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徒步秘境 潭峪九华山原返徒步全指南:寻瀑布、闯“三十六拐”,登顶1740米岱顶揽群山 - 陕西 - 8264户外手机版

  陕西

导语

潭峪九华山坐落于西安鄠邑区境内,是秦岭浅山中极具性价比的徒步线路 ——90% 以上路段为宽敞林场路,路况友好且安全性高,既适合新手进阶,也能满足资深徒步者的休闲需求。全程约 18.5 公里,累计爬升 1190 米,耗时 6-7 小时,沿途可邂逅冰瀑奇观、探寻古道庙宇,最终登顶 1740 米岱顶俯瞰秦岭群峰。建议提前在 “两步路” APP 下载轨迹 “沉默 2019”,确保行程顺畅。




一、行前必备:做好准备,轻松启程


1. 导航与停车

导航定位:直接搜索 “潭峪口保护站”,按导航行驶即可抵达起点。

停车信息:车辆停放在保护站门口停车场,收费 10 元 / 辆。


2. 核心装备清单

基础装备:登山杖、防滑徒步鞋(必带)、户外背包(建议 20-30L,方便装补给与装备)、速干衣裤(山顶温差大,可备保暖外套);

冬季专项:若冬季前往看冰瀑,需额外携带冰爪(冰面易滑)、保暖手套与围巾;

补给与应急:饮用水(建议 2L左右,全程补给点少)、高能量食物(巧克力、能量棒、坚果等)、急救包(含创可贴、碘伏、止痛药等)、手机充电宝(保持电量,方便导航与应急联络)。


3. 轨迹提前下载

务必在 “两步路” APP 搜索并下载轨迹 “沉默 2019”,徒步过程中随时对照轨迹,避免偏离路线(部分岔路口无明显标识,轨迹可精准指引)。



二、徒步全程节点详解:每一步都有风景与故事


(一)起点→潭峪冰瀑岔路口(0-3.9 公里,海拔 610 米→984 米)

从潭峪口保护站出发,前 3.9 公里全程为林场路,路面宽度约 4-5 米,多为碎石与泥土混合路面,坡度较缓,行走轻松。

行至 3.9 公里处,路左侧会出现一处岔路口(海拔 984 米),此为潭峪瀑布方向。从岔路口沿小径上行约 200 米,即可抵达潭峪瀑布 —— 夏季时瀑布水流清澈,水汽氤氲,是消暑纳凉的绝佳点位;冬季则凝结为壮观的冰瀑,冰柱晶莹剔透,最高处可达 10 余米,成为秦岭冬季徒步的热门打卡地。






(二)冰瀑岔路口→松咀庙岔路口(3.9-5.5 公里,海拔 984 米→1119 米)

从冰瀑处沿原路返回主路后继续上行,此段路程仍为林场路,路面逐渐平缓抬升,5.5 公里处(海拔约 1119 米)会遇到第二个岔路口,左后方小径通往松咀庙方向,可穿至曲峪金龙峡。

松咀庙虽现存遗迹较少,但据鄠邑区地方史料记载,其始建于清代中期,曾是潭峪与曲峪之间的山间 “驿庙”,旧时商队、樵夫往来两峪时,常会在此歇脚、祭祀山神,祈求路途平安。




(三)松咀庙岔路口→“三十六拐” 起点(5.5-7 公里,海拔 1119 米→1300 米)

沿主路继续上行,5.5-7 公里路段坡度略有增加,但仍为规整林场路,沿途林木愈发茂密,空气湿度明显提升,夏季需注意防蚊虫。行至 7 公里处(海拔约 1300 米),路面坡度陡然变大,标志着九华山顶前的最后冲刺路段 ——“三十六拐” 正式开始。

“三十六拐” 并非精确计数,而是当地徒步者对这段连续陡坡的俗称,因路面迂回曲折、需反复爬升而得名。此段路虽有挑战,但沿途可远眺鄠邑城区与秦岭山脉层峦叠嶂,视野逐渐开阔,人文与自然景观在此交汇 —— 远处的九华山岱顶隐约可见,山顶的佛教文化遗迹与脚下的山林古道形成呼应。







(四)“三十六拐”→菩萨殿(7-9 公里,海拔 1300 米→1617 米→1700 米)

“三十六拐” 路段长约 1.5 公里,行至 8.5 公里处(海拔 1617 米),坡度趋于平缓,抵达林场路尽头,此后需转入山间小路继续上行。小路路面变窄(约 1 米宽),多为落叶与腐殖土混合路面,需注意脚下防滑,但沿途植被更为原生态,常见野生猕猴桃、山核桃等秦岭特有植物。

继续上行 500 米,即 9 公里处(海拔约 1700 米),抵达九华山菩萨殿。菩萨殿是九华山上历史悠久的佛教场所,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缮,现存建筑为近代复建,殿内供奉观音菩萨像,是当地信众与徒步者祈福、休憩的重要点位。殿外有一片平整空地,可在此处休息补给、拍照打卡,远眺山间风光 。







(五)菩萨殿→九华山岱顶(9-9.2 公里,海拔 1700 米→1740 米)

从菩萨殿沿左手侧小径继续上行,200 米后(9.2 公里处,海拔约 1740 米)抵达九华山岱顶。岱顶是九华山的最高处,岱顶有一座大殿,殿前有一处观景台,可 360° 俯瞰秦岭北麓风光:北望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南观秦岭群山连绵起伏,山间云雾缭绕时,宛如置身仙境。

九华山在当地素有 “小华山” 之称,佛教文化传承千年,除菩萨殿外,岱顶周边曾有多处寺庙遗迹,如今虽仅存残垣,但仍能感受到深厚的人文底蕴。徒步至此,既能享受登顶的成就感,也能在山林与人文遗迹中感受秦岭的独特魅力。





三、安全提醒:敬畏自然,平安徒步

路况安全:虽全程 90% 为林场路,但 “三十六拐”、岱顶小路路段较陡,雨天易滑,需穿防滑徒步鞋;冬季冰瀑附近路面有结冰风险,务必携带冰爪。

天气预警:秦岭天气多变,出发前 1 天查看鄠邑区及秦岭山区天气预报,遇雨雪、大风、大雾天气,果断取消行程(山区通讯信号较弱,恶劣天气易迷路)。

补给建议:全程无商业补给点,需提前备好足够饮用水(夏季可多带 1L,防中暑)、电解质与食物。

应急准备:建议结伴徒步,避免单独行动;若遇体力不支,可在 “三十六拐” 起点或菩萨殿折返,不必强行登顶。

环保要求:随身携带垃圾袋,将食品包装、水瓶等垃圾全部带走,不随意丢弃;不破坏沿途植被,不惊扰野生动物,守护秦岭生态。



四、人文历史补记:九华山的 “小众故事”

九华山虽不如华山、黄山知名,却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 —— 历史上,这里曾是关中地区佛教文化传播的 “支线节点”,除菩萨殿、松咀庙外,山间还留存有多处小型庙宇遗址,见证着明清时期秦岭浅山的宗教文化繁荣。此外,潭峪至曲峪的古道,曾是关中通往陕南的 “隐秘通道”,商队通过此路运输丝绸、茶叶等物资,如今古道虽已不再承担运输功能,却成为徒步者探寻历史的 “活化石”。


结尾

潭峪九华山徒步线路,既有自然景观的灵动(瀑布、群峰),也有人文历史的厚重(古道、庙宇),是一条 “可游、可赏、可品” 的秦岭徒步精品线。希望每一位徒步爱好者都能带着敬畏之心走进自然,带着安全意识完成行程,在脚步与风景的对话中,感受秦岭的独特魅力。



两步路ID:沉默2019(查看相关轨迹)

户外有风险丨出行需谨慎

安全第一丨量力而行

心存敬畏丨方能远行

秦岭是我家丨环保靠大家

请文明游玩丨随手带垃圾下山

围观欣赏美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