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奇异的红砖城堡,不在欧洲,而在国内这个边陲小城 | 春节的云南⑦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离开石林县之后,我来到了红河哈尼族自治州下辖的弥勒市。

此次云南之旅,我先去了迪庆州的香格里拉市,那边是高原藏区,来到弥勒后,仿佛从冬天来到了夏天。弥勒这两天气温在10到25度,而同期香格里拉温度则在-7到9度,均温相差将近20度。

这次来弥勒,主要是看一处人文景观,而且还不是文物古迹。这个人文景观就是弥勒东风韵艺术小镇。我倒不是要给它打广告,我也是被网上的照片吸引过来的。

让我为了一座现代建筑,专程来到一座城市,弥勒市是第一个。

弥勒这个城市,名字和弥勒佛重名,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说,先来说说这个东风韵。

东风韵艺术小镇始建于2014年,整个景区涵盖生态农业、艺术文化、休闲度假养生等多种产业。

在还没有进入景区内时,便可以从桥上远眺里面的奇形怪状的建筑。

和石林县一样,这里也有大片红土地。

东风韵的地标性建筑,则是红砖修葺的万花筒艺术馆。它的外观有点像几个拼接的酒瓶子。

但是这几个“酒瓶”的内部却是连通的。内部的雕塑造型也是后现代风格。

这个怪异的建筑并不孤单,不远处也有一个和它相似的建筑,像几个拼接在一起的罐子。

与万花筒艺术馆隔河相望的,是景区内的庄园式酒店。这个庄园的欧洲感很强。

这个东方韵小镇可以说是全龄友好。当然,既然来了弥勒市,也不可能只看东风韵。我下一站是弥勒寺。

弥勒市名字和弥勒佛重名,但实际上,它的名字并非来源于弥勒佛。

弥勒市名称源于唐代南诏时期的彝族阿细人部落首领“弥勒子”。彝语“勒弥”意为“山多林密之地”,汉译时倒装为“弥勒”,后演变为部族名。

明朝天启年间,弥勒市的锦屏山便开始建寺供奉弥勒佛。因山形酷似弥勒佛端坐,遂命名“弥勒寺”,成为滇东南佛教中心。

元代在此设“弥勒州”,清乾隆年间改称弥勒县。2013年弥勒县撤县设市。

由于弥勒寺寺名与地名相同,便衍生出“弥勒佛显圣于此”的民间传说,弥勒市逐渐形成“佛城”的文化标签。当地政府便顺水推舟,意图将两者联系起来。

当地政府在锦屏山原寺址新建了19.99米镀金弥勒佛像,攀登1999级台阶可抵达,成为城市精神象征,同时,将“唯一与佛同名的城市”作为旅游核心卖点,打造了“拜弥勒、游佛城”的文旅路线。

我虽然也到锦屏山打了卡,不过时间仓促,没有买票上去。主要是看它太新了,不是真正的古迹。

下一站则是去市区的人工湖。

虽然这个湖是人工的,但面积很大。湖边都是热带棕榈树,有种小三亚的感觉(虽然我没有去过三亚)。

湖边还有一处文物古迹,普济禅寺。红墙配古树,顺便打个卡也是可以的。

另外,弥勒市还有一大特色是温泉,这次由于时间原因,没有来得及感受。整个弥勒市对于户外人的吸引力可能没有很大,但是非常适合亲子度假。

这次云南之旅没有看到七彩祥云有点遗憾(去巴拉格宗那天其实是有的,但是走早了没看到),虽然这次来之前觉得能看到梅里日照金山就满足,但看到了日照金山之后,还是不满足。人嘛,就是这样,贪得无厌,永不知足。

围观欣赏美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