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东坡反穿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珠峰东坡反穿徒步
Day1:日喀则-优帕村-4670临时营地
清晨7:00,坐上预约好的车子向优帕村进发。颠簸的山路像一条蜿蜒的银蛇,啃噬着高原的肌理。下午14:40抵达徒步起点时,云层正撕开一道裂缝,露出雪山锋利的脊梁。去珠峰的路上心神荡漾,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轻松自在了。由于师傅误将我们送到了出山的终点,我们也只好将错就错改变原有计划反穿东坡,好在焦去年刚刚走过反穿路线,倒不用担心。简单整理装备后,38斤的背包像一块磁铁吸附在肩头。按照司机师傅指引我们摒弃了轨迹的线路,选择刚开始比较平缓的线路上山。途中不断与牧民交错,那些被太阳晒得黝黑却友善的面孔仿佛在无声传递:山在等你。因下午才从起点出发,只能将首日目标临时定为4670营地,听下山的驴友建议由于受时间所限,再往上可能没有合适的营地,(其实按照小焦说法是当天赶到5千的湖边营地,辛亏没有这么做,不然大家可能都看不到这篇帖子了,嘎嘎)。
东坡的路线很是成熟,路也不算难走,只是高海拔重装未能适应过来,还是稍有些吃力。营地的大石头处刚好能容纳两顶帐篷,只是我这头由于迎风面,风太大。对于我这种对睡眠环境要求苛刻的人来说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我在吃完泡面后,跑出帐篷,将周围的大大小小的石头在聚到一起,在原有的基础上堆砌了一道挡风墙。
高海拔迎风干体力活已然成为我高反的导火索。在钻入帐篷躺下不多时,头疼加剧,脑瓜盖嗡——嗡——嗡涨疼,感觉要炸开一般;伴随而来的还有一阵阵反胃的恶心。起初想着如果能够睡着,高应反该能够缓解,问题也就不大;不曾想,作难劲才刚刚开始,午夜2:00,高反的高潮如毒蛇袭来——头疼如颅骨被钉入钢钉,反胃的酸液灼烧食道,真真正正的生不如死,我当时的想法是,这玩意很像毒瘾发作,最是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虽然头痛,犯恶心暂时不至于要人命,但却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力,我并不清楚我还能撑多久。帐外风雨交响:时而暴雨砸篷如战鼓,时而细雨抽打似鞭笞。高反伴随三四次的间歇性夜雨侵袭,我的精神已经到达奔溃的边缘,此刻我想到了我的家人,我想他们了。如果再这样下去,挨到天亮我就跟小焦说下撤,我可不想把命搭在上边。疼痛让人怀疑每一秒都是倒计时,直到黎明前5:00,痛感稍退,与高反斗争了一夜的我在混沌中坠入短暂梦乡,直至小焦的呼唤穿透晨光。
图1;上山路
Day2:4670营地-朗玛拉垭口(5344)-措学仁玛营地(4900)
早上8:00左右,我在小焦的呼唤喊声中醒来,“我要下山”这是我跟小焦说的第一句话。(其实经过三个小时的休息我已经恢复了许多,头疼也已经明显减轻。只是昨晚残存的第一意识还是让我不自觉开了口,这还是我户外第一次认怂。) “我也高反了,头也疼,不过我还能睡着觉。坚持坚持吧,这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小焦的话像一剂强心针,使我原本想要撤退的心像一堆废弃的资料被丢进了碎纸机。
踩着晨光出发,人一旦动起来,高反带来的副作用好像没那么明显了,虽说头疼尚在,但却微不足道,已经不能减缓我前进的步伐,中午12:30分终于到了昨天计划营地(一个不记名的措)。虽说比计划是晚了些许,但总算紧赶慢赶的还是到达预定地方,由于昨天的临时营地没有水源,做饭也只是用了随身准备的应急水而已,所以在这里休整时顺便烧点水补充以下,以备不时之需。(这是小焦去年反穿时第一天的营地,让人不禁感叹这个死变态第一天是怎么干到5千高处的?)简单休整过后继续出发,毕竟按照焦跟我讲述的当日攻略,我们今日重点是要翻越朗玛垭口。
高原的风把云层揉成棉絮,在经历了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后,朗玛拉垭口在迷雾中若隐若现。不断攀升的海拔,使得肺像破风箱般嘶鸣,但脚下冰川碎石纹路如大地的年轮,令人敬畏。16:05终于登顶垭口,狂风撕扯经幡的呼啸声里,远处珠峰群峰如白银铸成的王冠,在日光中闪耀。此刻时间仿佛已经静止,唯有风声划过的刹那我才清醒,原来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看似近在咫尺的营地下降了近两个小时,不确定是高原因素或是用尽气力,亦或是精神气全散了(这一幕与狼塔反穿——乌拉布图达板到绿湖营地何其相似。)18:00抵达措学仁玛营地,这里有好几个队伍扎营,我跟小焦选择了比较僻静的石房子附近,缺点就是牛粪偏多。炊烟与雪峰共舞,疲惫被一杯奶茶融化。(小焦不断地与路过的驴友打招呼唠嗑,使我开始怀疑他之前跟我讲述他内敛的性格这一特点,后来在去冈仁波齐的车上终于证实了我的猜测。)
图2;5000营地

3图;攀登垭口,回望来时路
图4;登上朗玛拉垭口

图5;俯瞰措学仁玛营地
Day3:措学仁玛营地(4900)-热嘎营地(4000)-俄嘎营地(4690)
早晨9:30,油茶热气还未散尽,已踏上下山之路。措学仁玛的日照金山堪称东坡一绝,只可惜由于我们进山的时间不是很好,没能赶上。经历了两天高反的我,现在终于基本恢复状态了。由于措学仁玛到热嘎一路都是缓降,所以前半天都显得很是轻快,我与小焦遇到不少正穿队伍。在到达热嘎前,需要陡降两百米的斜坡,这里我们与一波庞大的商业队相遇了,为了防止惊扰到牦牛,我们只能一边下降一边让路,不得不感叹当地的牧民耐力真好,从同时下降到对面山坡都不带停的,反观我跟小焦十步一歇,完全没有可比性。按照小焦的说法,以我们现有的步伐,晚上六点都不一定能到俄嘎营地,起初我还不以为然,直至我在翻越乱石坡时才承认这话的真实性。
热嘎到俄嘎的爬升似攀天梯,大大减缓了我们的行进速度——乱石坡的巨石如巨兽骸骨,风掠过缝隙的尖啸令人胆寒。不慎踩松的碎石滚落山崖,激起灰土阵阵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小焦的循环歌单终于在乱石坡被我的《青藏高原》覆盖,歌声惊起岩壁上的雪雀,它们扑棱着翅膀掠过时,恍若撒下细碎的银屑。17:00,在绕过一道又一道原本以为就要结束的山腰,当Beyond的《光辉岁月》旋律淹没在风声里,我终于窥得俄嘎营地的一角,此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17:30扎营后,一碗稀饭配榨菜竟胜似珍馐,然而雨幕再度降临,天气预报的阴霾笼罩心头:明日能否得见珠峰真容还是未知 !
也罢,既来之,则安之。一阵思索过后,焦虑亦属徒劳,不如释然。在手机没有网络的情况之下,无奈也只能是翻翻照片或聊天记录来打发时间(没能像小焦这厮做了充足准备——提前下载了好多电影)。临近河边扎帐篷就是个错误,想要早点入眠已是奢望。不知不觉,已到凌晨两点多,哎,前天是高反不能入眠,这次是太无聊刷手机,这是发什么神经?
图 6;下降路上

图 7;快到乱石坡,给焦来个远景

图 8;俄嘎营地
Day4:俄嘎营地(4690)-白当营地-乱石坡(5000)-俄嘎营地(轻装)
今日轻装冲刺,可能是习惯了小焦等我,显得不是很着急,忽略了时间因素。我将顶包拆下,带了水,少量零食,葡萄糖,羽绒服,在不紧不慢的整理中出发。小焦在过河后就跟脱缰的野马一般一路不停爬升,由于过河后爬升的路并不单一,这一路全都是岔路,因此并未按照轨迹走,我只能跟在小焦后边狂追。高海拔让我大喘着粗气,然而脚步却不能停歇。终于在半山腰处我跟丢了,这厮的实力恐怖如斯,心想终有一天我要将你拉爆。直到我登上平缓处,才看到这货在LA,SHI,唉,LA,SHI就LA,SHI,你至于跑这么快吗?这锭子有这么值钱么,还怕人看?
前边就是白当营地了,我实在是带不了这么多东西,原本用来御寒的加厚羽绒服看来也是多此一举局,在经过一个由牧民堆砌的石头堆时,我果断的将羽绒服留在这里,为了保险起见我将石块堆在上边用来隐藏。并将零食也留在此处。这下终于能轻装上阵了。然而等过了白当营地后,小焦却放慢了脚步,由于去年已经去过一次了,今年不想再走重复路了(本来这次东坡就只是为希夏邦马做拉练的)。原以为是开玩笑说的,看来是玩真的,在我几番劝说往前行进了一公里直接开始躺平了。这下好了,原本准备一鼓作气干到(小黄车)的,结果出师未捷心已死。我暗叹“既无意抵达大本营,何苦方才急行如风?”
无奈与不甘交织的滋味甚是难受,我只能孤身继续前进,可离开小焦我好像心里有些空茫。眼瞅着珠峰离我越来越近,不能放弃。回望白当营地的商业队压根就没有继续前进的意思,我明白白当的合影处就是他们离珠峰最近的距离,然而我与珠峰最近的距离又在哪里呢?是在大本营吗?我开始彷徨,在继续前进了一公里左右的地方,便能看到轨迹所示的乱石坡了,此时恰遇商业队从大本营归来的大哥。从大哥口中得知,他从早晨五点开始出发的,以时间来推算比我足足早了五个小时,看来是做足了准备,在告知我现在过去知道需要四个小时左右,我开始更加纠结了,是继续还是放弃。果真是勤有益,戏无功;继续走,我还需有三百海拔需要爬升,从轨迹观察还需过河、翻越乱石坡、到穷卓冰川、再到小黄车、再到BC折返点。此刻已至13:00,大脑飞速计算,以我的速度,下午五点半不知能否赶到BC折返点,算上回来的时间,晚上八点半能否赶回来?最重要的是这一时间段天气是否能保持稳定,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
一边走,一边思考,恍惚间我抬头看到了眼前的珠峰,刹那间释然了,原来我已经与珠峰近在咫尺,珠峰也已经接纳了我。我缓缓闭上了眼:我看到自己穿越乱石坡时,云层突然裂开一道金缝,珠峰主峰如天神现身,日照金山的奇景让我屏息——那光芒像是雪山在燃烧,将阴云瞬间焚为灰烬。
在返回白当时商业队已不见踪影,我料想小焦这厮已经跟随返回营地。不曾想到这货居然在我藏衣的石碓旁,枕着我的羽绒服享受日光浴,好不悠哉。
图9;珠峰就在眼前

图10;返回时俯瞰营地
Day5:俄嘎营地(4690)-卓湘营地(4000)
在昨日与小焦进行口头商讨后,我们决定,如果今天能够成功抵达卓湘营地,那么明日便可出山。因此,基于对昨日教训的总结,今日我们比前几日提前了许多,在早晨九点不到便踏上了征程。
告别俄嘎之时,云雾缭绕,如同一层层棉被般轻轻裹住了群山,直到太阳缓缓沉至乱石坡处,才微微探出脑袋。尽管下坡的路途较为轻松,但在乱石坡这一段我们仍不敢有丝毫懈怠。当行至乱石坡底部时,我选择了跟随小焦的轨迹线路,走在下方。上坡时,小焦为了照顾我,特意询问我的意见后选择了走上方的路线(这条线路并不经过巴当营地),由于沿途荆棘草木丛生,背包频繁被刮蹭,严重阻碍了前进的步伐。此次选择走下方的线路,无疑是明智之举。
回到热嘎的水源旁,我们稍作休整便继续前行。又重新回到了热嘎的大陡坡,前天下降的高度今天都需要重新爬升。我原计划一个小时登顶,显然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边频频回头观察商业队的进度,一边竭尽全力向上攀登,不敢有过多停留。然而,即便用尽全力,也难以赶上昨日遇见的商业队老大哥,在即将登顶之际,还是被他超越了。只见老哥一马当先,果然不愧为商业队中的最强存在。
路过汤湘营地时,我们在牧民房院墙的门口堵到了一只出来觅食的土拨鼠,这只小可爱逃得匆忙,一不小心跑进墙角的一个小洞里,由于洞太浅,我和焦急忙忙地一顿捣鼓,差点就抓住了它。要不是担心感染鼠疫(鼠疫杆菌),真想把它当成宠物带上呢。途经夏侬牧场时,还差点被牛欺负(母牛担心小牛崽),它冲我们飞奔而来,好在经过小牛身边后,牛妈妈便没有继续追来。这已是继上次天堂岭后,第二次被牛追着跑,哎,真是在哪里都被欺负。
在距离措朗湖不远的地方,我竟然幸运地蹭到了一瓶来自户外小姐姐的红牛。在这远离都市的几日,最让我惦记的饮品便是可乐与红牛,小姐姐的这番慷慨之举犹如雪中送炭,真是个超级好人。可惜行色匆匆,未能留下联系方式,否则出山后定要邀请你吃顿便饭,以表达感激之情。
这一路走来,除俄嘎外,其他路段几乎都有间歇性的移动信号。再次蹭小焦的热点与家人通话后,我们开始了最后的下降路段。卓湘营地坐落在一片高山草甸之间,这里植被茂密,野杜鹃零星点缀在绿毯上,宛如一幅绚丽的水墨画卷。17:30,我已顺利搭好帐篷,难得有机会欣赏如此美景,静静地看着远山轮廓在暮色中渐渐模糊。
图11,下降到乱石坡,给小焦个特写

图12;乱石坡底,小焦与牛狭路相逢
图13;这块石头像不像**

图14;过小溪

图15;高山草甸之下便是卓湘营地

图16;卓湘营地
第六天:卓湘营地(4000米)-晓乌拉垭口(4900米)-优帕村-曲当乡
清晨五点半,天还未亮,营地仍沉浸在宁静之中,而我已然起身烧水煮饭。昨日抵达营地时,已有五六顶帐篷,天色未暗,又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人,似乎不止一个队伍。此刻,他们还沉浸在梦乡,不知是否被我的动静吵到。但出山的迫切让我无暇顾及太多,昨日焦问我出发时间,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五点半做饭,六点半出发,不可再贪睡。
六点半,天刚蒙蒙亮,我与焦整装待发。与焦牛棚同榻的小伙原本要跟随我们下撤的,最后时刻又被队员策反,看来今天仍是我们二人同行。沿着河边的沼泽泥坑路前行了两小时,终于到达晓乌拉垭口沟底,约莫四五公里。这段路虽无太多爬升,却异常艰难,石头与淤泥交替,费脚之至。
今日最艰难的挑战来临,这将是一场漫长的考验。换我一马当先,焦则在我身后缓缓跟随,爬升近一小时,太阳终于跃出山头,好天气终未负我。尽管脚步缓慢,但出山的渴望让我充满力量。谷底向上的第一大陡坡颇为险峻,几处轻微山体滑坡令人心惊。激情虽盛,一个半小时的努力才登上第一个平台,得以稍作休息。焦递来一支烟,指着右斜上方告诉我:“上次我便是从那边爬上去,走的另一条路。”那是一条虽有轨迹却鲜少有人走的加强版路线,去年焦在恶劣环境下,凭借钢铁意志才得以走出,差点变成路标。
从4000米到4900米的爬升绝不是盖的,翻过一个个平台,已近11:00,海拔却仅至4450米。初时的冲劲渐渐消散,顺其自然吧。休息时,拿出满是雨水的帐篷晾晒,多少减轻些负重。几经折腾,终于在14点20分,用时六小时登上晓乌拉垭口。
接下来是一路陡降,小焦自攀登垭口起便有气无力,下山时更被我远远甩开,每次需要我等许久。直到第一个红旗处,他彻底跟不上。从这里开始我的联通/电信恢复信号,在与家人简短通话后,为能联系到回日喀则的车辆,提前出发。
17:56,抵达珠峰东坡起点牌子处,标志此次反穿用时五天半时间结束。我在下方大水池处等了焦半小时,见他一瘸一拐走来。此次行程,他被我的节奏彻底拉爆。
总的来说,珠峰东坡环线比较成熟,并不算虐,排除高反的因素,还是比较适合大部分驴友徒步。
图17;烧水,做饭

图18;沟底

图19;太阳出来了
图20;回眸雪山

图21;到晓乌拉垭口了

图21;珠峰东坡起点标识牌

图22;大水池

总的来说,珠峰东坡环线比较成熟,并不算虐,排除高反的因素,还是比较适合大部分驴友徒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