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独具的建筑文化遗产,并没有大大方方于世人、于四方游客尽情地展示。
却要隔一栅栏行购票参观的套路,实在是份因小失大的格局。

历史的亮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本该给予最充分地传承。
却要在银俩上斤斤计较,想来那些建筑物的原主人地下有知,不知会是怎样个惭愧、顿足感叹?

最初为婚丧喜事、科举中榜举行仪式的懿德堂大厅,如今已演化为弦琶琮铮,吴语软糯,评弹艺人一袭长衫、一把琵琶,于内评弹哼唱的书场。
站在门外望内,高敞宽阔的大厅很是气派。明间上方悬挂着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所书的 “懿德堂” 堂匾,正中上方檀子饰有一副意喻“步步高升”、“平生三级”的鎏金花瓶插戟图案的包袱锦,光彩如初。该有的含义不言自明,尽是生官发财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