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晨光洒过双林寺斑驳红墙,

悬塑飞天衣袂流转,

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千手观音,翘脚自在,

白白胖胖的红孩儿双掌合十,

天下第一韦陀的眼神穿透时空,

关二爷刚毅坚强渺看人间,

转角处,一尊泥胎正褪去金身,

佛不语,风动幡动皆是心弦颤动。

2025.5.4一早醒来,出房间飞一下看看平遥古城全景,有点雾霾,看不太清。住的地方离双林寺只有几公里,收拾完毕便到双林寺外早餐,等待开门后进入。

双林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平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有平遥古城和镇国寺),以精美绝伦的彩塑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双林寺原名为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寺中现存那块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的姑姑碑记载,寺院的重修年代在北齐五平二年(571年),由此推断其建寺年代至少也近1500年历史了。

双林寺此名是宋代时根据佛经中佛祖释迦牟尼涅磐在双树之下,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这一记载而改名的。

双林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多平方米,寺的外围是一圈高大的夯土包砖墙,外观像是一座小城堡,寺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沿轴线有十座殿堂、三进院落。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天王殿组成前院;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组成中院;娘娘殿、贞义祠组成后院,东部主要是禅院和经房。下面是布局图。寺内殿宇历代都有重修,现保存下来的是元、明、清三代的建筑。寺内现存1600余尊佛像全部由木胎泥塑而成,集宋、元、明、清历代彩塑之精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从南面门洞进来就是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檐下挂一斑驳竖匾,上书“天竺胜境”四个大字。廊檐下有高约3米的四大金刚,形象生动,气概英武。天王殿内佛像是明代的作品,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年久失修,色彩不完整了。弥勒菩萨居中,但这弥勒菩萨与通常寺庙所见的大肚子弥勒菩萨形象不一样,这是是五代以前的形象,是佛教中真正的弥勒菩萨。

释天、梵天胁侍左右,南墙为四大天王,北墙两侧为八大菩萨。殿中塑像风格比较写实,人物造型生动。

然后到珈蓝殿,俗称武圣殿。关羽端坐中间,气势威然,神态逼真。四壁满布悬塑,介绍关羽一生的丰功伟绩。

罗汉殿,主尊是观音菩萨,此种坐像比较少见,十八罗汉像分列两侧,形体厚重,造型优美,个个神采奕奕,个性鲜明,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释迦殿是双林寺中轴线上的第二座大殿,檐下横匾上有“灵鹫遗风”四个大字,不过都快看不清了。

释迦殿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左右为文殊、普贤,不过这两尊塑像和通常寺院的菩萨形象不一样,这两尊面部丰满,眉清目秀,很像两位可爱的世俗少女。

释迦殿内四周的壁塑结合悬塑,以连环画形式表现释迦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槃成佛以及四方传经普渡众生的佛传故事,二百余尊古印度的人物塑像,无论形象特征还是服饰、发型,已经完全中国化了。

地藏殿(又称阎罗殿)和土地殿正在修缮,看不了。地藏殿内供奉大愿地藏王菩萨与十殿阎罗,这里的地藏王菩萨像,独特造型,顶戴毗卢冠,在全国实是罕见。土地殿供奉土地像,被塑成一长者形象,慈祥、忠厚。左右侍从为金童玉女。

中轴线上第二进院落正北是大雄宝殿,东西厢为千佛、菩萨二殿,布局较为宽敞,院中还有一棵唐代古槐树。

千佛殿内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主像为自在观音,也叫翘脚观音,面容恬淡,姿态随性而慵懒,这种将神性与人性完美融合的塑造手法,让庄严的宗教形象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左上方还有个白白胖胖的红孩儿。

左右侧有韦驮和夜叉立像,夜叉怒目圆睁,遗憾的是左小臂损坏断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