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必冲!子午峪三寺穿越徒步,拾秋赏古寺,石佛附近实现板栗自由,快乐值 MAX - 陕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陕西

△2025.09.13子午峪三寺穿越徒步VLOG

一、徒步线路总览

本次三寺穿越徒步,以子午峪保护站为起点,串联黄峪寺村、卧佛寺、净业寺三大人文地标,全程约 14.4公里,累计爬升约 950 米。线路兼具自然野趣与历史底蕴,初秋时节沿途板栗满枝,既能体验徒步的畅快,又能享受 “板栗自由” 的快乐,还可沉浸式感受秦岭脚下的人文沉淀。因起终点距离较远,强烈建议在起终点两头放置车辆,方便徒步结束后返程。


二、分段徒步详解(含板栗采摘与人文看点)

(一)起点 - 小土地梁:初探秦岭,邂逅野板栗

0 公里:子午峪保护站(起点,海拔 555 米)

子午峪不仅是秦岭北麓著名峪口,更是古蜀道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蜀道是古代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的交通要道,历史上为南北物资运输、文化交流提供了关键支撑,而子午峪所在的 “子午道”,便是古蜀道 “北四南三七条线” 中北线的核心线路之一。所谓 “北四”,指的是从关中通往蜀地的四条主要北线通道,分别为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南三” 则是从蜀地向北延伸的三条辅助线路,包括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这七条线路共同构成了古蜀道的交通网络,其中子午道因走向与子午线相近而得名,汉唐时期地位尤为重要 —— 唐代高僧玄奘曾由此出入秦岭,唐玄宗时期为满足杨贵妃食用荔枝的需求,还曾专门整修子午道,史称 “荔枝道”(部分路段与子午道重合)。

作为徒步起点,子午峪保护站视野开阔,可清晰看到峪口两侧苍翠的山体,开启徒步前可在此整理装备、检查补给,同时联想这条古蜀道昔日的商旅驼铃与驿马奔腾,感受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2.3 公里:金仙观门楼(海拔 739 米)

沿子午峪主路平缓上行 2.3 公里,便抵达金仙观门楼。金仙观始建于西汉,兴盛于唐代,是道教文化的重要遗存,观内现存唐代碑刻,记载着昔日的宗教盛况。门楼处地势稍缓,可短暂停留休息,远眺峪内风光。



3.1 公里:子午峪最后一个可补给农家(海拔约 845 米)

从金仙观门楼继续沿主路上行 3.1 公里处,到达子午峪内最后一个可补给农家。此处是徒步前半程唯一的补给点,可购买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也可简单用餐补充能量。补给后需转入小路,此后沿途虽会经过几处破败农家土房子,但均无补给,需提前备足水和食物。



5.2 公里:西衙门口岔路口(海拔约 1064 米)

转入小路后继续上行,至 5.2 公里处抵达西衙门口岔路口。“西衙门口” 之名源于古代子午道的驿站文化,此处曾是过往行人歇脚、辨别方向的重要节点,如今虽只剩土路岔口,但仍能感受到昔日交通要道的痕迹。岔路口需沿主路继续上行,切勿偏离路线。

6.4 公里:小土地梁(海拔约 1215 米,线路枢纽)

从西衙门口岔路口上行 1.2 公里,到达小土地梁,这里是多条徒步线路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关键:直走可下至碌碡坪村,左拐上行能抵达尖山,而我们的三寺穿越线路需沿右手侧小路沿山梁横切。

值得注意的是,从补给农家到小土地梁的沿途,已能看到不少野生板栗树,初秋时节板栗壳带着尖刺挂满枝头,部分成熟的板栗会自然掉落。这些小板栗个头虽小,但果肉饱满、甜度极高,可在休息间隙顺手捡拾,体验初步的 “板栗乐趣”。






(二)小土地梁 - 黄峪寺村:穿越险段,实现 “板栗自由”

7.1 公里:危险路段(需借助绳子攀爬)

沿小土地梁山梁横切 0.7 公里,到达线路中的危险路段。此处山体坡度较陡,岩石裸露,需借助提前设置的绳子辅助攀爬,攀爬过程中务必抓紧绳索,脚踩稳岩石缝隙,避免打滑。建议同行者相互照应,单人切勿冒进,安全第一。



8.1 公里:黄峪寺千年石佛(海拔约 1315 米,优质板栗集中区)

穿过危险路段后继续横切下行 1 公里,便来到黄峪寺千年石佛处。这尊石佛为唐代遗存,虽历经千年风雨侵蚀,面部神态仍清晰可辨,衣纹线条流畅,是秦岭浅山少见的唐代佛教造像珍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石佛附近是本次徒步的优质大板栗集中区域,这里的板栗树树龄较长,结出的板栗个头大、果肉厚实,且成熟度高,大量板栗自然脱落至地面,可轻松实现 “板栗自由”。





【板栗科普】:板栗自然成熟脱落后,因接触地面潮气和微生物,容易生虫(多为栗实象甲幼虫),但这是自然生态循环的正常现象 —— 虫蛀板栗保质期极短,根本无法留存到动物过冬,最终会被生态系统自然分解,成为土壤的养分。因此不要担心因为捡板栗导致小动物过冬无食物的情况发生。


△黄峪寺石佛附近板栗集中区域


9 公里:黄峪寺村(海拔约 1240 米,补给与历史看点)

捡完板栗后,沿小路下行约 15 分钟(累计 9 公里),抵达黄峪寺村。这座村落藏于秦岭浅山,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唐代时,黄峪寺曾是皇家园林 “翠微宫” 的所在地,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常在此避暑理政,据《新唐书》记载,李世民临终前还曾在翠微宫处理朝政。如今村落内仍能看到翠微宫遗址的残碑与夯土墙遗迹,村民居住的房屋多保留着关中传统民居风格,古朴静谧。

村内有多家农家菜馆,其中农家油泼面是必尝美食 —— 面条筋道,泼上滚烫的菜籽油,搭配秦岭山野菜,香气扑鼻,可在此充分补给、休息,为后续行程储备体力。




(三)黄峪寺村 - 卧佛寺:缓坡漫步,探寻古寺禅意

11.7 公里:卧佛寺(海拔约 1160 米,人文核心看点)

从黄峪寺村出发,沿村道一直往西向黄沙岭、卧佛寺方向行进,全程约 2.7 公里,仅少许缓坡上行,路况平缓,行走轻松。沿途可欣赏村落周边的农田与山林,初秋时节农作物逐渐成熟,山间野菊开始绽放,风景宜人。

卧佛寺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 1400 多年历史,因寺内供奉着一尊卧佛而得名,这尊石佛全长约 12 米,仅头就约 3 米,佛侧身横卧于四拱石洞之中,分为头窟、胸窟、腹窟和腿窟。佛像右臂回屈、手掌平伸、枕于头下,双目紧闭,慈善安祥。是陕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大型卧佛造像之一。寺内还留存有明代重修碑记,记载着古寺的兴衰历程。走进卧佛寺,香火缭绕,禅意十足,可在寺内静坐片刻,感受山间古寺的宁静。


(四)卧佛寺 - 净业寺山门:下行返程,收官人文之旅

13.8 公里:净业寺(海拔约 785 米,佛教律宗祖庭)

从卧佛寺出发,沿农家左侧小路下行约 2.1 公里,到达净业寺。净业寺是中国佛教律宗的祖庭,唐代高僧道宣曾在此弘传律宗,开创了中国佛教律宗一派,寺内现存道宣律师塔、唐代古柏等历史遗迹。寺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红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之间,尽显古朴庄重。在这里,可参观古寺建筑,了解律宗文化,感受佛教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14.4 公里:净业寺山门(终点,海拔约 584 米)

从净业寺继续下行 0.8 公里,抵达净业寺山门,至此本次三寺穿越徒步正式结束。山门处视野开阔,可回望秦岭浅山的层峦叠嶂,回味全程的自然与人文之旅。




三、交通信息

起点(子午峪保护站)交通

自驾:导航至 “子午峪保护站”,可将车辆停放在保护站附近的停车场(免费,车位有限,建议早到)。

公共交通:游⑨公交车到北豆角村站下车,步行2.5公里可达子午峪保护总站。


终点(净业寺山门)交通

自驾:提前安排同伴将另一辆车停放在 “净业寺山门” 附近停车场。

公共交通:从净业寺山门步行至 “沣峪口公交站”,乘坐公交 916 路、334 路等返回西安市区,或换乘地铁出行。


四、安全与注意事项

户外风险提示:秦岭浅山徒步虽难度适中,但仍存在路况复杂、天气多变等风险,务必遵循 “安全第一,量力而行” 原则,不擅自偏离路线,不单独行动。

物资准备:初秋天气较热,需携带足量饮用水(建议每人 2-3 升)及电解质饮料(如运动饮料、淡盐水),及时补充水分与电解质;携带高热量零食(如巧克力、坚果),随时补充体力。

装备建议:穿着防滑徒步鞋、速干衣裤,携带登山杖、防晒帽、防晒霜等;因危险路段需攀爬,可携带手套保护手部。


初秋捡栗专属装备:考虑到本次徒步核心乐趣之一是捡板栗,需针对性准备装备:①加厚防滑手套:板栗外壳带尖刺,徒手捡拾易扎伤,加厚手套可隔绝尖刺,同时在攀爬危险路段时也能增加手部摩擦力;②小剪刀 / 镊子:部分板栗壳会卡在树枝或杂草中,可用剪刀剪断缠绕的枝条,镊子则能轻松夹取缝隙中的板栗,避免手部直接接触尖刺;

环保要求:爱护自然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采摘板栗时不破坏树木枝叶,做到 “无痕徒步”。


五、线路总结

本次秦岭三寺穿越徒步,是一场 “自然野趣 + 人文历史” 的双重体验之旅,核心亮点与关键信息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线路核心:全程 14.4 公里、累计爬升 950 米,以 “子午峪保护站 - 小土地梁 - 黄峪寺村 - 卧佛寺 - 净业寺山门” 为核心路径,起终点需分车停放,避免返程不便;

自然乐趣:初秋限定 “板栗自由” 是最大亮点 —— 小土地梁至黄峪寺千年石佛段(6.4-8.1 公里)板栗集中,石佛附近更是优质大板栗产区,需携带专属装备安全采摘;

人文精华:沿途串联多重历史符号 —— 子午峪(古蜀道北线子午道)、黄峪寺村(唐代翠微宫遗址)、卧佛寺(隋朝卧佛)、净业寺(佛教律宗祖庭),可沉浸式感受秦岭脚下的千年文脉;

关键节点:7.1 公里处为危险攀爬段,需借助绳子、相互照应;3.1 公里处是前半程唯一补给点,需提前备足物资;9 公里黄峪寺村可补给农家油泼面,为后半程蓄力;

安全核心:初秋徒步需重点关注防暑与电解质补充,不偏离路线、不单独行动,同时践行 “无痕徒步”,保护秦岭生态。



两步路ID:沉默2019(查看相关轨迹)

户外有风险丨出行需谨慎

安全第一丨量力而行

心存敬畏丨方能远行

秦岭是我家丨环保靠大家

请文明游玩丨随手带垃圾下山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