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随记|浙南与闽 - 云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云南

“特种兵旅行

如果要我形容这次旅程的话,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特种兵”。

半个月的行程“既快又慢”地走了挺多地方,“温州——苍南168自驾海岸线——福鼎——宁德——福州——泉州”,一路上都在“暴饮暴食”和“暴走”,日均两万步已然变成了习惯。事实证明,我这具“年轻的身体”根本比不上有运动习惯的“老年人”,旅程刚开始的时候“早起和暴走”真的让我有点吃不消,随着行程过半身体也适应了强度,自己也默默决定要把“有氧运动”提上锻炼日程。

实话实说,随着年纪的增长旅行欲真的逐年降低,我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了自己好奇心的下降和满足阈值的提升。大学时期是我“看世界”欲望最强烈的时候,一个人背个包就能孜孜不倦的去到很多城市,好奇心驱动着就能不知不觉走完大多“景点”和“街道”,丝毫不觉得累。随着年纪增大,见到的世界越来越多,个人满足的阈值不断提高,已经没有少年游的心气了:人们的生活正在同化,各地的景点也在趋同,我们旅游结束依然还要回去面对那些烦恼。最重要的是,充斥着信息的网络生活让“新”东西变得越来越少,但出门依然很有必要,不然哪里会意识到自己的这些变化呀~

好奇心首先被味蕾唤醒

下飞机的时候,温州30度的热浪奔涌而来。20多度的昆明有多舒服平时真的察觉不到,下飞机的那一刻才真的具象起来,燥热、闷热、狂热,甚至连呼吸都是热的。打车奔去酒店,路上和来自东北的司机闲聊起来,“三娃、车贷房贷,要不是我天性乐观,这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几个人哄堂大笑,上周刚听一个摄影师朋友讲过一模一样的话,我真的非常敬佩他们这份乐观,“无娃无房无车贷”,怎么自己还活的这么焦虑不安?

下午5点半天就黑了下来,像极了昆明的晚上8点,空气中逐渐有了凉意,踏着拖鞋走上街去闲逛。本来毫无兴致的我在看到一些陌生的小吃名时突然醒了过来:九层糕、杏仁腐、鱼丸、猪脏粉、糯米饭……我的好奇心突然就被一碗凉而不冰的杏仁腐打开了,我想要尝尝这些没吃过的食物!


无论信息如何充斥,食物总是最直接激活身体感受的一环,身体的疲惫感还未褪去,味蕾却已被激活,随之好奇心也被激活起来。越来越珍惜第一次吃某种食物的感受,就像在攀岩里珍惜onsight的机会一般,一切都是未知的,外表的想象和真实的触碰与品尝可能大相径庭,也可能会发生完全没想到的故事。浙南的口味从未涉足,和杭州上海风味颇有差别,晚上在酒店找了部温州的美食纪录片来看,看饿了刚走出酒店门口就遇上了屏幕刚刚出现过的走街串巷的馄炖摊,铛铛的竹杠声敲的很响,热气腾腾的锅气已扬到马路中央……


温州以外,还有很多食物令我记忆深刻,第一次尝试的江蟹生,肉皮包的馄炖“肉燕”,喝到了巨贵的佛跳墙但我却觉得没有炖汤好喝,脆脆的海胆和特别的章鱼……



苍南168海岸线自驾

他说这是他头一次在海边的山里开车,非常有意思。云南盛产大山,七十二拐的山路开起来属于家常便饭,因此出来玩自驾很容易小看了平原地区的路况,没想到呀,这山路还挺崎岖,和云南的山有的一拼。

温州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如此险峻隔绝的地貌特征造就了温州独特的文化和语言,温州话甚至在战争时期曾被当作军事密码,但我们真的没想到苍南的海岸线也是如此山路崎岖……嗯,其实有点像青岛的崂山山脉,临海、花岗岩、山路十八弯,也都有种植茶叶。“哪里的大海都一样”是我在青岛待过几年之后的感受,离开青岛以后去过很多地方的海,从未有一处让我产生惊艳的感觉,总是会有一种“我在青岛也见过”的感觉,于是我很少再专门去海岛旅行。

苍南168虽然是条景点线路,许是路况略差,我们并没遇上什么人,精华路段基本只有我们一辆车。踩完沙子吹完海风之后继续赶路,开到晚上5点天就逐渐黑了下来,虽然一路经过各种村镇,但竟然没有住宿,继续开了半小时才到一个镇上找到住宿,这个海边小镇叫赤溪镇,是我觉得很特别的一晚住宿。

温州吃过江蟹生之后发现还没吃蝤蠓,于是在镇上“唯三”的一家酒楼里点了红烧蝤蠓,选了两只最活跃的蝤蠓(选菜的时候感觉它一直在瞪我,那就进到我的肚子里吧)。其实蝤蠓看起来就是青蟹,当地人说是因为蝤蠓都是野生的所以昂贵,品尝过后感概确实有贵的道理呀!这家酒楼的惊喜还在后面,一盘海胆干粉上来把我们吓死,一盘至少有两个头那么大,用山东话讲,这家真的太实在了!

饭后散步遛到一座桥上,围观本地渔民们“捕鱼”。本地人大多不会讲普通话,只有“大黑哥”会讲,于是我们就边看捕鱼边聊起来。“七八月正是鲈鱼回流产卵的时候,他们往往成群结队的从大海逆流而上到温暖的地方产卵,这座桥就是他们逆流而上的必经之路”,“昨天大黑哥捞了一条十几二十斤的大鲈鱼”,大娘张开手臂给我比划,听了三遍我才明白她的意思。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野生鲈鱼,于是我们守在桥边等待。总是有一种小鱼上钩,但渔民们都再放生回去,“这个鱼是因为太小了吗?”“它有毒的,鲈鱼什么都吃,但就是不吃这种鱼,可见它的毒性”。“这个镇子以前有两万人,现在不足以两千人,年轻人都去温州苍南这种大城市啦”,“我爸今年87,我妈今年86了,他们现在还都下地干活呢”……农村空心化、沿海长寿等话题瞬间在大黑哥的嘴里听到了真实案例。

“博物馆与攀岩馆”

福州的省博让我很是失望,标识不清、展厅狭小,逛了跟没逛一样。温州博物馆正在维修中本次无缘了,至于宁德福鼎这些小地方的博物馆就更不值一提了,福鼎博物馆甚至没有人看管……反而泉州的闽台缘博物馆让我眼前一亮,不管是展品、展览方式还是内容丰富度都很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实在是太大大大大了,逛完主展就要一个多小时,剩下的几个小展完全逛不动了,走路走到脚底板疼。


除了博物馆之外,我现在出门旅行还会去探攀岩馆,也算是攀岩人的一个标配了。值得一提的是福州乌托攀攀岩馆,我整整在里面待了5个小时!

乌托攀岩馆定位并不是商业攀岩馆,而是一家训练馆,所以爬惯商业岩馆的人刚来怕是会非常不习惯!网上很多探馆的岩友都评价这家馆很“硬”,但我爬下来反而觉得不能单纯一个“硬”字来评价这家宝藏岩馆。我热身之后基本都在爬绿条,即这个馆的“v3~v4”,大多数商业岩馆的这个级别我基本能flash,但这个岩馆我只能flash几条,更多的线路都需要我去动脑子和不断优化技术动作才能send。攀爬久了反而已经没那么重视难度,反正各家数字都不一样,爬v5v7又如何?如今的我反而更会因为爬到一条“好线”而开心。总体来说,这个馆里的线路有点传统,比起来商业岩馆简单粗暴的风格,它更喜欢用**丰富的动作去消耗你,而不是靠单个动作难倒你,**也不会因为臂展劝退你,总是让你觉得自己有机会。线路的难度大多都不在于你跳不到和抓不住,而在于你的重心、身体姿态还没到位,卡的是你的动作精度,而不是身体条件。馆里的岩点比较老,很多都已经包浆了,爬惯商业馆粗糙大点的我略不适应,但摸了两个小时之后才发现这种老点的好处:它更需要你的精准发力,多了会控不住,少了会掉,必须正好才行;它也更省手皮,在温州芭乐爬新点3个小时手皮就已经完全耐不住了,但在这里爬了5个小时感觉自己还能行;对你的抓握手法和踩脚点的技术要求更高,技术不到位就是爬不了v3,需要你不断琢磨和精细手法脚法……唯一不好的就是爬惯商业馆的新手朋友在这里会找不到什么成就感吧,毕竟训练馆的好线真的要慢慢品才能感受到它的滋味。


还有一点令我非常动容,这个馆里的岩友很重视横移的基础能力训练,下午和晚上我遇到的无论新人还是老手岩友到岩馆第一件事通通都是横移,哪怕横移一遍要休息个四五次也会坚持横移完一圈,练习基本功。如今的商业馆已经很难有这种氛围了,但这个小馆就像小家一般还在传承着这些基础的攀岩理念。晚上和本地岩友and老板一起爬了一会,老板表示我们馆的定位就是训练馆,那些在乎数字和依赖数字获得成就感的岩友本身就不是我们的目标群体,岩友们更应该在乎的是“动作”,“开放、交流、观察、判断”本身就是攀岩人的基础特质。大概晚上10点左右的时候问了一嘴岩友这里几点关门,某条线磕上头但因为到了关门时间不得不被赶走的经历实在扫兴,为了避免这种状态晚上都尽量避免死磕某条线路,但他们说“没有关门时间的,老板说了算,磕上头凌晨再走也时常发生”,好有温度的一家馆呀,正如当年我在NC的感受一样,我至今还会被“当时和好友在NC磕线到凌晨一两点”的经历所温暖。如果你恰好去福州旅行,真的推荐去一趟乌托攀,它和很多商业馆都不一样,但是却非常有温度,有细节,有理念。

黑白两世界

在泉州随便定了家民宿,没想到因此见识了另外一个世界。民宿在一个老楼里面,破旧的基础设施让刚到的我们有点不知所措,街道上到处都是鞋店,以及坑坑洼洼修路的设施,大白天却一个人都没有,很是萧条。本来以为只是误定了一处鞋店聚集区的民宿踩坑了,结果打开门去装修以及各种细节还都不错。放下行李之后直奔泉州老城区溜达,天将黑时才回来,白天萧条的小巷子突然格外热闹起来,载着“鞋子货物”的电瓶车各种飞驰,有些后座的鞋盒甚至摞到看不到人。无数人都在搬货、装鞋、运鞋,本来也就仅供两辆电瓶车擦肩而过的巷子格外拥挤,无数辆电瓶车摩托车擦肩而过,有些人甚至一手扶着后座摞着的鞋子一手掌握着方向盘飞驰,窄窄巷子的急转弯处也没多少减速,颇为“惊心”,偶尔也能听到相熟的他们互相聊天,可惜闽南话我一句都听不懂。只有我俩两手空空的走在小巷里,格外扎眼和多余,让本来狭窄的小巷子更难错车了。我对此情此景甚为好奇,直接走进一家鞋店假装买鞋顺便跟老板聊几嘴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里是一个巨大的鞋子电商园,电商平台的大多鞋子基本都是从这里发出去的,那些做电商的人,甚至还有很多做代发的,都是白天接了订单晚上来这边取货发货,你看看外面门头上基本都有店家的网址,他们就从这些网址上下订单订货。有幸遇到个热心的老板跟我娓娓道来,除了这些也很直接的跟我说“散客在这里买跟在外面买差不多的,拿不到这么便宜的价格”,瞬间灭了我在此处买鞋背回云南的心。于是晚上回去打开淘宝默默下单了那双准备购买的靴子,打开发货地一看就是福建,没准就是楼下哪一家发出的货吧~

但也还是有收获的,除了泉州城区五步一庙堂的旅游经历,我们还跑去石狮服装城和晋江工厂店转了一圈,全国大部分的服装和鞋子基本都来自于此,其规模之大也是让我开了眼界。打车的司机跟我说“他家人衣服鞋子都不超过10块,都是他买的那些高端品牌的瑕疵品”,只是家里孩子不好意思让同学知道,千叮咛万嘱咐保密,而我只想问在哪里买的,“很多时候都能买到几毛钱的衣服,工厂出瑕疵品的时候放出消息来大家都去论斤称”,好新奇的体验呀~最终还是跑去工厂店扫了几双运动鞋,两三折的乔丹、安踏等运动品牌很难不让人心动,纵然觉得麻烦也还是坚持打包背了回来,果然,购物是女人的天性~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