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沟→赶羊磢→龙水梯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南

  有一种倔强与执念叫我还想再来,太行潭沟→赶羊磢,我又来了!旧路重走,风是新的,云是新的,连脚下曾走过的石阶、翻过的石海,都不再像第一次遇见时那样,带着些许陌生的倔强与霸道。

  路边的花、山上的草,都像刚从时光里“冒”出来,带着没见过的鲜活劲儿。走在重复的轨迹上,上次没留意的山峰,像刚长出来一样;从前忽略的大树、藤蔓、溪流,此刻都成了新的风景,新鲜感藏在每个“重新遇见”的瞬间里。

  《中国地理杂志》有言:“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因为与西部山西、北部河北相比,地处太行山最南端的河南境内降水更为丰沛,丰沛的雨水浸润出南太行的灵秀,山间溪流似银线缠绕,遇崖便化作垂挂的白练,水雾在谷底漫成轻纱,让嶙峋山石也染上了几分柔情。

  群峰不再是单调的裸露的岩石,而是被绿植织成的绿毯覆盖,从山脚的灌木到山腰的松柏,层层叠叠晕染开深浅不一的绿。山与水相依相偎,水流在山体间凿出蜿蜒峡谷,两侧崖壁如刀削般陡峭,却又因溪水的滋养,在岩缝中冒出倔强的小花,刚柔相济间,尽是山水的诗意。徜徉于山间,天光云影,山水相连,分不清是山在水中,还是水在山间;分不清是山拥抱了水,还是水缠绕了山,只余满心的自在与安然。



  2025.09.06日,七人(元、爬山虎、一路刹、听风、豫虎,文宾还有我),清水庄→潭沟→赶羊磢→龙水梯,安全第一,计划随心而欲!

  清水庄向前约150米,左小路,高架桥下潭沟入口。

  入口的水有点儿大,“这边,脚踩稳!”“不怕……”,真正的同行,从不是独自跨过险滩,而是你伸手时,总有人回应,你需要时,总有人托底。一条河把陌生的脚步连成了同频的节奏,也让“相互帮助”这四个字,比脚下的石头更坚实。

  逆流而上,一路潭途。

  潭沟因潭多而得名,连日降水让潭沟的潭彻底活了过来,往日清幽的小水潭被注得满满当当,原本温顺的水流变得湍急,哗啦啦地冲进潭中,激起一圈圈的涟漪,一串串浪花,潭水褪去了昔日的温柔、恬静,染上了几分不羁的张狂。

  遥遥领先的元美女,充满活力,满满的正能量,走,带你看潭沟“第一潭”去。

  第一潭,没有比较,就没有异样,你看,“今天”、“昨天”?犹若我见犹怜的少女长成了丰腴的少妇!

  第一潭,是你吗?所以不要问,为什么户外那么大的魅力?为什么一个地方,百走不厌。晨午暮夜,晨有清露午有阳,暮有霞辉夜有光;春夏秋冬,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不一样的风景,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再向前走,你似乎发现了潭沟的源头,飞流直下三千,其实这,也只是潭沟的一泻惊鸿,柔情中书写着张狂。听他们说,潭沟的源头是桃花源,春暖花开时,一起约上游的桃花源吧?

  一沟狂野,左右两条不甘示弱的石坡如凝固的“石瀑”,千万块大小不一的乱石堆叠成倾泻的姿态,从崖顶铺展至谷底,汇聚在一起,像被瞬间定格的红色激流,透着撼人的壮阔。

  左边石瀑,与沟为邻。[横图]

  右边石坡,与山同居。

  常规线路,上石瀑分叉处,沿右边石坡左边上行,前行左转,进入那小片树林里,路迹因碎石掩映,已不太明显,但户外路边标还蛮多的。[横图]

  绿树成荫,通过树林,沿崖壁小路向前。

  在赤红崖壁的岩石缝隙间,一丛小黄花正肆意盛放,它们似是大自然撒下的金箔,明黄的色彩,愈发显得热烈而蓬勃,仿佛在向天地宣告,即便生于夹缝,也能活出这般明媚的姿态。

  崖壁小路,有一处塌方很严重,原来的路,原来的树,只剩下了一个陡峭松动的大碎石土坡,想着下面的悬崖,步步惊心,我们一步一挪小心通过。友情提醒:目前此处地形还不太稳定,不建议前行!


  前面路边原来突兀的大石头也夷为了平地,大小不一的石头散落在那里。我不知道这里最近发生了什么,只看到路非山非!

  终于我们来到了赶羊磢(chuǎng,山谷)入口,世间美景皆输眼,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体会到那种灵魂的震撼,太美啦!有人说,每次出行值不值得?就问自己有没有被震撼到,哈哈,看来这次很值得啦!



  一块巨大的岩石斜斜矗立,形成一道天然的石拱,山泉从拱下飞泻而出,碎成银白的瀑流,在潭中漾起圈圈涟漪。四周的林木蓊郁,将山谷包裹成一片绿的海洋,几丛紫色野花点缀其间,似是大自然随手撒下的绮梦。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