道,也是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蜀道,它历经千年风雨,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也有“衔空三百里,一色郁青苍”的翠云廊。

我要来一场穿越古今的金牛古蜀道徒步,我要用步履丈量历史与风光!

走天涯 第237文 | 徒步金牛古蜀道,一场穿越古今的相遇 1 我决定去徒步

第237文,讲了金牛道的前世今生,它是怎么来的,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我为啥想要去徒步;我做了个什么样的日程计划;

我从成都出发,到达徒步的起点:柳沟驿。

走天涯 第238文 | 徒步金牛古蜀道,一场穿越古今的相遇 2 徒步伊始 柳沟到拦马墙

从柳沟驿出发,我正式开始了蜀道的徒步之旅。第238文讲述了我从柳沟驿到拦马墙段的行走见闻很感受。拦马墙是这一段的精华所在。

走天涯 第239文 | 徒步金牛古蜀道,一场穿越古今的相遇 3 拦马墙到普安镇

离开拦马墙,我继续走到第一天的目的地:普安镇,也就是历史上的金牛道要地:剑阁古城。

走天涯 第240文 | 徒步金牛古蜀道,一场穿越古今的相遇 4 普安到汉阳镇

休整一夜后,我继续踏上徒步旅程,这一天我走到了汉阳镇,住在紧邻翠月廊旁边的农家小院,观赏剑门七十二峰壮阔美景。

今天,我从汉阳出发,到达剑门关北门。以北门古道为起始点,我的目标是走到全程的目的地:昭化古城。






奔向中间点:剑昭界碑






今天的目标很具体也很很很艰巨,早点起床,早点出发吧。

剑门七十二峰

再次经过剑门七十二峰,驻足再欣赏一会儿剑门山脉的雄奇。

剑门山脉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由大剑山、小剑山两列山脉组成,大小剑山又被称为剑门七十二峰。

网图


它们东起嘉陵江,西至五指山,连绵不绝,横亘数百里,雄壮伟岸。

大小剑山所属的剑门山脉,属于龙门山支脉,在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中,四川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里的剑门洪积堆形成巨厚砾岩,出露地表,称为城墙岩群剑门关组,亦称剑门关砾岩。


历经亿万年的冲刷洗礼,剑门关砾岩逐渐形成了北坡陡峭,南坡渐缓的单斜构造特点。

大小剑山峭壁连绵,横亘似城,两崖对峙,其势如门,于是诸葛亮就利用这险峻的地理优势设立关尉,自此便有了剑门关。


对咯,拉回去看看图,剑门七十二峰观景台远眺,剑门关就在那个空缺处,正是大小剑山对峙之地。

网图

瞧,这中间设立的,就是剑门关。

网图

大名鼎鼎的剑门关,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不愧是从未被正面攻破的关卡。

现在,我就要去到那看起来很遥远的剑门七十二峰,去到那剑门关!

因为汉阳镇以后古蜀道徒步的起点在剑门关。

古蜀道有两个地方被圈起来作为收费的景区了,一个是翠云廊,一个是剑门关。

翠云廊是把古道上古柏树最集中最精华的一段圈起来

剑门关景区自然就是把剑门关圈起来了。

关键是从汉阳古道口到剑门关古道口这段17公里的路程已经没有古道了,全是现代公路,只能行车沿途看看一路还矗立在公路两侧的古柏树。

再加上这两个景区我去过了,所以要想继续完成徒步,只能把这两个地方绕过去。

我来到翠云廊景区大门口,这里有直接到剑门关景区的接驳车。

沿途顺着公路也能看到很多古柏。

古柏树是这一地界的名片文化,可得好好保护,是植物也是文物更是历史遗产。

剑门关景区大门

剑门关北门对面是大剑山。

大剑山是剑门山脉的重要部分,东西绵延数百公里,山岭长峻,地势险要,和剑门关一样,是古代的军事要冲。

山顶那个红色的建筑是梁山寺。始建于唐,是梁武帝萧衍出家修行的地方。

只要你能完整背出李白的《蜀道难》,就可以免剑门关的门票。

排队背的人并不多,毕竟《蜀道难》单说把字认全就已经上难度了。

啥?问我?咳咳,若是我,我选买门票

继续徒步古道的入口就在剑门关景区北门往北100米的地方。

沿途能看见一些户外活动的各种飘带,若有时找不到入口,四处张望飘带就行了。

进入入口后不久会看见一栋仿古建筑,那是志公寺。

志公寺是著禅宗法师宝志和尚的道场,该寺几经颓圮再建,迄今已有 1300 多年。

宝志和尚为南北朝时金陵高僧,世称宝公、志公。

顺着志公寺旁边的小路往前走,走到公路上也不要停,继续走。

一直遇到有徒步的标志,说明离真正的入口不远了。

瞧,真正的入口就在这里,有红色横幅的地方。

从入口这里开始,就是茫茫无绝期的上坡,不断的上坡,不管什么地形,统统都是上坡。

(思路打开,反过来想,如果是从北边出发往南走,把我的路线反过来,那就是下坡要比上坡多,因为整个地势是南低北高)

连途径的农舍,也建在坡道上。

遇到从北边方向走来的徒步行者,从他们的描述里我得知,接下来,哈哈哈,全是上坡,可够我走的了

随处可见古人的防滑带。

沿途的风景比之前的路线都更开阔,随时能看见剑门七十二峰的一部分。

茫茫多的上坡,好在坡度不是很陡,慢慢走也不是问题。

当年走在这条古道上不仅只是商贾驮队马帮,还有背工,挑夫,行旅,驿卒,铺兵等。更有皇帝、大臣、名士及军队。

其中唐朝有三位皇帝都走过此道:玄宗、德宗、僖宗,三次经蜀道出奔。最著名的就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期间,经陈仓道和金牛道奔蜀地避难。

我走在这条古道上,发自内心感叹古人的不易,我虽然背着包,好歹还有个背负系统,人体工学啥的,古人可没这东西,金银细软,都得背着,一步一步走着,他们可不是为了玩耍、旅游,他们是讨生活是生存,这是他们的交通要道。

怪不得以前的人要去个什么地方,动不动以年计算。

我走的还是经过后世历代修缮优化过的古道,当年的古蜀人走的肯定比这路况还糟糕,哎呀呀,太不容易了太不容易了!

这些感受不真正自己走一次,很难去深刻感悟。

《蜀道难》·唐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