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山水(山南篇) - 自驾游|摩旅 - 8264户外手机版

  自驾游|摩旅

山南,是一座城市的名字,也指一块区域。山南地处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南,历史上称雅砻,自古就是西藏粮仓,四、五万年前就有藏族先民繁衍生息,是藏文化的发源地,拥有西藏的多个第一:

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建造于2200年前,比布达拉宫早800多年,曾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夏宫。

第一块农田索当:站在雍布拉康山顶俯瞰绿油油的青稞田。

第一座千年古刹: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的吐蕃王朝时期,这是西藏首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强调宗派融合。

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

我从远方赶来,周游山南,才明白,山南才是西藏的魂魄。


山南一半是雪山,一半是圣湖。这里不仅仅有圣湖羊卓雍措,海拔5000多米的普莫雍措,能照见到前世今生的拉姆拉措,还有众多的雪山,山南最高峰库拉岗日,位于中国与不丹边境,屹立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主脊线上,海拔7538米,是西藏中部四大神山之一,全球只有千万分之一的人来过,当我第一眼在小红书上看到它群峰耸立的绝世之美,有一种世界尽头的壮观震撼,自此萦怀于心,我在地图上圈出了“洛扎”这个地方。

如何抵达?我数了一下库拉岗日周遭所在,决定报个越野车团圆梦。

拉萨出发那天早上,路上轻覆白雪,拉萨很少下雪,雪后的布达拉宫更加雍容,我们驱车两小时就到了山南的桑耶寺,天已经放晴。

桑耶寺与别的寺庙不同,进门高大的门楼上挂着一副牌匾,上面写着:宗桑不二。表达不同佛教流派的和谐共存,体现“无分别”的佛教哲学。

整个寺院古朴绚丽,布局按照佛教中的“大千世界”的结构设计。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大殿周围四大殿表示四大部洲,寺院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主殿四周建造红、白、绿、黑四塔,以镇服一切凶神邪魔。

大殿和甬道回廊绘满了色彩瑰丽的壁画,记载了远古传说的罗刹女与神猴结合繁衍藏族,宗喀巴创立格鲁派的“西藏史”。

移步露台,远处雪山白云缭绕,衬着四座神秘的塔,塔顶的四面画着水波似的佛眼凝望着你,殿前广场上煨桑炉飘出霭霭烟雾,心中尘埃落下。

我下去直奔绿色塔,它在东方位,塔身铭刻金色藏文,透过春天疏朗的枝条,在初春明亮的阳光里,它显得格外典雅。穿过垂花门,春风吹拂白色帷幔,登上塔身,学着藏民转塔,转完绿塔转黑塔,黑色属水,位居北方,从黑塔下来,看见路边粉色的春花含苞欲放,正是二月中,山南春已临,顺着米白色立着无数小白塔的围墙向前,坐在老树虬枝下望着温暖高大的白塔,午后的阳光投下树枝的清影,这一刻美到发光。

绕过金黄的草地,清风舞动黄色帘幔,朱红的塔镇守南方,庄严华美,塔身雕刻着无数莲花花瓣,形成莲花底座,我站在塔下看风与帷幔的律动,一个小喇嘛想与他的阿妈合影,我帮他们拍了几张,旁边的几个藏民都来要我帮忙拍照,我乐得他们开心。我自己,根本不知道手放在哪里,因为美景让我不知所措,什么都忘了。

桑耶寺真是一个很特别的寺庙,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建筑的美与蓝天白云结合的画面感。广场上小姑娘跑过来,她从冈仁波齐来,提着一个小酥油桶,她搂着我的胳膊要合影,我觉得她那么像小时候的我 。我越来越喜欢小孩们,因为他们的纯真。

西藏的阳光让人忘了时间,吃了午饭我们去了雍布拉康,沿“之”字形台阶上山,这座古老的宫殿很简朴,建造在形似母鹿后腿的山顶,最高的塔楼有一个四角翘起的亭盖,这是为怀念汉地建造的样式吗?我们走走停停,沿着参差递进的白色墙垛登到山顶,进殿参观,里面很小,酥油灯照着古老的壁画,出来绕一圈,春光里虽然只有树的疏影,但是让人振奋。山下索当农田阡陌纵横,还是土的棕褐色。这块土地开垦于公元前237年,距今约2100年,为供奉首位藏王聂赤赞普而建,象征藏民族定居生活的开端。

雍布拉康像一个旋转的魔方,回旋的台阶步道带你走入时空的隧道。早年的人即使贵为赞普,生活也比现在的人清苦,更没有现代人诸多的自由。

晚上入住一家很文艺的酒店,桌上放着一本书和一本杂志,翻开介绍山南的彩页,我一时无暇细看,里面的文章字字珠玑,诗句很美:少年不放牛,放着群山;姑娘不牧羊,牧着冰蓝下的白云,谁说天堂一定在天上?春天在路上,已走了很久很久,许多生灵还在摸着石头,推算大山的裙琚何时再被冰蓝濡染......


在光影交错间,山南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走进他们定格的镜头里吧

因为,“这些瞬间,都值得出发。”


第二天,踏上探险旅途。一直向南,向着旷野出发,白云漂浮,经过哲古措,遇见藏野驴,它们结队站在枯黄的山地上,若有所思。山风吹起山坡上斑驳的雪,形成薄雾,汇成白云扶摇而上。

越向前,海拔越高,山丘变得灰黑,从高处绕下的小河像一条飘在山坡的哈达,舞动银白。雪的旷野风狂云厚,集结在地平线上,牦牛这些高原精灵散落在雪野上,它们披着长长的“毛衫”,无视风吹,健硕的身姿在脖颈处弯出一个有力的弧度,黑色身形点缀雪原,似高原魂的显化。天接云涛连晓雾,穿云而行,盘旋而上,一座山,一条路,一辆车,雪山映入眼帘,云深处,露出天空蓝色的眼睛,山峦变成灰黑色,云完全遮蔽了蓝天,进入雄拉山口,海拔4431米,遥望恰拉脱岗雪山,层峦叠嶂,云雾弥漫,大风吹,山岩风化形成的片石垒成一座座小小的玛尼堆,风云变幻,云开了散做满天云花,云影掠过山峦,山峦原本丰富的褐灰变成斑驳的灰褐、灰黑,大自然的光影亿万年变化如斯,雪山孕育冰川,冰川融化为雪水,寒水蒸腾为雾化云,云重了落下雨,雨遇冷变成雪花......每时每刻万物循环,雄鹰难以企及之山巅,史前场景磅礴如画,化为岩石静默,随地球旋转。而我,被造化吸引无法自拔。


道路如线,描在山间,翻过垭口,一路下行,我们到达措美县,这座雪山下的小城安静寂寞,午饭后继续向南,路过几座残破的百年碉楼,到达山深处的卡久寺。这座古寺建造于公元1570年,海拔4091米。云雾弥漫,山顶寺庙缥缈空灵,如入仙境。云从山谷升起,寺门里帘缦飞舞,梁柱用尽世间色彩与线条描画着绚丽,门外雪山映照古刹,真是清净至极的所在。环寺有长长的转经路,山坡上九色鸟信步,羽色鲜艳,它们有着宝蓝色的一圈眼影,头顶翎毛,身披翠绿与紫蓝的羽衣,衣领橘红、桔黄泛着光彩,颈下划过一条亮蓝的衣带。它们常与晨钟暮鼓、经幡僧佛作伴,具有一定的灵气,是尼泊尔国鸟。沿着转经道前行,我惊呆了,身畔云海翻腾,眼前的雪山云遮雾掩,像一幅水墨山水,浓淡相宜,以阴以晴,或明媚或淡雅,由风随意泼洒,卡久寺真的是圣境中的一座古寺。

还没有开启梦想的行走,我却意外收获了一路的天上人间的美景无限,如何是好?只有用文字记录,才能留住记忆里的风云。当晚住色乡,这是我揣度过无数次的目的地呢。

第三天从色乡出发去库拉岗日,我满怀期待,早晨九点半到达朱措白马林湖,海拔4500米,雪山还在沉睡中,云气离地三尺,前方乌云密布发出灰白的光。我们沿湖走上山腰,灌木如雪白的珊瑚,湖面起初被冰雪覆盖,渐渐墨蓝如镜,天空露出蓝色,风吹开了天上的云雾,蓝天越来越广阔,云里露出几座雪山隐秘的山峰,洁白耀眼。当我们到山腰的亭子时,雪山掀起了云的面纱,库拉岗日露出了它的惊世容颜,一列洁白山脊连着三座皎皎雪峰,有一座是非常标致的金字塔形山峰。临湖而立,四面入画,灰白的云如游龙蜿蜒而上,扶风而去,再无阴郁,大地欢腾。

我走过万水千山,却对库拉岗日一见钟情,再见倾心,这是我见过的最美雪山,在西藏隐秘的边境,藏着国之大美:白马林措,这是自然的珍藏,这里的荒凉苦寒让人怯步,这里的大气磅礴让人震撼。

我们直上山脊,雪山显露优美的轮廓,拥着幽兰的湖水,湖水泛着蓝绿绸缎的光彩,投影着雪山、白云的影子,闪烁星星点点粼粼波光,一阵山风掠过湖面,白云揉碎在深蓝琉璃里,雪山湖水静美无言,冷艳摄人心魄。

难以离开,用镜头记录下转身的美,每一个刹那都是永恒,走在山脊上,雪山勾勒无数线条,所有线条描画着崇高。心里如万马奔腾,终是静默,膜拜于大自然的手笔。




第四天,从措玉村出发,到停车场开始徒步,由右侧上山,天空阴沉沉的,我们车上60后的姐放弃了折弓措。没有路,爬升上山腰隐约看见大致方向,每一步都是坎坷,每一步都要深呼吸,天气反复无常,天空一会儿放晴了,太阳如钻石光芒四射,折弓一措显出绿如蓝的湖光,继续向前,折弓二措呈现碧玉水色,湖畔笼着半圈湖冰,天已经阴沉下来,我们快到折弓三措时,看到湖的白色弧线,它像卧在雪山里的一个小小的白色的?,海拔大约5000米,天上下起了小雪,领队要求下撤,我们喝了两口水就下山了,一路风吹雪,回到停车场,爬升约700米,徒步十公里。在措玉村的家庭旅馆喝了一壶酥油茶,才忘记路上的风雪。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