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上百人被困延庆东北口关碎石长城,关键时刻如何化解了危机?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那是2021年的十月,我摸黑走完黑坨山的第二天,我无法睡懒觉,因为那天我需要参加P组织的凤凰坨活动。
那次是朋友Rachel第一次作为主领队带队,我答应了给她捧个场。

那天天气晴朗,途经二道关附近可以看到山头上的敌楼。
这次P组织共有两辆满载的大巴车前往凤凰坨,一车是Rachel带队,另一车是小恋。
鉴于领队小恋上一个周末刚刚带了凤凰坨的活动,我以为这样一个成熟路线会比较顺利。

然而,我们进山时遭遇了一个村民的拦截。
当年可能是因为有重要赛事的原因,防火期提前了。
我一看该村民抽着烟,就给他来了一句灵魂拷问:“现在不是防火吗?你怎么还在山里抽烟?我们都不抽烟,也不能上山吗?”
“现在不光防火,也不让聚集。我已经拦走了几辆大巴车的人了!”该村民面对拷问十分淡定,换了个理由继续阻拦。
讲道理,我们都在密闭的大巴车上聚集那么久了,还差户外环境里的聚集吗?
但现在人家根本不跟你讲理,也没有办法。
我旁边的一位队员瞬间来气了,与村民争执了起来。
我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劝阻——因为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村民也是奉命行事。

事已至此,领队们试图绕路,但没有找到合适的绕行方式。那这样一来,两车近百人怎么安排路线就成了问题。
由于我这次不是主领队,而且我也没来过这边,所以没有特别好的备选路线推荐。要我说,去个黄花城水长城景区最稳妥。
小恋和Rachel向负责人某亮求助,某亮给了一个附近的路线:东北口关-北口子。
我一看六只脚上的数据,路程不到7km,爬升300米左右,似乎强度不大。而一看这个名字带“关”,我就觉得这是个长城路线。
我作为一个长城爱好者,打卡一段没走过的长城,也算意外的收获。
不过让这么多人毫无防备地走野路子,估计要给领队们出难题了……

由于我们在杏树台村周折了一段时间,所以抵达东北口关登山起点的时间已经是中午12点。
我当时还在想,还好这个备选路线路程不长,不然下山又不知道几点了。

东北口关的遗址已经荡然无存,现在这里是盘山公路,而这里的长城由于是干插边石墙,所以保存的也不太好。
有人问我什么叫“干插边”,我说就是干巴巴地插了一条边墙。提问者表示这个回答过于接地气。
实际上,“干插边”是指不使用石灰等粘合材料的长城修筑方式,结构稳定性主要依靠石块自身重量和错缝垒砌的物理锁固作用。

东北口关往东南方向有一条去九眼楼的路线,而今天我们往西北方向走。

(图片来自鬼斧神工)
这条轨迹刚上来就是野路,大部队没有沿着轨迹走,而是沿着明显的土路走,但由于土路的方向和轨迹差距大,所以我和Rachel沿着轨迹探路。

虽然我和Rachel很快就爬到了长城遗址上,但这地方真不适合大部队走。

这里枝繁叶茂,很多地方需要手脚并用。

这路线一看就不怎么有人走。Rachel在这里还丢了对讲机。

有的地方还需贴着悬崖边走。

不过在悬崖边上俯瞰盘山公路还是挺好看的。

好在这段艰难的道路不长,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大部队,他们那条好走的土路殊途同归。
然而,虽然土路好走,但接下来都是沿着长城走的碎石路。别小看这6km的路线,要是全这种路,对于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大队人马来说,可不容易。
我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性。午餐时我提醒大家吃完赶紧出发,不然天黑前下不了山。
不过大家对我的提醒置若罔闻。

这次参加活动的人很多没有走过野山,还有些家长带小孩的,所以这种路线还是有一些挑战的。
即使对我来说,我也不喜欢走这种碎石路,特别是昨天我刚刚摸黑走了碎石路的情况下。

这碎石长城静静地藏在深山老林里,像个滑坡带一样。要不是我告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长城遗迹。

有的地方有一大坨碎石堆,说明以前这里有一个烽火台,只不过现在都塌了。

大家体力差距比较大,队伍也是拉得越来越长,好在今天领队也多。


有的地方碎石长城是断开的,或者原本就是断头路,需要绕行旁边的土坡。

一直到下午4点,我们才走了接近3km,也就是才走了一半。
至此,我已经意识到,如果我们按照轨迹继续走下去,我们不能天黑前下山了。


我看了一下卫星图,试图寻找下山的捷径。我发现椴木沟村东侧山谷里有一条较为明显的路,这肯定是大路,村民如果经常上山,那么应该会有小路通往山顶。至于哪里能找到小路,这是我需要留意的。

通过卫星图还可以看出,我们前面会经过一座烽火台。而烽火台附近似乎有路可以下山。

于是我把前队的小恋换到了中前队,试图寻找快速下山路。
很快,我就看到了不远处的、卫星图上显示的那个烽火台,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抵达烽火台时快到下午5点了,夕阳照在对面的山坡上,金灿灿的树林确实很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