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秘境大环线,找寻灵魂深处的自由(五)彭镇老街 观音阁百年老茶馆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长嘴壶腹中,

总泊着一片未醒的晨光,

天井漏下的光斑,

像一片一片的碎碗,

在历史烟尘中细语中,

迈入百年老茶馆的木门。


茶垢在碗底静静生长,

长成古树年轮模样,

烟杆磕碰间,

抖落几粒光绪年间的鸟鸣,

竹椅吱呀摇动,

把昨日与今日并排。


日影爬上八仙桌,

把瓷盅斟满琥珀色的寂静,

茶烟缭绕蜿蜒,

将茶香楔进梁上榫卯之间,

等茶渍漫过斑驳的窗棂,

在时光的脉络里生根发芽。


彭镇老街位于四川成都市双流区,现存建筑以灰瓦白墙砖木结构为主,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曾称永丰场),具有典型川西传统街巷风貌 。

估计听说过这个老街的人不多,以前我也没关注过。但见到老友蔚蓝去年及今年6月两次到川西都来过这里,看街上那观音阁百年老茶馆。于是查了下资料,这才得知这家观音阁百年老茶馆2024年底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评审认为其"完整保存了中国西南地区市井茶文化的活态样本",于是此次川西行也特地绕到这看看百年老茶馆的风貌。

2025年7月10日一早离开宾馆,7点就到了老街,店铺大多没开门,街上很是寂静。

抬头看屋顶,一只橘猫正轻巧地跨过屋脊。

彭镇老街现存建筑多为清末至民国时期建造,主街宽度在3-5米间,看起来很朴实无华。业态主要以茶馆为主,还打造有比较文艺的书局、咖啡屋、美食店等二十多处特色点,与传统剃头铺、铁匠铺、竹编坊共生,形成一个独特的市井生态圈。

成都的麻将和茶文化是结合在一起的,喝茶打麻将。

观音阁老茶馆位于老街中部,原址为明代修建的观音庙,在150年前的彭镇火灾中奇迹般幸存,被民间视为观音显灵之地。民国初期改建为茶馆,沿用"观音阁"之名,为四川唯一完整保留清代老虎灶的茶馆;建筑为小青瓦屋顶、木梁穿斗结构,砖木混合墙体;自然采光通过屋顶亮瓦与天窗实现,形成特殊光影效果;茶馆内千脚泥地面经百年踩踏形成独特坑洼纹理。

老茶馆内里早已被时光刷洗得陈旧黯黑,像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苍老灵魂,只是用岁月无声地述说着一切。木桌竹椅,无不缺了角或者绽开了罅缝,那缝隙像久经风霜老人面上的深痕,深嵌着几代茶客们坐穿的光阴。斑驳墙面上有不少上世纪红色年代的宣传画、标语、毛主席画像等印记,一切用具等也都是上世纪的物件,如八仙桌、竹靠椅、摆钟、竹编壳热水瓶、青花瓷罐等等。

观音阁老茶馆坚持传统运营模式,每日凌晨4点生火烧水,使用直径1.2米的铝制烧水锅,花上十元喝茶,就可以随便拍照了。但我们去时只有7点多,茶客还没几个。

老友蔚蓝之前去时没这么早,茶客比较多了,分享一些他当时拍的照片。

茶客们多是当地的老人,他们的背驼着如一张张满弓,步履缓慢沉重得像土地缓缓翻动的节奏。他们在这打牌,聊着日常,乡里邻舍的闲事,喝起茶来也毫不讲究什么文雅体态,茶水也普通得很,不过些微温润或略烫口而已。茶具是粗瓷的盖碗,边边沿沿也时常被磕豁了一两个小缺口,他们毫不在意,粗大的手指端着碗,吹着气,轻轻把茶拨入口中慢慢喝下去,喝一口便是一口的人生味道。

这位大叔的架势可不是盖的,就在老茶馆隔壁。

老理发店,只是这椅子看起来是自做的,不是那种铁的转椅。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