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中华龙脊上——鳌太重装穿越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鳌太线是一条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线路,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整条穿越路线70-80公里,经过鳌山、太白山梁,最终到达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最高海拔3767.62米,两山之间平均海拔3566米,要翻越17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其中大部分为无人区。因此鳌太线也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

鳌太线所在的秦岭山脉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鳌太线以气候变化莫测著称,比一般的高山地区气候更复杂多变,素有“一天之内历四季,十里不同天”、”六月积雪“之说。鳌太穿越线因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而成为中国十大艰险户外线路之一,也是国内死亡率最高的一条户外路线,政府于2018年出台公告——禁止“鳌太穿越”。高死亡率和政府公告的出台并没有阻止山友们的脚步,每年仍有无数山友们前去徒步探险。

2018年底才加入到户外徒步队伍中的我,听闻了太多关于鳌太穿越的故事,对鳌太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三年疫情后,终于在今年端午节前夕成行,同伴是曾两次独自穿越鳌太线的河岸。

6月16日

乘Z105列车,目的地宝鸡

6月17日。

经过14个多小时行程,中午12点半抵达宝鸡。打车到宝鸡长途汽车站,再坐长途车,16点到达太白县城——嘴头镇。入住酒店放下背包,直接去太白县的小吃城寻找特色美食。小吃城里汇聚着各种小吃,但是我特别推荐洋芋糍粑。洋芋糍粑是太白县特有的小吃,把煮熟的土豆放进大石头臼中,用木槌反复捶打,最后成了黏黏糯糯的糍粑,再加上各种佐料,就是一碗美味的洋芋糍粑。




6月18日。

据说端午节前后是鳌太穿越严管时期,在主要进出山口都有人值守,为此,我们决定尽早进山。凌晨2点多出酒店门,此时夜空中飘着牛毛细雨,酒店张老板热情的开车将我们送到塘口村上面的水库工地附近。

顺利的找到了塘口的进山口(海拔约1750米)。先将雨衣雨裤防水鞋套头灯穿戴整齐,背上背包正式开启鳌太穿越。尽管夜色正浓,雨势渐大,却丝毫没有影响此时将要开启穿越的激动心情。

趁着夜色穿行在杂草茂密的的山道上,遇到黑色排水管,右转上行。

雨越来愈大,泥路湿滑,对岸一直在前方探路,我在后面小心翼翼跟从着。

上行不久,就转入密林中的石头沟,大大小小石头上覆盖着青苔。夜色和密雨模糊了路迹,幸亏对岸在前面几次反复探路。

五点多,天色渐明,终于走完了湿滑的石头沟,走进密林山道上。

6:20到达海拔2600米的警示牌。

一路上盛开着的野牡丹。

雨中的火烧坡。

盛开的杜鹃花。

8:30到达2900米营地,遇到两位更早进山在此露营避雨的山友。

虽穿着雨衣雨裤防水鞋套,但是经过几个小时的雨中行走,浑身还是湿透了,对岸决定在2900米营地(海拔2985米)扎营休息,等待雨停。

2900米营地的水源就在行进的山路边,很容易看到,水源丰富且水质好。

山里的雨时大时小、没完没了下了一天一夜,在此露营避雨的决定十分正确。

听雨入眠、睡醒烧火做饭,也算是鳌太穿越中难得的休闲时光。

啤酒配焦糖瓜子和五香花生米。

6月19日。

睡到自然醒,帐篷外的雨声渐小。早餐油茶燕麦片,简单热量高。

走出帐篷,原来四人的营地,又多了一顶帐篷。交流后得知,这位穿越者昨晚在盆景园上面露营,遇到狂风而且有高反,同行的另一位伙伴又不见踪影,只好下撤到2900米营地露营。看着这位山友的公园自动式帐篷,我庆幸他及时下撤,同时好奇他的同伴半夜里能去哪里呢?没想到当天下午水窝子营地就遇到这位神秘失踪的山友。另外,在鳌太上使用公园自动帐篷,无疑是给自己增添无法预知的危险(第三天经过2800营地时遇到一位被大风刮走自动帐篷和睡袋的23岁的独行穿越者)。

8点多雨终于停了,收拾东西,准备出发。

目的地水窝子营地(海拔3207米),途经:松树林、盆景园、白起庙、旧新导航架、西跑马梁、西药王庙、麦秸岭。

漫山遍野盛开杜鹃花的盆景园,惹得我一再驻足惊叹:太美了。

不起眼的白起庙,很容易错过。

去往鳌山的路上,第四季冰川遗留的巨石越来越多。


旧导航架——鳌山的标志物。据说遇到大雾天气很多人在此迷失方向,左转向新导航架方向行进,如果沿着旧导航架前行应该是23公里出山口方向。遇到一行十几人的穿越队伍,第二天在飞机梁上再次偶遇。


起伏的西跑马梁上布满怪石奇石。

新导航架。

起伏的西跑马梁上布满怪石奇石。



西药王庙,据说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药,故建庙祭祀。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