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鸡山三峰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南

  2025.08.29日,七夕,和爱的人一起去爬山,哪?新密鸡山三峰吧?OK。

  新密市的“鸡公三峰”或者更常见的叫法是“鸡山三峰”。这个地方是新密市尖山风景区的一个重要自然景观,属于伏羲山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山形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鸡山三峰”,因三座山峰并立,形似鸡冠,远看如同昂首报晓的雄鸡,故得名“鸡山”或“鸡公山”,其主峰即为“鸡公三峰”。三座石峰并肩耸立,陡峭险峻,是典型的地质构造和风化侵蚀形成的自然奇观。




  这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四季景色各异。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层林尽染,冬季雪景如画。鸡公三峰是登山爱好者和徒步旅行者的好去处。山路有一定挑战性,但登顶后可以俯瞰群山,视野开阔,景色壮丽,令人心旷神怡。




  “鸡山三峰”,是新密市尖山/伏羲山风景区的一个标志性自然山峰景观,以形似鸡冠的三座山峰而得名。它是您领略太行余脉壮丽风光、进行登山徒步和户外摄影的绝佳选择。



  话说七夕:要跟爱的人一起过。中国的“七夕节”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传统节日,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但它背后的文化内涵远比“情人节”要深厚得多。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七巧节等。

七夕,源于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衍化为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七夕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相传,七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约会的日子。天上的仙女“织女”与人间的放牛郎“牛郎”相爱并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幸福,还生下了一对儿女。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得知后,认为仙凡结合违背天条,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庭。牛郎披上老牛的皮担着儿女追上天。王母拔出金簪,划出一道浩瀚的银河,将两人隔开。牛郎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座鹊桥,让两人在银河上相会。王母倍受感动,最终准许他们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古代的七夕节,尤其是对于女孩们来说,更是一个祈求智慧与巧艺的节日,故名“乞巧节”。少女们在这一天晚上向织女星祈求智慧和巧艺,希望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会举行各种1??“乞巧”比赛,如:①穿针乞巧:比赛穿针引线,穿得越快,乞到的巧越多。②投针验巧:将针投到水面上,看水底针影的形状来判断巧拙。2??拜织女(拜七姐):少女、少妇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在月下摆上香案,陈列瓜果、鲜花等供品,向织女星默默祈祷,内容多是祈求美好姻缘、巧手聪明或家庭幸福。3??晒书晒衣:古代有七月七日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可以避免虫蛀。4??吃巧果:一种传统的节日糕点,用油、面、糖、蜜等做成各种形状(如梭子形、金鱼形),油炸而成,酥脆香甜。5??聆听悄悄话:传说在七夕夜的葡萄架下,可以偷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如今,七夕节更多地被视作中国的“情人节”,传统习俗在城市中有所简化,新的庆祝方式成为主流1??互赠礼物:情侣之间会互赠鲜花(尤其是玫瑰花)、巧克力、首饰、手表等表达爱意的礼物。2??浪漫约会:共进烛光晚餐、看电影、一起逛街等。3??登记结婚:很多情侣会选择在这个充满爱意的传统佳节登记结婚,寓意婚姻美满长久。4??表达爱意: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向爱人发送祝福和情话。

  七夕,牛郎星(天鹰座α星)和织女星(天琴座α星)是夜空中明亮的两颗星,隔着银河遥遥相对。

许多著名诗词歌咏七夕,最著名的当属北宋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节是一个融合了古老神话、星宿崇拜、女性乞巧和现代爱情表达的多元节日。它既是浪漫的,也是文化的;既是传统的,也是鲜活的。它提醒着人们珍惜真挚的感情,追求美好的生活。

附:七夕节多个别称的由来:

七夕节有不同的别称,七姐节、女儿节、七巧节等,这些名称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这些名称本质上是从不同侧重点来描述同一个节日:

· 七姐节:侧重于祭祀崇拜的对象——织女星(七姐)。

· 女儿节:侧重于节日的主要参与者——少女和女性。

· 七巧节:侧重于节日的核心活动——祈求心灵手巧(乞巧)。

分点详解

1. 七姐节

· 来源:这个名称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七姐”指的就是织女星。古人将织女星神格化,认为她是一位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是天上的纺织大师,并传说她有六位姐妹,共称“七仙女”或“七姐”。

· 内涵:因此,七夕节最核心的祭祀对象就是“七姐”。少女们会在庭院中设下香案,摆上瓜果、鲜花和女红作品,向天上的织女星(七姐)虔诚祭拜,祈求赐予自己智慧和巧艺。所以,节日因祭祀主体而得名。

2. 女儿节

· 来源:这个名称突出了节日的性别属性和参与者。在古代,七夕几乎是专属于女性的节日,特别是待字闺中的少女和新婚妇人。

· 内涵:在这一天,女性是绝对的主角。她们会举行各种属于自己的活动,如乞巧、穿针赛巧、祭拜织女、切磋女红、用花草染指甲等。这些活动男性通常不参与,使得七夕成为一个以女性为中心、庆祝女性才华和祈求幸福姻缘的“Girls' Day”,故被称为“女儿节”。

3. 七巧节(乞巧节)

· 来源:这个名称直接来自于节日的标志性习俗——“乞巧”。

· 内涵:“乞”即乞求,“巧”指心灵手巧,尤其是针织女红方面的技艺。古代女性的幸福与贤惠、工巧紧密相关,因此向“巧神”织女乞求巧艺就成了节日的核心。

· “穿针乞巧”:女子们比赛在月光下快速穿针,先穿完者即为“得巧”。

· “投针验巧”:将针轻放在水面上,看水底针影的形状来判断是否“得巧”。

· “喜蛛应巧”:捉蜘蛛放在小盒中,次日看结网的疏密和圆正程度来卜巧。 因为这些活动都是为了“乞求巧艺”,所以节日自然被称为“乞巧节”,后谐音演化为更为吉利的“七巧节”。

总之,这些别称都统一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之下。织女(七姐)是王母的女儿,擅长织造云锦,是“巧”的化身。她与牛郎的爱情故事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浪漫色彩。因此,少女们一方面向这位“偶像”乞求巧艺(七巧节/七姐节),另一方面也向她祈求美满的姻缘(女儿节),使得七夕成为了一个既浪漫又充满女性智慧的独特节日。这些名称就像同一颗钻石的不同切面,共同展现了七夕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是星辰崇拜的古老遗存,也是女性展示自我、寄托愿望的盛大嘉年华。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