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晨登雷峰塔 - 山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净慈寺,又名净慈禅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乃吴越王钱谬为永明禅师所建,原名慧日永明院,已逾千年。北宋改名寿宁禅院,南宋又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清康熙皇帝改名为“净慈禅寺”。净慈寺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与灵隐寺并称南北两山之最。永明禅师为净慈寺的开山祖师。

净慈寺在历史上几经兴衰,屡毁屡建。南宋时期,被朝廷评定为江南禅院“五山”之一。明、清以后屡有毁建。
至2001年,净慈寺占地面积扩至12.30万平方米,分前、中、后三重大殿,现有金刚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钟楼等建筑。现任方丈为戒清法师。净慈寺历史上因高僧辈出,佛法昌隆,在国内外有深远影响。日本曹洞宗,视净慈寺为其祖庭。因寺内钟声洪亮,“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净慈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钟”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重要遗产构成要素。

1983年,净慈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净慈寺是佛教界对外友好交往的重要窗口,是杭州重要的佛教旅游胜地,在杭州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南屏晚钟为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净慈寺山门前的古樟树左右各立一个御碑亭。东边亭内有清康熙皇帝题写“南屏晚钟”景碑及对联一副,西边亭内有清乾隆皇帝御书诗碑。
“南屏晚钟”初见于北宋张择端之画,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
2013年3月,包括“南屏晚钟”在内的“西湖十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康熙再临净慈寺,手书“净慈寺”寺额和“西峰”两字。改景名为“南屏晓钟”,御书四字为十景之一,恭摹勒石建亭于此。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御书“敕建净慈禅寺”门额,“正法眼藏”殿额,将“南屏晓钟”改为“南屏晚钟”。 “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钟”因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净慈禅寺改复建规划以“信仰着陆”为营造缘起,在历史人文与祖师信仰的传承基础上,将文化美学、信仰禅意融入空间营造、寺院生活之中。寺院规划以类宋建筑为主基调,保留中轴的清代建筑,沿轴线对称布置配殿,辅以宋式园林。
净慈寺现有建筑面积13635平方米,分前、中、后三重大殿,其中金刚殿、大雄宝殿、演法堂、释迦殿、观音殿、济公殿是符合寺院建筑形制的,其他建筑皆为原占用寺院的单位所遗留下来的,归还寺院后沿用。中间的大雄宝殿于1960年重修,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屋顶,十分端正庄严。在中轴线大雄宝殿西列有济祖殿,殿前有运木古井一口,这是净慈寺最具传奇色彩的殿堂,殿内供奉着济公像。
由前至后,建筑布置顺序如下:放生池——照壁——山门(左右各有御碑亭)——金刚殿(门额上挂“敕建净慈禅寺”匾额)——大雄宝殿(弘一法师手书“具平等相”匾额)——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正中阿弥陀佛,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寺东部有永明塔院,为纪念永明延寿大师而建。

金刚殿,也即山门殿。始建于吴越国时,中峰弥勒铜像一尊,后绘韦驮像一尊,左右两壁绘有灵山、净土二会,塑执金刚神像二尊。在南宋绍兴初年被毁,咸淳年间复建。此后历代经多次毁建。现存的金刚殿为1985年重建,坐南朝北。为单层歇山顶样式,正门门楣悬挂有乾隆御赐“敕建净慈禅寺”竖额。殿中供奉大肚弥勒像,后为护法天尊韦驮像,左右附两尊金刚神像,与一般寺院的四大天王不同,富有特色,故称金刚殿。金刚殿一般不举行法事。

大雄宝殿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高22.15米,24根高15米的圆柱保持明代古建筑外形,琉璃瓦歇山顶屋面。殿前“具平等相”匾额为弘一法师手迹。殿内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莲花座花瓣1000枚,每1枚花叶雕刻1尊佛像,故又称“千佛朝毗卢”。佛像由青铜浇铸,重达60吨。
南宋绍兴初年被毁,绍兴九年(1139年)复建。此后历代经多次毁建,现在的大殿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重修。外墙四周石条上镌刻有楹联,乃当年重修时邀请佛教界长老与著名书法家所撰。
供奉的老沉香木


观音殿是净慈寺保留较久的木结构建筑。20世纪80年代重修,供奉两尊观音菩萨像,靠前者是木雕千手千眼观音像,后面是古老的石雕观音像。
始建南宋景定年间(1260年~1264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遭损毁,而后住持祖芳道联重建。观音殿两侧悬挂有往生莲位与延生禄位,在一些普佛类法事中承担着回向的功能。在观音菩萨圣诞、观音出家、观音成道日时皆作为主要的法事场所。在水陆法会中,观音殿也作为外坛之一的楞严坛,由法师们诵《楞严经》七日。日常作为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执行超度法事的场所。因民间对观音的信仰甚为普及,故观音殿也是净慈寺内参观游人较多的殿宇,大部分游客皆在此礼拜发愿。

净慈寺中的演法堂在吴越时期便已存在,时为佛教巨著《宗镜录》的诞生地“宗镜堂”。北宋建隆二年(961年),在净慈寺首任住持道潜禅师圆寂后,忠懿王恭请正在重兴北山灵隐寺的法眼宗三世、净土宗六祖延寿大师迁永明院任新住持,延寿大师于作“宗镜堂”,高树法幢、大开法化达十五年之久,并作有佛教巨著《宗镜录》一百卷,海内外学者慕其高行纷至沓来,永明院遂成为吴越国都内最有影响力的佛教寺院,盛极一时。
旧时,演法堂以讲经说法为主。现今演法堂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主要用于传授居士三阪五戒和方丈讲经说法的场所,甚少对外开放。
三圣殿:自大雄宝殿后拾级而上,中轴线上坐落三圣殿,殿内供奉西方三圣,正中阿弥陀佛,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大殿西侧是千手千眼观音殿。


释迦殿坐落于净慈寺的最高点,为近年新建,于此俯视远眺,可将净慈寺恢弘的建筑群尽收眼底,而且雷峰塔及西子湖胜景皆在其中。释迦殿主供释迦牟尼法身像,两侧奉有药师佛法身及天王像。四周墙壁嵌有药师琉璃宝塔数座,当洛佛节、释迦牟尼佛圣诞、出家、成道日及药师如来圣诞等庆典节日皆为主要的仪式场所。


恭迎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日祈福法会:10月31日(农历九月廿九)杭州净慈寺庄严启建恭迎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日祈福法会。以此法会殊胜功德回向护法善信身心安乐,清净无染,消灾延寿,福慧圆满。

游览净慈寺当天刚好遇到恭迎药师琉璃光如来圣诞日祈福法会,佛前上三炷香,给家人祈福平安。
远观对面的雷峰塔

钟楼位于净慈寺金刚殿西侧,进山门右转,是三檐歇山顶,楼内悬挂巨型铜钟,撞之钟声响彻湖山,是为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钟也。初建年代无历史记载,相传为吴越时期,至正年间住持东屿德海重建。洪武十一年(1378年)住持夷简复建,以旧钟小,聚铜两万余斤,重铸巨钟悬挂于钟楼之上,撞之声闻远壑。明万历年间,内监孙隆再次重修,下供地藏王菩萨像。而后历经多次损毁重修,现在的钟楼重建于1986年,三重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所悬铜钟高三米,口径1.3米,重十吨,是1984年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为报答祖庭恩德,捐赠三千万日元由杭州制氧机厂铸造的,大小与明代相仿,是中日友好的纪念与见证。钟身内外镌刻有《妙法莲华经》7卷及明文共计六万七千余字,附有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大居士的祝祷文。每逢除夕,净慈寺会鸣钟108次,代表新年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