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仙林、邓真二人贡嘎山的攀登和被质疑 - 户外大厅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大厅
本帖最后由 独行马 于 2025-10-22 19:09 编辑

今天被推送了一条抖音,采访仙林和邓真两人攀登贡嘎山产生的质疑和争论,并被称之为“莽式攀登”。在他俩刚登顶的时候我也很为他们高兴,但有些不明白的人一味的质疑什么没有注册,无法救援,或者这座山的死亡率等等。

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贡嘎山真的很难吗?要知道总工会登山队登顶时是1957年,队员们刚刚从前苏联学习回来,在第一次攀登了不到四千米的秦岭主峰后,选择的第四个目标就是贡嘎山,中间两次是慕士塔格公格尔九别峰,从难度上看都不是一个类型。还要带那么多的地质或气象观测技术人员。他们选择的就是贡嘎寺进山西北山脊路线。当时他们的冰爪没有前齿,在冰川上行走只能用砍冰台阶的方式上下。第一个牺牲的是技术人员而不是登山队员,在攀登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全程修路而是采用了结组的方式,可以说是前两座7500米级的山让他们有些轻视了,毕竟他们的冰爪没有现在这么好用。这一次他们以砍台阶的方式成功了,登顶六人,但下撤过程中发生滑坠,刘大义这一组三人被石头挂住了,师秀那一组三人不幸牺牲。那时的装备和技术与现在相比可以算原始状态。

再看看1981年日本队的情况,当时的日本队比中国队强一点也不算多,队伍里只有一个上过8000米的队长,其它人的经验也不足以应付这座7500米的山峰。他们选择的是海螺沟进山转东北山脊路线,这条路线的难点是大冰瀑布一带,最后上东北山脊后的路线并不算陡,前面太过顺利,临冲顶时有些高兴太早了,一人滑坠后,其它人如果有经验丰富的人带领,可能不会出那么大的事(那个队长当时不在),后来慌乱中又发生七人同一根绳的滑坠。他们在喜马拉雅方式攀登的情况下,最后冲顶只带了一根绳子,这谈不上重视吧。恐怕是在最后一个营地认为不难了,放松了警惕。

1982年日本队沿上一年的路线,出事是因为迷路,不能完全算技术原因,算山难的只有一个人,有一人十多天后爬出来被当地采药人救了,另一死亡是几个月后同一登山队来找出事的那个人,有一队员在4000米左右出现高反去世。

1982年瑞士队八个人攀登,三人登顶,一人滑坠遇难,这在登山界算是可以理解的正常数字。

1994年日本队刚到6000米被雪崩推下来四个遇难。

1998年韩国队也是东北山脊,三人登顶后一人滑坠遇难,这在登山界也算是可以理解的正常数字。

以上数据大家看看这座山的死亡率高真的是因为难度吗?

用数据说话:目前包括1932年首登的美国队,和第二次1957年中国队,仅西北山脊路线就有八次共二十人成功登顶的案例。包括八十年代之前技术和装备远没有现在成熟共有十八人从此路线登顶。

而东北山脊包括国内五人次加韩国队三人共八人次登顶(说人次是指童海军算两次)。

2013年我考察路线的时候海螺沟旅游开发的原因没有考虑,贡嘎寺路线和燕子沟路线进山都看了,最后选择从燕子沟进山转西北山脊路线,因为车已经可以开的比较近。虽然我当年拍摄的照片找不到了,只好用GE的图,总体难度真的认为很难吗?大家注意看有一张真实照片能看出西北山脊坡度不到45度。

至于说注册和救援,请问哪座山是因为注册了就能够救下来,除非用直升机,出事时即使有卫星电话基本只能靠自救,外面的人进山只是“善后”,或者出现“松田宏也”那样十七、八天自己爬出来的奇迹。某本书里说我“党结真拉”出事时大本营的人没有救援能力,我都没有看到过阿尔卑斯方式登山时有人从大本营出发真把人救下来的例子,划重点“直升机”。

还有人指责要是大家都效仿就是玩命,现在国内登山已经相当成熟,每年都会出事是任何国家都有可能发生的事,因为这个原因就封闭真没必要,登山者也是人,也惜命,刚登个半脊峰就选择贡嘎山,他自己也不会这么玩命。各种培训或者教材都不可能鼓励这种情况,个别非要这么做的人,贡嘎山封闭拦住了,他去其它山一样出事,这是教育和观念问题,不是靠封闭就能解决的。登山者选择注册贡嘎山也不可能不掂量自己的能力。

我看到罗罗他们队申请攀登贡嘎山被中登协公示的许可证,问了他们说是现在不收费指没有收费,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很多人申请许可证,同意颁发了没有任何好处,出事了还有可能被问责。像这次仙林和邓真攀登贡嘎山之前没任何名气,哪怕之前去攀登成功幺妹峰,也算是在中登协挂了号。那么对于这一类攀登者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先斩后奏。邓真是子梅村一带的人,那边山峰资源比四姑娘山还好,攀登经验完全可以积累出来,小牦牛不也是在双桥沟山里锻炼出来的吗?还有童海军和小刘也是中等海拔地区长大的,天生就比普通人适应性好,再加上技术的积累。仙林是云南人,那边也算高原,他和邓真搭档本就有一定的优势,说他们“莽式攀登”的依据是什么?只是因为没有注册吗?

攀登技术可以通过学习积累,适应性好是普通人学不来的,算天赋。所以夏尔巴西藏登山学校都是类似路数。

我为什么对“某本书”里让2013年卡我们攀登贡嘎山许可证合理化耿耿于怀?我当时也是想带两个藏族小伙一组去攀登,因注册问题没有成行。总是卡着没有国人去攀登,这座山就永远被封闭,加上超高的死亡率,人为地神秘化了。梅里雪山就是例子,难度更高的梅里二峰已经被登了,主峰完全是因为当年十七人的事故被封禁。

我前些时候和朋友聊起格聂峰,从我2012年攀登后没有第二支中国人的队伍去登顶。那朋友说是国内攀登者心里有压力,毕竟国际顶尖登山家“查理弗勒”是在那里出事的,给人造成了心理压力。我们当年南坡直上的路线并不算难,也没有人去尝试这条相当成熟的路线。有一次川藏队请我之前一起登顶的队员带路,据说只到C2遇到大雾迷路就返回了。死亡率或者著名登山家出事造成的影响可见一斑。

       红色是童海军他们走的东北山脊路线,蓝色是日韩东北山脊路线,黄色是传统贡嘎寺进山西北路线。       蓝色是我当时选择的可能路线,如果从贡嘎寺进山应该是从右边一点的垭口翻上山脊。      这是平视看西北山脊路线,从燕子沟方向进入。
      首登传统路线,1957年中国队以贡嘎寺为大本营就是这条路线。
      网上找的西北山脊路线真实照片,压迫感很强但坡度请参考下一图。      左侧山脊是真实照片显示的西北山脊坡度,总体不到45度,个别台阶较陡也不可能太长。
      黄色路线是传统路线,贡嘎寺不算远,但车只能到子梅村。蓝色路线是日韩海螺沟进山东北山脊路线。红色路线是李宗利童海军所走的路线,上山脊后并入东北山脊。绿色路线是我当年选择没有成行的路线,上山脊后并入黄色传统路线。我当时到了那个蓝色三角处,车可以开进燕子沟地图画面外不太远的地方。
非常好 透彻 学习到了。最近两天据说宁金抗沙遇难两个,贡嘎攀登遇难1个。

宁金抗沙的看到了,高反,不太详细情况。贡嘎的没有看以相关情况啊?

贡嘎也是看微信群里有人发的,不知真假
本帖最后由 迎浇雨 于 2025-10-23 23:22 编辑

贡嘎的传统路线(西北山脊)攀登好像对技术没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天气眷顾,加上好体能、好的风险管控意识(天赋),克服飓风、冰裂等风险,好手还是有较大的概率登顶(李宗利、童海军他们的北壁转东北山脊非传统路线除外)。贡嘎地区最难攀登的应该是埃德加峰,它的大冰雪混合岩壁,无论如何都躲不了,加上有着极高的落石、雪崩风险,美国3人队就死于攀登前的大雪崩、岩崩。那么埃德加和幺妹比,哪个更难呢?
说他们是莽式攀登,应该是不太了解他们的原因吧。他们和小白有本质的区别,仙林攀过格聂(大概率登顶了),两次攀过幺妹北壁(未成功),三次攀过贡嘎,这次是他的第四次攀登;邓真是本地人,作为向导登顶过不少其它雪山,所以他们应该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1932年,美国人Terris Moore与Richard Burdsall首次登顶贡嘎山。
1957年6月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中国登山队前身)六名队员攀登贡嘎山成功,三人在下撤途中滑坠遇难。另有一名队员在攀登时因雪崩遇难。
1980年,美国登山队遭遇雪崩,一人遇难。
1981年,日本队在沿东北山脊攀登时遭遇集体滑坠,八人遇难。
1982年,美国队D. Coffield与D. Kelley登顶该峰;同年,日本队营原信和松田宏也在距贡嘎山顶峰50米处遭遇雪崩,营原信遇难,但松田宏也在坚持19天后成功得救而奇迹生还。同年9月,日本登山队的中谷武在攀登途中因高山病死亡。
1983年,瑞士队三人登顶,但一人在下撤中滑坠遇难。
1984年,德国队Heinz Zembsch、Gerhard Schmatz、Hans Engl三人成功登顶;同年,日本队沿东北山脊攀登时遭遇雪崩。
1997年,日本队登顶成功,这是人们第一次沿东坡过北山脊翻越西北山脊攀登贡嘎山成功,同时也是第一次春季攀登贡嘎山成功。
1998年,韩国队三人沿危险的东北山脊第一次登顶贡嘎山,但有一人遇难,之前几次登顶均是通过西北山脊完成。
2002年,法国Antoine和Laurent沿西坡西北脊传统线路登顶。
2016年10月,捷克队登过贡嘎山一次,但并未成功。
2017年9月16日,捷克队再次入川,在经过努力尝试后,于2017年10月7日15时成功登顶。
2018年10月18日下午4点45分,中国自由之巅团队李宗利、童海军沿北壁转东北山脊成功登顶。
据不完全统计,多个国家共有32人登顶,21人在途中遇难,死亡-登顶率高达65.5%,远超珠峰和其它13座8000米山峰。贡嘎山成功登顶记录仅有10次。
本帖最后由 川泽 于 2025-10-24 10:31 编辑

个人看法,楼主在技术层面的分析非常到位,同时很多人对这些攀登者的质疑也不无道理。即使这些攀登者真的具备过硬的实力,他们的这种宣传方式也存在很大问题,这才是质疑者质疑的根本原因。
看看最近两年的登山界,各大雪山——包括贡嘎幺妹这类顶级难度山峰——的登山人数呈井喷式增长,同时户外事故数量也大幅增加。楼主说到“很多头铁小白,即使贡嘎山被封,他一样会找其它路线然后出事”,这不就更加印证了正确引导的必要性?许多户外博主——包括这些确实具备实力的登山者——的宣传方式让很多人都以为登雪山、重装徒步“有腿就行”,很多人被引导了错误的观念,松客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如楼主所说,这些爬贡嘎的人其实都不是等闲之辈,那么他们在登顶之后对外宣传时应该多多强调自己丰富的履历和经验、告诉大家安全第一、切勿轻易模仿,而不是只贴出自己酷酷的登顶照、对自己经历的困难和训练只字不提或一带而过。观众不了解这些人的履历和经验,质疑他们”莽式攀登“也不是没有道理。

我最早对于所谓“民间登山”的了解来自于孔老师(夏尔巴孔)爬贡嘎的那次直播,本来我——包括周围一些爱好者——对他一个人直接爬贡嘎的安全保障就抱有怀疑态度。后来他平安归来后在直播中并没有告诉大家自己具备多少经验、之前有过什么学习经历,告诉大家切勿模仿,反而对所谓“科班出身的登山家”大放厥词:“不要被这些搞商业宣传的人蒙蔽了双眼,不要听他们说的攀岩攀冰必须达到xx级别才能爬某座山。”话里话外都在阴阳他们只会收钱。老天爷,听这意思连系统的攀冰攀岩训练都没有过就能爬贡嘎?这不是玩命是什么?我相信即使贡嘎山难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也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挑战的。
路过再路过,继续看未来

你说的有道理,但他们只是普通攀登者,多数攀登者想的并没有那么复杂,现在那些低难度山峰一样出事,很多事想靠邓真这样原住民式的登山者现身说法教育也不现实,这不是把不该他们承担的义务强加到了他们的身上?或者包括他们也一同封闭?除了有关部门的指导,可能低难度的山峰出现事故更让人们警醒。攀登者要掂量自己的能力,盲目自大的人也不是教育能够约束的。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