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关古道虎头山顺时针环穿线路徒步指南
(坡底村党群服务中心→虎吼山道院→上圣宫→铁塔→虎头山顶→坡底村五组→鸡头关→坡底村党群服务中心)
一、路线概况
1. 基础信息
蓝关古道作为关中通往东南的千年要道,本次顺时针环穿以坡底村党群服务中心为起点 / 终点,全程约 12 公里,累计爬升 800 米,前半程(登顶段)7 公里、后半程(下撤段)5 公里,预计耗时 5-7 小时,难度等级★★★(中级)。路线串联虎吼山道院、上圣宫、铁塔、鸡头关等人文节点,既涵盖古道历史遗迹,又能体验初秋山林野趣,适合有基础徒步经验的人群。
2. 9 月徒步优势
9 月山间气温 14-24℃,湿度适中,林间松涛阵阵,枫叶初染橙红,视野通透度高(登顶后可远眺秦岭主梁)。此季节正是野果盛产期,酸枣、野葡萄、八月炸等果实陆续成熟,可在徒步间隙采摘补给,增添行程乐趣。
二、详细行程(顺时针环穿)
1. 第一阶段:坡底村党群服务中心→虎吼山道院(约3.4 公里,1 小时,爬升 150 米)
路线走向:从起点出发,沿村道向西步行,途经贾河滩村老街区(保留明清时期夯土墙民居),穿过农田小径后转入林地,前行约 40 分钟至虎吼山道院,登山口位于道院后方 100 米处(有红色箭头标识)。
历史信息穿插:贾河滩村曾是蓝关古道的 “中途驿站”,明清时期村内设有 6 家客栈、3 处骡马驿站,如今村口古槐(树龄约 500 年)仍保留着当年拴马的铁环。蓝关古道在唐代属 “驿路” 范畴,据《蓝田县志》记载,此段古道宽约 2.5 米,用青石板铺就,现存于贾河滩村地下约 1 米处,2018 年考古曾发现部分路基遗迹。
9 月野果提示:村道两侧及林地边缘分布大量酸枣树,9 月果实呈红紫色,果肉酸甜。建议携带小剪刀(避免被尖刺划伤),采摘后用密封袋分装,可作为途中能量补充,但需注意:未成熟的青酸枣口感苦涩,且过量食用易引发肠胃不适。
2. 第二阶段:虎吼山道院→虎头山顶(约3.6 公里,2 小时,爬升 650 米)
路线走向:从道院后登山口出发,沿土路向东北方向爬升,前 1 公里坡度较缓,途经上圣宫(明代道观遗址,现存400年刺柏 1 株、清代石碑 1 通);继续前行 2 公里进入碎石坡路段,需借助登山杖攀爬,约 1 小时后抵达铁塔(通讯基站,可作为中途地标);最后 1 公里为陡坡,沿山脊线向东南方向行进,最终登顶虎头山(海拔约1380米,山顶有 “虎头石” 标志性景观)。
历史信息穿插:上圣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专为祭祀 “三清” 而建,清代康熙年间重修,据石碑记载,道观曾为蓝关古道上的 “祈福驿站”,过往官员、商客常在此祭拜,祈求旅途平安。虎头山所在的蓝关段,在唐代是军事要地,《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此处曾设 “蓝关戍”,驻兵 500 人守卫古道,防止南方藩镇袭扰关中,如今山顶仍能看到少量夯土戍堡遗迹。
9 月野果提示:从铁塔到虎头山的山脊线两侧,分布着野葡萄藤(多缠绕在松树上),9 月果实呈紫黑色,颗粒虽小但含糖量高,可直接食用。采摘时需注意:野葡萄藤蔓较细,避免拉扯导致果实坠落;若发现果实表面有白色霉斑,需立即丢弃(可能已霉变)。

3. 第三阶段:虎头山顶→坡底村五组(约 3 公里,1.5 小时)
路线走向:从虎头山顶向西南方向沿山脊下撤,前 1 公里为松树林(路面覆盖落叶,需注意防滑),随后转入土路,途经 2 处山泉(水质清澈,可短暂补水,但需过滤后饮用),继续下行约 1 小时至坡底村五组(村口有 “坡底五组” 蓝色路牌)。
历史信息穿插:此下撤路段属蓝关古道 “支线”,唐代称 “五组便道”,因连接坡底村五组而得名,主要供当地村民耕作、樵采使用,路面未铺石板,保留原始土路风貌。据当地老人回忆,民国时期,此路曾是运送山货的 “骡马道”,村民用骡马将核桃、板栗从山上运至蓝关镇售卖,如今路面仍能看到零星的马蹄印。
9 月野果提示:靠近山泉的湿润区域,可发现八月炸植株(藤本植物,多生长在沟谷两侧)。9 月成熟的八月炸果壳会自然开裂,露出白色果肉,口感清甜如蜂蜜。需注意:未开裂的果实未成熟(果肉涩口),且果壳坚硬,强行剥开易划伤手;成熟果实需及时食用,存放超过 24 小时易腐烂。
4. 第四阶段:坡底村五组→坡底村党群服务中心(约 2 公里,0.5小时)
路线走向:从坡底村五组出发,沿村道向西北方向行进,途经鸡头关(蓝关古道核心遗址,现存青石板路基约 300 米、唐代摩崖石刻 1 处),穿过玉米地小径后,回到起点坡底村党群服务中心。
历史信息穿插:鸡头关是蓝关古道的 “咽喉节点”,因关口形似鸡头而得名,唐代诗人韩愈被贬潮州时,曾在此写下 “蓝关之险,唯鸡头为最” 的感慨。现存的青石板路基宽约 2 米,石板上的马蹄印深达 3 厘米(为常年骡马通行所致),摩崖石刻刻有 “贞元二十年,商客王二在此休憩” 字样,是研究唐代古道商贸的重要实物证据。
9 月野果提示:村道旁的灌木丛中仍有零星酸枣树,若前序路段采摘不足,可在此补充,但需注意:部分酸枣树靠近村民农田,避免踩踏农作物;采摘后需用饮用水冲洗果实(防止表面附着灰尘或虫卵)。
三、装备与补给
1. 必备装备
衣物:速干衣裤(内搭)+ 薄款防风外套(应对山顶风势),越野跑鞋或中帮防滑徒步鞋(重点防护脚踝,适应碎石路)。
辅助工具:双登山杖(减轻下撤时膝盖压力)、护膝、头灯(备用,防止延误至夜间)、小剪刀(摘野果)、密封袋(存野果)、户外水杯(容量 1.5L 以上)。
其他:20-25L 背包、防晒霜(SPF30+)、墨镜、湿巾(清洁野果)、离线轨迹(导航用)。
2. 食物与饮水
饮用水携带 2-2.5L(含少量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路餐建议携带三明治、能量棒、坚果(总热量约 800 大卡),预留 1 个密封袋存放采摘的野果。
食用野果前需确认种类:酸枣(红紫果、无异味)、野葡萄(紫黑果、果肉软)、八月炸(裂壳、白果肉),不认识的野果绝对不食用。
四、注意事项
1. 安全提示
第二阶段(铁塔至虎头山)陡坡路段,9 月可能有落叶覆盖碎石,需放慢脚步,踩稳后再移动;第三阶段下撤的松树林路段,雨后路面湿滑,建议借助树干辅助平衡。
全程手机信号不稳定(仅虎头山顶、铁塔附近有 4G 信号),出发前在两步路 APP 下载 “蓝关古道虎头山顺时针新线” 离线轨迹,结伴而行(至少 2 人)。
采摘野果时,禁止攀爬超过 2 米的树木;遇到野蜂、蛇类,保持距离(9 月蛇类仍活跃,建议穿长裤)。
2. 环保与文明
所有垃圾(含野果壳、食品包装)随身携带,起点附近有垃圾桶可集中丢弃;不破坏上圣宫、鸡头关的历史遗迹(禁止触摸石刻、攀爬古柏)。
进入虎吼山道院需保持安静,不随意拍摄道士修行场景;途经坡底村五组时,不打扰村民生活(禁止采摘农田作物)。
五、交通
自驾:西安市区→沪陕高速(蓝关出口)→蓝关镇→坡底村党群服务中心(全程约 1.5 小时,起点有免费停车场,建议 8:00 前抵达)。
六、参考轨迹
推荐两步路 APP 搜索 “沉默2019”,选择 2025 年 9 月更新的轨迹(标记 “登山口 100 米”“铁塔地标”“鸡头关石刻” 等关键节点),下载离线后导入地图,实时核对位置,避免偏离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