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杜鹃花开,绽问禅心,为你守候 - 湖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端午时节,被央视这个视频刷屏,“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漓江文学奖获得者刘楚昕,发表感言是追忆亡故女友,几度落泪中断,声音颤抖,山丘永在,而等候的人不会永远停留!

翻看徒步山川,穿过岁月的山丘,远久的相册,听李宗盛的《山丘》一遍又一遍,也许是80后人独有的感悟,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己是泪中人!

徒步山川,走出泥潭,将会是另一片广阔的天,借着天台山禅道和天马寨杜鹃花开两次次徒步的经历,引申这次游记的主题,越过山丘,杜鹃花开,禅心问道,守候为心。
有时候会问,徒步的尽头会是什么?背起背包,
走上一条不知通向哪里的山路。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也不确定能走多远,可你仍愿意出发。

也许,这正是徒步最迷人的地方。是风景,也是自己我们走进自然,穿越树林、山脊、溪流,仿佛是在靠近远方,其实,更是在靠近自己。

徒步教会我们专注当下,感受身体的节奏,也让我们学会在疲惫中找到平静。有些山丘,本就该独自翻越!
徒步也是孤独,也许是相遇,也许是约朋友一起出发,也许是在路上,遇见一个又一个素不相识却温暖同行的朋友。

一句简单的“加油”,一个分享的能量棒,都成了那段旅途最真实的记忆。

徒步真正让人眷恋的,不是终点,而是这一段段“正在路上”的时光。你不再执着目的地,而是享受每一步带来的变化。
所以,徒步的尽头会是什么?也许是你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也许,是你重新认识自己的起点。


如果你也在寻找某种答案,不妨踏上一段路。也许答案,就藏在风里、藏在泥土里,藏在你遇见的下一个人身上。
喜欢文字的记录,有力量的震撼。信念感和意念执行。把游记当做顿悟的灵感的种子,难得端午小雨淅沥,安坐凉亭下,静观晨雨行。

望山丘远立,我想我要为前几次的徒步记录点什么。 文字,是情感的塑造者与净化者;徒步,是向山川朝圣的古老步伐;山川,是接纳并重塑徒步者的永恒道场。

文字使我们得以体验自身生活中可能永远无法经历的情感和情境。 每一步的体验、每一刻的感受、与同行者的交流、与山川的对话,共同构成了旅程不可分割的意义。
所有在“山丘”上行走的人。越过人生的每一个山丘,其实更是越过更强大的自己。真正的巅峰不在远方,而在一次次超越后,内心生长出的辽阔与坚韧。

攀山不是征服群山,而是拥抱更高处的自己,山的尽头,站着被风雨打磨后的新生,翻过山丘才懂,最难翻越的,是昨天的自己。

人生最美的风景,是翻过山丘时,望见灵魂的光芒正与朝阳同频。
李宗盛《山丘》 |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十年磨一剑,积累了半生的经验和感悟,用十年时间精雕细琢出来的的人生写照。

李宗盛的词写出了每个人的心底的秘密,这首歌写给他自己也是写给每一个人。人生不是平坦通途,每一次的磨难、挫折诱惑甚至幸福和安逸都是考验自己的一座又一座的“山丘”。

山丘唱出了历遍人间世事的淡然,他沙哑、略带哽咽的音色,仿佛是岁月刻下的纹路,每一个咬字、每一次气息的颤动,都像在诉说亲历的故事。

人的一生,有得必有失,有喧闹就有孤独,我们终究要学会独自面对生活的起伏波折,接受那“无人等候”的时刻,最终面对自己,和自己和解。
借用两次的徒步故事和照片有感而发,《杜鹃花开》和《天台山守候》给懂得人一份感愁和体会。

天马寨的杜鹃花开,是大地酝酿一年后,向苍穹投递的一封用生命写就的炽热情书。它不只是春天的风景,更是自然之力的狂野宣言,是生命意志的璀璨爆发。
赴一场天马寨的杜鹃花事,是奔赴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灵魂的共振,更是在漫山遍野的怒放中,照见生命最本真、最磅礴、最无畏的模样。


我曾以为风有约花不误,岁岁年年不相负,可后来才懂,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儿,也没有一朵花,到最后还是花。

我对蝉说,他日再见,要待来年,蝉对我说,他日重逢,要等来生。半生花开,半生花落,回首过往半生路,七分酸楚三分甜。
许多以前不相信的东西现在都信了,比如命运,比如缘分,比如轮回,比如因果。

人生聚散本是常态,因缘而起皆是注定,一念既是一劫,一念放下便是重生,心随境变是无奈,亦是勇, 给时间时间,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余生平,往事尽,福暖四季,风和渐起。

春日,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绽放,彩蝶纷飞,为山林添一抹灵动;杜鹃花开美文。暮色漫上来时,满山红潮开始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