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千年霞水古村,因水而生,但如今却再也不复那个聆听溪流呓语的烟雨江南了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搞乡村振兴,促进了农村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这无疑是极好的,但对一些有历史传承的古村来说,如何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个平衡点,这是目前亟待考虑的问题。

2025年8月30日下午从障山大峡谷玩水出来,驱车去家朋老驻地凌峰客栈住宿,途经霞水村时,老友漫步说:“这霞水村路过很多次,但还没逛过,今日尚早,何不入内一瞥?”我虽曾来过,然亦随其意,停车信步而入。
霞水村古称云川、霞光,位于两省(安徽、浙江)三县(绩溪、宁国、临安)的交界地带,古时隶属十五都,如今属安徽省绩溪县家朋乡尚村管辖。
霞水村为典型的徽州古村,据说是唐时便有了人烟,历经许、胡、唐、周诸姓迁入繁衍,竟成了上千年不衰的聚落。一条唤作霞川的河水自村中穿过,人家沿河而居,粉墙黛瓦,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徽州水街格局。
记得多年前初次到这造访时,恰是春雨初霁,石板路上水光潋滟,檐角滴水,淅淅沥沥,河水清浅,很多红色的大鲤鱼游来游去,三五妇人临流捣衣,笑语声与水流声相和,颇有些古意,宛若是一幅活着的《清明上河图》。

进入村中,看到河水汹涌,很是浑浊,不由几分奇怪,难道是下暴雨的缘故吗?细看河中,河水被一道道水泥拦水坝,还修了滑道,施工很粗糙,与与周遭粉墙黛瓦极不相称,怕不是漂流的滑道吧。
果不其然,有人问我们要不要漂流,原来这里在乡村振兴的大旗下,搞了个“云川野趣奇幻漂流”。介绍说此漂流穿越古村落,全长2.9公里,一期1.3公里,主打夜漂与演出,沿途可见古村、古树、牌坊及隋朝迥龙古桥,漂流终点设有打卡点,夜晚有龙灯、鱼灯游行及各朝代情景演出,营造梦回盛唐氛围。
乡村振兴搞项目值得点赞,但为啥不能花点心思把漂流道修得自然一点呢!


村中明清古民居尚存20多幢,当代砖木结构的徽派民居尚存40余幢。但岁月沧桑,时代变迁,许多古民居年久失修,尤其是那些未住人,摇摇欲坠,亟待修缮保护。


这条巷道尽头的房子是美学家郭因的故里,不知那先生若见今日故乡之变,当作何想。


霞水路亭,民国时期青石板驿亭。


祠堂墙上的照片就是昔日村景了,然如今只存回忆中。霞水村2016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获中央财政支持,保护与发展之间,分寸实在难拿。



太尉殿,只看到里面有香案,但没看到供奉任何神祇。

村口立有一块民国石碑——《严禁水口》,确立生态保护制度,违者"罚戏一本或稻谷三担"。其内容为警示村民自觉保护水口周围树木鱼草,违者按“例规”予以重罚。石碑有点模糊不清,依稀看见:“迳启者:水口之兴败,关乎全村之盛衰。凡水口之内树木,不容人刁一桠######盖以水口之有树,如人之有衣也。人无衣则无以护体,水口无树何以护乡#######”,生动阐释了自然水系与霞水村的内在联系,彰显了徽州山水人文“天人合一”理念。但是如今这千百年来极为重要的水口,却……


霞水村还有个奇特的现象,七百人的村落竟有十六对双胞胎,成因与地理环境及遗传因素相关。

离村时,夕阳西下,余晖照在河上,那些拦水坝在金光里竟也少了些许丑陋。老友叹道:“总算来看过了”,我默然。发展旅游本是好事,村民增收,古村得护,自然两全其美。然每见古意被现代粗率的手笔所染,总不免惋惜。
烟雨江南之美,原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处,一旦失了分寸,便如宣纸上误落墨点,再也回复不得原貌了。
逝者如斯,唯愿那些双胞胎孩童,他日长大,犹能从那变了样的故乡中,窥见一丝真正的霞水风韵吧。
驴行户外,一直在路上!
户外纯属兴趣爱好,喜欢用脚步丈量山河,用镜头记录风的故事,云的轨迹。生命不息,驴行不止,分享不停。本人所有的驴行美景及路线行程规划都将在这同大家分享,也许偶尔会发发牢骚。喜欢的点下面名片关注,驴行路上有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