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日记1083篇)探访三线建设遗址 山野矿坑秘境∽凤栖谷∽红村遗址 - 四川 - 8264户外手机版
在三线建设的历程中,遗址的发现与文化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得以触摸到那段历史的脉搏,感受三线建设者的坚韧与拼搏。
我们翻山越岭去追寻先辈的足迹,携手并肩前行,更让我们在追寻三线记忆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时间】
2025年10月12日早7点20分-15点
*
【天气】
多云.24℃
*
【偶遇地点】
汇东大酒店旁公交车站(王老四酒店旁)
【行程】
14公里
*
【用时】
4.30小时
*
【徒步线路】
自贡~新场(下高速)~矿坑~凤栖谷~田园小径~山林野径~翻山越岭~红村-自贡
*
【人数】
38
*
【徒步费用】
59
*
【徒步道路】
机耕道40% 小路20% 栈道路40%
*
【徒步速度】
每小时3-4公里
*
【徒步装备】
30—45升户外背包、遮阳帽、伞、头巾、速干衣、墨镜、护膝、登山杖、保温杯、垃圾袋 安全哨
【徒步提示】
徒步随身带一些常备药物.{风油精,创可帖等}
*
【徒步感受】
探访三线建设遗址 小走矿坑秘境 凤栖谷(6082遗址) 翻山越岭徒步红村遗址


凤栖谷(6082遗址)原为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6082化工厂上世纪70年代遗留的废弃厂房,后经改造成为生态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
该遗址位于威远县新场镇老场村,曾作为农民堆放柴草的场所。2017年,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团通过重新开发利用,将其转型为集生态农业、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园区占地1600多亩,保留了部分工业遗迹元素,现已成为融合农业体验、休闲旅游、创业孵化的综合体。其地理位置靠近成自泸高速新场出入口,交通便利。


1965年四川“石油大会战”基地旧址
红村,是一个三线建设时期在四川新出现的一个地名,位于威远新场。1965年夏天,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在这里打响。现绝大多数房屋已被毁坏。2012年公布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村石油会战旧址”。
民国初年,威远新场一带的“地火”现象引起地质专家的极大兴趣,开始在曹家坝、新场、卡房店一带勘探。1940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队到曹家坝火井坡钻探,这是首次使用现代技术在威远县境内为找“地火”开钻的第一口井(威1井)。在二叠系阳新统地层中发现微量天然气和卤水。建国后,国家加快了找油找气的步伐。1956年,在威1井南偏东18.56米处钻威基井。后不断勘察深钻,发现有气藏和油气结构。
1964年, 四川石油管理局派地质队到威远复钻威基井,出现漏气、井喷,这是四川盆地首次在震旦系获得工业气流,也是国内首次在最古老的地质结构层发现气藏。后又在二叠系阳新统发现新的气藏。这显示出威远和四川盆地有良好的天然气开发前景,引起了国家石油部的高度重视,遂派四川石油管理局陈李中带领相关人员到威远筹备 “石油会战”。同年,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提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1965年6月,四川“石油会战”领导小组成立,会战指挥部暨四川石油局机关5天之内从成都迁到威远新场红村办公。当时到威远参加石油会战的钻井队、作业队、高等院校师生、解放军转业干部和威远民工达5000余人。
红村石油会战在众多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取得了突破成果。探明天然气储量达400亿立方米,属底水衬托的裂缝性气藏。原始气水界面海拔-2423米,含气面积219平方千米,气藏厚度240米,属当时全国最大的单一气田。累积完成钻井144口,1976年产气量达11.57亿立方米,最高日产高达373万立方米,当时属于全国产量最高的单一气田。铺设了威远——成都,威远——青白江,威远——乐山、五通桥,威远——泸州的大管径地下输气管线4条,总长534.62公里,将威远气田净化后的优质天然气通过川南、川东、川西的输气网络送往国防、民用单位,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立下赫赫战功。


(行走日记1083篇)探三线建设遗址~矿坑秘境~红村
行程:
周日早7点20分,我们从东盐都大道上高速,一路顺利,在新场下高速,约8点半乘车来到矿坑处下车,徒步10多分钟来到矿坑,可能是因为安全因素,矿坑已经全面封闭了,我们封闭网处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后,徒步进入田园地硬中穿行,穿村落,走机耕逼,过田埂小路,徒步来到凤栖谷,打卡三线建设遗址,高大的教堂,青色统式瓦房,60年的建筑物,见证了曾经的辉煌,我们此处,纷纷拍照留影,缅怀岁月静好,在此处稍是耽搁后,徒步来到河边,一路慢行后,徒步进入荒野山林中,在荒山野林中,择路前进,且行且找路,一路辗转山林野径中,徒步走出山林,沿公路徒步来到新场入口,分路进入机耕道,步行10分钟后,从一个废弃的矿厂进入山中,沿着荒芜山中碎石路,一路徒步来到垭口处,大家停下来,吃路餐,稍是休息后,沿土路下山,在一个农家旁的小路,下到一处村庄,穿村庄,过田园来到河边,沿河边一路前行,过桥来公路边,穿过公路,徒步来到终点:红村.在红村入口,集中队长后,沿青石板路,一路爬坡来红村遗址,队友参观,留影,打卡红村精神,铮嵘岁月。在红村照完合影,乘上在此等候的包车,踏上归途,下午3点过,平安回到自贡,结束三线建设徒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