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上蝈蝈楼,耳边似乎响起当时战火纷飞的交战声,当烽烟骤起,长城便是最坚固的屏障。箭楼巍峨,垛口森严,戍边将士据险死守,箭雨滚木倾泻而下,一次次击退外敌铁骑。
它不仅是砖石的壁垒,更是民族意志的象征,见证着华夏儿女不屈的抗争与辉煌的胜利。

每次游记必跑题!
一个人徒步,最不好的就是只有自拍打卡照。
很多时候朋友圈里总会有人对丁妈能到处走表示羡慕,不理解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怎么会有闲钱到处走?其实,时间是自己抠出来的,周末我们会连夜出发,别人早晨还在睡觉的时候,我们已经登顶看日出。经费是开源节流合理安排的,熬夜通宵赶方案,第二天黑着眼圈连轴转,这些当然不会全世界公告,精打细算合理解决家庭收益与支出,这些得规划思考并付诸行动。
说实在话,我从不花钱让孩子上补习班,也压根没想过存钱送孩子出国留学,而节省下来的费用足够每个月都带孩子外出爬山耍了。我始终坚信,大自然和社会才是最好的学校,让孩子靠自己完成国内教育才是对她最好的教育模式。这并非否定家庭托举,相反我十分认同家庭托举的重要性,只是我心中对孩子的托举,是让她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遇到困难自己能迎难而上,失败了有足够自愈力满血复活!
许多年前看丁妈与丁丁爬山游记的山友会问,丁妈你这种上山虐娃教育模式有问过孩子意愿?孩子会不会与你有疏离感?
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成年人的社会,有多少人会问你愿不愿意?本该8K的酬劳硬是只给4K,愿意吗?本不是自己岗位工作硬是被塞过来,愿意吗?本是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实际上996没有加班费,愿意吗?既然成年后有这么多不会顾及意愿的事实存在?那为何不让孩子提早体验一下?或许有某些作业特别忙的时候不愿意上山,但就让她学会时间安排和情绪调整,多好的机会成长!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说说前不久孩子学校家长会的小插曲吧!
“妈妈,你几点到学校?”
“估计5点就到,7点半家长会,老师不是让你们提前收拾好宿舍?”
“那妈妈没时间吃饭,我在饭堂给你带点吃的,妈妈想吃什么?有炸鸡和饭团!”
“都行,收拾好宿舍后,你回教室送同学礼物,妈妈把行李放车上。时间抓紧了,7点你还得考试!晚上考完试就过停车场找妈妈!”
“嘿嘿,我感觉自己只要在妈妈身边,就是妈宝女了!幸福呢!”
回想多年前带三岁娃上山,一个人背两人物资重装露营,辛苦耕耘了十来年,嘿嘿,现在孩子负重已经超过我了,走得比我更稳,学会尊重、关怀、爱护、自立,成长为善良勇敢坚强的小姑娘,收获满满!所以,与孩子在大自然中相互学习的每一分钟,都不是浪费,最终都会优质回馈到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