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军的足迹,我的大别山国庆骑游记(中)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本帖最后由 575522017 于 2025-10-14 06:22 编辑

    10月7日,小雨,22-28℃。骑行大别山第三天。霍山--响洪甸--金寨红军广场 。

    今明两天主要骑行金寨,是我这次国庆骑行大别山重走红军路的重点。

    金寨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此行参观的立夏节起义(1929年5月6日)和斑竹园红11军32师成立地,正是这段历史的核心。这里先后诞生和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第33师,以及后来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力量。可以说,人民军队的根基中,深深烙印着来自金寨的红色基因。

    革命战争年代,金寨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为国躯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1万余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这里为新中国培养了59位开国将军(如洪学智、皮定均等),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这种“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悲壮与荣光,是金寨最真实的写照。

    除了兵源和将领,金寨在中国革命物资和建设上也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它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后勤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治理淮河,金寨人民再次奉献家园,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了良田10万亩、经济重镇3个(金家寨、麻埠、流波),10万群众移居深山,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是红色基因的延续。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