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古建筑探秘之旅,第五站:晋城高平开化寺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9-29 10:32 编辑

        晋 城开化寺被誉为“六朝古寺”和“古建筑博物馆”,以壁画、彩绘、古建“三绝”著称。我随淮 南户助户处群晋东南古建筑探秘之旅,来到开化寺。        开化寺,位于晋 城市高平市区西北17千米处的陈区镇舍利山腰,是当地十四寺之冠。开化寺的创建可追溯至北齐武平二年(571年),最初名为“清凉若兰(根据记载,该名称源自梵语阿兰若”(Aranya),意为森林或远离人迹的寂静之所”,寓意其地处偏僻、环境清幽。这一名称延续至宋代,并在北宋时期更名为“开化禅院”,取“开化”为佛教术语“开蒙化恶”之意。         开化寺内现存建筑多 为明、清时期所建,保留了宋代建筑风格大雄宝殿内的壁画《清凉兰若图》是北宋时期重要的宗教艺术遗产,与《清明上河图》并称宋代绘画“双清”,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独一份”的艺术珍品。2001年6月25日,开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化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由大悲阁(即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演法堂、延宾舍、维摩净室、观音阁、东西配殿及两庑等组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9-29 09:40 编辑

          从高平铁佛寺,经过15公里路程,于10:30,我们到达开化寺停车场后,我们沿着柏油马路前往开化寺。         到达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189级的台阶,每一级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这189级的台阶,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让人在攀登的过程中,对这座古寺心生敬畏,同时充满着对古老文化的想象。         登完石阶,就是开化寺的寺门前广场。广场对面的大悲阁作为山门,气势磅礴,两层楼阁式建筑,正面为平面方形,下为门洞,上为重檐歇山九脊顶,琉璃脊饰,筒板布瓦盖顶,为明代建筑。,始建于元,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异址重修。山门两侧的钟、鼓楼也是明代建筑。            钟、鼓楼飞檐翘角,满覆琉璃,造型精美,小巧别致。         山门两侧站立着哼哈二将,原为天界士兵,负责守护神界安全。哼将郑伦是商纣王的督粮大将,曾拜昆仑山度厄真人为师,学的“窍中二气”之法,只要鼻子一哼,便能使人魂飞魄散,由此得名“哼将”。哈将陈奇原也是商朝的督粮官,他受人秘诀,练就体内道黄气, 张嘴一哈,黄气喷出,能让筋骨酥软,丧失行动能力由此得名“哈将”。陈奇与周军作战时,以哈气之功也打了不少胜仗。哼将郑伦降周后,哈将与哼将在战场相遇,一个哼鼻,一个哈气,各显神通,难分上下,十分有趣。哈将陈奇最后死于黄飞虎枪下。周灭商后,天下归于太平,姜子牙奉命归国封神,他敕封郑伦和陈奇“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为哼哈二将之神”。这便是哼哈二将被奉为山门守护神的依据。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9-29 11:29 编辑

        过山门,就是开化寺的大雄宝殿,建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历代均有修葺。该殿居院内中央,建于高一米多的砂岩石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平面正方形。        檐下斗拱层层叠叠,兼具结构支撑与装饰功能。有明显宋代建筑特点: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为批竹式,重拱计心造。六椽袱梁架,彻上明露造,四椽袱对后乳袱通檐用三柱。补间斗拱后尾于华拱之上施硕大的当头,垫在昂尾之下,这种作法开后世华楔之先例。单檐九脊顶,筒板布瓦盖顶,上施琉璃脊饰和吻兽。          正脊两端那对色彩斑斓的琉璃对峙龙吻,张着大口,昂首翘尾,仿佛欲冲天而起,威猛中透出古雅。         出于对殿内壁画保护,殿内目前不开放参观,只能隔着铁护栏,大致看到大殿的内部构造和壁画内容。 大殿正面主佛释迦牟尼端坐高台莲花宝座之上,神态安祥,宁静自然,金光闪闪。         殿内梁架、栅格、木雕等保存比较完整。大雄宝殿内梁架斗栱上彩画为宋时原物,为古钱纹、海石榴、龙牙、惠草等图案,是我国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绘图案。         大殿内最珍贵的,当属墙上绘制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的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佛祖居中说法,四周众菩萨侍立听法,场面宏大。所绘佛传故事以孝为主线,不仅宗教题材绘制精湛,还大量描绘了宋代社会的生活场景,有“墙壁上的《清明上河图》”之美誉。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9-29 08:20 编辑

         进入二进院落,正面和两侧建筑比较多一些。         说法堂位于中轴线上,与大悲阁、大雄宝殿共同构成寺院核心区域,主要用于讲经说法等宗教活动‌。开化寺整体建筑跨越北齐至明清,但说法堂的具体建造年代未明确记载,推测为明清时期修缮或增建。说法堂与寺内其他建筑(如宋代大雄宝殿、金代观音阁)共同展现了不同朝代的建筑技艺,尤其是梁架彩绘与《营造法式》高度一致‌         说法堂正中释迦牟尼结跏趺坐于莲台,手作禅宗拈花印,文殊、普贤菩萨侍立两侧,阿难、迦叶二弟子恭敬侍立。           坛下听经者包括菩萨、僧尼及供养人,等级秩序分明。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9-28 23:31 编辑

         三大士殿为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重建,面宽三间,悬山顶,柱头上施三踩斗拱。         三大士殿内供奉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中间观音菩萨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象征‌着净无染‌与‌智慧觉悟‌,同时承载着‌普度众生‌的慈悲精神;右侧的龙女胁侍,身着长裙,面容秀美,手捧宝珠,姿态端雅。左侧的善财童子,体型壮硕,双手合十,一派天真之气。左为骑青狮的文殊菩萨,手持如意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智慧与吉祥的融合;右为骑白象的普贤菩萨手持经卷,象征着他具有无上的智慧,体现了佛教中“以智慧破除愚痴”的核心教义。这几尊彩塑都是从水陆东殿移来并重新铸造。         两侧为十八罗汉彩塑。十八罗汉是指奉释迦牟尼佛之命、常住于世间守护佛法、救度众生的十六个大罗汉,再加上多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9-28 23:57 编辑

        与三大寺殿相对应的是十王殿,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重修。十王殿采用传统木构建筑的飞檐和斗拱结构,檐角高翘如振翅欲飞的大鹏鸟。梁柱上雕刻精美图案,彩绘装饰丰富。墙体多采用红色,屋顶覆盖青色瓦片,色彩对比鲜明,整体建筑风格肃穆威严。       十王殿内供奉的主像为地藏王菩萨,地藏是梵文的音译 ,地是指大地,藏是指储藏、存有,意思是说他就像大地一样包含着无限的善根种子。地藏王菩萨的两旁同样是他的两个弟子,闵公居士和道明和尚,两父子,因为儿子先出家,所以把他塑到了地藏王菩萨的左边(左为上),其父在右边。        左右两侧各五尊为十殿阎罗君(十殿阎王),六朝判官,还有牛头、马面,这些彩塑都是明代的作品,他们所表现的形象各有特色,有的威严端庄、栩栩如生,有的怒不可遏,有的文质彬彬,还有的慈祥和蔼,表情不同,性格各异,形神兼备。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9-29 10:44 编辑

        观音阁位于后殿两侧的东垛殿,即大愚禅师赐紫卓锡处,金皇统元年(1141年)建造。建筑共分两层,上层为三开间悬山顶,前檐设插廊,次间各加一根石柱,将前廊隔为五间,布局别致;下层以石墙封砌,内有一汪泉眼,静谧清幽。柱头斗拱为单昂四铺作,无补间铺作,延续了宋金时期的建筑规制,虽不似大雄宝殿那般惊艳,却也藏着金代建筑的独特韵味。观音阁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出廊,廊前设置石栏板。屋顶悬山式,筒板布瓦盖顶,琉璃脊饰,为金元遗物。        殿内供奉手捧净瓶的观音菩萨,瓶内盛有甘露并插有柳枝,象征以观音菩萨以大慈大悲之心将甘露洒向人间。两侧的分别手捧宝珠的龙女胁侍和手捧宝珠善财童子胁侍          殿内左侧供奉着大愚禅师像。大愚禅师,晚唐时住持开化寺,上党潞城人,俗姓刘,法号“大愚”。他深通佛理并且是位深通音律的音乐家和诗人,二十岁时皈依空门,受戒当了和尚。唐末唐昭宗李晔统治时期,藩镇混战,宦官乱政,并受到农民起义的打击,唐王朝虚弱不堪,朝不保夕,处在极端困难的时期。此时的大愚禅师在开化寺修禅理佛,作《心王状奏六贼表》,又称“降魔表文”并韵母三十字,上表唐昭宗,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识和赏赐。唐昭宗特赐土地百顷,祠部三十八道。         观音阁底层以石墙封砌,内藏石室,分为两间,里室拱券门内有一泉眼,名“舍利泉”。据清代《山西通志》载:“舍利山在东并二十五里......下有舍利泉”。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9-29 10:46 编辑

          开化寺中,还有送子娘娘殿。         送子娘娘殿是民间信仰中专门供奉生育神灵的场所,开化寺送子娘娘殿中主尊供奉的是谁?没有查到确切的资料。不同地区的送子娘娘殿融合地方信仰供奉的神祇不同,大致有送子观音、碧霞元君(泰山奶奶)、三霄娘娘‌(云霄、碧霄、琼霄)、九位娘娘‌(送生娘娘、引蒙娘娘等)等,形成体系化的生育信仰‌。在高平及整个晋东南地区,对送子娘娘的崇拜非常兴盛。开化寺作为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其送子娘娘殿正是这一民间信仰的重要载体,香火历来旺盛。
        除了主祀的送子娘娘外,殿内有时也会配祀其他的生育或保育神祇,如“痘疹娘娘”、“送子郎君”等。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9-29 08:22 编辑

           来到武圣殿。         武圣殿正中供奉的是东汉末年名将关羽。关羽(160年--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 ,河东郡解县(今山 西省运城市)人,关羽善待士兵而轻视士大夫 ,以忠义见称于后世。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左侧是关羽的长子关平,早年随父征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偷袭荆州,关羽败退至麦城时被东吴军俘获,关平随父一同被杀。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被加封为“竭忠王”,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因其父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关平遂被称为“关圣太子”,民间常与周仓一同供奉于关帝庙右侧是关公侍从周仓,山西运城人,性情豪放,办事果断,待人赤诚,忠心不二。关羽水淹七军时,周仓曾生擒曹操大将庞德,关羽被孙权杀害之后,周仓殉节,坠城身亡,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忠心之人”,并被追谥“武烈候”、“忠义勇公”等;和关平。          武圣殿旁是文昌阁。         开化寺文昌阁主要供奉‌文昌帝君‌,即梓潼帝君张亚子。 ‌文昌帝君在道教和民间信仰中是掌管士人功名禄位、文章科举的神祇,其信仰在清代尤为兴盛,甚至超过孔子。
本帖最后由 因心一牛 于 2025-9-29 10:47 编辑

        在大雄宝殿两侧的偏殿,有数字化展厅,展出的是大雄宝殿内的壁画《清凉兰若图1:1复制品,可供游客近距离观赏细节,拍照留念,领略到宋代壁画的独特魅力 。         这些壁画,是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绘制的,总面积达到了88.2平方米。它们描绘了佛传故事,画面中的建筑瑰丽非凡,人物形象逼真生动,服饰色彩鲜艳夺目,衣褶线条流畅自然。这些壁画,无疑是开化寺最为璀璨的明珠,它们不仅展现了北宋时期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更被誉为壁画界的“清明上河图”,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         讲经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是该壁画的主体,西壁中间为说法图,两侧为佛经故事;北壁为“鹿女本生”;东壁内容为佛传故事,用连环画式绘成。         讲经说法图中,释迦摩尼佛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作说法印,背后是背光,头顶上有宝盖,二飞天盘旋飞舞。两旁是众菩萨、诸天部、比丘等。整个画面祥瑞和美,一派佛国极乐世界的景象。         壁画不仅内容非常丰富,人物众多,而且涉及面相当广泛,从宫廷贵族到僧侣道徒,从耕织渔牧到商舶航运,从官吏学士到盗贼恶徒都包括在内,画面上的生子、娶亲、逃亡、乞火、割肉救母、刺瞎双目、流落异邦、回国团圆等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离奇。         开化寺不仅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刹,更是一处充满艺术气息的圣地。无论是建筑的宏伟还是壁画的精湛,都让人流连忘返。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