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留驻年华于常州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一方物华一座城,半分沧桑半新情

中吴要辅通八邑,齐梁故里盛儒风

后人更谱翻新曲,勇争一流开先声

江湖或有日暮晚,人间不信路途穷

流年如忆,芳华如约。徘徊于一个夏季的短暂,感怀于季节末尾的不甘,是人世浮浮沉沉总归沉沦,是无意花落花开总有人在。

我想着,一个夏天就这样过去了吗?再热的天气,也挡不住人心之所向,踏远而来的脚步,于是第一次来到常州这座城市。

一座城经历过时间,已经变成一座现代的城。高楼大厦与汹涌人潮是城市的标配,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标志了。

地图最推荐的就是青果巷,红梅公园一带,于是来到这边。

青果巷是一座颇有传承的历史民居,如今已经成旅游景点,主要一两条街构成,几乎没什么看点?应该说是没有深刻到念念不忘的记忆点。

好在设了一个展览馆,三个主题可以领略青果巷以及常州的过往历史风云。

有常州词派常州画派,有勇争一流,有青果巷人文荟萃,有名人故居,还有很多,这里的故事不仅有故事,还有挺多的名言,令故事更显厚重。

如“要从世界看国家,不要从国家看世界”,当然写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赵翼是在课本中读过的,“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的名字起的真妙,那个唱静夜思的设计用心又诡异……

一片土地之所以是有温度的,是因为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更有温度,更有传承。

我想,大概是这个原因,这座陌生的城市确实值得一游,但似乎应该只是一游。

而作为中原之中的许昌,似乎都没有这边这么能娓娓道来的流传?但我当时在许昌博物馆确实也收获到一些东西,特别是那首“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时不可再得,何为自愁恼?”令人遗世怅怀!

青果巷大中午确实没什么可以逛的,太阳还是热热的。人也懒懒散散的,三五成群结队慕名而来,又带着各自的诸种心情离去。

感觉有点浪费,不如贴一点。青果巷被称为“江南名士第一巷”,始建于明代(1581年前),因古运河果品贸易得名“千果巷”,后谐音演变。

巷内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群,粉墙黛瓦,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集中了 周有光图书馆(汉语拼音之父故居)、史良故居、进士牌坊等10余处名人遗迹,见证百位进士的科举传奇。

先后走出了抗倭英雄唐荆川、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语言学家周有光、赵元任、"爱国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实业家刘国钧等众多名人。

马不停蹄中领略物华,走马观花间顿感落差

时间之上成长新故事,他们这儿真的好多话

故事话语穿越时空,人物格言轮番彪炳

交替到来有喧嚣宁静,江南水韵打湿了心情

还有暴雨突然而至,仿佛傍晚提前来临

迷蒙中天宁宝塔高耸,苏轼曾系舟于舣舟亭

还有还有很多发生……

时间转瞬,历史一不小心,便匆匆跌落黄昏,迎接崭新

崭新的你和黎明

随后去天宁寺那边,没打算进去看。在旅游中心翻翻宣传册,基本上推荐的地方也都是在网上翻阅的那些。

deepseek在提供攻略建议的时候,特意强调天宁寺塔下有舍利子,一定要去看。但前台小姑娘说早就不开放参观了。还好本来也没有特别想去看,就随意吧。搞得神神秘秘的,大家还不稀罕呢!

说实话,人要是太虔诚就容易变得执拗,以为自己到达了正途,却其实是在走更多弯路,放下执念,适当走走就好,不然总会成为世俗的笑话。

再贴一点,天宁寺始建于唐贞观、永徽年间(627-655年),距今已有超过1350年的历史。开山祖师是金陵牛首山幽栖寺的高僧法融禅师。

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寺名几经变更,元代起复称天宁寺,并沿用至今。清代乾隆皇帝三次亲临并御题"龙城象教"匾额。1980年重修后对外开放,2007年天宁宝塔落成,成为常州标志性建筑。

但刚从旅游中心出来就遇到了大雨,只好在这里暂停休息了好久,都快睡着了。雨停后沿着外墙去红梅公园,但看到天宁塔旁边的门是开着的,路人都在进出,索性看一看吧,这座据说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塔。

确实很高大,四周全部设置有白玉栏杆,每个栏杆之间还安置了神佛菩萨之类的塑像,真是煞费苦心,玲珑威仪。

不过写着入口的大殿侧入口的地方关着,从一楼往上的电梯写着出口,但不让从这里进去往上,所以是不开放游览的意思?

本来对神神佛佛就没那么虔诚,更因为这些人世瞎搞而更觉厌恶,不开放参观请直说,不要给人希望又让人失望,浪费别人的时间和情感是可耻的。

但既然来了。起码要了解点皮毛,方才不虚此行。再次简约复制。天宁宝塔塔高153.79米,为中国最高佛塔。

塔身采用唐宋楼阁式风格,地下有地宫,地上共十三层。塔内大柱、栏杆等全部使用楠木,每一层根据不同主题展出佛教珍品,相当于一座佛教博物馆。

可乘电梯至12层,然后步行至顶層,再逐层下行参观。第五层的法界源流殿使用数吨沉香木雕刻而成,第十二层的古佛殿供奉历代的香樟木古佛,第十三层的十方圆融殿供奉着"镇塔之宝"天然水晶佛。塔顶悬挂着重达3万斤的铜钟,是登高观景的绝佳位置。

旁边红梅公园很大,有两处古迹,千年红梅阁与文笔塔。

都要门票,好像都是五元,在外面看看就好。

红梅阁始建于唐昭宗年间(公元889-904年),拥有超过千年的历史,是常州悠久文化的见证。相传此处为北宋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著经处和修炼地,充满了仙风道骨的神秘色彩。

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坐落于2米高的砖石台基上,为双层重檐歇山顶的砖木结构楼阁,有回廊,斗拱翘角,造型壮观,气势雄伟。

文笔塔也是常州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标志性建筑。

它始建于南朝齐建元年间(公元479-482年),因其形似文笔而得名,被历代常州文人视为"笔魂",寄托了文运昌隆的美好寓意。砖木结构,高48.38米,共有7级8面。

围绕文笔塔,还有以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孤塔"幻化出的"文笔夕照"景点群。

整个红梅公园山清水秀,草木清新旺盛,一片江南的淡雅与诗意在天地生成。是属于常州的一片灵气。

这份传统江南里的诗情画意,或许是一部分常州留住苏轼的原因之一吧。苏轼晚年选择把人生最后的时光交付给这片土地,确实是某种宿命的羁绊。

不过,在这里写下的诗词作品,好像并没有一流之作,也是一种遗憾吧。所以走了一段路后来到了特意为纪念苏轼建造的东坡园,这两座公园都不需要门票。

东坡园比红梅公园要小一些,但也是草木蓊郁,绿意盎然,勃勃生机的一片天地。

不得不说,这里地方不大,但设计的很是物尽其用,完全不顾那些喜欢探索的人们的辛劳。

随便一个土坡,不仅侧边有路。坡上也修筑了路,稍微有好奇心走上去,看到的也都是土坡上乱七八糟在湿润空气里疯涨的草木,没什么特别的。

刚下过雨的缘故,三四点的天,以及无处不在的绿化面积,总给人一种傍晚的错觉,阴沉沉的,让人疲倦,一天还没结束呢,此情此景,此念此感,无不是给人一种一日归去的错觉——“忘掉倦意吧,在这一天一终”。

但时间还早呢,毕竟夏天天长夜短,能多走走。随后到了古城墙和篦箕巷,古城墙有一段,颇有历史意味,旁边有河,也就是京杭大运河,有大大的船只驶过,还有京杭大运河的文保碑,有一种一眼万年,沧桑交替的感觉。

历史的河流流淌进了现代都市,不是很清楚,这一千多年来,河水都是这么污浊?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