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漫步打卡:探寻千年文明的足迹 - 江苏 - 8264户外手机版

  江苏

三伏天我不愿意往外跑,这几天受台风的正面影响,天气着实凉快了不少,趁台风卷来的好天气出去走走。今天的旅游地是淮安,现在是乘“苏超”的东风,旅游景点一律免票。四十年前因工作原因我还在淮安住过半个月,今天聊作故地重游,重游既是重游但故地已非故地,几十年的变化太大,过去了的地方回不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感觉春天才过去不久一年又过一半多,能去走走的地方我都不想错过,虽然错过也没什么,就像生活中我们会错过很多东西。要是没错过,那就会得到些东西,最少是见识和快乐吧。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地处江淮平原东部,坐落在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在历史和地理的座标上,可圈可点的淮安是应当留下记忆的。淮安在历史上的地位因水而兴,几度沉浮。秦汉时期,境内设县(如淮阴县),依托淮河发展。淮安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优美的自然生态。

无论是追寻伟人足迹、探索古城历史、领略运河风情,还是享受生态休闲,淮安值得来走一走。汉代风云人物韩信的老家这在这里,太史公的《史记·淮阴侯列传》开篇即载:“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今淮安)人也。”司马迁笔下的淮阴侯,是天才与缺陷并存的复杂英雄。今天来到了淮安难免不想到这位复杂悲情英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句话可以用到韩信这哥们身上。

上午十点到淮安河下古镇,此时雨水跟随而来,下雨对拍照有影响,我只能想法拍好雨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把握好自己的情绪,雨里走一回。一个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是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之一。古镇石板路蜿蜒曲折,在雨中游古镇兴依旧很浓,夏天的雨还是自带喜庆,雨水洗涤过的凌霄花觉得很亲人了。

  
  河下古镇的明清建筑林立,古韵浓郁,因为下雨天游客不多。要说河下古镇形成的年代可以上溯到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的时间。但脚下的古镇是2003年10月才修复开放的新古镇。

中国漕运博物馆位于江苏淮安,是国内唯一展示漕运历史的专题博物馆。“漕运”用人话说就是“古代京师税粮定向水运体系”,“漕”字还藏着历史密码,是水上的帝国命脉。明代的淮安,地处黄河、淮河、运河交汇处,成为“漕运咽喉”,漕运总督署。人算不如天算,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黄河不再经淮河入海,淮安“三水交汇”地理优势丧失。

漕运浓缩了从春秋战国时开始2000年中央集权的物流智慧,但从1855年黄河改道后运河淤塞;1901年清廷废止漕运。漕运作为前工业时代规模最大的国家物流工程,算是那个时代的国企。漕运最后被现代技术的海运、铁路运输所替代,历史的车轮总还是滚滚向前的。

漕运博物馆里广场上有一些大型建筑用石材,这是在遗址地层中出土了大量石构件。博物馆选取典型残件作为“漕运权力象征物”陈列,让观众直观感受漕运中枢的庄严。一下就把你回到遥远的年代。漕运史实则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学:从秦汉的集权试验,到唐宋的商贸繁荣,再到明清的制度异化,最终在工业文明浪潮中谢幕。

淮安府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府级官衙建筑群,被誉为“天下第一衙署”,又因漕运总督常借府署议事,其规制远超普通府衙。全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明清府级官署,除了江苏淮安府署,另一座正是河南南阳府衙。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