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茶马古道千年蹄印,才能看到真正的-虎跳峡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虎跳峡高路,他最早出现在世人面前,是上世纪30年代.1931年,美籍奥地利学者兼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带着他的探险队伍第一次成功穿越了虎跳峡,成为第一个穿越虎跳峡的西方探险.洛克被虎跳峡峡谷的壮美所震撼,曾三次游历考察虎跳峡,流连忘返,详细记录了峡谷中的风光、地形地貌、植被和村寨概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虎跳峡的照片,将其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1947年洛克根据考察材料撰写了被无数西方背包客视为云南旅行圣经的巅峰之作《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使虎跳峡高路徒步线在西方世界名声大噪.而虎跳峡真正为国人所知并开发展成景区,则是在1986年中国长江漂流探险队成功漂过长江最险段一虎跳峡,创造了无动力漂流史上的一个奇迹之后.如今,虎跳峡上的马铃声已渐渐远去,现代化交通工具取代了昔日人背马驮的运输方式,马帮已成为历史,但虎跳峡高路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迷人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徒步爱好者,现已成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群行走的公认徒步旅游胜地,是名副其实的为数不多的“活着的茶马古道”,拥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峡谷"“世界十大经典徒步路线之-”“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中国十大最美徒步路线之一"等美誉.
这段纵贯哈巴雪山半山腰的小路是外国背包客的徒步天堂,口口相传的荣誉让它近几年一跃成为国内户外圈的当红徒步路线.

【行程安排】:

D0(8月9日):全国各地→丽江

行程:乘飞机/火车抵达丽江,入住古城周边客栈.海拔(约2400米),晚上可在古城散步.

住宿:丽江古城客栈

D1(8月10日):丽江→纳西雅阁→中途客栈

上午:8:00从丽江乘车约1.5小时到虎跳峡镇,稍作休整后开始徒步.先走“24道拐”爬坡路段,沿途俯瞰金沙江峡谷,感受壮丽风光.

下午:预计16:00抵达中途客栈,海拔约2600米,入住后稍作休息,傍晚可欣赏峡谷风光.

徒步:约11公里,耗时4 - 6小时,难度中等.

住宿:中途客栈

D2(8月11日):中途客栈→龙洞瀑布→张老师客栈→飞来寺

上午:早餐后继续沿高路徒步,经过龙洞瀑布,悬崖打卡点,近距离感受江水奔腾.

【第一天】:纳西雅格-28道拐-中途客栈(Halfway)


清晨的虎跳峡笼罩在薄薄的雨雾中,远处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在阴云的遮掩下若隐若现,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今天的行程是从纳西雅格出发,穿越著名的28道拐,最终抵达中途客栈(Halfway).天气并不理想,阴沉的天空偶尔飘下阵阵细雨,但这样的天气反而为徒步增添了几分野性与诗意.


徒步的起点纳西雅格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庄,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马帮歇脚的地方.古老的木屋和石板路依稀保留着往日的痕迹,仿佛能听到马帮铃铛的回响.从这里出发,一路沿着陡峭的山路向上,很快便进入了28道拐的爬升段.


28道拐是虎跳峡高路徒步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段,连续之字形的陡坡让无数徒步者又爱又恨.阴雨天气使得石板路变得湿滑,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雨水混着汗水从额角滑落,呼吸在湿冷的空气中凝成白雾.每拐过一道弯,视野便开阔一分,脚下金沙江的咆哮声愈发清晰,仿佛在催促着徒步者继续向前.


28道拐,这段路最初是由马帮商客和当地村民为了避开江边的险滩而开辟的.如今,虽然马帮已消失,但陡峭的石阶和马蹄印仍刻着岁月的痕迹.途中偶尔会遇到驮物资的骡子,叮咚的铃声在山谷中回荡,仿佛与过去的时空交错.


小小队员,6岁半的小女孩“小葡萄”,被这一段磨的没脾气,最后给她安排了一匹骡子,驼她上来.上来后,在比她大几岁廷哥和诺诺的嘻戏挑逗中掩面偷偷哭了起来.大人们轮流安慰……在接下来的行程里,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我特意引导她和我走在一起,我们玩词语接龙,脑筋急转急转弯,摘蘑菇,认植物等.避开了妈妈呵护和例外几位小朋友的影响.他表现出果敢、坚强、独立的特性.其实她很棒的,除了刚开始骑骡子这一段,全程80来公里,她都走了下来.在上坡过程中,比大多数成年人都快.能感受到到一股傲气,坚韧的精神.


爬完28道拐,终于到达山顶的小卖部.这里是一位当地老人经营的简易休息点,提供矿泉水、红牛和简单的零食.老人说,这个小卖部已经开了10来年了,最初是为了给过往的马帮提供补给,如今则成为徒步者歇脚的重要站点.在这里喝一瓶冰凉的矿泉水,仿佛能感受到马帮时代的艰辛与坚韧.


继续前行,便到达茶马客栈.这座客栈建于上世纪90年代,保留了茶马古道上的传统建筑风格.客栈的老板是一位热情的纳西族大叔,他会向游客讲述茶马古道的历史和马帮故事.在这里喝一杯热茶,听一段往事,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马帮络绎不绝的年代.


途中还有一个由当地村民搭建的简易咖啡摊,提供现磨咖啡和手工饼干.还有一些当季野生水果,摊主是一位年轻人,他说自己曾经在外打工,后来回到家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徒步者感受到虎跳峡的温暖.在雨中喝一杯热咖啡,望着远处被云雾遮挡的玉龙雪山,别有一番滋味.


继续走在陡峭山腰小路上,山路逐渐平缓,雨也渐渐停了.云雾散开的片刻,玉龙雪山的山脊露出真容,宛如一幅水墨画.再经过一段缓上坡马路,终于看到了中途客栈(Halfway)的标志——那个著名的“天下第一厕”和面朝雪山的“爽死你阳台”,这个名字直白得可爱,雨天里却成了最治愈的角落.坐在藤椅上看雨雾漫过对岸的山,远处的金沙江只剩一条隐约的银线.原来“爽”不一定是大汗淋漓的畅快,也可以是风雨里的片刻安稳:知道前面还有路要走,但此刻,能和雨、和山、和疲惫的自己好好待着,就够了.


客栈的木质结构透着岁月的温暖,阳台正对玉龙雪山,脚下是深邃的峡谷.尽管天气阴沉,但云雾缭绕的雪山反而多了一份朦胧的美.赶紧拿出相机拍了几张照片,虽然不如晴天的震撼,但雨中的虎跳峡更显苍茫和原始.


晚餐是客栈的招牌土鸡野生菌火锅,热腾腾的汤锅驱散了雨天的寒意.队友围坐在一起,分享路上的见闻和笑声.入住的是标间,简单的木床和厚厚的被子让人感到踏实.窗外雨声淅沥,反而衬得房间内更加温馨.


阴雨和陡坡是途中的艰难,而坚持和互助则是照亮前路的光.28道拐的艰辛让人一度想要放弃,但登顶后的成就感和中途客栈的温暖让一切值得.雨中的虎跳峡少了游客的喧嚣,多了自然的野性,反而更接近徒步的本质——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和解.


明天的行程是从中途客栈到中虎跳,一路下坡,风景更加险峻壮观.希望天气能好转,期待看到阳光下的金沙江和虎跳石.今晚要早睡,为明天的徒步积蓄力量.


【第二天】:中途客栈→龙洞瀑布→悬崖打卡点-张老师客栈.


07:30 中途客栈·雨中告别


清晨的中途客栈被细雨笼罩,哈巴雪山隐在流动的雾霭之后.在著名的"爽死你阳台"拍了最后一组照片——木质栏杆上凝结的雨珠、被雨水洗得发亮的山径,以及阳台上那面被无数徒步者签名的旗帜.07:50在客栈咖啡台点了杯云南小粒手冲,看着水汽在杯口氤氲成山峦的形状,终于不舍地背上行囊.


沿着湿滑的小路行走约1小时后,突然出现一段开凿在绝壁上的天奇观.这里是当地村民三十年前自发凿出的过人小路,原本只是放羊人避雨的石檐,如今成为虎跳峡最出片的秘境.云雾偶尔散开的刹那,玉龙雪山的岩壁如天神之剑直插金沙江.阴天的小雨像层滤镜,让悬崖边的“人生照片”多了份朦胧的勇.站在几乎悬空的岩石上时,风裹着雨打在脸上,脚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那一刻忽然懂了:所谓“人生高光”,往往藏在敢把自己交给未知的瞬间里.不是没有怕,是怕的时候,脚还在往前挪.


队员们轮流在崖边巨石上拍摄"悬浮照",后来至少有四人将此设为微信头像——云雾中衣袂飞扬的身影,仿佛下一秒就要乘风归去.


左拐,在切过几个弯后,轰鸣声先行抵达.龙洞瀑布是从哈巴雪山岩缝中涌出的冰川融水,纳西人称它为"金沙江的银发簪".连续的降雨使瀑布水量增至平常的三倍.龙洞瀑布下的水雾漫过镜头,拍出来的照片总带着点模糊的温柔.水流撞在岩石上碎成千万颗珠子,再落进潭里成了新的涟漪.就像这一路的累,爬坡时的喘、踩过水洼的湿,到最后都成了回望时的轻描淡写——艰难会碎,但碎了之后,会变成滋养勇气的养分.我们换上冲锋衣裤,轮流冲进瀑布里拍照打卡,几个会跳舞的队员,在水幕中跳着“龙舟摇” ,水流冲击着徒步的疲惫.当地人说这是茶马古道赶马人传统的"净身仪式",飞泻的瀑布洗去尘埃,也洗去倦意.


最后一段下坡路成为泥泞的滑梯,不得不抓着路边灌木减速.当看到张老师客栈标志性的黄色屋檐时,裤腿已溅满斑驳的泥点.这座由本地教师张波于2003年创建的客栈,最初只是为迷路徒步者提供热茶的歇脚处,如今已成为中虎跳的坐标原点.我们坐在挂户外俱乐部旗帜旧物的餐厅里,吃着刚出锅的土豆牛肉盖浇饭,房间外面有一长约3米的老旧石臼洗手台,驴友们都在这里擦洗装备和刷鞋.


换上干净衣物短暂休息后,坐上前往飞来寺的小巴车.回头望时,那些曾让心跳加速的悬崖、雾气里若隐若现的瀑布、还有客栈阳台上被雨水洗得发亮的木栏,云雾正在缝合山峦的裂口.7小时车程中,记忆反复播放着这两日的画面:22.6公里的路,走得不算快,却踩得很实.雨停时抬头,云隙里漏下点光,照在沾满泥点的裤脚上.忽然明白,徒步和人生多像啊.没有永远的晴天,也没有跨不过的峡谷,重要的是每一步落下时,都清楚自己在走向哪里.而那些湿透的衣角、磨红的脚踝、镜头里的笑,都是给勇敢者的勋章.


下山后,是心里多了点东西——虎跳峡的雨停了,但有些感悟,才刚刚开始发芽.


明天即将进入雨崩徒步,听说那里都是留守藏族村落、冰川末端的绿松石海子.希望神瀑的圣水能洗净疲惫,期待在梅里雪山的注视下,继续用脚步丈量横断山脉的褶皱.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